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24-7-22 10:25:39

原标题:80后“复兴号”机械师——(引题)

重庆“动车医生”直面高温“烤”验(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李国 通讯员 苏志刚 杜宗健


入伏以来,重庆“高温橙色预警信号”频发,持续的高温天气给铁路运输带来巨大压力,铁路职工顶着酷暑坚守一线,他们挥汗如雨、直面“烤”验,始终在岗位一线,为列车安全运行护航。

7月19日,重庆车辆段重庆北动集运用车近动车机械师宋智杰与往常一样,认真查看检修计划和作业清单,将注意事项记录在手册上。接着,领取摄像电筒、对讲机、带齐防护备品等,和同事前往动车检修库。

宋智杰是重庆车辆段重庆北动集运用车间动集2班的一名地勤机械师,今年是他的第15个暑运,他的主要工作是对CR200J动车组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动车组的运行安全。

暑运期间,为满足旅客出行需求,重庆车辆段重庆北动集运用车间所配属的19组动车组全部上线运营。在白天宋智杰和同事需要完成4组动车组检修,在夜班需要对4-5组动车组进行检修。

“我们的工作大多数时段是晚上进行的,只有他们车组下线,我们才能进行检修工作。”地勤机械师宋智杰说,现在暑期档来检修的列车会比之前多,我们的上班时间是从早上8点30分开始,现在基本要忙到第二天早上5点钟左右,才能完成当日的检修计划。

一列动车组,8节车厢,200多米长……宋智杰每天的工作就是要把动车组外面走遍,为动车的上万个零部件“把脉问诊”,2024年来宋智杰累计发现各种典型故障17个,先后获得成都局集团公司10000元、重庆车辆段5000元的一次性典型故障发现大奖!“列车刚下线,车上都是热的,我们一趟下来衣服湿透都是家常便饭。”宋智杰说虽然晚上工作很辛苦,但作为动车组的幕后工作者,也是为了动车组在白天能够顺利运行。

为确保现场职工安全,重庆车辆段重庆北动集运用车间,准备了藿香正气液、矿泉水、西瓜,绿豆汤等防暑降温用品,保证高温天气职工不中暑、安全不出事。

高温没有阻挡宋智杰的脚步,也正是这些像宋智杰一样的“动车医生们”用一个又一个不眠夜,为旅客出行保驾护航。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24-7-22 10:25:55


原标题:国铁南宁局南宁地区工协委开展“爱心托管·不负所托” ,缓解职工“带娃之忧”(引题)
“你安心上班,我帮你带娃!”(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庞慧敏 通讯员 袁俊杰 丁明宇
“哈哈,我又认识到了很多新同学!”7月19日,在广西南宁铁路文化宫内,铁路“萌娃”们欢聚一堂,干净的课桌、舒适的环境、稚嫩的童声,整间教室童趣洋溢。
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4/07/20/2020347_4096x10000.jpeg
近年来,国铁南宁局工会积极拓宽工会服务面,为职工“考虑周全,想得周到”。暑期到来,为帮助广大职工解决后顾之忧,国铁南宁局南宁地区工协委于7月15日至8月2日(工作日内)在南宁铁路文化宫开设“同心战高温、合力保安全”职工子女托管班。
“真的很感谢单位能组织这样的托管班,一到暑假我们就头疼怎么带娃,现在可算给他找了个好去处。”南宁电务段职工巫洁说道。为最大化缓解职工“带娃之忧”,此次托管班广揽生源。办理子女托管服务的职工可以是在南宁地区工协委成员单位工作的生产一线双职工、经集团公司工会认定的一类、二类困难职工、在生产一线工作的倒班制铁路职工、因新线开通、联调联试、暑运防洪等工作需要到异地工作的职工。
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4/07/20/2020348_4096x10000.jpeg
托管班“寓教于乐”,邀请和挑选了经验丰富的教育工作者和南宁地区各单位组成的志愿者,帮助孩子们度过一个充实的暑假,让职工“托”得放心、安心。
据悉,国铁南宁局持续拓宽工会工作覆盖面,加大服务职工群众力度,通过不断优化《职工帮扶救助管理办法》,积极解决了广大职工的急难愁盼问题;择期开展“铁医共建·健康快车”,进行健康义诊;常态化举办“金秋助学”等职工家庭慰问活动,打造“情系职工不打烊”的暖心服务。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24-7-22 10:26:12


原标题:大桥上的防洪“守望者”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毛浓曦 通讯员 于海 马瑜阳
“9960颗螺栓,弯腰上万次,每一颗都不能放过;180斤的胖工长,圪蹴在46厘米宽的‘桥肚子’里检修设备,拉煤的大列轰隆隆从头顶‘压’过;一低头,50米高空下是滔滔黄河水……”说起汛期巡查,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安工务段渭南桥隧车间技术员陈郁打开了话匣子。近日,陕西多地持续降雨,渭南桥隧车间检查工区的职工们踏上了汛期大桥设备检修之路,他们的第一站是宁西线西牛峪特大桥。
9960颗螺栓,弯腰上万次,每一颗都不能放过
“最近降雨、高温天气反复交替,对设备影响很大,我们今天主要是检查桥上的螺栓,看看有没有松动。”渭南桥隧车间桥隧检查工区的工班长程劲松一边用手里的检查锤敲击着桥面上的每一颗螺栓,一边向工友们叮嘱。
西牛峪特大桥是宁西铁路重要的桥梁之一,全长1657.56米,仅桥面就有9960颗螺栓,这些小小的螺栓,固定着钢轨,承载着轮对,松动一个可能觉得没事儿,但久而久之钢轨就会松动,造成列车脱轨的可能都有。
“如果敲击时声音是脆的,证明连接稳固。如果声音木木的,比较沉重,或者敲这头但那头的震动不对,就有可能出问题。”程劲松解释说。
西安工务段渭南桥隧车间桥隧检查工区有24名职工,担负着陇海、宁西、南同蒲线共175.318公里桥隧、路基设备的日常检查工作,还负责管内158座桥梁、30座隧道、73座山头、626个涵渠的隐患设备检查。
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4/07/20/2020345_4096x10000.jpeg
图为西安工务段渭南桥隧车间桥隧工在南铜蒲黄河桥检查钢轨螺栓状态。刘永利 摄
自7月份开始,陕西铁路正式进入“七下八上”的防汛关键期,南北气候在秦岭汇集,小气候特征明显,突发性大风、暴雨天气频繁,山洪灾害和地质风险也随之攀升。对铁路而言,防范山体溜坍、危石坠落、边坡滑移等自然灾害成为巨大挑战。
暑运后,客车、货车的开行密度明显加大,列车开行越多,安全压力就越大,每次检查完所有的螺栓需要弯腰上万次,但程劲松他们一次都不敢马虎,因为钢轨上每一颗螺栓的性能是否良好,直接影响着这条煤运大通道的行车安全。
180斤的胖工长,圪蹴在46厘米高的桥支座里
不到50公分的桥墩空间,每个人都得爬下去检查支座的水泥有没有裂缝,有没有掉块。
“太胖了,我都180斤了,每次检查起来特别费劲,别人可以蹲着检查,我就不行,得跪着。”说起这个活的难度,工长周立刚不好意思地笑了。
今年31岁的周立刚,是班长程劲松的徒弟。一张娃娃脸,身材微胖,今年是他担任工长职务刚好一年。去年这个时候,师傅程劲松看到徒弟可以独当一面了,便主动向段上汇报,将工区工长职务“让”给了徒弟周立刚,自己退回到班长岗位。
“我才刚当工长一年,这种难活,我得‘冲’着往前干,带着大家一起走”。周立刚说。
蜷缩着身躯,在上下距离仅46公分的狭窄空间里,周立刚用手撑着地,用膝盖挪动着一步步往前移。每挪一步,就用检查锤在头顶敲敲打打,如果看到有裂缝和掉块,就用粉笔标记出来,班后向上汇报。
他这么一步一趴,一干就是1个多小时。长期保持弯腰动作,时间长了腰酸背痛、身体僵硬,甚至抽筋。每当列车通过时,仅隔着一层桥板的桥支座里抖的跟地震似的,周立刚他们只能趴在原地,不敢动弹,忍受着膝盖的痛、桥梁的震,等轰隆隆的列车从“头顶”通过后再继续负重前行。
50米高空下是滔滔黄河水,在“桥肚子”里“蒸桑拿”
清晨,旭日东升,金色的阳光铺满黄河,黄河水波光粼粼,奔腾流向远方。7月18日早上7点,程劲松和工友们拿着扳手、头灯、敲击锤等检查工具,从工区出发,乘车1个多小时的路程来到黄河特大桥,开启一天的检查作业。
“不要看桥下面,不要看水,看水会晕,一定要目视前方”。这是程劲松他们经常提醒新手们的一句话。
南同蒲铁路黄河特大桥,1969年建成通车,桥下是河道宽近千米的滔滔黄河水,黄河、渭河、洛河三河在这里交界,三河不同的颜色在此可谓泾渭分明,景观颇为壮观。
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4/07/20/2020346_4096x10000.jpeg
图为西安工务段渭南桥隧车间桥隧工在对南同蒲黄河桥桥体墩台支座进行检查。王玉龙 摄
“天气预报这周有雨,咱们今天的任务是趁着天晴,抓紧把桥面线路设备和桥肚内的桥梁设备好好检查一遍,大家要上心”。上桥前,程劲松和工友带上那标志性的2.5升大水杯,沿着垂直阶梯向20多米高的大桥拾级而上。

作为工区年龄最长,徒弟也最多的程劲松来说,今年是他坚守黄河桥的第10个年头。每个月他都要带领工区职工对黄河桥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检查。
“这座桥原是老梁的镂空结构,一过火车,桥就震得厉害。尤其是一下大雨,脚下的黄河水浊浪翻滚、波涛汹涌,每次上桥作业都是心惊胆战、头皮发麻。”今年28岁的职工刘继波说他当年刚上桥时没经验,看着桥下的黄河水,紧张得腿直发软,眼镜都掉下去好几次。
黄河桥面的检查不易,桥内的工作更是闷热难当。
带上手电,从桥梁下方不到半米高的检查洞钻进密封的箱体,钢箱梁桥本身材质为金属,热导性能很好,再加上箱体内部里面全封闭,箱体内密不透风,每次检查,全身必会湿透,无异于蒸箱里走一遭。
“在漆黑空旷的箱梁桥内,检查锤就相当于我们的听诊器,通过敲击检查梁体螺栓是否有松动、脱落、开裂,有无危及上方的铁路线路安全”。借着头灯的光亮,程劲松带着职工检查洞内支座设备情况,由于桥洞内环境潮湿,桥梁活动支座和螺栓经常被锈蚀,需要他们定期检查。
经过4个小时的辛苦奋战,大家的衣服湿了干,干了湿,反反复复多次,身后都是盐斑。约莫18时,随着巡查工作的圆满落幕,归途的脚步沿着黄河大桥缓缓铺开,他们的身影坚定而执着。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24-7-22 10:26:27


原标题:云南煤电化工会开办产改暨班组建设培训班
工人日报客户端讯(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陈昌云)7月15日至18日,由云南省煤电化工会主办,中国能建云南火电承办、云南工业技师学院协办的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暨班组建设培训班在云南省曲靖市举办。
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4/07/20/2020474.jpg?r=1721436429375
来自云南省委党校、中国联通云南省分公司、国家能源集团云南电力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专家在培训班上授课。云南火电曲靖电厂检维项目部、盘江电厂检维项目部等单位在现场就班组建设进行了示范讲解。
据介绍,云南火电曲靖电厂检维项目部在日常工作中,通过简单通俗小道理的灌输,让职工在实践中得到提升,项目部管理水平得到提升,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力量。盘江项目部致力于为员工打造温馨舒适的工作氛围,不断在班组建设的道路上实践探索,引导员工将国家发展和企业需要转化为自我提升与成长的内生需要,认真、团结、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24-7-22 10:26:40

原标题:广州隧道博物馆参观人数达3万余人次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赵思远 叶小钟

“对中国隧道行业五次跨越发展历程和隧道人艰苦奋斗、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伟大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近日,在广州市交通运输局与中国中铁隧道局集团于广州南沙隧道博物馆联合开展的联学共建主题党日活动中,广州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骆志雄表示。

记者从中国中铁隧道局集团获悉,由中国中铁隧道局集团打造的国内首座隧道博物馆,于近期完成二期升级改造并面向社会开放。隧道博物馆以隧道及地下工程为主题,通过文字、图像、视频、实物等史料深入、系统呈现中国隧道发展史,是目前行业内唯一的专业博物馆。

据了解,隧道博物馆建筑面积约5500平方米,设有基本展示陈列区、教育科普区、体验互动区、服务运营区、文化创意区等功能区,展示了代表中国隧道发展的192个工程、21个艺术雕塑场景、50项多媒体视频互动演绎以及17套工程模型。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集团将立足粤港澳大湾区,把隧道博物馆打造成爱国主义教育平台、红色基因传承平台、工匠精神展示平台、企业文化宣传平台。

投入运营以来,隧道博物馆共计接待内外部参观800余批次,开展各类活动100余场次,参观人数超过30000余人次。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24-7-22 10:26:56

原标题:“数字化”赋能,让设备管理“码上”知道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彭冰 通讯员 宋洋 任丽敏
当前,吉林石化正在进行三年一度的装置大检修,吉化建修公司共承接了11个生产厂103套装置的1077项检修任务。面对施工任务多、作业区域分散、检修周期跨度长等众多挑战,该公司将“数字化”作为重要抓手,积极打造信息化检修样板平台,全面提升检修管理水平,推动检修工作不断向“精益化”迈进。
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4/07/20/2020341_4096x10000.jpeg
“我们通过创建设备检修智能管理平台,每天按时更新设备检修进度,共享检修数据资料,实现了设备维修动态管理。只需通过扫描二维码小程序,就能第一时间知晓设备检修进度,及时掌握设备零部件损坏情况……”该公司工程技术室副主任赵文斌介绍。
在乙二醇装置C115离心机组检修现场,工程师谭佳栋给记者做了直观演示。只见他拿起手机,对着检修展板上的二维码一扫,“嘀”的一声过后,每天的施工内容、检修步骤、作业人员与进度等便全部显示在眼前,让人对整体检修情况一目了然。
“以往大检修,每天都要编写施工检修日志,耗时费力,查看起来也不方便。现在有了二维码小程序,每天将机组检修影像资料上传后,想查询的时候,手机一扫,不到两秒钟就能搞定,操作简单、方便快捷,还能看到现场施工照片,从而更详细地了解和掌握检修信息,数据参考性也更强。”该公司机组检修负责人、钳工高级技师刘志杰说。
据了解,建修公司将逐步把设备检修智能管理平台推广应用至各车间检修施工现场,以数字技术为装置检修注入“智慧”动能,有效促进施工质量和检修效率的全面提升。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24-7-22 10:27:09

原标题:2024中国联通合作伙伴大会召开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刘静

7月19日,2024中国联通合作伙伴大会拉开帷幕。会上,中国联通董事长陈忠岳发表了题为《向新同行 共创智能新时代》的主旨演讲。陈忠岳表示,7月19日,对中国联通具有特殊意义。百年传承,三十向新。30年前的今天,中国联通成立,开创了我国通信业改革的先河,从此有了“联通”这个响亮而又吉祥的名字。2008年,联通和网通合并重组,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开启了中国联通发展的新篇章。

今年是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30周年。1994年第一条64K国际互联网专线在北京电报大楼开通,从公众拨号上网、政企窄带专线上网初体验,到如今遍布城乡的千兆全屋光宽带。互联网的30年,中国联通始终以高品质网络,连接着世界和中国。

中国联通的30年,中国互联网的30年,中国无线通信的30年,改革创新一直是最鲜明的主线。中国联通应改革而生,因创新而兴,历经电信体制改革、行业合并重组、混合所有制改革,不断发展壮大,高质量党建的优势进一步巩固,现代化企业制度更加成熟。

陈忠岳表示,立足新起点,迈向新征程,中国联通将勇担数字信息运营服务国家队、数字技术融合创新排头兵,聚焦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主责,拓展联网通信、算网数智主业,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在企业高质量发展上迈出更大步伐,着力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科技服务企业。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24-7-22 10:27:24

原标题:西渝高铁缪家梁特大桥百米高墩封顶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李国
近日,西渝高铁缪家梁特大桥4号主墩顺利完成封顶,至此,西渝高铁全线两座百米高墩大桥首墩全部完成封顶,标志着西渝高铁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
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4/07/20/2020340_4096x10000.jpeg
据介绍,缪家梁特大桥位于重庆市城口县境内,由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建,桥长941.6米,为高墩大跨连续结构特大桥,其前后分别与缪家梁隧道进口和坪上隧道出口相连。
“此次封顶的4号主墩高103.5米,‌墩身为薄壁空心墩,加上主墩紧邻地方道路,周边住户密集,对施工组织和资源调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铁十二局西渝高铁项目部技术负责人苑晓旭说。
施工过程中,面对基坑深、高墩大跨、高陡边坡等一系列难题,该项目部通过与设计单位不断沟通调整优化防护方案,采用液压自动爬模技术,在智能化、数字化的系统控制下,既确保了施工质量,又保证了施工速度,为缪家梁特大桥工程顺利推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据悉,西渝高铁是“八纵八横”高铁网京昆通道和包(银)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线路全长739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项目建成后,将促进中西部地区路网结构进一步完善,极大便利沿线人民群众出行,对助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形成西部大开发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24-7-22 10:27:41


原标题:永柳高速架梁施工再提速
通讯员 赵浩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甘皙
7月14日,随着架梁机的缓缓移动,中铁七局施工的永柳高速万安互通首片梁稳稳停在桥台上,项目架梁施工再提速。
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4/07/20/2020338_4096x10000.jpeg
万安枢纽互通位于广西柳州市融安县泗顶镇,连接桂林至柳城高速公路(新桂柳高速)、从江-融安-荔浦高速公路(融安经永福至阳朔段)。该互通的设置实现了新桂柳高速、融福高速和永柳高速的交通转换,将桂林、河池、阳朔、融安方向的车辆引入本项目,对发挥高速公路网的综合运输优势具有重要作用。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24-7-22 10:28:04


原标题:常泰长江大桥钢桥面铺装施工全面展开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张翀 通讯员 赵振宇 朱江涌赤
7月18日,由江苏省交建局建设、中交二航局参建的世界最大跨度斜拉桥——常泰长江大桥主航道桥钢桥面铺装施工全面启动,标志着该工程进入关键性钢桥面沥青路面施工新阶段。这是继6月实现高精度合龙后,大桥建设迎来的又一个重要工程节点。
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4/07/20/2020335_4096x10000.jpeg
常泰长江大桥采用上下双层布置,上层为六车道高速公路,下层为双向城际铁路和四车道普通公路,是长江上首座集高速公路、城际铁路、普通公路于一体的过江通道。大桥全长10.03公里,其中连续钢桁梁长达4.26公里,全桥铺装总面积超25万平方米,平均厚度在6到6.8厘米间。
大桥桥位处气候条件复杂,兼有超大跨径、非对称荷载和双层桥面重载交通叠加等特点,建设团队针对性开展多项创新研究,对不同行车区域应用多种铺装结构和铺装体系,将应用多项新材料、新技术,并通过自主研发的多套智能智造系统,实现钢桥面漆自动喷涂、物料自动称量投放等功能,实现铺装全过程精细化管控。
目前,常泰长江大桥上层高速公路环氧沥青路面已完成公铁合建段试铺,为后续大面积铺装提供了技术支撑和施工经验。全桥钢桥面将利用夏季连续高温晴好天气持续摊铺,计划10月份完成。目前,大桥附属工程施工也在同步进行,全桥预计2025年上半年建成。


页: 1 [2] 3 4 5 6
查看完整版本: 2024年7月20日新闻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