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贴“班组老照片” 借块手表去领奖
克礼老师的策划一定会成功,大力支持!!!!跟贴“班组老照片” 借块手表去领奖
描述: 1991年,重庆能源集团干坝子洗选厂洗煤班组工人周浪获得先进个人,他戴着从班组工友那里借来的手表去领奖,感到脸上无限风光,奖品是一张奖状和一个锑锅。
感言:90年代初,手表对于低收入的煤矿班组工人来说还是奢侈品,能够戴手表是一种荣耀,有的矿工没有钱买就在手腕上画手表;随着煤矿工人的收入逐渐提高,早在1996年左右,手表被BP机代替;1998年左右,手机在煤矿班组工人手中出现,手机成为新的身份象征,受到矿工的追捧;在2000年以后,手机渐渐在煤矿班组流行;目前,手表又重新受到矿工青睐,只是不再用它来象征身份和看时间,而是用来作装饰。矿工手表的变迁,反映的不仅仅是“时尚商品”的更替变迁,更折射出矿工在收入不断增长后,消费能力、消费观念的加速升级。
向德良 引用第43楼袁克颖于2008-04-12 21:48发表的:
没想到呀,老照片这样精彩,克礼老师的策划别有风味,祝你成功,一定成功。
请袁老师也将老照片拿出来展示一下。 刚才在跟多位老师的交流中,有一部分老师同意我的“要么活得很精彩、要么死得很悲壮”的理论。毕竟《班组老照片》是个尝试,其实我心里也没有底。前几期班组摄影的策划主题里的跟帖稿件真多、质量那是相当的高,看这期冷冷清清,也只守来这么几张老照片。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就算“死”我也要“死”到最后,希望朋友们支持——我坚信《班组老照片》的摄影主题是有强大生命力的,不管是现在和将来! 恳请尊敬的王克礼老师指点《拓荒者》。
中铝河南分公司 压煮釜的使命
中铝公司河南分公司(原郑州铝厂)氧化铝一厂于1958年建厂,当时,国家急需建设和发展铝工业,于是,老一代的建设者们从祖国四面八方汇集中原,利用七年时间建成世界首创混联法(烧结法和拜尔法混联)氧化铝生产工艺流程,并生产出合格的氧化铝,年产量17.7万吨,开创了新中国铝工业生产辉煌篇章!当时,拜尔法采用前苏联设计的高压煮釜溶出工艺流程,如今,高效率、低能耗的管道化溶出工艺已逐渐取代高压煮溶出,第一批设计使用的压煮釜(俗称一压煮)由于能耗高在河南分公司已完成其使命,于2007年11月全部拆除,彻底退出了生产的历史舞台。图为:1993年一压煮(现在已不存在)班组员工正在检查调试压煮釜。(吴芳 杨苒) 引用第47楼吴涛于2008-04-13 09:18发表的:恳请尊敬的王克礼老师指点《拓荒者》。
不敢谈指点,只是我们的相互交流。吴涛老师的二张老照片相比起来,我倾向于第二张,尽管第一张的现场环境交代得多、信息量大,但人物的合影状态稍微欠佳。而后一张则不同,尤其是还有一位小伙子笑容可掬的真挚表情,特能感染人,再加上“建设5706”特有的历史印痕,有一股浓浓的温情袭遍全身。拙见!
回 9楼(王克礼) 的帖子
支持王老师!!! 谢谢王老师的精彩点评。吴涛学习了。跟贴“班组老照片” 全国劳模钱忠畲悉心授徒
描述:1987年,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钱忠畲(右一)在带徒授艺。
感言:武昌南机务段的钱忠畲是个多面手,精通车钳焊钻刨铣“十八般武艺”,最大嗜好是为内燃机车治“病”。他所革新的钢背锡铅合金瓦的使用寿命比仿苏联铜背浇铸巴氏合金瓦提高10多倍,获铁道部革新成果奖。他亲手设计“光学准直仪”矫正了柴油机机体的严重变形,在全国同行业中开创了先例。他又毫无保留地将平生经验悉心授徒,为修车培养了一大批人才。(汪东亚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