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3 天前
中工网评论员 张雪
据8月27日新华社报道,今年暑运,万千旅客坐着火车去感受“诗和远方”。全程“车随人走、昼游夜行”的旅游列车具有路线灵活、多点串联、在途观光等特点和优势,因此备受游客青睐。来自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的数据显示,暑运以来,全国铁路已累计开行旅游列车500余列。各地铁路部门面向社会需求,组织开行亲子游、研学游、红色游、康养游等各具特色的旅游列车,为旅客暑期出游提供了更多选择。
近年来,“个性化”“深度游”理念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游客不再选择舟车劳顿、频繁更换酒店的传统旅游模式,而是渴望在出行中获得更悠闲、更省心的体验——旅游列车应运而生,既能减少游客在中长线旅游时搬运行李、切换酒店、安排行程等麻烦,又能将“路程”变为“旅程”,让“在路上”本身成为一种旅行享受,真正实现了“慢旅行、深体验”的休闲度假。
令人欣喜的是,旅游列车还可以根据旅游团体的行程需要,定制开行方案——“银发列车”“球迷专列”“红色游”等针对特定用户、特定需求的旅游列车,为拥有共同爱好和兴趣的人们提供了一个社交的机会,加倍放大了旅途的体验感和快乐感。
事实上,“交通+文旅”这一融合模式的出现,正是铁路部门紧跟社会需求变化、积极进行服务创新的体现。将铁路网络优势与旅游资源相结合,开发出既能欣赏沿途风景又能享受舒适服务的旅游列车,是铁路部门从“运输思维”向“服务思维”转变的一种体现,为传统运输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思路。对于一些交通不那么便利但旅游资源丰富的地方而言,旅游专列也为当地带来更多客流、机会,甚至投资,这对区域经济发展来说具有积极意义。
当然,作为一种新兴文旅服务,旅游列车在路线设计、服务细节、个性化水平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也需要“边走边看”,逐步完善优化。面向未来,随着铁路网络的延伸和服务质量的提升,旅游专列还将为更多人带来难忘的旅程,为文旅消费和地方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这是一种值得期待的多赢。
为生歌唱
发表于 3 天前
龚先生近日,几个男生抬起轮椅中男孩的短视频走红网络——湖南长沙女生小范带着脑瘫朋友小龙到北京天安门广场看升国旗,陌生男生合力抬起轮椅的一幕,感动了无数人,也赢得了众多网友点赞。(视频来源 中工网)置身于等候升旗的人群中,不少健全人踮着脚也只能勉强看到旗杆,但小龙坐在轮椅上,完全看不到升旗场景。此时,一名红衣小伙在旁提议:“要不大家把他举起来,他一辈子可能就只有这一次机会。”这个提议很快聚集起身边几名陌生男生,他们小心翼翼地将小龙和轮椅一同稳稳举起,直到国歌结束才放下。“那几个抬起他的大男生,太帅了。”“抬起来的那刻泪目,感动。”“小哥哥好棒,托举起了一个人的梦想”……网友不约而同地表达夸赞与感动。陌生人的善意,我们其实并不陌生。不久前,在山东烟台进行的一场音乐节现场,一名坐轮椅的女孩同样被观众高高托起,从而能够顺利观看演出;还有装满废品的三轮车上坡困难,路过的男子从后面帮忙“推一把”;公共场所有人突发疾病,身边的医务工作者、医学院学生等第一时间挺身而出实施急救……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8/29/2554069.jpg?r=1756450562683(四川凉山两名学生帮助他人推车受到学校表扬 图源 新华社)正是出于对陌生人善意的珍视,网友们一次次将几十秒的短视频送上热搜,让一个个不经意的举动传为佳话。陌生人的善意像一束光,不仅温暖了彼时被帮助、关怀的对象,这份善意被看见、被点赞、被传颂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唤起共鸣、照亮人心的过程。这会让很多人想起生活中似曾相识的体验,感受到来自陌生人的善意并不遥远。它可能是路人提醒你“鞋带松了”或“背包拉链没拉好”,是双手拎满物品时邻居帮忙扶住沉重的门,是下雨天路人与你共享雨伞,是陌生人不仅热心指路,还亲自带你走到难以寻找的目的地……出门在外,难免遇到不便、麻烦,陌生人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可能给我们带来强烈的积极情绪体验,让我们在陌生人社会中收获宝贵的安全感。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我们或许会更深刻地理解“没有人是一座孤岛”的内涵。进而,如何将这种陌生人的善意传递下去、聚集起来,也许是更多人关心的事。此番事件中,看完升旗仪式后,小龙对奋力托举自己的陌生人口头表达了感谢,一句“这感觉仅次于我的双腿能恢复走路”对助人者而言,无疑是莫大的欣慰。只有这种善意被善待,而不是被曲解、被委屈——比如,救人情急之下,手放在什么部位才合适——这种善意才会成为温暖人心的力量。我们期待所有在手机屏幕上点赞的网友,一同来将这份善意传递,一同来珍视和呵护这种善意,从而“让万千陌生人的善成就全社会的暖”——这或许是我们一次次点赞善举善行的初衷。善良底色决定温暖成色。陌生人的善意,让我们看到世间的美好从未缺席,让我们坚信“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应该也会让我们在公共生活中收获更多笃定与从容。
为生歌唱
发表于 3 天前
在广东普宁的夏夜里,七岁的庄恩琪手握迷你英歌槌,随着震天鼓声腾挪跳跃。稚嫩却坚定的身影在队伍中格外醒目——连续3个小时、3公里巡演,她的动作流畅、刚劲有力,呐喊气势完全不输周围队员。
从一年前路边即兴互动的惊艳瞬间,到如今赴海外表演、登上央视舞台,这位英歌少女的成长,不仅是个体的闪闪发光,更是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的生动例证。
庄恩琪的英歌之路始于家族传承——爷爷和父亲都是村里英歌队的队员,可以说,鼓槌声伴随了她的整个童年。这种家庭环境的熏陶,让文化传承有了更多润物无声的味道。更难得的是,她骨子里对这一文化活动的热爱——“好玩”二字背后,是孩童对传统文化最本真的接纳与认同。这种生于乡土、融于血脉的文化自觉,正是非遗得以生生不息的重要根基。
庄恩琪的走红与成长,也是社会各方合力推动非遗保护的缩影。当地政府积极组织推动英歌进校园、进社区,为年轻人创造学习机会和路径;家人发现小恩琪的天赋后为她延师指导,夯实技艺基础;媒体的报道和传播让英歌舞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
当无人机群以天为幕,勾勒出小恩琪的卡通形象,传统文化与现代技艺在这一刻交相辉映,传递出整个社会对非遗传承者的敬意。而当孩子们自信地舞向世界,古老文化以青春姿态焕新登场,似乎也预示着真正意义上的“活态传承”终将得以实现——这些可触摸、可体验、可延续的文化实践,尤其可贵。
这个七岁女孩的英歌梦仍在延续——她的愿望是跳到一百岁,学会所有流派。毫无疑问,这条传承之路需要持之以恒的耐力,更需要社会各界的接力护航。我们期待更多可见、可感、可参与的舞台被搭建起来,让鼓声继续响彻街巷,让更多孩子在传统文化中找到自信与快乐,让千年舞步跃动在时代的脉搏之中。
为生歌唱
发表于 3 天前
杭杭
据杭州新闻客户端报道,日前,货拉拉浙江省域算法协商恳谈会在杭州成功召开。来自货拉拉企业方和司机方的10名代表围绕用户欠款管控、降抽佣算法、建立算法协商恳谈机制、关心关爱司机福利机制等4个方面内容进行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并签订会议纪要。今年以来,杭州市总工会先后推动和指导货拉拉、曹操出行、京东、菜鸟、饿了么等5家在杭重点头部平台企业召开算法和劳动规则协商恳谈会,让“向上向善”的算法规则、完善健全的协商机制真正赋能平台高质量发展和劳动者体面劳动。
近年来,平台经济的发展为劳动者带来了新的就业机会和就业模式,但也衍生出一些新问题。这当中,算法是平台运营和管理的核心问题,数千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工作质效与算法密切相关。但平台算法往往处于“黑箱”状态,劳动者往往面临派单规则变动频繁、抽佣比例透明度不够、权益保障不足等问题。这不仅影响劳动者工作收入的稳定性,也容易为平台经济的长远发展埋下隐患。
针对这些情况,上述算法协商恳谈会的成功召开,是一次有益探索——平台企业和司机师傅围坐一堂、畅所欲言,可以让双方想法得到充分表达、意见得以充分协商,为有效解决问题凝聚共识、奠定基础,进而“话”出职企同心圆。从职业伤害保障到对用户拖欠运费的管控,从优化自动降抽佣算法到建立算法协商恳谈机制,每一个议题的设置都聚焦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急难愁盼,体现了对其合法权益的尊重和保护。从长远看,这也有助于推动平台算法机制朝着公平、透明、向善的方向发展,有利于提高平台企业的社会好感度,促进平台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推动平台企业开展算法协商,是工会推动构建“技术向善”的新型劳动关系的重要抓手。浙江省的算法协商实践并非孤例,一段时间以来,全国各地工会都在积极推进这一创新机制——福建工会构建省域协商恳谈机制,促进职企双方在抽佣机制、算法透明化等四大议题上达成共识;在江苏工会指导下,某货运平台建立常态化算法协商恳谈机制,并实行在修订算法规则前提前公开征求意见;在上海工会推动下,全国快递行业首份全网算法协商协议落地,在算法和劳动规则公示等方面取得新突破……这些实践充分表明,算法可以用来追求效率,也可以体现关怀与公平。在各地工会的推动下,算法协商机制正在发挥积极作用,为相关从业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变。
进而言之,近年来,强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保障,成为各级工会工作的重点之一。从扩大“一函两书”劳动法律监督、“一站式”调解在新就业形态领域的运用,到联动有关部门有力有序开展“新职伤”试点提质扩面,再到创新实施“559”工作部署、强化建会入会和服务保障等,一系列有质有效的举措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保障网”越织越密,其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打开“算法黑箱”、让技术服务于人,是各级工会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的一道“必答题”。杭州市总工会的算法协商恳谈实践,是各级工会探索数字时代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新路径的一个缩影,为平台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更多人文关怀和社会价值。期待这些探索和实践能够有效化解相关痛点难点,让更多劳动者在数字经济浪潮中受益。
为生歌唱
发表于 3 天前
8月27日,由西成客专陕西公司建设,中铁北京工程局施工的西延铁路铜川站站房、附属房屋、装饰装修工程全面完成,为西延高铁的如期开通奠定了坚实基础。铜川站总建筑面积(含生产生活房屋)24490平方米,其中,站房总建筑面积为11998.53平方米,最高可容纳1000名旅客。站房设于正线西侧,线侧平式站房,采用“平进平出和下进下出相结合”的流线模式,站场规模为3台7线。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8/29/2553954.jpg铜川站房以“丝路明珠、文化多彩”为设计理念,建筑造型从耀州沟壑纵横的地貌中提炼沉稳质感,自药王山层叠攀升的高台间汲取雄浑气势,让站房基座坚实如磐,轮廓巍峨凌云,将丝路的璀璨与山城的厚重娓娓道来,让这部“铜川史诗”立体展现。候车大厅以“星星之火,照古耀金”为设计理念“照”与“耀”二字蕴含着铜川文化精神,让每一位旅客都能触摸到这座城市的历史底蕴。(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黄榆 通讯员 李信茹 徐璐婉)
为生歌唱
发表于 3 天前
“看,这就是我们的‘节能小管家’!”8月26日,在吉林石化化肥厂,合成氨车间主任尤永平指着新上岗的闪蒸罐 ,向慕名而来的兄弟单位技术骨干介绍:“原来直排掉的高温凝液,如今都被它‘点水成金’——闪蒸出的蒸汽,直供低压蒸汽管网,凝液则统一回收制成脱盐水,这样一来,流失的热量和凝液全部被‘物尽其用’。”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8/29/2553960.jpg据了解,该厂合成氨装置运行过程中会产生高温凝液,按照原设计,空气压缩机、氮气压缩机、氨气压缩机、合成气压缩机,以及高中压蒸汽管网疏水器产生的高温凝液,被分别汇集到两台小膨胀罐内,经循环水直喷降温后,排入雨排水系统。这个过程就像“用大桶接热水,再用冷水冲凉后倒掉”,不仅浪费了热量资源,还导致循环水的大量消耗。尤其在冬季,高温热水排入管道,冒汽现象严重,既不安全,又影响生产环境。针对这一“老大难”问题,该厂组建攻关小组寻求破解之道。大家通过现场“把脉问诊”、ASPEN软件精准模拟计算等方式,量身定制出机组高温疏水凝液回收利用方案——新增一台2.9立方米的闪蒸罐,将其作为“热量集散中心”,并配套安装气相压力调节阀和液位调节阀,将原本分散在12处的疏水器产生的高温凝液“聚沙成塔”,实现热量的“集中收储”与“高效重生”。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8/29/2553961.jpg8月22日,高温疏水凝液回收项目顺利投用后,各项指标平稳受控,每小时可产出0.5-0.7吨低压蒸汽,回收1吨高温凝液。同时,每小时节约循环水约4吨,做到了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预计全年可为企业增效约74万元,实现了节能减排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工人日报客户端 记者 彭冰 通讯员 谭欣洁)
为生歌唱
发表于 3 天前
8月26日凌晨4时,历经58小时的连续奋战,中铁三局西安卓越领创中心项目核心塔楼1.12万立方米超大基础筏板混凝土浇筑顺利完成,项目工程全面转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
卓越领创中心项目塔楼高198米,此次浇筑的基础筏板体量巨大,钢筋总用量约1436吨,平均厚度达3.6米,此次基础筏板浇筑是中铁三局首个超大规模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具有体量超大、钢筋密度高、连续浇筑时间长、温度控制要求极其严格等特点。
作为超高层建筑的“根基”工程,筏板施工质量直接关乎整栋大楼的安全稳定,是对项目团队技术、管理和协作能力的全面检验。
项目团队通过优化材料配比、应用智能监测和精细施工,确保了工程质量。在浇筑前,团队进行了反复试验论证,精细调整了混凝土的配合比。为严格控制温度,预先埋设了温度传感器,进行实时监测,以指导后续的养护工作。浇筑完成后,采取保温保湿的养护措施,有效加速了混凝土强度的增长,显著提升了成型质量。
“项目部将90余名管理和施工人员编为两班,实行24小时不间断作业。”项目部现场负责人郭江山介绍说,“通过将施工任务明确到个人,精确到分钟,保证1.12万立方米的混凝土在58小时内浇筑完成。”(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赵昂 通讯员 李颖 王志丹)
为生歌唱
发表于 3 天前
8月29日,中铁十局承建的合肥市重要民生实事工程——包河区丙子河流域排水防涝系统完善工程全部完工,该工程较原定计划工期提前60天完成。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8/29/2554176.jpg项目建成后将改造完善约55公里排水户雨污水管网,大幅削减入河排口污染物入河量,提高雨污分流率,减少混流污水排放对丙子河水体水质的影响。面对施工区域地下管线错综复杂,给水、燃气、电力等各类管线交织,施工面临着点多面广、作业环境复杂、协调量大、有毒有害气体等诸多难题,项目团队采取智慧检测、设计方案比选、网格化管理、分区分段错峰施工等精细化管理措施,同时加强降噪防尘管理,最大限度减少扰民,确保了高质量完工。据了解,合肥市包河区丙子河流域排水防涝系统完善工程总建筑面积超100万平方米,覆盖滨湖菊园、公元天下等5个小区及4所学校,共计9个排水户。项目涉及管线更新17.53公里,检查井更新1200个,点状原位固化584环等。(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秦亦姝 通讯员 王梦娴孙素宇)
为生歌唱
发表于 3 天前
新华社北京8月29日电(记者 樊曦)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29日披露2025年上半年财务决算。上半年,国铁集团实现营业总收入5860亿元,净利润盈利15.5亿元,企业经营质量效益稳步提升,铁路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国铁集团财务部负责人介绍,随着铁路客货运输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化和铁路网红利逐步释放,铁路客货运量呈现量质齐升态势,国铁集团经营业绩持续向好,今年上半年末资产负债率62.91%,较上年末下降0.6个百分点,铁路经营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
客运方面,上半年,铁路部门新增投用复兴号动车组83组,动态调整列车运行图,优化旅客列车开行方案,沪昆高铁杭州东至长沙南段、京哈高铁北京至沈阳段复兴号动车组按时速350公里高标运行。上半年,全国铁路日均开行旅客列车11183列,同比增长7.5%;发送旅客22.4亿人次,同比增长6.7%,创历史同期新高。
货运方面,上半年,国家铁路累计发送铁水联运集装箱货物825.4万标箱,同比增长18.1%;推动“运费贷”等物流金融服务提质扩容,帮助831家中小微客户获得授信融资总额200亿元,有效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上半年,国家铁路累计发送货物19.8亿吨,日均装车18.24万车,同比分别增长3.0%、4.0%,呈现稳中有升良好态势。
与此同时,一批铁路重点项目取得积极进展,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郑开城际铁路宋城路站至开封站段、新建重庆东站等项目顺利开通运营,沪渝蓉高铁武汉至宜昌段、沈阳至白河高铁、襄阳至荆门高铁、合肥至新沂高铁等项目进入联调联试阶段,伊宁至阿克苏铁路、黔桂铁路增建二线、温州至福州高铁等项目前期工作取得新突破。上半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59亿元,同比增长5.5%,累计投产新线301公里,为铁路“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生歌唱
发表于 3 天前
8月28日,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第54届技能大赛(火电继电保护)在南京圆满落幕。该项赛事是中国职工技术协会为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举办的150场全国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之一。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8/30/2554678_4096x10000.jpeg本次大赛是自2010年以来中国华电连续举办的第四次火电继电保护专业技能竞赛。竞赛中首次引入火电继电保护核心场景仿真系统,打造了高效安全的“数字练兵场”。赛前累计组织开展培训714场,培训8702人次,继保专业岗位练兵长效机制得到巩固;“实学、实训、实战、实干”技能培育体系得到深化;数智赋能实操培训得到有效验证,实现了从业人员培训全覆盖。近年来,中国华电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持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紧紧围绕能源保供、绿色发展、安全生产、提质增效等重点任务,累计举办54届业务技能大赛,涵盖28个专业工种,参训参赛职工47.8万人次,推动了从业人员技术技能水平全面提升、全面过硬。(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邓崎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