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文\云南大理石油分公司 徐梅
一说到豆米酸汤,舌尖上的味蕾细胞瞬间活跃起来,忍不住流口水了。
在云贵高原,整个乌蒙山区的很多地方都爱吃豆米酸汤,各有特色,与众不同,而我最是偏爱老家的做法:豆米用砂锅小火慢煮至软而不烂,汤浓而不稠,在煮好的豆汤里加入切好的新鲜酸菜,当菜在豆汤里煮上几分钟开始沸腾翻滚时,豆米酸汤就做好了,酸香扑鼻,食之,菜酸而脆,胃口大开,回味无穷。
老家贵州是多民族聚集的高山地区,这里的人都爱吃酸,也擅长制酸,有种贵州说法“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在家里,先来碗酸汤解解馋,在饭店,先来碗酸汤清清肠,在宴席,先来碗酸汤开开胃;在酷暑的午后,喝下一碗常温的豆米酸汤,神清气爽,在严冬的早晨,吃上一碗热乎乎的豆米酸汤,十分暖心。
当然,酸菜的制作工艺也是有讲究的,原料简单,可以是青菜、萝卜菜,也可以是白菜,而前两者口味更好。第一步,把菜先清洗干净;第二步,火上架锅,入水烧开,将菜迅速放入水中煮一下,随即放入已清洗干净的土坛子中压紧;第三步,将准备好的酸本倒入坛中,再倒入开水;第四步,坛口灌满水,把土碗盖子倒扣密封,制作完毕,剩下的交给时间来酝酿,1-2天后就可享用了。酸菜做得好不好,关键就在火候有没有把握好,如果制作时候动作不利索,则会汤浓味淡菜绵,口感欠佳。
在贵州,几乎家家都有一个甚至好几个酸菜专用的土坛子,使用的年代越久越是宝贝。记得小时候,外婆家就有好几个坛子,其中最大的一个有水缸般大小,且年份已经是十年以上了,里面装的全是制作好的酸菜,待天气晴朗,外婆会把坛子里的酸菜全部拿出来挂在竹竿上,晒成干酸菜,外婆是做菜的一把好手,村里乡亲都爱来她这儿讨经,舅舅一家长年在广东,对酸汤甚是想念,外婆便把所有酸菜都晒干,再顺带把豆米给舅舅们一起邮寄过去,这一拨寄出去了,又开始下一拨酸菜的制作,空气中充满了浓浓的暖意。
豆米酸汤还是我的晕车万能药,自小便对坐车有排斥感,每逢坐一次长途,我便要花上半天时间来恢复元气,但如果来碗酸汤,我就会立刻精神焕发,蔫了的茄子瞬间活过来了。小妹还开玩笑道:“以后只要坐车,你就拿水瓶带上一瓶酸汤好了”。
从求学到工作,离开家乡已八年有余,但是对家乡豆米酸汤的想念丝毫未减,现在的豆米酸汤已经多元化了,派生了各种品类,但我还是最爱素食酸汤,还原它最纯的味道,最真的口感,最实的满足。从祖辈到父辈,再到我,酸汤影响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以后我也会教育我的下一代:不管走到哪,都不能忘了自己的根;不论生活中多么简单的事,都不能用花言巧语来应付,要做到最纯、最真、最实,要像酸汤一样,历久弥新,经得住时间的考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