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茜
发表于 2019-4-29 09:10:32
安全是家庭的保护神,常怀敬畏之心,长保健康平安。
cjy18517
发表于 2019-4-29 09:14:29
安全征文(故事)《身边安全,不容小觑》
2017年10月28日10时,我要搬家了,准备到新单位上班去。
该搬的都搬了,就剩下一台电热水器还没拆下,妻子一直要求我请机电师傅帮忙拆卸,我不同意拆走,因为这台电热水器存在安全隐患。去年初,这台电热水器经过专业师傅修理过,他告诉我,这台热水器核心部件已烧毁,最好是不要使用,如果继续使用可能会产生漏电。这台电热水器是妻子花一千余元买来的,才用了几年,觉得很浪费,非常舍不得;搬家人群中有我的同学、发小、同事、朋友,面对我与妻子的争执,有人说,没事修修或许可以用,这台电热水器可值千余元,该省下这笔钱,于是,搬家人群中有机电职工,受妻子的请求准备拆卸。
“高,不要拆!我们到新单位再买台新的!”我当即阻止了机电职工阿高的拆卸行为。
“你怎么这么败家?这可要一千多元呀!”妻子当众对我进行“攻击”,几乎是含着眼泪在骂我,也确实的,对于象我们这样普通的家庭来说,一千元,那可是妻子半个月的临时工工资!妻子骨子里都是“勤俭节约”,就是一张废报纸她都要放进编织袋里,一张张地把废报纸积累成斤,然后卖给小贩,几毛钱都算得清清的,就别说这千元的大物件了。
“不,要拆走!”妻子扯着我,硬是要我改变主意。
“你是要钱不要命呀!”我气恼地大声斥责,妻子被我的嗓门吓了一跳,周围的帮忙人家也把目光转了过来;我赶紧掏出了烟分给大家,缓解这尴尬气氛。为了让妻子彻底“服从”我的决定,我把前些年小陈的故事说给妻子听。
我与小陈哥哥是发小,一块长大,一块读书,一同工作,是再熟悉不过的发小。前些年,小陈也到我单位上班,进入冬季时,小陈花了几百元买了台电热水器,安装在家里,因为价格低廉,这台热水器没有接地装置,也就是漏电保护系统,在洗浴时不幸触电身亡。20多岁的小伙子呀!就因为贪便宜,一条年轻的生命就没了呀!
妻子很少关注新闻事件,我虽对电热水器不是内行的,但知道漏电保护的重要性,也在新闻事件中了解到电热水器缺乏漏电保护的危害。特别是家里这台电热水器,在获知核心部件已烧毁之后,我十分担心家人安全,每次妻子或孩子要洗浴时,我都是借故让妻子孩子去单位的公共浴室洗浴。好在秋夏漫长,这台电热水器没有发生什么意外,但也让我忧心忡忡了好长时间;如今正是丢弃它的最好时机,我很果断地示意阿高不用拆卸。
妻子听完这段故事后,便也没了与我“抗争”的底气,毕竟这台电热水器与生命相比,孰重孰轻,妻子很清楚。“那也得拆下来吧,买废铁也值几块钱呢。”这话一出口,大家都笑了起来,我摇了摇头,无奈地请阿高帮忙拆卸。
之后,我到新单位后,就陪着妻子再买了台电热水器。(福建:陈君英)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9-4-29 09:34:21
目前已经收集到27篇文章,106条标语。
cjy18517
发表于 2019-4-29 09:41:30
安全征文(故事)处理故障,安全意识很关键!
“危险呀!真危险!”五名彪形大汉面对这样的场景内心不禁打了冷颤!负责监督处理巷道重车掉道的我,心中也被现场的危险震撼了。2013年,我在矿井担任安监文书,因熟悉运输环节,在一次紧急处理主斜井重车掉道事件中,矿里要求我负责现场安全监督工作。
由于绞车司机操作不当,斜井的重车被拉出了轨道,车辆都被挤压变形,紧靠着巷道右侧。
当时,负责处理掉道的负责人是矿井运输队干老林,他刚调任运输队干,对斜井处理重车掉道还比较不熟悉。接到任务后,老林第一时间就到了一线班组挑了五名身强力壮的职工;到现场后,集体进行研究处理办法。老林“请”来的职工是一线队伍里的彪形大汉,很少接触斜井处理重车调道的任务,仗着人高马大的身体,他们合计着能用硬撬的方法使得掉道的车皮复轨;老林则想到了安全、稳妥的协助方法,就是支个三角架一边用“葫芦”吊着掉道重车,一边撬,算是“双保险”的了!“葫芦”即是机电综合班里常用的轮滑。几人做出决定后,我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这样做存在危险性:首先,支三角架没有足够的空间;其次,硬撬可能会造成撬棍反弹,造成人员伤害;再者,如果“葫芦”起吊之后,发生侧翻会造成人员伤亡。我认为此举甚为不安全。我提出了安全规程里的处理要素,必须采用复轨器处理!
“我负责处理的,你在机关哪懂得怎么处理!”老林这样反驳我。
斜井出现故障,将影响整个矿井的生产,作为新提拔的运输队干,老林想着尽快处理故障,对我的意见很是反感。毕竟我不是专业的安监员,也没有较为可靠的处理思路,只好在一旁做好监督了。
很快,这几名职工在老林的带领下,扛了几根木材来,根据巷道高度制作了三角架;老林则拿来了“葫芦”,由于斜巷空间较小,老林和职工商量了,三角架斜着支住,用一根木材固定住。而后,老林就开始拔链条,四名职工紧张地撬着重车,老林和另一名职工则在拔着链条,我则无奈地、紧张地盯着重车。
“快躲开,快躲开!”忽然间我发现三角支架有微微的松动,这时候,重车已被吊离地面约20公分,四名彪形大汉正奋力地撬着,老林也正使劲地拉链条。
听到我的喊声,职工们急忙丢下工具,跑到我身边,老林还没醒悟过来,“哗啦”一声巨响,重车重重地再砸在巷道上,三角支架也瞬间垮了,一根三角支架的腿压住了老林。
“哎呦,哎呦!”老林顿时叫了起来,大家立刻上前扶起了老林,看着凌乱的现场,老林对我说:“小陈,按你说的处理吧,安全第一。”
随后,我要求职工搬来复轨器,按照安全处理掉道的工序进行作业,历经一个多小时,完成了故障清理,斜井恢复了通车。
事后,老林特意请我到运输队里上课,他对我说:处理故障,安全意识真的很关键!再急也不能少了安全意识。(作者:陈君英)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9-4-29 14:53:10
目前已经收集到28篇文章,106条标语。
李红兵1
发表于 2019-4-30 06:27:07
中国牡丹之都
发表于 2019-4-30 10:34:30
江春风
发表于 2019-4-30 20:39:31
习惯性动作也能酿成大事故
文/江春风
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为习惯使然,自觉不自觉地做出一些动作,这些动作不管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也能酿成一些大的安全事故。
一般人都知道,电工无论到哪都随身携带着一支测电笔,干活前先掏出测电笔测一测量一量,看看物体是否带电,这既是一种基于自身安全的防范意识,同时也是痛定思痛中总结出来的一种习惯性自我保护性动作。要说哪位电工没被电痛击过,打死也不会有人相信,“常在河边走,难免不湿鞋。”但要说这种自我保护性动作有时也能要了卿卿性命,大家一定会觉得匪夷所思,在江苏某大型企业就发生过一起这样的安全事故。
该企业二级单位某厂在生产过程中出现断电现象,厂电工班长吴某(持有低压电工证书)立即前往相距仅百余米的企业35KV配电室查看。配电室当日值班电工袁某、王某(二人均持有高压电工证书),吴某到达时王某正好上厕所去了,袁某当即电话通知王某赶回配电室查看(操作规程禁止一人操作高压配电柜)。袁某在等王某赶回的同时电话向主管领导汇报并准备启动应急预案,配电室内突然传出“砰”的一声爆响,袁某冲进配电室一看,吴某卷缩在离高压配电柜几米远的地上,已经失去了知觉,而高压配电柜门前,一支测电笔正斜斜地躺在那里……事后,安全事故专家根据事故现场分析,吴某应该是习惯使然,或者是因为一时着急,忘记了35KV高压带电体安全距离的要求,在没有穿戴任何防护用品的情况下(吴某仅脚上穿有普通的电工绝缘鞋),进入了高压配电柜的1米危险距离之内,在准备使用测电笔测试接线端子是否带电时遭到电击的,准确点说,吴某是在人尚未接触到配电柜时即造到了电击。
这种因习惯性动作而酿成大事故的案例还有很多,譬如我们日常到加油站或液化气站时都知道不能接打电话,更不能抽烟。但当我们真正置身于加油站加油或者液化气站充气的时候,猛然电话响起,常常就会习惯性地掏出电话接听起来,或者遇到一位多年不遇的老友,香烟也就不知觉地陶了出来,甚至说话中打火机也已跟打着了。等到自己惊觉慌忙挂掉电话或者踩熄香烟的时候,往往事故已经在那开始的一瞬间发生了。
那么如何杜绝这种因习惯性动作而酿成事故的发生呢?唯一能做的就是我们要时刻脑中绷紧安全这根弦,提高警惕以及自控能力,改掉一些不良性习惯,养成按章按规操作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减少甚或杜绝这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芳香四溢
发表于 2019-4-30 20:56:18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三中全会
发表于 2019-4-30 20:58:19
归根到底安全是自己的事!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