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3|回复: 1

U23亚洲杯组委会发声:U23亚洲杯不存在空场

发表于 2018-1-23 15:57:3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U23亚洲杯组委会发声
  U23亚洲杯不存在空场
  当中国U23队在小组赛第三场比赛中,以1比2输给卡塔尔,并领到了7黄1红后,2018年U23亚洲杯对于大部分中国球迷来说,似乎就已经结束了。随后从赛场外传来消息,因为对中卡之战伊朗主裁法加尼判罚的不满,有部分中国球迷发起了空场行动,导致在剩余的U23亚洲杯小组赛和淘汰赛中,看台上空空荡荡。真是因为中国球迷的抵制导致了空场吗?昨天,U23亚洲杯组委会发表了澄清文章,表示每场比赛都有中国球迷到场,并不存在空场一说。
  U23亚洲杯组委会发声




  从中国队小组赛出局后,有关中国球迷抵制到场观赛的小道消息就层出不穷,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其中1月16日即中国队被淘汰后的第二天,在常州奥体中心进行的泰国与巴勒斯坦一役,可以容纳3.8万人的常州奥体中心只来了120名观众,创下了本届U23亚洲杯最低人数纪录,这样的场面让这一传闻显得有鼻子有眼。在这种情况下,昨天U23组委会特地发声澄清。组委会首先用数据表示,根据每场亚足联赛后报告中的观众人数统计,非中国队比赛的观众人数在中国队被淘汰前后并无太大变化,并非由于中国队小组未出线而导致其他场次观众人数的急剧减少。其次,组委会也指出,中国队作为东道主,有中国队出场的比赛,现场球迷多是在情理之中。尤其是常州赛区为给中国队加油助威,组织了12000到15000名观众观看了3场中国队小组赛。除中国队场次外,其他场次均未组织观众。最后,组委会也给出了球迷减少的3点原因。一是本项赛事为国家青年队比赛,较著名的球星不多,吸引力有限;二是比赛期间常州赛区正处于冬季,室外气温较低,比赛前期还时有雨雪天气,球迷观战情绪不高;第三则是比赛时间大部分安排在工作日的下午和晚上,不利于球迷到场观赛。
  青少年赛事观众历来不多
  截至目前,只有中国队在常州参加的3场小组赛,每场比赛达到了上座率过万的水平,其余绝大多数赛事,现场观众都没有超过1000人。在半决赛前,本届赛事的平均上座率为2088人。这样的观众数据是不是太低了呢?其实真不低。U23亚洲杯的上座率一向寥寥无几,前两届在阿曼和卡塔尔举行时,除东道主及邻近国家场次以外的比赛,上座率基本和本届没有什么区别。回看过去两届在阿曼和卡塔尔举办的U23亚洲杯,2013年平均上座人数仅为1084人,而2016年虽然多一些,但是也只有2926人。具体到小组赛,24场比赛,本届U23亚洲杯场均观众为2340人,这个数字比2016年卡塔尔U23亚洲杯的场均人数低586人,但是比首届阿曼U23亚洲杯的场均人数多1256人。说白了,这项青年足球赛事的属性和级别,决定了比赛票房规模的局限性。
  此前最少观众观战的比赛,说起来还和中国队有关系。2013年首届U23亚洲杯比赛时,在中国男足和乌兹别克斯坦男足比赛时,现场只有80名观众,基本等同于空场。此外,目前U23亚洲杯比赛才打到四强,后面还有半决赛和决赛。如今有韩国、越南这样的球队打入了四强,估计专程来支持他们的本国球迷人数也会增加。在越南和伊拉克那场四分之一淘汰赛中,就有超过1000名球迷到现场观看比赛,大大超出了预期。
  东道主少给自己加戏
  U23亚洲杯组委会的一纸声明,加上前两届球迷人数的对比,就可以让最近一直被炒作的中国球迷自发空场事情暂告一段落。足球比赛终归是靠实力和成绩说话,场外戏还是应少之又少才对。
  自从U23中国男足小组赛最后一轮被卡塔尔淘汰后,关于裁判判罚尺度的争议、关于中国足协在亚足联话语权的争论、关于中国球迷是否应该抵制观看后续赛事的争论就一直没停过,而且大有超过U23亚洲杯赛事的趋势,这种状况显然是本末倒置了。说起来,本届U23中国男足的表现还是有一些亮点的。尤其和前两届中国队的表现比较起来,亮点还可以说不少。比如韦世豪、邓涵文、何超、姚均晟和杨立瑜等潜力球员在本届杯赛期间都有不错的表现,今后极有可能成为中国国家队的中流砥柱;比如在3场小组赛中,中国队表现出了值得肯定的精神面貌,尤其是第二轮和乌兹别克斯坦的比赛中,在0比1落后的不利局势下,全队没有气馁,努力拼搏,假若不是少了一点运气的话,中国队不至于败北;比如这支中国队在战术纪律性及场上执行力方面也有亮点。首场比赛中,球员们出色地贯彻了主帅马达洛尼主攻两翼、提升攻防速率的战术思路。在小组赛此后两场比赛中,当中国队处于不利局势时,马达洛尼都对阵型及打法进行了调整,从临场执行情况看,球员们对于新阵型及新战法的理解与贯彻也比较到位,在技战术层面让中国球迷看到变化。
  但在各种场外新闻的包围下,如今的U23中国男足却似乎被打上了悲情的色彩,完全变了味,这种现象既不利于U23球员的成长,也不利于中国足球的形象。
  本报记者 李立
来源:中新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3 20:06:24 | 查看全部
欢迎阅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