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摊炒粉炒出米其林1星,这个74岁老婆婆不得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刮起的一股“旅行过年”风,利用难得的长假为自己和家人选择一个国内或出境游,在旅途中合家团圆,“旅游过年”日渐成为国人推崇的过节方式。边玩边团聚的模式不仅让家人放松身心,也解决了许多独生子女夫妻去谁家去过年的难题,可谓一举多得。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0/9BFD6FB3ECD50D9548492366437397DBA4D9A053_size145_w1080_h720.jpeg
“避寒游”是许多家庭的首选,“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不仅吸引着年轻人,也非常适合家里的老人小孩。像花吃姐姐这样怕冷的,就十分心水泰国、越南等气候温暖东南亚国家。
花吃姐姐最推荐的旅游城市是曼谷,冬天里较少看到的水果在这个城市随处可见,散发着香甜的味道,而曼谷的街头更是充满了地方特色的风情小吃,不仅仅只有咖喱,还有一家炒面炒粉!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0/FD501919FAE1A09D0DCDE2E7E631C9613BD2AD85_size144_w1020_h676.jpeg 今天,花吃姐姐就要带大家探索下这家网红打卡店,如何靠着炒粉炒面火到地球各地~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0/81D0C6E164A51C2E9150DD9BA4E3720547813BE9_size64_w640_h44.gif
难得小长假,最惬意不过的是,
三俩好友趿拉着拖鞋,
走在异国街头,逛吃逛吃。
提到街头小吃,不能不提泰国曼谷。
在CNN的评选中,这座东南亚城市
连续两次获得“街头美食之都NO.1”的称号。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0/F9CE92910561072773BD1DFC7462FE73352067FD_size172_w1080_h607.jpeg 很多人遇见曼谷的小吃后,
才知道自己的味蕾原来很博爱。
香甜多汁的芒果糯米饭,
镬气十足的泰式炒河粉,
爽脆酸辣的青木瓜沙拉……
这些热带水果、海鲜和香料的任性组合,
垄断着大多数人心中的东南亚风味。
曼谷的路边摊,俨然是一种文化符号。
它的地位相当于拉面馆之于东京大阪,
火锅店之于四川重庆。
许多游客的心目中,
没吃过街头小吃,等于没去过曼谷。
在众多街头摊档里,
名气最大生意最火爆的店家,
当属“热炒女王”Jay Fai。
凭借出神入化的热炒厨艺,
她的店连续两年获得米其林一星,
成为曼谷唯一获选星级餐厅的街头小吃。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0/497281839DFB735D4D91E3B361324F998FA25FCE_size123_w1080_h608.jpeg
炭炉前是Jay Fai的舞台。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0/8BB1AEF134456314B147BA0C0C3A84E56FCB8816_size1_w1080_h81.png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0/6AC3F058C5906EB0FE787D30BD4171C1F9D9821C_size6_w1080_h73.png
Jay Fai,人称“痣姐”,
她总戴着一副黑色防风镜,
以防灼热的油烟伤眼。
从下午2点半开始,
店前的两口炭炉,
火光红红,几乎没停过。
看着那双青筋毕现的手,
拿锅颠勺,麻利得很,
你可能看不出来,
痣姐已年过七旬。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0/EB0EEF528410E3BEDC2CA5DF0354344E64BED8CC_size66_w1000_h649.jpeg
今年74岁的痣姐坚持亲自掌勺,认为自己依然强壮。图/纪录片《街头绝味》 只见铁锅翻炒,火光上窜,
三两下的功夫,
一份干冬阴就完成了。
大虾鲜味,乌贼嫩滑,
整盘菜弥漫着香茅的浓香。
这道菜改良自泰国国菜冬阴功,
尽管去掉了高汤,但酸辣甜香鲜一味不少。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0/247EF5C51169C5E5F97EC89C57F62F55ED1A9200_size48_w1000_h523.jpeg
干炒冬阴。图/纪录片《街头绝味》 痣姐的招牌菜还有“黄金蛋包蟹”。
金黄蓬松蛋皮包裹着新鲜的蟹肉,
在热油中翻滚,牢牢锁住蟹肉的水分。
一份蛋包通常会放半斤本地蟹肉,
每一口都能尝到蟹肉的饱满多汁。
真材实料烹煮,价格也不便宜,
一份1000泰铢,约合人民币230元。
这道菜是是痣姐的独创菜,
也可能是曼谷街头小吃里最贵的一道菜。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0/5B759DC541AE8823106DE108BFFB9873936754C3_size46_w800_h533.jpeg
黄金蛋包蟹。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0/773D76F44985C85C2423959757164306E85FDC2E_size1_w1080_h81.png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0/E4861E748B95E5A030AABA53730A89D112B0B493_size6_w1080_h73.png
这样的选料和定价,
不是痣姐摘星后的坐地起价,
而是她在市场里摸索出来的。
具体的缘由,
得从40年前的一场大火讲起。
痣姐年轻时,做过10年的裁缝,
每天愉快地跟布料打交道。
40多年前,邻居家的一场大火,
将她的缝纫机等营生工具都烧没了。
一无所有的她,只好去帮妈妈卖炒面。
看到家人忙不过来,痣姐本想帮忙炒两盘,
结果被妈妈一句话拒绝,
“你哪会炒面?走开吧。”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0/44F1BDCBFD1FBA5F57E4030667BBB00F4B668233_size64_w1080_h860.jpeg
受中国烹饪文化影响,泰国街头美食也讲究火候。图 / 视觉中国 痣姐不服输,
当晚就拿起炒锅拼命练习。
一次练习到心烦意乱,
将一堆食材,丢进煮过热油的锅中,
一个劲乱炒一通,
没想到面条金黄,好看又好吃。
第二天,她跟妈妈要过炒锅,
走上烹饪的道路。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0/07DEF4DEBA59296897E0DA01255DFE0C7EC7A485_size226_w1080_h720.jpeg
街头美食摊档的聚集点,发展成曼谷旅游景点。图 / 视觉中国 上世纪70年代开始,
曼谷逐渐发展成世界级旅游城市,
每年吸引大量东西方游客。
夜幕降临后,曼谷城里的穷苦人家,
以及收割完水稻的农民,
推着一架架小车,上街卖小吃快餐。
正是在这个年代里,
痣姐也开始摆摊卖炒面。
她经常工作到凌晨三四点,却仅能解决温饱。
有时候,被警察逮到罚款,
几个晚上的辛劳就打水漂。
她心想,下半生的每一个夜晚,
难道都要过着这种担惊受怕的生活吗?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0/62DF845AFBB5C54F554684D0E6D88F9CF8AB7D9B_size146_w1080_h720.jpeg
游客光顾曼谷路边摊。图 / 视觉中国 陷入中年迷茫的痣姐,
决定放手一搏。
她借了一笔钱,
买来品质最好的本地虾,
加入到最普通的炒面炒粉里,
尝试提高客单价。
有客人笑话她,
你这不就炒米粉,凭什么卖这高价?
结果,你也能猜到,
就是一个“真香”现场。
凭借改良和独创的菜品,
她的热炒开始拥有自己的姓名,
摊档前陆续出现名人和美食家的身影。
就这样,痣姐走向“快炒女王”的宝座,
同时也攒到了开店的本钱。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0/0F157F05CFA87D9B3DCFDF46F19BE217F1B57CA7_size73_w1000_h666.jpeg
痣姐做的咖喱蟹。
四十多年来,
痣姐坚持街头摆摊的作息,
从下午2点开始,工作到凌晨1点多,
一周六天,风雨不改。
痣姐说:“炭火和铁锅就是信念,
教给我信心,教给我勇气。”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