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 中国石油报 │ 作者: 特约记者 董晓燕
2017年,对于工作在毛乌素沙漠的杨胜军来说,是学习的一年,也是提升和积累的一年。这一年,作为一名钻井队长,施工的各个环节,事无巨细,让这个80后小伙子逐渐成熟了起来。回顾这一年,压井的经历让他记忆犹新,难以忘怀。
在川庆钻探长庆钻井总公司,杨胜军2017年有很多称号:十大优秀青年、劳动模范、优秀队长……但是,杨胜军最珍贵的名号却是“压井专家”。
在12年的钻井施工过程中,杨胜军积累了丰富的事故处理经验。9月2日,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孟家湾乡恍惚兔村双22-3C8井。这是长庆油田公司采气二厂的一口定向井,由河南机械50979钻井队承钻。在完钻的最后关头,出现了放空现象,在循环的过程中发现溢流现象。杨胜军受命和钻井液工程师刘思远、王凯,井控负责人刘永辉等人前往该井排除险情。
甲方定的初步方案是根据井筒压力情况计算压井液数据,配置140方密度为1.25克/立方米的压井液,进行节流循环压井,但凌晨4点半,接到钻井队人员反映,再次发生溢流,第一次压井作业失败。第二天,大家将钻井液比重提至1.40克/立方米,开始出现漏失,共压井6次,全部失败。第三天,经与项目组讨论决定注水泥填井,注完水泥起钻25柱循环,气测总烃值仍然居高不下。泥浆出口比入口低0.20克/立方米,注水泥压井失败。现场所有人都崔此始料未及的。
大家意识到,事情不简单,处理方案一定有问题。大家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沉思中,都把目光投向了经验丰富的杨胜军这个35岁的小伙身上,希望他凭着丰富的经验带领大家走出困境。
杨胜军很快冷静下来,他一边与甲方项目组的工作人员沟通联系,一边和另外三个小伙伴们一起查阅相关资料,分析研究对策,随后仔细观察、分析现场,不放过任何一个环节。经过认真思考和研究,杨胜军判断是因为井内气侵的严重性导致打水泥封堵效果不好。入井钻具为满眼钻具导致近钻头处环空间隙小、钻头水眼小,在气侵厉害的情况下,水泥浆一出钻头就被气侵污染;钻头打完水泥起钻时虽然速度低,还是有一定抽汲作用,导致井底气体更容易侵入水泥浆,待水泥浆凝固时,水泥封堵段里已经形成了气体通道。
目标一明确,事故处理起来就顺畅多了。考虑到水泥塞虽有通道,但却是混浆,杨胜军和小伙伴们决定把满眼钻具直接下探到水泥塞面上,下压20吨,并憋压超压13兆帕,促使气串通道被强力憋死,形成断路,通过一个周期的循环,出口泥浆比重明显上升,全烃含量由900000%以上逐步降至100000%以内,几乎为气测基值,循环三周后起钻,最终起出整个钻具组合,险情排除。
这期间,杨胜军全程参与,自始至终盯在现场,发挥自己现场经验丰富的优势,不放过每一个细小环节。五天多时间,他几乎没有合过眼,成功地排除了险情,挽回了300多万元的钻具损失。
甲方对事故处理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给予了高度评价,杨胜军也成了他们眼中的“压井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