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区“寒冬”还在持续,目标必须清晰。当前严峻的形式已不允许我们在安全上出现任何差错。笔者认为,要想确保思想在安全上高度集中,就必须要常“算账”多警醒。
为此,大家要时刻怀着沉痛的心,认真算算“幸福帐”。什么是幸福,对于我们而言,一家人平安健康快乐就是幸福。职工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起早贪黑地上班,为了就是家庭的幸福;然而,工作中的侥幸、麻痹和放任,最终酿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把痛苦带给了家人。此时此刻,职工应扪心自问:为了一时图省事,不按章作业,给自己带来痛苦,亲手葬送了家庭的幸福,这样值得吗?
要怀着愧疚的心,认真算算“责任账”。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将军带兵打仗,虽然每每取得胜利,但回回都是伤员满营;几年下来,蓦然回首,他发现身边的兄弟早已伤痕累累,责躬省过后,懊悔不已。其实,作为一名管理干部,不仅要对企业安全负责,更必须对职工个人生命安全负责;孟子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基层干部务必时刻保持高度警觉性,强化责任心,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此时此刻,干部应扪心自问:作为一名管理干部,你尽职尽责了吗?若因自身渎职、管理不到位而让身边的人创痛巨深,一日三餐你能吃得下吗?
要怀着自责的心,认真算算“经济账”。事故猛于虎,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企业财产定会受损。对于当前严峻的油区形势而言,安全更是重中之重,保住了安全就是保住了效益。此时此刻,大家应扪心自问:“安全是企业最大的效益、是职工最大的福利”这条理念何时才能真正深入人心?我们又能用多少金钱弥补他人的伤痛和损失?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伤痛过后再去反思,心会更痛。那么,能不能在事故没发生之前算好账、算透账、真算账?始终怀着敬畏之心抓安全,敬畏生命、敬畏法律、敬畏责任、敬畏规章,真正把安全摆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先于一切、压倒一切的位置上。大家要铭记,“事先算账”为警醒,才能时刻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事后算账”为惊醒,即使幡然醒悟,也为时晚矣。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安全红线触碰不得 高高兴兴上班,安安全全回家 交通安全从娃娃抓起 安全连着你、我、她(他) 你的平安就是企业的福利 算好安全帐,坚决打好安全持久战。
父亲的秘密
父亲是一名采煤工人,在矿山摸爬滚打了27个年头,从岗位上退下来后,连碰破手指头的事也没有遇到过。这让同样是矿工的邻居有些称奇,虽说这几年煤矿的安全形势好转,可在头些年,掌子面炮声隆隆,上面要效益,底下抢速度,作业时哪有舌头碰不到牙的?在他们眼里,每个采煤工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地带些伤,可父亲却连擦破皮的事故都没摊上,大家都认为是父亲的命好。那次我在矿上干活图省事,违章作业,让安监人员逮了个正着,罚了300元钱,回到家后心里十分不痛快。父亲知道后,给我讲了许多大道理,我却听不进去。最后父亲说:“你知道我一辈子为什么不出事吗?”我惊奇地望着他,这个问题是我一直想知道的秘密。父亲抽了口烟说:“并不是因为我的命好,那个时候苦啊,你妈不上班,带着你们三个不容易,我一上班就想起你们,还要供你们吃穿。一下井,我就时刻提醒自己注意安全,不能违章……”
我明白了,把家人装在心底,这就是父亲一生平安的秘密。 敬畏生命从遵章守纪做起
江苏响水化工园区“3.21”特大爆炸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牵动着每个人的心,那惨不忍睹的爆炸现场,那瞬间失去生命的一个个无辜者,真的让我们很痛心。生命是如此的脆弱,我们每个人应该引起警醒,敬畏生命必须从遵章守纪,严守安全规程做起。
有一句名言叫“绳在细处断,冰在薄处裂”,意思是说问题总是出在薄弱环节上。这句话令人深思,让人反省。联想到我们身边经常发生的诸多生产事故案例,不就是安全管理部门人员失职、监管缺位造成的,不就是一些员工安全生产意识和责任心不强,心存侥幸麻痹松懈心理,在岗不尽责,导致执行规章制度、执行操作规程打折扣,或者对生产隐患和设备问题视而不见,不及时处理造成的。结果事故专找侥幸麻痹松懈的人,事故总发生在最薄弱的环节,不但影响企业安全生产,还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人身伤害。
绳子总断在最脆弱处警示我们,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事故往往发生在薄弱环节中。石油石化企业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连续生产,在日常生产中,生产工人对关键重点要害生产部位漏一次巡视、对生产设备问题晚一分钟处理、在生产维修施工中违犯一次安全规定,就可能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生命非常珍贵,不会失而复得, 敬畏生命必须从遵章守纪做起。时下,石油石化企业生产运行、工程施工、春季设备、电气、仪表检修都在如火如荼开展,生产、施工、设备检修除做到对制定的方案精细认真、安全可行,对出现的生产问题及时处理外,安全管理部门人员要全天候、全过程、全方位做好安全监管,生产工人要严格执行各项安全规定、严格执行操作维修规程、严格遵守工艺纪律,生产操作维修真正做到小心小心再小心,谨慎谨慎再谨慎,执行安全规定严细认真,一点也不能走捷径打折扣。还要做到对检维修现场的安全危害和潜在风险要有清醒的认识,自觉消除思想上的麻痹松懈侥幸心理和生产维修中的低标准、老毛病、坏习惯,严格劳动保护用品穿戴和落实监护措施,真正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只有这样,才能趋利避害,防患未然,实现各项生产的安全。(曹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