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89|回复: 1

为新时代培养更多创新人才(新评弹·凝神聚气新时代⑩)

发表于 2018-2-1 19:04:3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为新时代培养更多创新人才(新评弹·凝神聚气新时代⑩)
2018-02-01 00:00
人民日报-刘彭芝
  长久以来,对教育工作者来说,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是职责所系。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培养时代需要的创新人才,以教育创新与新时代同频共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更是使命在肩,任务艰巨。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同时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与此同时,党中央对创新型国家建设也已有了时间表,根据此前印发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一定要有紧迫感,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承担起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作。
  在一些人看来,培养创新人才就是培养科技创新人才,这个观点还不够全面。科技创新是重点,但不是全部。各个领域、各个门类都需要创新,都有创新的任务。创新有不同的程度,只要有所发明、有所发现、有所提高就都是创新的范畴。创新的方法和途径也各式各样,有跟进式创新,有蛙跳式创新,有容错式创新,只要是创新,都应该鼓励。我们倡导的创新,是人人创新,时时创新,处处创新。创新要成为一种文化、一种氛围、一种势能,推动着我们进步,推动着社会发展。
  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必须要承担起来的任务,是创造好的土壤和环境,让创新人才不断涌现。
  首先需要理念和认识的提升。要从教育公平的高度和广度来理解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充分认识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教育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公平应该是多维度、多层次的。我们常说,人才的培养必须尊重个体差异和发展规律,要因人施教,要有针对性,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在潜能、个性、志向等各个方面有独有的特征,对他们施以合适的教育、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是更广义的教育公平。从古今中外涌现出的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经历来看,其背后往往都有良好的教育作为支撑。
  还需要做到的,是机制上的创新保障。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环境,更需要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也绝不应只是大学或者科研院所的任务,而应是一个系统工程,应打通教育的各个阶段,从大学、科研院所到高中、初中、小学甚至幼儿园几级教育要形成联动,形成一个对拔尖创新人才发现、保护、激励、科学引导的机制。
  当前,我们在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动手能力、问题意识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但在基础知识的掌握、数理、逻辑推理能力的训练等方面有着优良的传统和明显的优势,我们必须要有充分的自信。未来,一方面,我们应借鉴一些国家的先进经验,在机制体制、教学方式、培养目标、评价体系等方面继续改革创新,另一方面,必须要保留我们自身的特色与优势,树立自信,熔铸中外精华,坚持综合创新,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新征程,要有新作为、新气象。全面创新,是新时代的重要标志,是不是把培养创新人才摆在重要位置,是今天衡量教师和学校是否优秀的重要维度之一。我们要充分认识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不断增强创新人才培养的主动性,用创新拥抱新时代,以创新与新时代同频共振,在加快培养创新人才中,完成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实现教育事业的时代价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9 07:02:25 | 查看全部
感谢乔老师的精彩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