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52|回复: 1

政绩岂能靠包装(人民论坛)

发表于 2018-1-31 18:10:0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政绩岂能靠包装(人民论坛)
2018-01-31 00:00
人民日报-尉承栋
  韩愈在《答李翊书》中谈及文章写作之道,认为只有“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才能抵达“古之立言者”的境界。“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韩愈对内在修为的重视,常为后世所称道。
  “文生于情,情生于身之所历”。文章写得出彩,源自学识的增长、修养的提升,关键在于练好内功。与之相反,如果只看外表、不重内核,只能靠华丽的包装、浅层的技巧装点门面。比如曾盛行一时的骈体文,虽“讲求对偶和声律,使用很多典故”,但“在表达思想内容方面受到很多限制”。这种堆砌词藻、意少词多的文体,迂腐陈旧、陷于窠臼,注定一步步走向衰落。
  如同作文需“陈言务去”,写出“味道与成色”,干工作也必须有一说一,不掺水分。然而,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干部工作中“爱写骈体文”还颇有市场。譬如,有的干部习惯于过度包装成绩,把很多时间和精力放在“材料美化”上。政策刚出台,成效就汇总好了;任务才布置,成果就整理好了;活动刚开展,经验就总结好了……兵马未动、“材料”先行,反映出部分干部对工作望其速成、惑于势利的倾向。这种弄虚作假的消极思想、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十分值得警惕。
  心理学认为,人一旦做出某种选择,惯性的力量会使其不断强化;若缺乏抵制的意识和能力,轻易走不出已形成的行为路径。现实中,一些人不愿在“里子”上下功夫,喜欢用浮夸的材料来粉饰工作成绩,固然与监督、考核机制等不健全有关系,但从更深层次来看,还是源于主观上的模糊认识。一些人不愿付出长期而艰苦的努力,对自身本领不足感到恐慌,便企图以表面光鲜的成果充当无所作为的遮羞布。长此以往,不仅会给工作注水、损害群众利益,也容易造成“劣币驱逐良币”效应,伤害踏实干事者的积极性。
  最好的“包装”,永远都是实绩。为官一任,切不可让“材料政绩”架空落实,只顾“面子”不顾“里子”。王伯祥以富民强县为己任,把蔬菜产业做成金字招牌,被赞誉为新时期县委书记的榜样;姜仕坤在贵州晴隆6年行程60万公里,照亮当地32万人民脱贫致富的前路,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农民书记”。他们在任上不求显绩、专注实绩,以挽起裤腿干工作、扑下身子抓落实的精神状态,尽一切可能改进工作、为老百姓谋福祉。这样的干部写就的“文章”,即便没有任何雕琢、修饰,也能被群众记在心头。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毛泽东曾引用一副对联,批评“华而不实、脆而不坚”的不良风气,为那些故弄玄虚、哗众取宠的人画像。兴伪事者自受其害,行动派赢得未来。以真诚书写忠诚、用实干托举发展,我们才能把为人民服务这篇大文章,真正写进广大群众的心坎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9 06:34:17 | 查看全部
感谢乔老师的精彩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