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汽车如何避免沦为“共享围城”
除了共享汽车本身的停车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之外,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对于城市公共资源的使用问题,也受到了公众的关注。有业内人士担忧,就像迅猛发展的共享单车一样,共享汽车的出现一方面方便了公共出行,但另一方面,如果管理不善,缺少必要的监管,共享汽车难免又变成“共享围城”。
这个问题在我国大中型城市中的表现尤其明显。以北京市为例,北京市停车资源普查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全市居住车位失衡缺口129万。
作为共享汽车的深度用户,黄添也向记者分享了他对此问题的看法。“我觉得共享汽车和单车一样,都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原有车辆停车困难的问题,共享汽车一般多用于娱乐代步,比如去商城看电影的时候开开,所以更多停放在具有大量车位的大型商场,这样还可以。当然也有人通过共享汽车上下班,这个对于写字楼和办公楼的停车压力就比较大了。”他认为,对于一些不需要停放到固定停车点的共享汽车来说,这部分共享汽车其实相当于增加了市内汽车保有数量,“本来(汽车)就很多了也不差这点儿,我觉得相对于集中停车压力反而小。”在他看来,如果能把共享汽车在某一时段的停车压力分散到该时段空闲的停车场,那么共享汽车的停车问题也就得到了解决。
除了共享汽车的用户在体验和思考,各家共享汽车品牌也在争抢停车资源,应对停车问题。“现在各个城市停车太紧张了,在海南,政府划拨路边的专用车位给我们,这样就降低了停车成本,也能保证我们的车位是专用的,停车是免费的。”业务主要集中在海南省的小二租车,停车资源相对充裕,依靠政府划拨路边专用车位和租赁商业停车场来争取停车资源。
在田松看来,抢占停车资源是当前共享汽车发展的首要任务。他表示,小二租车未来“还要继续和政府谈合作,新增停车资源;利用商业手段租赁一些不太紧张的车位,同时还要充分利用不同时间段停车位资源的错峰,比如大型商场的停车场,白天是使用高峰,到了晚上就空出来了,那晚上周边小区的停车位不够,我就可以通过人为调动车辆,把汽车调到不紧张的车位充电,实现停车资源的合理配置。”
同样,记者了解到,CAR2GO在重庆和政府停车管理机构合作,采用企业购买车位的方式,以整年打包价格购买,只要在政府划定区域的停车位内都可以停放。首汽的共享汽车项目通过与有关部门合作,在立交桥下开辟停车空间。“各家都在通过各种途径解决停车问题:有的自建网点、有的临时租用、有的靠人工取送、有的共享公共网点等。”环球车享首席市场官黄春华表示,目前,环球车享正在通过建设区域中心网点、人员调拨加上网点周围500~1000米半径虚拟网点(电子围栏)建设等方法,来满足用户出行预订用车和还车需求。
企业政府一齐发力 有望解决停车难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城市交通中心主任程世东表示,“如果我们不考虑使用共享汽车会减少私人汽车的拥有,那共享汽车一定是增加了城市车辆的停车需求。因为停车跟车辆的拥有量有直接关系。增加了车辆,一定增加了资源占用,增加了停车资源的紧张程度。”
他认为,要解决停车问题还需要很长时间,但是“共享汽车企业可以跟所有停车运营主体进行合作,包括和停车企业、政府,共同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发挥其最大的利用价值”。
2017年8月,交通运输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小微型客车租赁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俗称《“共享汽车”发展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鼓励城市商业中心、政务中心等人流密集区域的公共停车场为分时租赁车辆停放提供便利。
对此,上海三亦城市规划设计公司教授徐康明建议,未来新建的各个交通站可以规划共享汽车的停车点,这些规划的停车点如何对共享停车进行收费,各个城市可以具体研究政策。
《意见》还鼓励探索通过优惠城市路内停车费等措施,推动租赁车辆在依法划设的城市路内停车泊位停放,在不增加城市道路拥堵、不影响其他社会车辆停放的情况下,提高路内停车泊位的使用效率和租赁车辆使用便利度。
据了解,为进一步推进共享汽车网点布局,北京市计划将40余处高架桥下的空间改造作为共享汽车租赁点,而上海市则对共享汽车运营企业购买车辆给予补贴,并计划2020年建成相关服务网点6000个。
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交通分院副院长戴继峰看来,现阶段的瓶颈只是暂时的,未来五到十年间,人工智能、物联网、新能源、无人驾驶、共享出行等技术和商业模式发展趋于成熟时,共享汽车模式将展现前所未有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