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26|回复: 1

微创新,助教育自我更新(新语)

发表于 2018-1-26 12:49:5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微创新,助教育自我更新(新语)
2018-01-26 00:00
人民日报-管璇悦
  这个寒假,不少学生的作业“换脸”了:作业本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五花八门的任务,比如,帮大人计算年货开支、制作年俗文化手抄报、用喜欢的形式绘制家谱等等。
  少了作业本,多了人情味,“贺岁版”寒假作业不再板着面孔,也让孩子展露笑颜。“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有意思的事”“和孩子一起实践、长知识”……这些真切感受,是它们受欢迎的原因。
  作业更多元:成都某小学让孩子逛庙会、品小吃,了解背后的由来与典故;广州某小学要求孩子们体验警察、医生、老师等职业,体悟各行各业;乌鲁木齐有小学请孩子当社会小义工、环保小卫士,并和同学们分享感受……多样化的形式背后,却异曲同工、内核相近:鼓励孩子迈出脚步、自主选择,用实践的方式,更真实地认知当下,走进社会。
  这种相似不是偶然。作为教育链条上的一环,作业“换脸”的背后,是诸多教师对于教学、育人的困惑与追寻:该用什么方式教育孩子?培养和锻炼孩子的哪些素养和能力?教育的最终目的,又是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探索的道路不止一条,天南海北的教师们用不同的方式,试着将一个个问号拉直,很显然,他们相同的期待正在成为共识:分数之外,更要注重综合素养;要教知识,更要教认知世界、明辨是非的能力。由此看来,作业的“换脸”之路正是教育理念的进化之路。
  随着我国深化教育改革的推进,改变在各个环节都显而易见。大学选材,特色各异;高考改革,综合评价;中学课改,注重素养。如今,影响逐渐蔓延,最前端的小学也在自我更新。其实,无论是选拔方式的改革,还是教学方式、工具手段的优化,究其根源,都有赖于教育理念的变化。当下,育人早已由泼墨写意转为工笔细描,教育空间何在,孩子潜力何来,教育者们用创新实践说话,而这些印于书本、行于课堂之外的鲜活实践,往往能创造惊喜与新的可能。
  蜂群的声音是春天的脚步。当越来越多的变化发生,聚集起来,就是教育向上生长的力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13 21:21:33 | 查看全部
感谢乔老师的精彩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