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昨天 14:52
光明日报记者 刘习 陆健
“新能源汽车油门被踩下后平滑提速,家用扫地机器人可以贴墙角顺畅转弯,人形机器人自如抬腿后又稳稳落下……”浙江双环传动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办公室主任黄伟兴奋地介绍,他们生产的不是“大块儿头”整装产品,而是高精密齿轮和RV减速器,“我们为工业产品提供关键的‘关节’和‘筋骨’。”
“要提高产品覆盖率,就要兼顾市场需求与生产成效、传统制造与数字化提升,就像公司的标志——两个环,环环相扣、互促共生。”黄伟说。
做到环环相扣,创新是关键。去年,在了解到应用于电驱动轿车上的产品让顾客有NVH(噪声、振动、声振粗糙度)困扰时,企业立即成立了专题改善小组。
如何改善?技术部牵头,品质部、生产车间等不同部门的同事协同探讨。改善后的创新产品,在保障产品耐久安全的基础上实现了批量化生产。
创新的背后,是企业信息化、精益化、自动化“铁三角模式”的升级。黄伟指着企业的大屏幕介绍:“三个子系统,共近20个大模块,100多个子应用,实现了生产、工艺、质量等各环节的全链贯通。”
全链贯通让数字化的红利释放:建设过程中唯一产品码实现了产品全流程追踪;数据分析帮助企业锁定质量风险范围;强数据化治理实现了工厂系统之间的高效协同对接……
“不止如此,我们还利用数字平台获取碳排放和能源利用数据,加速推进‘双碳’工作。”黄伟说,2024年,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263841.62吨二氧化碳当量,同比降低10.7%。
为生歌唱
发表于 昨天 14:52
北京青年报讯(记者 王斌)近日,京津冀首家车载香氛科技企业香谷智慧(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落户位于李遂镇的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顺义园,标志着顺义区在特色汽车品质产业链布局上迈出关键一步。据了解,生态港北京园区规划面积约2500亩,将分三期建设,创新发展智慧物流、无人物流、自动驾驶等应用场景。
香谷智慧由多家企业共同投资成立,是生态港顺义园孵化的首个科技型企业。其依托顺义汽车产业基础与鲜花生态优势,推动大健康与智能出行融合,产品将配套京津冀整车企业高端车型,逐步拓展全国市场,为汽车产业集群注入“嗅觉经济”新动能。
北京工商大学与香谷智慧(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了联合实验室共建协议。“该园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年底前部分厂房将完工,为首批企业提供优质空间。”生态港顺义园筹备组组长刘哲表示。
未来3至5年,生态港顺义园将推动形成集研发创新、检测认证、展示销售、文化体验于一体的香氛产业生态圈,在顺义区打造“北京·香谷”,并将其建设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香氛科技产业新高地和香氛产业创新策源地。
为生歌唱
发表于 昨天 14:53
近日,北重集团北方股份公司研制生产的国内首款136吨级NTE150E纯电动矿用自卸车正式交付用户,填补了国内该吨位纯电动矿用自卸车领域的空白。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8/26/2550161_4096x10000.jpegNTE150E围绕矿山可持续、低成本、高性能运营需求打造,具备大电量、长续航、快速充电、智能控制、全方位安全防护及舒适驾乘体验等核心优势,助力智慧矿山、绿色矿山建设。(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赵昂 通讯员 郭新燕 王晓婷)
为生歌唱
发表于 昨天 14:53
8月25日,川气东送二线天然气管道工程(以下简称川气东送二线)安岳气田上载点—铜梁压气站段顺利进气投产,每年新增输送天然气近30亿立方米,标志着这一国家重大战略性工程建设按下“加速键”,为我国能源结构优化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注入新动能。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8/26/2550163_4096x10000.jpeg川气东送二线作为“四大战略通道+五纵五横骨干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管道总长约4269公里,途经四川、重庆、湖北、安徽、江西、河南、浙江、福建等8省市,按照西段(川渝鄂段)、东段(鄂豫赣皖浙闽段)分期核准建设。全线建成投产后,年输气能力达200亿立方米,可实现与全国主要干线管网互联互通,有力保障四川盆地天然气外输,解决中东部地区资源调峰需求,促进沿线能源结构转型,对于服务和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促进国内大循环起着关键作用。此次投产的管道是川气东送二线的首个投产段,起自距离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60公里处的安岳气田上载点,止于重庆市铜梁区铜梁压气站,全长56.15公里。投产后,西南油气田安岳气田高石梯区块的天然气,可通过铜梁压气站接入中贵天然气管道,汇入“全国一张网”,为川渝天然气资源外输增添了新通道,每年新增输送量近30亿立方米,将有力保障川渝千亿立方米天然气产能基地加快建设,提升重庆及管道沿线天然气资源利用率。四川盆地是国内天然气主力产区之一,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近3万亿立方米,川气东送管道、中贵天然气管道等能源通道途经南川、涪陵、忠县、江津、铜梁等重要产气区,承担着川渝地区天然气资源外输重任。(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冬梅)
为生歌唱
发表于 昨天 14:53
8月24日凌晨,西渝高铁林家沟特大桥8#墩~9#墩跨中桥沟连续梁顺利合龙,标志着中铁十局承建西渝高铁康渝段站前十一标广安段8座连续梁全部合龙完成。至此,架梁通道最后一处特殊结构已全部完成。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8/26/2550164_4096x10000.jpeg林家沟特大桥8#墩~9#墩跨中桥沟40+64+40米连续梁相对高差30~70米。设计为单箱单室直腹板变截面,全长为145.5米,顶宽12.6米,底宽6.7米。0号块及边跨直线段采用托架法施工,其余节段采用轻型挂篮悬臂对称浇筑法施工。中铁十局西渝高铁项目团队将前沿科技融入施工链条。一是精准定位,采用定制化钢筋与预应力定位工装,确保关键结构尺寸毫米级精度。二是智能张拉,该技术通过计算机精准控制,将张拉工艺通过一键式操作、智能纠错减小误差区间,实时监测钢绞线伸长量,自动比对理论值。压浆密实度超98%,有效防止钢绞线锈蚀,大幅延长桥梁寿命。同时,自动化操作减少人工干预,施工效率提高50%以上,数据实时上传云端,确保全程可追溯。三是智能养护,引入自动喷淋系统,实现混凝土养护温湿度精准控制,大幅提升实体质量与耐久性。(工人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刘忠 记者 邓崎凡)
为生歌唱
发表于 昨天 14:54
8月14日,青海油田采油二厂昆北采油区的采油工张延鸿在切十二区块巡查完毕,走进中控室坐在大屏幕前,指尖轻点鼠标,屏幕上立刻刷新出天然气流量计的实时数据——压力、流量等参数随气流微微浮动、跃然眼前。看着屏幕上不断更新的数据,张延鸿的思绪飘回一个月前的一天晌午。那时的日头比现在更烈,他从3米深的阀井里爬出,安全帽下的汗水顺着下巴滴在干燥的戈壁滩上,甩了甩被汗水浸透的工装袖口,望着坑内的流量计数据,眉头拧成了疙瘩——那已经是他当月第27次在晌午下阀井抄数据。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8/26/2550166_4096x10000.jpeg“狭小的阀井像口密封的蒸笼,闷热的空气裹着油气的味道扑面而来,短短几分钟就让人汗流浃背。”每次下井前,张延鸿都要提前找安全员办作业许可票,在安全交底单上逐项确认坑内气体检测、防护装备佩戴,等安全员现场核查签字后,再在监护人员的注视下顺着爬梯往下探。这样的场景,在昆北采油区已重复了三年。切十二、切十六区块的2台天然气流量计像沉默的哨兵一样驻守在戈壁上,可它们的“消息”却始终依赖人工“传讯”。空间作业的高风险、恶劣天气的阻碍、老旧设备的数据偏差,如同三道枷锁,紧紧束缚着生产效率与安全管理,成为了昆北采油区数智化转型的“拦路虎”。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8/26/2550167_4096x10000.jpeg这些问题不仅困扰着一线采油工,更让生产调度员忧心忡忡。“切十二区流量计读数忽高忽低。上周就因为这个数据偏差,压力调控严重滞后,差点引发管线超压。这‘老伙计’确实该更新换代了。”调度室里,采油二厂生产运行办负责人姜自银面色凝重地敲着桌面说,在数字化转型的大趋势下,传统人工采集方式已远不能满足生产需求。“数据是数智油田的‘血液’,必须让它流得通、跑得准!”这项关键任务,最终落在了采油二厂基建中心技术团队的肩上,基建中心高级工程师李宝岭在班组会上,指着墙角堆的废旧油水井RTU(远程终端单元)说:“这些淘汰设备或许能派上用场,咱们修旧利废,用技术为生产提速、为安全护航。”基建中心仪表班组迅速围绕改造方案展开行动,解决了RTU与流量计的接口匹配问题,并设计了信号转换模块,成功将脉冲信号转为数字信号。与此同时,还更换了一台全新的旋进旋涡流量计,从根源上解决了老设备计量不准的问题。经过一系列的技术攻关,今年8月初,系统上线试运行那天,调度室的大屏前挤满了人,大家的目光紧紧盯着屏幕。当切十二区块的流量计数据稳定显示时,姜自银长舒一口气,抓起电话打给李宝岭,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激动:“通了!数据实时更新,比人工抄表精确多了!”技术革新的甜头,一线最先尝到。“以前下阀井又险又麻烦,现在有问题监控人员会打电话通知,站在井边就能监控,既安全效率又高。”张延鸿面露轻松地说,当班的采油工不用再下阀井坑抄数据,只需要沿着井场外围巡查,通过中控室同步终端掌握流量即可,下井频次锐减。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8/26/2550168_4096x10000.jpeg不仅如此,在采油二厂系统油气水干线的气流程页面,生产调度员、采油区中控人员均可轻点鼠标就能24小时在线监控、调阅实时生产数据。近日,系统发现压力异常偏高,采油区中控值班人员立即远程调控阀门开度,10分钟后数据便回归正常,全程无需现场操作。“数据多跑路,人员少跑腿。”这句话终于从口号变成了现实。风从戈壁滩吹过,中控室大屏上跳动的数据成了新风景。基建中心高级工程师李宝岭看着屏幕上流畅流转的数据,忍不住感慨:“数智化不是换几台设备就完事儿,是让技术真真切切扎根在井场里,融进生产的每一环。这路,咱们走对了。”(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邢生祥 通讯员 宋香凝 陈双)
为生歌唱
发表于 昨天 14:54
8月22日上午,潍宿高铁至青岛连接线1标段在沙河中村特大桥开始架设首榀箱梁,标志着青岛连接线全线进入架梁阶段。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8/26/2550169_4096x10000.jpeg潍宿高铁至青岛连接线全线4座制梁场,分别为青岛西制梁场、黄岛制梁场、诸城制梁场、五莲制梁场,共承担867榀单线箱梁、1621榀双线箱梁预制及架设任务。目前,全线4座制梁场均已开启箱梁架设、43联连续梁全面开工建设,工程全面进入上部结构施工阶段。本次架设箱梁长32.6米、重760吨。为确保首榀箱梁顺利架设,济青高铁公司、鲁南高铁工程建设指挥部与中铁十局严格执行“首件制”和“三检制”,围绕首榀箱梁制、运、架施工任务,提前规划、倒排工期,紧抓进场验收环节,协调各方力量,确保物资供应及时、充足,高效完成架桥机和运梁车的组装与调试。同时,为保证箱梁生产质量,在预制箱梁的生产过程中,梁场科学划分功能区、投用智能生产调度中心以及3条高度自动化的智慧生产线,并运用物联网、智能AI识别等手段,赋予每片预制梁独一无二的“身份证编号”,使箱梁生产全流程实现数字化管控。潍宿高铁至青岛连接线计划2028年6月底具备通车条件。项目建成后,将对胶东半岛与长三角及更远地区的旅客往来和经济交流起到重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周子元)
为生歌唱
发表于 昨天 14:54
日前,由中铁九局电务公司承建的吉林四平站老旧电梯更新工程正按计划稳步推进。此项工程的核心是将车站原有的2部老旧扶梯及其附属的基坑、支座、基础结构全部拆除,并在进站大厅中央区域集中新建两台性能更先进的自动扶梯。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8/26/2550170_4096x10000.jpeg目前,扶梯基坑开挖、基础混凝土浇筑、电缆排迁以及新建扶梯的独立基础混凝土浇筑均已完成。既有老旧扶梯的拆除工作也已完成了50%的工程量。下一阶段,将转入新自动扶梯的安装、相关区域的装饰装修以及细节完善处理环节。作为车站重要的基础设施,此次电梯更新工程不仅是设备的换代升级,更是四平站整体服务设施水平提升的关键举措。完工后,将提升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和旅客的出行体验。(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静 通讯员 王冲)
为生歌唱
发表于 昨天 14:54
“大家注意新型外锁闭装置必须在道岔斥离部位紧固,一点儿偏差都不能有。”8月17日,在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高铁基础设施段镇江工区会议室内安全预想声、方案讨论声此起彼伏,信号专业工长黄抗紧张地布置着当夜施工天窗作业。
丹徒城际场有40组外锁闭装置需要更换,每次更换都要经历拆卸、除锈、安装、检测四道流程,黄抗和工友蹲起数千次,合力抬起50斤重的新型外锁闭装置,在毫厘间反复操作上百次,偏差分毫便无法安装。这份工作既考验信号工的充沛体力与高度细致,更通过严苛的安装标准,让旅客的出行安全更有保障。
零点刚过,施工调度命令下达,作业人员按照分工紧密协作,依次有序进入丹徒城际场。翟磊负责拆卸旧式外锁新型外锁闭装置,王俊和张凯在清理完铁锈、油泥后将新型设备抬到道岔旁准备开始安装。随着最后一组新型设备稳稳落位,当日作业顺利完成。
看着身后年轻的职工,黄抗恳切地说:“铁路信号设备不断更新,咱们只有不停地学、反复地练,才能‘拿得下’他们,对得起每一位旅客沉甸甸的信任。”(工人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陈涛 张凯 记者 徐潇)
为生歌唱
发表于 昨天 14:55
8月23日至24日,中国移动云能力中心2025年家庭开放日暨“大关爱文化周”活动在苏州温暖上演。这场以“在移起家聚力爱更近”为主题的盛大“家”年华活动,吸引了近3000名员工及其家属踊跃参与,园区内处处洋溢着欢声笑语,汇聚成一片幸福的海洋。活动伊始,家属们在签到处领取专属“护照”,开启奇妙探索之旅。在“智云伴你”AI+实验室,科技的魅力扑面而来。孩子们与智能机器人互动,体验前沿的移动云产品,家属们则在沉浸式参观中,真切感知家人所从事的科技创新事业。最具温情的莫过于“时光留影机”,现场定格每个家庭的最美笑容,将温暖与感动永恒珍藏。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8/26/2550171_4096x10000.jpeg体育馆则化身为巨大的室内能量站,VR射击、真人娃娃机、趣味城堡挑战着大小朋友的勇气与智慧,亲子变装彩绘创造出一个个可爱精灵。健身房内的旱地冰壶大赛和“昆仑山车神”亲子扭扭车赛紧张刺激,呐喊声、欢笑声不绝于耳。整个园区化身为一个巨大的“趣味云朵市集”,从手作体验到美食品鉴,从游戏闯关到互动打卡,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发现的乐趣和亲子的欢愉。“这次带着父母和孩子来参加开放日活动,现场有趣的项目很多,家人也对我的工作环境和内容有了更深的了解。”云网产品部测试经理戴娇和家人一起装饰几顶草帽,孩子迫不及待戴上展示。“刚刚体验完科学魔术秀,孩子很喜欢!听说今年的游园会打造四大主题街区,我们准备去逛逛。”客户服务部服务管理专员王珊珊一家三口穿着亲子装,穿梭在园区各个活动点位间。“悦动幸福”游园会所在的中央广场已经化身为欢乐的核心区,“缘来友你”联谊派对的浪漫气息在空气中弥漫,为年轻职工开启温暖的邂逅;巨型画布涂鸦让孩子们的天马行空成为园区最亮丽的风景;夜幕降临时,魔力泡泡派对如梦似幻,狂欢电音派对与露天电影院则让激情与静谧交替上演,将活动推向高潮。“云享同行”主题展览区域的“大关爱”成果展和职工书画摄影展也吸引许多家庭参观。《写给“家”的明信片》故事征集展墙前,许多人驻足细读,字里行间是家人理解与支持的生动注脚,串联起彼此深厚的情感纽带。家属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次零距离参观和体验,他们卸下了心中的牵挂,对家人的工作多一份理解,对公司的未来多一份信心,今后将更坚定地做好坚强后盾。此次家庭开放日暨“大关爱文化周”活动,旨在深度践行公司“大关爱”文化,是中国移动云能力中心企业文化建设的生动实践。(工人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钱茹冰 记者 黄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