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确保矿井安全生产,对于救护队员来说,不仅是在平常预防检查中,更是在日常训练中。
“紧急救援”保安全
罗喜林
“救护队吗?北三区某掘进碛头发生瓦斯突出,有一名员工在碛头上,通风设施已经被破坏,你们立即进入灾区救援!”6月9日上午8点28分,重庆能源松藻公司石壕煤矿救护队三小队电话值班员张家建突然接到矿调度室通知。张家建毫不犹豫地拉响事故警报,并向小队长简要汇报了事故情况。几乎在警报响起的同时,值班小队9名队员已冲进着装室,换上战斗服,背上氧气呼吸器,带齐瓦斯突出所需救援装备,立即奔向“灾区”。
掘进碛头发生瓦斯突出后,巷道内的瓦斯浓度非常高。三小队全体队员佩带好氧气呼吸器,小队长在前,副小队长在后,以巷道中线斜交式进入“灾区”,搜索遇险人员。在灾区,队员不仅要背15公斤重的氧气呼吸器,每人还要携带10-20公斤的救援装备,到达碛头时,队员们早已汗流浃背了。
“前面有矿灯灯光,一定有伤员。”小队长任伟三步并两步,迈上前去,“快!快!快!伤员已经昏迷,给他佩用两小时氧气呼吸器!”任伟快速查看了伤员的情况后立即命令到。“担架!担架!快把担架打开!”任伟和另一名队员在为伤员佩戴氧气呼吸器的同时,副小队长对拿担架的队员喊到。紧接着,大家七手八脚的把伤员平稳放上担架。
“准备——起!”小队长一声令下,大家同时把担架抬上肩头。“注意,前面有个阻车器!往左边点抬!”副小队长在前面带路,不时观察道路畅通情况。“来来来!换一下,我来抬!”“注意,抬平稳了!”…….在大家齐心协力下,不一会儿,伤员运送到新鲜风流地点。
“5分57秒,不错!打破了二小队的记录。”队长蒋光辉在全体队员退出“灾区”时,按下了秒表。大家用湿透了的衣服擦了擦满脸的汗水,欣慰的笑了。“每天只要没有工作任务,我们都要进行类似的救援演习训练,以此提高队员的救援技术,确保当矿井一旦发生事故时,最大限度的减少事故损失和人员伤亡。”蒋队长这样和笔者说道。
笔者感悟:救护队员具有良好的救援技术是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这样日常的训练十分苦与累,看似和安全效益没有联系,却也是搞好抢险救灾,抓好安全生产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