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25-8-4 09:04:08

近日,内蒙古电力集团鄂尔多斯供电公司组织的第二期“蒙电学堂”在杭锦旗格更召嘎查开课。作为鄂尔多斯供电公司结对包联杭锦旗吉日嘎朗图镇格更召嘎查的重要举措,首期“蒙电学堂”聚焦服务农牧民子女学习辅导、开展电工专业培训、支持草原书屋建设三大任务。

第二期“蒙电学堂”将继续坚持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灵活安排课程内容和时间,致力于为孩子们打造一个充实、安全、愉快的假期。

驻村第一书记刘世栋在开班仪式上表示,“‘蒙电学堂’是鄂尔多斯供电公司助力人才振兴、聚焦人才培育的关键行动。我们希望通过提升孩子们的学习能力,为乡村长远发展播下希望的种子。”

从首期探索到二期扩容提质,“蒙电学堂”不仅点亮了孩子们的暑期时光,更照亮了乡村人才振兴的美好未来。(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玉波)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25-8-4 09:04:19

七月的骄阳似火,热浪炙烤着大地。在中铁六局电务公司南宁地区项目部的施工现场,工人们挥汗如雨,安全帽下的汗水顺着脸颊滑落。

项目部安全员王光亮刚从一处作业面巡查回来,安全帽里积了一层薄薄的水汽。他摘下帽子,抹了把脸,脸色有些发白地说道:“这天有点闷,都快喘不上气了。”

这一幕,恰好被项目经理张世丹看在眼里,他快步走上前,详细询问了小王的状况,并立刻安排他到阴凉通风处休息,补充水分。

项目部办公室根据一线实际需求和往年经验,迅速列好了采购清单:藿香正气水、十滴水、风油精、清凉油丹等。

第二天的班前安全教育会上,“清凉包”分发到每一个施工点。分发药品时,管理人员还不忘耐心讲解每种药品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叮嘱工友们注意身体信号,做好自我防护。

这份“清凉包”行动,是项目部为一线施工者筑起的守护生命健康的坚实屏障。高温仍在持续,但这份关怀与守护,让建设者能多一份安心。(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赖志凯 通讯员 李冰冰)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25-8-4 09:04:32

作为我国钢铁工业的“共和国长子”,近年来,鞍钢集团积极响应国家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战略部署,2024年投入超90亿元,实施设备更新重点项目177项,更新设备超1.3万台(套)。

鞍钢积极争取政策支持,精心编制实施方案,明确任务分工。2024年,其在先进设备更新、数字化转型、绿色化改造三大领域精准发力:投入50.87亿元实施359项先进设备更新项目,如攀长特初轧产线升级;投入3.98亿元完成68项数字化转型项目,打造“虚拟工厂”、无人行车等;投入32.14亿元实施359项绿色改造项目。其中,鞍山钢铁斥资2.26亿元,一次性淘汰32台运营30年的老旧内燃机车,推广20台自主技术的内电混合动力新能源机车,成为国内首家使用中国标准新能源机车的钢企,显著降低污染和能耗。

此外,鞍钢瞄准高端化方向,依托重组整合形成的7000万吨级产能优势,着力打造多个先进钢铁材料基地。在保障产业链安全方面,其矿产资源开发技术国际领先,铁精矿产量国内第一。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钒钛产品产能位居世界和全国前列。设备更新直接带动产品升级:新能源汽车用硅钢生产线完成大量设备更新,实现0.1mm~0.15mm超薄规格产品突破;攀长特初轧线升级后,轧制精度与能力大幅提升。

智能化是鞍钢提升效率的核心。公司致力于构建全流程智能制造模式,已建成投运47个数智化项目,完成67条产线改造,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77%。标志性成果包括:鞍钢矿业关宝山“黑灯工厂”实现全流程无人化操作,劳动生产率行业领先;本钢第三冷轧厂集控中心使劳动生产率提高65%、产量提升25%、能耗降低30%;虚拟数字员工“智纪星”上岗,覆盖设备运维等27个场景。

鞍钢集团表示,将持续以大规模设备更新为抓手,增强核心功能与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加速转型,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旭)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25-8-4 09:04:49

7月30日,金风科技秦皇岛总装厂生产的两套机舱叶轮产品在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区同步下线,标志着我国北方最大的海上风电产业基地正式进入批量生产阶段。“金风科技秦皇岛总装厂项目从建设到投产仅用10个月。”金风科技秦皇岛产业基地项目经理罗丹介绍。据了解,金风科技秦皇岛总装厂房配备了高端智能化风电生产设备,包括整机功能性检测设备、工厂照明智能控制系统、DMS运营管理系统和AI螺栓自动检测系统等,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和质量管理水平。“我们在厂房屋顶铺设了1.6兆瓦光伏板,年均发电量达170万度。按照每户家庭月均用电100度计算,可满足1400多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需求。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47吨,相当于种植上万棵树,真正实现了‘用绿电造风机’的可持续发展理念。”金风科技秦皇岛总装厂副厂长齐海龙表示。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8/01/2523417_4096x10000.jpeg金风科技北方海上风电产业基地采用“一区四园”的空间布局规划,包括:海上风电核心装备产业园、海陆生态装备产业园、科研实验产业园和全球风电技术及人才培育基地。项目全面建成后,将成为我国北方地区规模最大的海上风电产业基地和新能源装备出口基地。(工人日报客户端特约记者 朱润胜 通讯员 王继军)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25-8-4 09:05:00

炎炎夏日,热浪席卷大地,重庆气温一路飙升。7月31日,中铁九局新建成渝中线高铁项目施工现场,机械轰鸣,到处是热火朝天的大干场景。

成渝中线高铁线路,自重庆枢纽重庆北站起向西经成都市引入成都枢纽成都站。正线全长292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建成后,将有助于缩短成渝两地时空距离,完善西南地区路网结构,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记者了解到,进场以来,面对现场场地受限、交叉施工等问题,项目部采取分阶段、分区域施工的措施,按施工顺序把场地划分成小单元,抢抓黄金施工期。为保证施工进度,项目组建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和施工班组,明确各岗位职责与进度目标,加强岗前培训,提升团队协作效率。制定详细的进度计划,明确各阶段施工任务和时间节点,优化施工方案采用先进、高效的施工工艺和技术,缩短关键工序的施工时间。

面对重庆日渐开启的高温“炙烤”模式,项目部采取“早出工、晚收工”措施,并根据当地高温天气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免施工人员在高温条件下连续作业。

同时,在施工现场设置遮阳棚等设备,提供足量的绿豆汤、淡盐水等清凉饮品以及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防暑药品,确保现场施工不受高温天气影响。(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国 通讯员 费继为 吴可越)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25-8-4 09:05:16

为深入推进人才强企工程,加快新员工培养,今年以来,青海油田采气一厂以职工创新工作室为关键载体,通过“考核促学、导师带学、实践研学”三维联动,构建新员工全周期成长体系,为涩北气田高质量发展筑牢人才根基。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8/01/2523255_4096x10000.jpeg以考促学,强化技能素养。为备战第四次季度考核及转正考核,新员工依托职工创新工作室平台开展集中学习与交流。工作室技能骨干现场演示关键操作流程,结合三十余年一线实战经验,传授现场实操技巧与安全风险辨识要点,并提炼出“一看二查三确认”等实操口诀,助力新员工快速吃透核心技能。这种“考核+赋能”的模式,让每一次季度检验都成为新员工能力跃升的“加油站”。以教促练,锤炼过硬本领。采气一厂将职工创新工作室定位为新员工“实战孵化基地”,工作室技能骨干担任“实践导师”,围绕三甘醇脱水装置解析、三甘醇能量循环泵拆解等核心课题,通过生动的现场流程模型演示,帮助新员工迅速掌握场站设备的工作原理。设计“互动教学+现场演练”课程,让抽象的技术知识转化为可操作、可复制的实战经验。通过“案例讲解+动手实操+问题答疑”的模式,新员工学习主动性显著提升,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以践促研,筑牢成长根基。为推动新员工从“理论学习者”向“实践创造者”转变,采气一厂鼓励新员工深度融入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创新活动。工作室每周技术交流会,为新员工提供分享实践心得、提出改进建议的平台,由技能专家现场点评指导,让好想法快速转化为生产力,激励新员工沉下心、钻技术,在岗位实践中锤炼过硬本领。近年来,通过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多维赋能,青海油田采气一厂新员工成长路径更清晰、能力提升更高效,为气田人才队伍建设注入了持续活力。(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邢生祥 通讯员 巨金莹 牟艳)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25-8-4 09:05:27

近日,由中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绍兴市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二期TJSG-02标,完成首片现浇简支梁浇筑。这一关键节点的顺利达成,不仅标志着项目建设迈入全新阶段,更为后续施工筑牢了坚实基础。作为桥梁上部结构的核心构件,简支梁的施工质量直接关乎桥面承重能力与整体耐久性。首件验收通过后,其工艺参数将实现批量复制推广,对提升后续施工效率、强化质量管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据了解,绍兴市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二期工程西起一期工程终点檀渎站,东至梁祝大道,项目建成后与一期工程贯通运营,连接越城、上虞两区,显著提升区域交通便利性,促进资源高效流动,在便利居民出行的同时有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在施工管理方面,中铁九局项目部坚持科学统筹、挂图作战,从最开始的围挡、钻孔灌注桩、承台、墩身施工到现在首片现浇简支梁浇筑的完成。项目将所有的施工任务分解到天、责任落实到人。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及相关图纸、规范要求,对支架搭设、基底处理、混凝土浇筑、养护等重要环节实施精细化管理。由于南方多雨气候,在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的提前下,加快工程进度,打造精品工程。项目部采取灵活作业方式,既能确保施工的安全和质量同时保障工程进度,满足建设单位及相关单位的要求,并为施工人员创造良好作业环境。(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兵 通讯员 万杰 冯亮)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25-8-4 09:05:33

近日,由中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绍兴市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二期TJSG-02标,完成首片现浇简支梁浇筑。这一关键节点的顺利达成,不仅标志着项目建设迈入全新阶段,更为后续施工筑牢了坚实基础。作为桥梁上部结构的核心构件,简支梁的施工质量直接关乎桥面承重能力与整体耐久性。首件验收通过后,其工艺参数将实现批量复制推广,对提升后续施工效率、强化质量管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据了解,绍兴市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二期工程西起一期工程终点檀渎站,东至梁祝大道,项目建成后与一期工程贯通运营,连接越城、上虞两区,显著提升区域交通便利性,促进资源高效流动,在便利居民出行的同时有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在施工管理方面,中铁九局项目部坚持科学统筹、挂图作战,从最开始的围挡、钻孔灌注桩、承台、墩身施工到现在首片现浇简支梁浇筑的完成。项目将所有的施工任务分解到天、责任落实到人。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及相关图纸、规范要求,对支架搭设、基底处理、混凝土浇筑、养护等重要环节实施精细化管理。由于南方多雨气候,在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的提前下,加快工程进度,打造精品工程。项目部采取灵活作业方式,既能确保施工的安全和质量同时保障工程进度,满足建设单位及相关单位的要求,并为施工人员创造良好作业环境。(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兵 通讯员 万杰 冯亮)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25-8-4 09:05:47

寻找一顶头围62厘米的帽子有多难?

90后创业者郑磊磊在义乌商贸城被200多家工厂和档口接连拒绝,得到的回答是“中国人有几个头围能超过58厘米?”然而,社交媒体上对帽子的大量吐槽——“戴帽像顶碗”、“勒得太阳穴疼”——让他确信,庞大的“大头围”群体需求被市场长期忽视。

郑磊磊赌上全部积蓄,几经周折,抢先开发出大头围帽子。2022年初产品悄然上线,首批5000顶迅速售罄,“大头星球”品牌由此诞生。

这个执着于“大头围”的年轻人没有想到,两年后的2024年,“大头星球”销量已破亿元。更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入驻一年的拼多多平台贡献了总销售额的四成,成为增速最快的渠道。“那些曾经被高昂运费阻隔的西部消费者,在拼多多引领的电商西进中,实现了真正的‘帽子自由’”。郑磊磊说。

专为“大头大脸”设计

清晨5点的义乌国际商贸城,每天最早从城市中醒来。四楼帽子专区,一排排档口前,货架上整齐码放着清一色的54-58厘米均码帽子,这是几十年不变的行业标准。档口老板们或整理货品,或用各地方言与采购商讨价还价,构成了无数小商品在全球市场的风向标。

2021年底,郑磊磊穿梭在这片帽子的海洋里。他敲开一家家档口的门,“有几个人头围这么大”“没见过那么大的帽子”“做出来肯定没有人要”,否定的回答一次次被重复着。当他被拒绝了至少200次之后,有位做了一辈子帽子的老师傅指着货架上的均码帽子直言:“中国人头围哪能超过58cm?”

这个固执的年轻人要找的,是头围61-62厘米的大码帽子。创业灵感源于一次社交平台调研——大量用户吐槽“戴帽像顶碗”“勒得太阳穴疼”。可郑磊磊创业的第一步,在供应链源头上就遭遇了传统认知的坚固壁垒。

在义乌,供应链是生意的命脉。这里产业链高度聚集,从设计、打样、生产到包装、物流,都能在几公里半径内快速完成,郑磊磊决定自己找工厂开发适合大头围用户的帽子。他找了10余家工厂,可传统工厂的认知局限远超想象,开模成本需数千元,起订量也有要求。

商贸城档口碰壁和工厂老板的拒绝让郑磊磊郁闷,但同时,他心里又有一丝兴奋——这是一个未被发掘的市场需求,更是一个可以创造新市场的巨大机会。

转机出现在一通打往上海的电话。经朋友辗转介绍,郑磊磊联系到一家专做外贸的帽子工厂。工厂负责人黄老板深耕行业7年,曾为美国品牌生产过大码帽。他认同郑磊磊发现的痛点:“大头围是个趋势,无论男女,特别大的帽子在本地市场确实难买。”恰逢春节前生产淡季,黄老板决定陪这个执着的年轻人赌一把。郑磊磊押上仅剩的十几万元积蓄,设计了5个款式各5种颜色的帽型。半个月内,经过反复打样和试戴调整,最终确定了第一个大头围帽子的基本样式:头围61-62cm的基础,同步调整帽深和帽檐弧度,帽身加深显得颅顶饱满,帽檐加弯修饰脸型。

“大头星球”的快车道

2022年初,郑磊磊的店铺正式上线,“算是全网第一家专门卖大头围帽子的店”。店铺主图,他没有采用常见的网红街拍,而是选用了更直接的对比方式:一位胖模特,左边戴均码帽紧绷如“顶碗”,右边戴“大头星球”帽子自然包裹,图片四周标注着醒目的“专为大头大脸设计”。这张被未婚妻评价为“实在太丑”的主图,精准击中了目标用户的痛点。没有进行推广,订单自然涌来。

“第一个月销售20多万,第二个月翻倍,第三个月再翻倍。”销售额的爆发式增长远超预期。“终于找到本命帽子!”“非常适合大脸星人”“不勒头也不闷汗”……大量晒单评价带动店铺复购率超过35%。创业初期的那个春节,郑磊磊放弃了回家,甚至把父母从老家衢州叫到义乌,三人挤在70平米的仓库里,每天只睡4小时,亲自做客服、配货、打包、发货,生怕配错一件。

产能成为甜蜜的负担。郑磊磊的核心工厂从最初的1家上海厂,迅速拓展至5家,分布在山东青岛、浙江台州等地。他甚至在办公楼的隔壁合作了一家义乌本地工厂,专门处理“急单”。

很快,模仿者出现了。郑磊磊把别家的产品买回来一看,却完全不是一回事,“它还是普通大小的帽子,只不过发货的时候把调节带拉到了最长。”对于这种“挂羊皮卖狗肉”的卖家,郑磊磊没放在心上。又过了几个月,郑磊磊再去义乌商贸城,发现有档口已经在专门卖大头围帽子了,他才感到竞争越来越激烈。

2023年,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郑磊磊团队决定入驻拼多多。“我们客单价相对来说会高一点,之前认为拼多多商品单价低,最初没抱什么信心,就是试一试的心态。”郑磊磊坦言当时的想法。然而,入驻后的表现令团队意外,仅两个月后,“大头星球”便凭借其清晰的品牌定位和用户口碑,开起来品牌店。

“品牌店铺在拼多多搜索结果页能自动聚合展示,形成独立的品牌精品区。”郑磊磊解释道,“更重要的是,在参与‘百亿补贴’、‘秒杀’等大型平台活动时,品牌店商品只与同品牌历史价格比价,这给了我们更大的定价空间和保护,避免了在传统比价模式中被低价商品淹没的困境。”他们积极调整产品策略,配合平台活动玩法,开发了如基础版型鸭舌帽配以流行糖果色和小巧精致刺绣设计的高质价比特供单品。效果立竿见影,单款单日销量峰值突破5000顶。

2024年,拼多多的店群贡献了“大头星球”整体营收的近40%,同期增速达到80%以上,成为品牌增速最快的销售渠道。

高昂的运费消失了

拼多多带来的增长惊喜,还来自更大的市场空间在广袤的西部被打开。以前,高昂的物流成本是横亘在商家与西部消费者之间难以逾越的障碍。尽管“大头星球”坚持全国包邮,但发往西藏、青海、内蒙古、甘肃、宁夏等西部偏远地区的订单,每单物流成本16元左右,远高于其他地区。“太亏了!”郑磊磊坦言,“发一单亏几块,长期下去难以为继。”许多潜在需求,也被高昂的运费“劝退”。

2024年9月,拼多多平台推出“电商西进”政策。作为其“千亿扶持”计划的重点项目之一,对发往偏远地区的中转订单实施中转费减免:商家只需将订单商品发送至平台指定的西安、成都等中转集运仓,从中转仓二次发货至最终目的地的物流中转费,全部由平台承担。

“这项政策对我们开拓西部市场太关键了。”郑磊磊说,我们只需支付从义乌到西安中转仓的运费,而从西安到目的地这段更远、成本更高的运费,平台全包了。

政策带来的降本效果立竿见影。“大头星球”发往西部偏远地区的订单量随即显著攀升。郑磊磊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2025年1月至6月,发往西部六省区的订单量同比增长40%。仅运费成本一项,半年就节省了上万元。这些节省下来的资金,被直接投入到新产品的研发和设计中。

高原地区紫外线强、日照时间长,对功能性防晒帽的需求旺盛且迫切。捕捉到这一趋势,郑磊磊团队迅速响应,专为高原用户设计了一款超宽帽檐防晒帽,帽檐加宽至15.5cm,比普通防晒帽增大防晒面积约30%,紫外线阻隔率提升至98%。这款产品日销上千单,尤其在青海地区,用户复购率高达53%。

分拣台上“内蒙古专线”的标签格外醒目。郑磊磊拿起一顶测试中的秋冬款帽子:“这是客户建议的防风骑行帽,帽围比常规大2.5厘米。”客服回复系统里,“油头防塌顶”“长头型适配”等需求被标记为了高频词。

被打开的西部市场

在拼多多平台上,像“大头星球”这样通过深耕细分需求获得成功的帽子商家并非个例。来自四川的郑明亮,同样在帽子这个看似饱和的类目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风扇防晒帽。

郑明亮在电商行业摸爬滚打十年,深知批发利薄、竞争惨烈。2018年,他看中拼多多的流量红利,选择帽子作为创业切入点,寻找更稳定、更能发挥自身优势的赛道。

最终,他锁定了一款看似小众的产品:自带可充电小风扇的遮阳帽,定价66元。郑明亮最初设想的目标用户是夏季出游的家庭,认为帽子虽因加装风扇略显笨重,但功能性突出。他在拼多多上线测试后,数据却揭示出了真正的需求:在田间地头或者工地上的劳动者。对于这些需要长时间暴露在烈日下的用户而言,一顶能同时解决遮阳和物理降温问题的帽子,其实用性和舒适性远超单独的小风扇或普通遮阳帽,成为了刚需。

“电商西进”政策同样成为郑明亮拓展西部市场的关键杠杆。“西部地区,尤其是内蒙古、甘肃、宁夏、陕西等地,户外作业人群基数大。政策实施后,内蒙古的销量在我的店铺的区域排名中异军突起,甚至超越了很多东部人口大省,排到前列。”郑明亮表示,粗略估计,相较去年,来自西部地区的单量增长在30%左右,在夏季高峰期,能占到店铺总单量的10%。

2022年,为了家庭,郑明亮从福建回到四川成都。如今,他在成都租用了约500平米的仓库,雇用了两名仓储打包人员,每天单量稳定在400-500单,虽然规模不算大,但客单价和利润空间让他感到满意,生意自己可以应付自如,也有更多时间陪伴家人。

2025年6月30日,郑磊磊和未婚妻举办了正式婚礼。婚礼当天,郑磊磊收到了一张照片。沙漠公路旁,货车司机戴着定制防晒帽挥手,挡风玻璃倒映出茫茫戈壁。此刻后台数据显示:当日西藏安多县强玛镇收件量达16件——而三年前,这个海拔4800米的镇年均快递仅3件。62厘米头围标准刻进生产线,包邮版图覆盖中国最后1%行政村,那些曾被折叠的消费需求,正在电商西进洪流中重新舒展。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颜星悦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25-8-4 09:05:58

经济日报记者 夏先清 杨子佩

走进位于濮阳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内的汇川实业发展(河南)有限公司咖啡生产基地,在冻干车间内零下40摄氏度的低温环境里,一条完全自主可控的冷萃冻干咖啡生产线上,咖啡豆烘焙机轰鸣作响,咖啡液正通过真空冻干技术转化为颗粒均匀的冻干咖啡粉。

汇川实业用科技创新破解原料与工艺难题,以全产业链布局打破地域限制,用3年时间实现了从咖啡代工到建立自有品牌,闯出了一条企业发展的新路。

技术突破是汇川实业咖啡产品“出圈”的核心。刚从首尔国际食品展回来的公司创始人之一陆颖兴奋地分享海外拓展成果:“中国制造+东非原料的高性价比,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汇川实业自主研发的零下40摄氏度真空冻干技术,不仅能还原咖啡豆90%的风味,还能实现冷水3秒速溶;柔性化生产线可同时处理10种咖啡豆,满足客户的多元需求。

汇川实业成立于2019年,公司创始人王水永瞄准全球精品咖啡豆核心产区埃塞俄比亚,借助共建“一带一路”机遇,与当地建立直采供应链。“我们是中国最早采用埃塞俄比亚全产区咖啡豆的冻干咖啡企业之一,如今国内埃塞俄比亚冻干咖啡粉80%以上是通过我们公司生产的。现在我们的车间里,烘焙、冷萃、冻干、罐装全流程设备均实现国产化,冻干咖啡粉年产量也提升至1000吨,成本优势已经转化为产品竞争力。”王水永说,公司已为国内几十个新茶饮与咖啡品牌提供代工服务,年产值超5亿元。

“代工做得再好,品牌附加值始终是短板。”王水永的危机意识催生了公司实行线上线下“双轨战略”:2022年,自有品牌上线电商平台,以高性价比与风味多样性迅速打开市场。“我们不打‘价格战’,而是用全链成本把控打‘价值战’。”王水永坦言,去年“双11”期间,公司生产的冻干咖啡粉复购率超40%。

为企业提供“咖啡解决方案”是汇川实业转型的方向。公司不再局限于提供单一的冻干粉原料,而是开发出一系列定制化的解决方案。例如,针对连锁餐饮和新茶饮客户,提供包含特定包装和烘焙度的冻干咖啡粉适配其饮品的风味配方,以及稳定供应保障的“菜单升级包”,助其快速上新高品质咖啡饮品。这些解决方案将汇川实业在原料甄选、技术工艺、风味研发和全链成本控制上的综合优势打包输出,真正实现了从“卖产品”到“卖服务”。

谈及未来,王水永说:“汇川实业将不断推动代工业务向‘技术输出’转型,将非洲优质原料与河南制造技术深度融合,构建‘非洲原料—河南制造—全球销售’的模式。公司不仅要卖咖啡,还要卖‘咖啡解决方案’。”
页: 1 2 3 [4] 5 6
查看完整版本: 2025年8月2日企业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