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88|回复: 0

燕赵晚报:集体宿舍回归 契合以人民为中心主旨

发表于 2018-2-5 09:10:1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刚刚结束的北京两会上,“集体宿舍”成了热词。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鼓励产业园区建设职工集体宿舍,多渠道解决城市运行和服务保障行业务工人员住宿问题。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邹劲松表示,今后北京每个租赁房项目都要配建一定比例的集体宿舍,解决普通劳动者的宿舍问题,让他们有尊严地居住。(2月1日《人民日报》)

假如“集体宿舍”真的能够“回来”,产业园区的工人有宿舍住,城市餐饮、零售、快递等行业务工人员有宿舍住,不仅让劳动者居住有了尊严,更让他们的人生有了光芒,提升了劳动者的幸福生活指数。

“集体宿舍”被纳入城市建设规划的视野之中,从此不必让劳动者一边承受岗位务工的压力,一边还要焦头烂额、满世界找房子住,遭遇居住费用的高价格,甚至冒着住宿设施设备电路老化等方面的安全风险,怎么着都体会不到一座城市给予务工者的丁点儿善意和温情。

这让笔者联想到早年住单位“集体宿舍”的美好时光。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笔者刚刚毕业,步入工作岗位,单位有“集体宿舍”可供居住,既便于上班,也便于同事间在业余闲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生活,进行情感交流,以增进友谊,更便于业务知识探讨、能力提升乃至学历进修。只遗憾,这时光太短暂。

后来单位搬迁,没有宿舍可提供了,大家都购买商品房,借亲戚贷银行,全部被推进商业洪流中,沦为房奴。尤其,当大趋势如此,即便单位有“集体宿舍”提供,也会让居住“集体宿舍”的人感到某种耻辱,恨不得早早逃离集体宿舍才好。

事实上,刚入职的年轻人,一般都没有实力购房。置身城市的务工者,更难以在城市购房立足。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实在应该提供一定数量的“集体宿舍”,给大家留出购买商品房的经济缓冲余地才好。让大家在“集体宿舍”重新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所以,此番北京市鼓励建设“集体宿舍”,解决务工人员的租住难题,就是一个很好的讯号。并且,其积极的意义或影响,绝不仅在于捍卫劳动者尊严,而是多方面的,关系国计民生尤其是青年一代前途命运的,其善莫大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