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4 天前
记者从中国人保集团8月28日召开的2025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上半年,该公司承担风险保障金额1780万亿元,赔付支出233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9%和14%。
今年上半年,中国人保集团实现保费收入4546亿元,同比增长6.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233亿元,同比增长3.6%;人身险保费收入1312亿元,同比增长13.8%。人保寿险首年期交保费收入创历史同期新高;人保健康保费收入再创历史同期新高,首次迈上400亿元台阶。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该公司财产险综合成本率95.3%,创近10年同期最好水平;人身险新业务价值88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
做好五篇大文章,今年上半年,中国人保集团承保高新技术企业12.7万家;承保新能源车616万辆,同比增长36.8%;为风电、光伏、水电等清洁能源提供风险保障6834亿元,同比增长3.6%;绿色投资规模1404亿元,同比增长13.6%;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规模保费同比增长177.4%,商业养老金管理资产规模较年初增长2倍。
投资方面,截至今年6月末,中国人保集团投资资产规模突破1.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7.2%。今年上半年,该公司总投资收益415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
经营情况方面,今年上半年,中国人保集团合并净利润359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截至今年6月末,该公司合并净资产3895亿元,较年初增长6.1%;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219%,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276%。(记者张千千)
为生歌唱
发表于 4 天前
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8/29/2553261.jpg?r=17564144066428月26日,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的一家“工业上楼”项目家具生产企业内,工人在加工软体家具。为解决企业生产链脱节、办公区和仓储区分散等制约企业发展的问题,南康区推行“工业上楼”模式,引导企业向“空中”要效益、降成本。该区联合住建、消防救援等部门制定工业上楼建筑设计指南,在楼面荷载、垂直交通等方面提供技术指导,并搭建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技术对接等一站式支持。该模式有效盘活了土地资源,推动产业链集聚升级,为区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本报通讯员 朱海鹏 摄
为生歌唱
发表于 4 天前
近日,由武汉光谷时空智能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谷时空投”)规划并申报的“光谷综合保税区至光谷生态大走廊LOGO广场”低空物流航线正式获得相关部门批复。该航线是武汉市首条连接产业功能区与城市生态生活核心区的低空物流航线,标志着光谷在拓展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方面取得又一次重要突破。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8/29/2553338.png光谷时空投工作人员介绍,光谷生态大走廊北端附近聚集大悦城、沃德中心等商业体,南端为光谷综合保税区。线路获批后,将进行航线两端的无人机末端站式自动化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随后进行无人机试飞,预计将于10月上旬试运营。届时,用户既可以在线下扫二维码下单,也可以在运营方小程序平台下单。线路建成运营后,原本要等外卖小哥骑电动车33分钟送达的外卖,将压缩到10分钟内精准送达。据介绍,随着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等核心技术的日益成熟,该航线将由单一物流向多元融合转型,未来可延伸至观光游览、医疗急救、教育培训等场景。(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翀 通讯员 曹山)
为生歌唱
发表于 4 天前
近日,为进一步丰富职工子女暑期生活、拓宽成长视野,中国化学天辰公司开展职工子女夏令营“名校之约”活动。此次活动由天辰公司工会主办,天辰科技园与人力资源部承办,特邀毕业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院校的硕博职工担任主讲。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8/29/2553340.png活动中,硕博主讲团成员详细介绍了天辰公司的发展历程及毕业高校基本情况,通过观看天辰宣传片、“校园云游”等环节,让孩子们直观了解天辰公司的发展脉络、核心优势与创新活力,以及国内外顶尖学府的人文底蕴、校园风貌与学术氛围。深度互动环节设置了《我的校园探险记》《学霸的神奇口袋》《未来的我在哪里》3个特色活动,硕博主讲团成员生动讲述了在公司工作和校园生活的点滴故事,分享了学习备考趣味技巧、职场实践的实用方法等,引导孩子们初步探索职业方向、规划成长路径。本次活动是天辰公司品牌文化建设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司深化员工关怀、构筑和谐企业文化的生动实践。活动通过搭建新锐人才与职工子女间的沟通桥梁,既助力孩子们拓宽认知边界、点燃求知热忱,也为新入职的名校学子提供了展示自我的优质平台。(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静)
为生歌唱
发表于 4 天前
8月28日,由中铁大桥局承建的武汉都市圈环线高速孝感南段3标项目顺利完成首片预制箱梁架设,标志着项目桥梁工程从预制阶段正式转入架设施工,建设进程迈出突破性一步。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8/29/2553358.jpg本次架设的30米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采用C50混凝土,梁高1.6米,通过预应力束张拉保障结构性能。从预制阶段的模具精度控制,到运输架设的对位模拟,每道工序均围绕“首架必优”打磨。施工中,项目部聚焦“安全架设”核心,统筹起重设备调度、运输路线规划、梁体对位精度等关键环节,提前开展工况模拟与方案推演,确保施工安全。武汉都市圈环线高速建设对优化完善武汉区域高速公路网布局,落实中部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促进孝感市城镇及产业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翀 通讯员 付航 郭伟杰)
为生歌唱
发表于 4 天前
8月28日,历经844天的攻坚奋斗,设计时速350千米/小时的单洞双线高铁隧道——李家湾隧道顺利贯通,标志着西渝高铁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为全线按期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8/29/2553366.jpg李家湾隧道位于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全长4106米,该隧道途径V型沟浅埋段、下穿既有省道S303,穿川东北油气区,地质条件复杂,多段落存在较长断层破碎带,山势陡峭,施工难度高,加之隧道出口段紧邻居民区,对环水保、施工安全管控要求严。“为确保隧道施工安全、质量和工期全面受控,项目部科学制定工期计划,明确各阶段任务与时间节点,实时掌握施工动态,建立全流程进度监测与控制机制,对施工生产中的服务保障、协调保障、过程控制进行统筹调度,推动施工稳步推进;针对复杂地质条件,项目团队综合运用地质雷达预报、超前钻孔、地质素描、加深炮孔等探测手段,构建‘长、中、短程组合地质预报’体系,精准探明掌子面前方地质情况,动态调整支护参数,为消除施工隐患筑牢基础。”中铁北京局西渝高铁项目部现场负责人郑军介绍道。据悉,西渝高铁康渝段正线全长478公里,建成通车后,将与已建成运营的成都至重庆高铁、郑州至重庆高铁和在建的重庆至昆明高铁、西安至延安高铁、西安至十堰高铁等多条线路连通,推动中西部地区路网结构进一步完善,极大便利沿线人民群众出行,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形成西部大开发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静 通讯员 李博 赵冠森)
为生歌唱
发表于 4 天前
8月27日,我国首个为轨道交通车辆打造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行业大模型——“斫轮·九章”在长春正式发布。该大模型是在中国中车集团统一组织下,中车长客股份公司联合国家高速列车青岛技术创新中心在中车“斫轮”大模型的基础上,为轨道交通车辆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业务场景量身定制的“最强大脑”。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8/29/2553369.jpg随着轨道交通车辆运行速度的提升和数量的增多,行业面临异常精准感知难、诊断依赖人工经验、多系统运行分散等难题。“斫轮·九章”以分层智能架构为核心,将多源时序数据分析、智能知识中枢、高效信息交互与智能决策推演深度融合,构建起覆盖车辆全生命周期的人工智能健康管理体系。简单来说,它就像一位“车辆医生”,既能在全生命周期内实时监测车辆的健康状态,又能对车辆异常给出最优的解决方案,极大提升工作效率、降低全生命周期业务成本,让列车运行更智能、更经济、更可靠。“火眼金睛”:智能预警,提前洞察车辆状态。“斫轮·九章”应用自主研发的行业时序大模型,对列车数千个传感器产生的多维、异构数据进行综合感知和智能分析,自动洞察振动、电流、温度等高频、非线性、强耦合数据中的变化趋势。同时,模型具备卓越的推演能力,可实现提前数周至数月的异常预警及健康评估,实现跨系统、跨平台的低成本迁移,有效保障行车安全。“智慧中枢”:自然语言交互,快速给出解决方案。当系统检测到异常时,工作人员只需要用自然语言提问,比如:“某某部件有异常,可能是什么原因?”“斫轮·九章”就能快速分析,并给出根因分析、维修建议,甚至备件清单。它就像一个“车辆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百科全书”,汇聚车辆设计文档、运行数据、维护手册、故障报告等海量行业语料,构建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知识中枢。工作人员可快速获取车辆相关知识、实时状态和维护建议,显著提升信息获取效率与准确性,犹如同时邀请众多行业专家为列车进行“会诊”,显著提升诊断效率与准确性,帮助工作人员快速决策,大大提高工作效率。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8/29/2553370.png“智能管家”:跨系统协同,持续自主学习升级。“斫轮·九章”不仅能“看”能“想”,还能“持续进化”。它通过智能体编排技术,把“感知”和“认知”能力转化为自动化、闭环执行的行动,构建多智能体协同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智慧大脑,调度多业务系统,基于“大脑+小脑”模式实现轨道交通车辆全生命周期的智慧感知、智慧决策、智慧执行,打破系统协同调用壁垒,实现从问题发现、决策制定到任务执行的全流程闭环,推动健康管理进入自主学习与持续进化的新进程。大模型相关负责人表示,“斫轮·九章”通过时序预测、自主决策、智能交互、多智能体协同等技术,持续为轨道交通车辆设计、制造、运营到运维的全链条业务赋能,打造人机智能协作新模式,引领轨道交通车辆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迈向更加智慧、安全、高效的新阶段。(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彭冰 柳姗姗 通讯员 金万宝)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8/29/2553333_4096x10000.jpeg
为生歌唱
发表于 4 天前
“我们就是在深圳认识的,结婚之后就一起在工地搭档干活,深圳对我们来说有不一样的意义。”8月26日,在中建五局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C塔项目部,钢筋工冉俊爱和妻子赵志琼站在他们共同参建的工程前,既兴奋又羞涩。摄影师按下快门,记录下这份跨越岁月的幸福。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8/29/2553447.jpg七夕佳节将至,中建五局在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C塔项目、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二期项目专门为夫妻工友策划婚纱摄影活动。6对工友夫妻换下工装,在中建五局“超英志愿者”团队的协助下,留下了一组组幸福影像。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8/29/2553448.jpg出生于1976年的冉俊爱,1996年来到深圳打拼,一直从事建筑工作。1999年,他与在工厂务工的赵志琼相识,一年后步入婚姻。2013年,冉俊爱带着妻子一起上工地,她成为他的“学徒”,从钢筋后台加工做起,逐渐成长为工地上的好搭档。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8/29/2553449.jpg“结婚的时候条件有限,只拍了证件照,原本想着等女儿出嫁时再补拍。没想到项目部提前帮我们圆了梦。25年来,感谢我老婆一直的包容和陪伴。”冉俊爱说。工作之余,这对夫妻还有一个小小的爱好——他们喜欢大海,在深圳大鹏海边租下了一处小房子,面积不大,却是他们心里的“海边的家”,休息时就会一起过去住。在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二期项目部,3对夫妻工友也在镜头前留下了笑容。结婚23年的王宽凤和普明兰,一位是塔吊司机,一位是塔吊司索,日常工作配合默契。“她就像我的眼睛。”王宽凤说。面对镜头,这对夫妻却露出少见的紧张和害羞。“以前没拍过婚纱照,这次真的很难得。”普明兰坦言。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8/29/2553450.jpg据悉,这是中建五局在深圳连续第7年为产业工人举办婚纱摄影活动。7年来,已有160余名工友夫妻在项目工地留下了补拍婚纱照的身影,共计拍摄照片超过1500张。“工友们是项目建设的中坚力量。通过这样的活动,希望他们能感受到更多的幸福感。我们会把这件事坚持做下去、做好。”中建五局项目工会负责人表示。(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友婷)
为生歌唱
发表于 4 天前
8月27日,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报告显示,公司上半年主要产品产量及利润指标均创历史同期最佳水平。氧化铝、原铝、精细氧化铝产量同比进一步提升4.88%、9.37%、0.48%,实现营业收入1163.92亿元、利润总额132.47亿元、归母净利润70.71亿元。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8/29/2553465.jpg上半年,中国铝业资源保障能力、成本竞争优势、供应链韧性实现系统性提升。通过实施全级次价值链穿透管理,快速响应市场变化,产供运销财高效协同,公司主要生产指标全面优化,创历史同期最优。据了解,中国铝业资源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国内自有矿权挖潜与新增矿权获取同步突破。产业结构纵深优化调整,广西华昇二期全面投产,包头铝业源网荷储项目风电装机达96%,青海分公司600kA电解铝项目截至目前已全部投产。数转智改深度推进,“绿星链通”2.0、“贸易系统1.0”平台深度赋能经营。此外,中国铝业科技创新效能充分释放,研发投入与平台建设不断加强。新增国家级科研平台2个,关键技术攻关实现重要突破,CO₂捕集回收等16项标志性成果已落地应用。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显著,电解槽新技术覆盖率达56%以上,赤泥综合利用率继续保持全球领先。上半年专利授权量达403件,较去年同期增长28.3%,国际专利申请36件,同比增长44%,整体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时斓娜)
为生歌唱
发表于 4 天前
8月25日,中铁七局陇海线增设明洞项目主体工程圆满收官。这一重要节点标志着工程实现从“骨架”到“血肉”的关键跨越,项目整体形象和结构稳定性得到显著提升。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8/29/2553490.png陇海线增设明洞项目是应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号召,针对贺家庄23号隧道K822+351、K823+125两处存在山体滑坡掩埋隧道风险实施的应急抢险工程。自项目启动以来,项目部始终秉持“安全第一、质量为本、进度为重”的核心理念,精心规划、科学调度。面对工期紧张、钢波纹板吊装风险高等挑战,项目团队通过优化施工方案、动态调配资源、严格安全技术交底、实行关键工序旁站监督等一系列措施,克服了诸多困难,圆满完成施工任务。此次主体工程的顺利完工,为隧道长期安全运营提供了保障。项目部将以此为起点,认真总结本阶段成功经验,并将其转化为后续施工的强大动力,确保项目圆满顺利收官。(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甘皙 通讯员 梁呈源 孙阿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