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54|回复: 0

[转贴] 放慢脚步,活出生命的质感

发表于 2018-1-16 19:47:3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人生指南网

作者:禾甜

余华曾说过:

没有什么比时间更具有说服力了,因为时间无需通知我们就可以改变一切。

18岁的梗还在耳边,翻看青春的照片,只能感慨:时间真霸道,不请示不汇报,匆匆带走每个人的青春年少。

自觉还是二八的年纪,却已奔到不惑的关口。

内心的不服气,也渐渐输给了脸上越来越多的皱纹,头上越来越多的白发;

酒量越来越浅,睡眠越来越少,身体越来越糟糕,做爱越来越勉强。

好尴尬的感受,岁月不曾饶过谁,人人都是它手中的玩偶,豪言“我亦未曾饶过岁月”,也只能是拿生命与时间赛跑。

40岁好象是个分水岭,平时没病没痛的身体突然倒下,我被岁月欺负了,当麻药过后,身体的痛楚让我无法安睡。

黑漆漆的病房里,睁着双眼,感受着如刀割皮肤,剑入骨肉的冷冽疼痛,感受着生命力通过插入体内的导流管“滴答”、“滴答”地向外流失。

汗珠从额头淌下,我不想呼痛,也不想叫醒任何人,清醒的疼痛总比混沌的沉睡,更适合去参悟生命的真谛。

一切的努力上进,一切的争强好胜,此时都回归到了最基本的渴求:活着。

活着,真好。

有人说,要修正你的三观,最好生一场大病。

在活着与死去的关键时刻,你的选择和渴望,才最接近生命的本真,才最顺应岁月的起伏。

在顿感岁月匆匆之时,越要放慢脚步,活出生命的质感。

这才是对生命的敬畏。

02
2013年,李开复得病了,第四期淋巴癌。

当时他即将迎来自己52岁的生日。

一直追求着自身影响力,追求着改变世界的李开复,只能放下热爱的工作,接受治疗。

在此之前,他是一个努力把“拼命”作为自己标签的人。

曾经与人比赛:“谁的睡眠更少”,“谁能在凌晨里及时回复邮件”。

“付出总有回报”的信念,在病魔面前土崩瓦解。

命悬一线之际,求生欲望强烈,不由会反思过往:“我做错什么事了吗?是因果报应吗?还是其他缘由?”

猛然发现这个世界有太多事不能理解,无解的要远远大于能理解的。

猛然发现每个人的价值跟灵魂都是一样的,没有谁可以影响谁。

自己以前所追求的影响力,只是一种功利世俗的追寻。

在病中,他读了很多书,与高人大师沟通,悟出了一个简单的道理:

如果做一件事情,世界会变好一点,我就去做。不特别地衡量哪个影响力大一点,不把什么事都去量化。

他曾在微博里写下生病后的几点感悟:“不必改变世界,做好自己就好;活在当下,体验世界的美好;追求影响力过头了,就是在追求名利。”

以前很在乎的事情,现在看来很功利,很无聊,以前要百分之百投入的工作,现在投入减半。

没有负能量的身体,压力就会减轻,在岁月中用力过猛,就要学会顺时顺势。

生命的意义既在于宽度,在于厚度,也在于长度。

就如沙粒,越想拥有太多,越是抓得太紧,越要从指缝间逃离。

轻松顺应它的流动,才会在手中长久停留,才会在流失中感受到它的重量。

沙粒如此,岁月如此,生命亦如此。

已到中年的李开复终于放慢脚步,与岁月共舞,尊重生命应有的模样。

正如周国平说:“人生有三次成长:一是发现自己不再是世界的中心的时候,二是发现再怎么努力也无能为力的时候,三是接受自己的平凡并去享受平凡的时候。”

学会接纳岁月的变化,找到生命负荷的最佳平衡点,也是人生的一次成长。

03
岁月不饶人,我亦未曾饶过岁月。

这是木心先生的诗句,也被很多人当成勉励自己的格言。

未曾饶过岁月,并非争分夺秒与生命赛跑,而是在人生的每一阶段,厚重生命的质量,让生命更有质感。

木心先生的辉煌是在美国成就的,1984年,他在哈佛大学举办了个人画展。

自此,他的绘画成就渐渐被认可,作品被大英博物馆收藏,成为20世纪第一位被该博物馆收藏的中国画家。

这样的成就,“对于华人画家来说,差不多已经到顶了。”

而我们真正认识木心却开始于2001年,他的作品《上海赋》在国内发表。那年他74岁。

越深入越敬佩,对他的成就无不惊叹:“大器早熟的天才,晚成的大师。”

木心出生于浙江乌镇的名门望族,富裕工商世家,从小学习诗词歌赋。

那一段时间如饥似渴,木心说他自己好像得了“文学胃炎症”。

十三四岁,他已经把《文学大纲》通读了好几遍,并创作了自己第一首白话诗。

饱读诗书的木心违背家人让其从商从政的意愿,而是决意要当一名画家。

抗战结束后,他跟随刘海粟、林风眠先生学习油画,学习中西绘画。

在参加反内战运动中,被国民党通辑,不得不逃往台湾,直到新中国成立。

颠沛流离的磨难似乎一直不肯放过木心,当他带着厚厚的文学手稿,走下隐居六年的莫干山,却因嘲讽某位当权者,不幸入狱。

这一呆就是12年,在狱中无望的等待里,他偷偷写下了对哲学和美学的思考,近65万字《狱中笔记》,托人偷偷带出监牢。

在孤寂又黑暗的夜晚,他在纸上弹奏无声的莫扎特与巴赫:“真正的贵族是不怕苦不怕累的,一个意大利作家写过,贵族到没落的时候愈加显得贵。”

木心笑言自己:”白天是奴隶,晚上为王子“。

1978年他平反出狱。

当梁文道看到那时50岁木心的照片时,惊讶于木心的精气神,他的脸部线条平和,没有愤世嫉俗,也没有悲观失望。

即使在狱中断了两指,依然微笑着保存了文人的风骨。

那个年代,有人以死抗争,木心却更欣赏”以生殉道“,以死殉道易,以不死殉道难。

他已经看清了岁月的色厉内荏、虚张声势,而静心蛰伏于乱世,不负生命的存在。

正如我在知乎上看到的那条零赞回答:我急,岁月不急;岁月急了,我却不急。

罗曼·罗兰说过:“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认清岁月的本质,热爱生活,珍爱生命,才能与岁月和解。

正如他在诗作《杰克逊高地》里的喟叹:”不知原谅什么,诚觉世事尽可原谅。“

04
与岁月共舞,并非向岁月妥协,而是看透世事,洞察现实后的内心笃定,追求岁月流转中的生命质感。

我们在童年,热衷趣味;在少年,勇于冒险;在青年,关注色彩;在中年,看重内质;到晚年,我们只在乎生命。

不再冒险,不再受惑,不再参与外界的喧嚣,更看重内心的沉淀,不忘关注时代的动向。

任岁月流沙般迂回婉转,河水般奔涌向前,历经岁月的人,只注重内心的坚实稳定,生命的厚重与质量,不与风沙、水流抗争,顺风而行,顺水而动。

纪伯伦说:“你无法同时拥有青春和关于青春的知识;因为青春忙于生计,没有余暇去求知;而知识忙于寻求自我,无法享受生活。”

青年作家李尚龙针对这句话,得出了自己的感悟:

所以年轻就要轻狂一些,中年要稳健一些,老了就端庄一点。如果你年轻时候不轻狂,老了又憋不住了,这就是耍流氓。

尽管岁月不饶人,越要敬畏生命,不激进不冒险,修养内质,稳健通透,厚重生命质量,不负那年时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