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174|回复: 2

【今日快评】重奖“技能冠军”你怎么看?

发表于 2018-1-22 14:23:2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我国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需要大批高技能人才。市场是造就能工巧匠的“打磨机”,最好的实践机会只能来自于市场需求。广大企业要重视改善劳动环境,提高职工的待遇和权益保障水平,让技能人才、技术工人更有职业尊严和自信。
  杭州市重奖“世界技能大赛冠军”,既是对能工巧匠的肯定和尊崇,也是弘扬“工匠精神”的具体体现,有助于引导更多人把成为能工巧匠作为人生追求,推动更多创新型、创造型、专家型能工巧匠脱颖而出,推动制造业提升发展、产业升级和经济跨越发展。
  年仅22岁的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汽车喷漆项目冠军——杭州技师学院教师蒋应成,近日在杭州市世界技能大赛参赛总结表彰暨市高技能人才建设推进会上获得50万元免税奖金,其项目指导专家团队也获得50万元免税奖金。
        那么,你对重奖“技能冠军”怎么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 14:24:27 | 查看全部
重奖“技能冠军”有利增强职教吸引力
我国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需要大批高技能人才。市场是造就能工巧匠的“打磨机”,最好的实践机会只能来自于市场需求。广大企业要重视改善劳动环境,提高职工的待遇和权益保障水平,让技能人才、技术工人更有职业尊严和自信。

  杭州市重奖“世界技能大赛冠军”,既是对能工巧匠的肯定和尊崇,也是弘扬“工匠精神”的具体体现,有助于引导更多人把成为能工巧匠作为人生追求,推动更多创新型、创造型、专家型能工巧匠脱颖而出,推动制造业提升发展、产业升级和经济跨越发展。

  年仅22岁的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汽车喷漆项目冠军——杭州技师学院教师蒋应成,近日在杭州市世界技能大赛参赛总结表彰暨市高技能人才建设推进会上获得50万元免税奖金,其项目指导专家团队也获得50万元免税奖金。

  中国装备制造业总产值已是全球第一,但行业整体素质和科技竞争实力水平不高,却成为不容忽视的弱点和痛点,“工匠”和“工匠精神”缺失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问题出在哪儿?首先是在教育,特别是在技工人才培养上出了问题。

  在“学历是敲门砖”的社会语境下,不论是教育本身,还是社会较普遍的价值认同,都认为分数才是最重要的,考上名牌大学才算成功了一半。否则不但输了学习的“起跑线”,也输了人生的“起跑线”,如此,才出现了一边是国家发展迫切需要大批高素质应用技术人才,另一边却是社会上对职业教育不无歧视和偏见。

  长期以来,不少孩子因为在中小学阶段没有考出好成绩,而被贴上“差生”的标签。而在这些所谓的“差生”中,却有许多人对结合爱好学习一技之长表现出极大兴趣。眼下最应该反思的是我们的人才培养和评价体制——孩子的成长成才有多种模式,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学历教育,职业技能教育作为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有可能是最应该给孩子打开的另一扇成功之门。

  世界经济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科学技术和制造业的竞争,这场竞争不仅需要一流的管理人才和研究人才,更需要一流的能工巧匠。而在国内,许多孩子和家长将上大学所代表的学历教育,视为“鲤鱼跳龙门”的唯一通道,优秀的职业技术教育学生即便能在就业市场上受青睐,但他们在诸多方面无法享受与学历教育毕业生一样的待遇。

  此次杭州市重奖“世界技能大赛冠军”,较之每年各地竞相重奖高考状元,其导向意义不言而喻——既是对能工巧匠的肯定和尊崇,也是弘扬“工匠精神”的具体体现,有助于引导更多的人把成为能工巧匠作为人生追求,推动更多创新型、创造型、专家型能工巧匠脱颖而出,推动制造业提升发展、产业升级和经济跨越发展。

  对孩子而言,无论是接受普通高等教育还是接受职业教育,最终都要走向社会,实现自我梦想,创造社会价值。同时,职业教育也是距离农村贫困人口和普通打工族最近,最容易直接提升就业能力和收入水平的教育类型。近年来,一些大学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受冷遇,各类职业院校毕业的技术人才却成了香饽饽,主要原因就在于,职校毕业生动手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市场适应性。这种反差足以说明,在一个公正有序的社会,永远需要不同的社会分工,但不同职业都是平等的,只要适合人才的培养成长和技能才干的发挥,就是最好的选择。

  当前,我国正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需要大批高技能人才。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这要求各地政府进一步加强舆论引导,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修改“唯学历要求”的政策,提升技能人才、产业工人的社会地位,为技能人才、产业工人打通社会上升通道,从而更好地弘扬“工匠精神”,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技能人才、产业工人也要敏锐地意识到,技能技术、创造创新的春天正在到来,增强自己的技术水平,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提升自身价值、改变自我命运的“捷径”。

  市场是造就能工巧匠最好的“打磨机”,最好的实践机会只能来自于市场需求。广大企业要重视改善劳动环境,提高职工的待遇和权益保障水平,让技能人才和技术工人更有职业尊严和自信。如此才能吸引更多青年人就读职业院校,加快建设制造业强国,才能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力资源富矿。(本报特约评论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3 08:23:12 | 查看全部
应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