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5 小时前
自行车任性横穿马路,与其他机动车相撞,交警会判谁来担责呢?近日,上海发生一起自行车与机动车相撞事故。
一名女子骑自行车横穿马路时,与一辆汽车发生碰撞。现场监控显示,机动车在车道内正常行驶且车速较慢,是自行车突然横穿马路导致了事故的发生。交警到场查看后,作出了由骑行女子承担事故全部责任的认定。女子家属对判决结果表示不服,并提出质疑:“以前驾驶员都要带点责任的。”当然,这一质疑遭到了交警的有力反驳。
这个认定结果,既让事故责任一方不太理解,也出乎不少公众的意料。的确,在现实生活中,不乏这样的“尴尬”情景:自行车在马路上横冲直撞,机动车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而一旦自行车与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后者即便没有过错,也往往是挨板子的对象。
为什么会如此处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现行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明确规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很多人据此理解为,机动车即便没有过错,也得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
其实,这种理解并不正确。道路交通安全法之所以如此立法,主要考虑的是,机动车作为高速运行的金属物体,相比其他个体,需要承担更高的注意义务,故而确立了有条件的过错责任原则,即根据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的过错大小,确定机动车的责任多少。根据法律规定,“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
应当看到的是,这种立法逻辑,并非绝对偏袒非机动车驾驶人和行人,也并不等同于“谁弱谁有理”。“适度减轻”也包括了减免的可能:如果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为全责,机动车又尽到了“安全注意义务”,后者也可以不用承担赔偿责任。至于10%的赔偿责任限额,其实更多体现了一种公平原则,为的是避免对方有错、机动车一方本身又无过错情况下,由机动车一方承担显失公平、超出合理范围的赔偿责任。
回到这起交通事故。过错显然在非机动车驾驶人一方。机动车在车道内正常行驶,车速也很慢,发现情况不对立即刹车,算得上合规驾驶。再看非机动车一方,横过机动车道时,没有遵守强制性规定,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理应承担违法责任。
交警部门作出判定,骑行女子承担事故全部责任,小小的案件传递了三重讯号:一是明确了违法与合法的边界,骑自行车任意横穿马路,属于违法行为;二是重申了违法就必须担责的原则,非机动车驾驶人违法,同样需要承担法律责任;三是教育了广大公众,道路交通千万条,安全第一条。
法治拒绝“和稀泥”。从近年来各地法院审理的案件看,对自行车、行人违法横穿公路导致事故等多有认定全责,传递了是非鲜明的司法态度;2022年,上海市发生一起“行人车流密集闯红灯被撞身亡”案件,不少评论网友支持“行人全责”,认为“规则面前人人平等”,民心所向清晰可辨。回看这起案例,自行车横穿马路导致事故被判全责,撤下了“挡箭牌”,让违法者自负责任,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也不乏借鉴和引导意义。(欧阳晨雨)
为生歌唱
发表于 5 小时前
刚刚闭幕的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堪称具身智能的“秀场”。走在展馆内,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机器人“大秀技能”:当导游、踢足球、诊断病情、给新能源车充电……他们所到之处,无不引发大量参观者的驻足拍照、好奇询问和排队体验。“能看、能玩、能互动,这些科技产品真正让科技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人们纷纷评价本届服贸会“接地气”。
事实上每一届服贸会,“黑科技”的亮相都格外引人瞩目。而今年,机器人无疑是最抢镜的那位。水环境侦察兵、智能焊接机器人、仿生机器人……具身智能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这些机器人的出现不仅让参观者惊叹,也让展客商收获满满,成为他们洞察前沿科技发展方向、了解最新市场趋势、链接潜在合作、开拓投资机遇的重要窗口。比如展会上亮相的一款导游机器狗,他们掌握多国语言,能在人流复杂的景区内行动自如,就被某地文旅局邀请到他们所在的展馆内洽谈合作事宜。
让机器狗当导游,无疑是看中了其背后大语言模型提供的精准翻译功能,以及自动驾驶技术实现的自主避障功能。近年来,这些具有行业通用性的前沿技术加速迭代,才使得集成后的具身智能机器狗获得了导览“超能力”。而下一步迭代,则会由当前的“游客牵引”模式,升级为自主规划路线模式。伴随应用场景的具象化,机器人升级也更加有的放矢。
机器人能够灵活敏捷地执行任务,离不开中国先进制造提供的底气。在中国,智慧制造依托全国统一大市场,实现了产业链中各要素的优化配置和有效流动。比如,本届展出的、深入北京市前门地下城修复人防工程的机器人,由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研发设计,河北一家机械制造厂生产,在原有设备基础上进行多处技术改进,两项发明专利已进入实审阶段;另一款由北京河沐生态推出的清淤机器人,则通过切换专门研制的不同配件,既能深入20米河道,也可以进入狭窄矿井高效作业,其制造基地,位于安徽。
从一颗螺丝、一个轴承,到精密仪器、高端整机,每个创新设计,在中国几乎都能找到合适的生产伙伴,这得益于我国齐全的工业门类和完整的工业体系,以及长期以来,多个省份前瞻布局、持续优化的新质生产力生态系统。
机器人的“无处不在”,不仅彰显技术本身的突破,更映射出中国制造业生态的丰富、成熟与高效运转。它们,正成为“中国智造”的一张新名片。(光明网评论员)
为生歌唱
发表于 5 小时前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着力建设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进入新阶段,深刻把握增强城市发展动力活力的内在要求,做好改革创新“大文章”,对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至关重要。建设创新城市,不仅是提升经济竞争力的关键,也是破解“大城市病”、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精心培育创新生态是基石。创新不是孤立的个体行为,而是一个生态系统。良好的创新生态需要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民间资本的共同参与。首先,政府应发挥引导作用,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投入和环境优化,为创新提供宽松氛围。其次,高校和科研机构是技术创新的源头,应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最后,民间资本和市场机制是创新的催化剂,应鼓励天使投资、风险基金进入早期科技企业,形成“创新—资本—产业”的良性循环。
培育城市发展内生动力。创新城市的核心在于持续的经济活力。传统依赖土地财政和资源消耗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必须转向创新驱动。一方面,要培育新兴产业。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未来经济增长的关键。另一方面,要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制造业城市如苏州,通过智能化改造,提升生产效率,实现“老树发新芽”。
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优化空间布局。城市更新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改造,更是城市功能的重塑。许多大城市面临土地资源紧张、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亟需通过高质量更新提升承载能力。首先,要注重“留改拆”并举,避免大拆大建。例如,北京798艺术区由旧厂房改造而成,既保留了工业遗产,又成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地。其次,要推动“15分钟生活圈”建设,完善社区商业、教育、医疗等设施,提升居民幸福感。最后,要发展智慧城市,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优化交通、能源、环保等系统,提高城市运行效率。
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协同。科技创新的价值在于产业化,而产业升级又依赖科技创新。二者协同,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要建立“实验室—中试基地—产业园区”的全链条转化体系。要助力企业成为创新主体,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还要构建开放型创新网络,加强国际科技合作,融入全球创新链。
此外,要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发展公共交通,推广绿色建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例如,一些城市通过建设智慧城市,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缓解大城市病。创新城市必须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破解“大城市病”。
建设创新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市场、社会多方协作。只有培育良好的创新生态、增强经济动能、优化城市空间、促进科技与产业融合,并有效破解城镇化难题,才能让城市在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构筑起发展的新引擎,实现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在全球城市竞争中脱颖而出。(梁婧)
为生歌唱
发表于 5 小时前
新职业不断兴起、百花齐放,是新时代活力奔涌、动能澎湃的生动例证。发现好、利用好、规范好新职业,把握新职业带来的就业新机遇,为稳定和扩大就业打开更为广阔的空间,定能书写出就业促进与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新的篇章。
“职业版图”又更新了!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统计局正式发布第七批新职业信息,检验检测管理工程技术人员、养老服务师、跨境电商运营管理师、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等17个新职业及42个新工种“集体上新”。(9月11日《光明日报》)
新职业是指社会经济发展中已有一定规模从业人员,且具有相对独立成熟的专业和技能要求,但现行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中尚未收录的职业。新职业见证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助力提高就业质量。
新职业树起就业风向标。随着科技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社会发展焕发出源源不断的新活力,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品质的需要也在日益增长,促使新职业不断涌现。比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深度应用,催生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员、云网智能运维员等大量数字新职业。又如,碳达峰、碳中和持续推进,新型低碳绿色领域和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对人才需求加大,碳排放管理员、氢燃料电池测试员等绿色职业工种应运而生。职业与就业有着天然密不可分的联系,新职业影响就业格局,反映出就业市场的变化趋势和需求,引领就业向“新”而行,成为就业市场的风向标,为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了新动能。
新职业拓展就业新空间。新职业是技术变革、社会变革、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同时也是就业“蓄水池”,意味着新的就业增长点。最新发布的这批新职业和新工种,由新技术驱动、新业态催化、新消费孕育而产生,创造出大批高质量的就业岗位,让劳动者有了更广阔、更多元的职业发展路径。比如,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主要从事无人机群飞行路线规划、飞行计划与飞行任务制订、飞行现场管理等,这个新职业吸引了很多懂技术、有创意的年轻人。又如,室内环境治理员、睡眠健康管理师、旅拍定制师等新职业新工种,扎根于不断变化的消费市场,集中于现代服务领域,越来越多从业者在其中挖掘新机遇,寻找新的就业创业机会。
新职业提升就业匹配率。当前,“有活没人干、有人没活干”的结构性就业矛盾仍然存在,一些行业招工难与劳动者就业难形成鲜明对比。新职业的发布,为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提供了可行方案。新职业的发布清晰定义了产业发展所需的关键岗位及技能要求,相当于向教育系统和培训机构发出了明确的信号,告诉他们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普通院校和职业院校可以根据新职业目录,及时调整、增设相关专业和课程,避免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有效提升劳动力供需匹配效率。新职业发布的同时,通常会伴随新职业国家职业标准的制定,以及新职业培训的大规模开展。对于劳动者来说,新职业指明了职业转换和技能提升的方向,鼓励其参加新职业培训,学习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行业变化,增强就业竞争力。
新职业,新活力,新动力。新职业不断兴起、百花齐放,是新时代活力奔涌、动能澎湃的生动例证。发现好、利用好、规范好新职业,把握新职业带来的就业新机遇,为稳定和扩大就业打开更为广阔的空间,定能书写出就业促进与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新的篇章。(向秋)
为生歌唱
发表于 5 小时前
“没有一种历史的纵深感来把握现在做的事情和制定我们的目标,就做不好今天的工作”。在今年7月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席话,蕴含着深邃的时间哲学,启迪我们深思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关系。在工作中,增强历史纵深感也是重要的思维和实践方法。
历史的纵深感,是“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的耐心。雄安新区设立之初,有两年多时间几乎砖瓦未动,党员干部往来奔忙、踏勘论证,直到拿出总体规划等重磅文件,建设才全面启动。干的是国家大事,谋的是千年大计,亲历者何尝不愿亲眼见证一座城市拔地而起?但广大党员干部志存高远,“精心推进不留历史遗憾”。这份谋定后动,根植于城市发展的历史纵深。是以三年、五年的短期成效为标尺,还是置于百年、千年的时间轴上精心谋划,格局与心态,迥然不同。历史是现实的坐标,找准定位方能培养耐心。
历史的纵深感,是“一任接着一任干”的定力。“四代勤耕乌金地,全面小康赛金窟。”在浙江丽水金坵村,一张4任村党组织书记手挽手唱山歌的照片,讲述着一段接力奋斗的故事。村路从机耕路到水泥路,再到柏油路;产业从依赖小水电到种起特色茶,再到吃上“文旅饭”……30多年的发展,得益于一个传承:现任跟前任搭过班子,因而也能接过接力棒,一任接着一任干。人们常把历史比作奔流不息的长河,说的是其连绵不断的特质。而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坚定,正是深刻理解历史特质的现实写照。
历史的纵深感,也体现为对发展规律的清醒把握。曾经,有些地方招商引资过度依赖税收优惠,催生了不少利用政策套利的“候鸟企业”,也让财政不堪重负。如今,多地清理与税收挂钩的产业扶持政策,避免发展陷入恶性竞争。常说的“让历史告诉未来”,正是历史感的一种朴素表达:有过“失去的二百年”的教训,更能看清“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深意;尝过“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苦果,就更懂得自主创新的价值……历史一再证明,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但要读好这本书不能照本宣科,必须从中学会历史思维,培养历史眼光,增强历史担当。“十四五”收官在即,“十五五”谋篇蓄势,我们站上新的历史起点。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耐心、定力与清醒,沿着中国式现代化这条康庄大道阔步前行,定能把当下的事业书写在时间的深处。(何昭宇)
为生歌唱
发表于 5 小时前
“没有一种历史的纵深感来把握现在做的事情和制定我们的目标,就做不好今天的工作”。在今年7月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席话,蕴含着深邃的时间哲学,启迪我们深思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关系。在工作中,增强历史纵深感也是重要的思维和实践方法。
历史的纵深感,是“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的耐心。雄安新区设立之初,有两年多时间几乎砖瓦未动,党员干部往来奔忙、踏勘论证,直到拿出总体规划等重磅文件,建设才全面启动。干的是国家大事,谋的是千年大计,亲历者何尝不愿亲眼见证一座城市拔地而起?但广大党员干部志存高远,“精心推进不留历史遗憾”。这份谋定后动,根植于城市发展的历史纵深。是以三年、五年的短期成效为标尺,还是置于百年、千年的时间轴上精心谋划,格局与心态,迥然不同。历史是现实的坐标,找准定位方能培养耐心。
历史的纵深感,是“一任接着一任干”的定力。“四代勤耕乌金地,全面小康赛金窟。”在浙江丽水金坵村,一张4任村党组织书记手挽手唱山歌的照片,讲述着一段接力奋斗的故事。村路从机耕路到水泥路,再到柏油路;产业从依赖小水电到种起特色茶,再到吃上“文旅饭”……30多年的发展,得益于一个传承:现任跟前任搭过班子,因而也能接过接力棒,一任接着一任干。人们常把历史比作奔流不息的长河,说的是其连绵不断的特质。而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坚定,正是深刻理解历史特质的现实写照。
历史的纵深感,也体现为对发展规律的清醒把握。曾经,有些地方招商引资过度依赖税收优惠,催生了不少利用政策套利的“候鸟企业”,也让财政不堪重负。如今,多地清理与税收挂钩的产业扶持政策,避免发展陷入恶性竞争。常说的“让历史告诉未来”,正是历史感的一种朴素表达:有过“失去的二百年”的教训,更能看清“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深意;尝过“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苦果,就更懂得自主创新的价值……历史一再证明,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但要读好这本书不能照本宣科,必须从中学会历史思维,培养历史眼光,增强历史担当。“十四五”收官在即,“十五五”谋篇蓄势,我们站上新的历史起点。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耐心、定力与清醒,沿着中国式现代化这条康庄大道阔步前行,定能把当下的事业书写在时间的深处。(何昭宇)
为生歌唱
发表于 5 小时前
金秋九月,多地特色作物进入采收季。各种科技手段广泛应用,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多元模式拓宽销路,助力产业升级。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9/16/2573827_700x50000.jpg?r=1758006230377山核桃采收季来临 传统农俗焕生机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山核桃采收季。在昌化镇后营村,林农们正忙着采收。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9/16/2573828_700x50000.jpg?r=1758006263272近年来,临安区大力推广张网采收,在昌化镇白牛村西谷坪经济林林场,一张张绿色的网像地毯一样铺满山头。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9/16/2573830_700x50000.jpg?r=1758006280843猕猴桃迎来采摘季 小果子撑起大产业陕西省眉县30余万亩猕猴桃陆续进入成熟采收期。在常兴镇祁家村一片成熟的猕猴桃园里,果农们忙着采摘、装箱、运输。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9/16/2573835_700x50000.jpg?r=1758006304230在国家级(眉县)猕猴桃产业园区,工人们在车间正忙着清洗、包装刚采摘下来的猕猴桃,经过检验后的猕猴桃将被运往世界各地。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9/16/2573836_700x50000.jpg?r=1758006322249鲜食玉米迎丰收 产业升级助增收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好力保镇红星村的鲜食玉米喜获丰收。该镇由村党支部对接企业签订回收订单,以“统一种子、分片种植、定期采收”的方式保障农民收益。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9/16/2573839_700x50000.jpg?r=1758006347151扎赉特旗巴彦高勒镇的采收加工同样繁忙,玉米在车间里经脱皮、去头、装袋、灭菌等工序,5小时内极速锁鲜,即刻包装。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9/16/2573840_700x50000.jpg?r=1758006361244青贮玉米收储季 套种模式提效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县的1.5万亩青贮玉米迎来丰收。在永宁镇九号渠村,大型青贮收割加工机将一株株玉米从根部割断,粉碎后抛入集草车。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9/16/2573841_700x50000.jpg?r=1758006382753在焉耆县永烨牛羊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内,工作人员将新鲜采收的青贮玉米搬到青贮窖中压实,为牲畜越冬提前备足“口粮”。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9/16/2573842_700x50000.jpg?r=1758006396730长美萝卜成“引擎” 撑起增收“聚宝盆”在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大河乡平岭子村,1500亩长美萝卜迎来丰收季。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9/16/2573846_700x50000.jpg?r=1758006425398如今,长美萝卜种植基地已成为当地产业发展的“新引擎”和群众增收的“聚宝盆”。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9/16/2573847_700x50000.jpg?r=1758006439927精准水肥助力秋粮丰产 科技驱动农业提质增效眼下,正是秋粮生产的关键时期。在山东淄博的农田里,一条条黑色的滴灌带正改变着传统耕作方式。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9/16/2573850_700x50000.jpg?r=1758006460159截至目前,山东淄博已累计推广水肥一体化设施技术45万亩,为农业发展探索出科技赋能、提质增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9/16/2573851_700x50000.jpg?r=1758006471622薯类作物迎盛花期 科技助力产业发展近日,山西省现代农业薯类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组深入多个试验基地,开展观摩调研和技术指导。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9/16/2573852_700x50000.jpg?r=1758006491260山西省通过科技赋能薯类产业,不仅破解了生产技术难题,更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9/16/2573853_700x50000.jpg?r=1758006503191如今,各地以特色农业为纽带,串联起丰产、增效、富民链条,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9/16/2573854_700x50000.jpg?r=1758006515016统筹:李杰、王健、李佳琳编导:吴昊配音:王帅龙包装:夏勇综合新华社记者报道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为生歌唱
发表于 5 小时前
餐饮连锁企业西贝预制菜风波近日引起广泛关注。网红罗永浩在社交平台发文,质疑西贝莜面村一边“几乎全用预制菜”,一边“定价对标现制菜的价格”。而后西贝创始人回应该店“无一道预制菜”,并将后厨菜品制作流程在全网公开直播。双方你来我往,唇枪舌剑。
争执双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时难以评判对错。但对于他们争执的焦点“预制菜”,却事关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很有必要掰扯清楚,以免被汹涌的舆论所裹挟。
预制菜,即预制调理食品,是把食材经过工业化预加工制成,加热或熟制后就能食用的预包装菜肴。其有两个重要特点,一个是要经过预加工,一个是加热熟制后就能食用。不少人对预制菜很排斥,主要原因是对食材新鲜度、食品质量安全、加工企业卫生环境以及配料标准有疑虑。去年央视“3·15”晚会曝光的用槽头肉制作扣肉,就是很典型的预制菜“翻车”事件,很多人在看了令人作呕的画面后,变得谈预制菜而色变。实际上,预制菜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饮食观念上的一次革命,只要上下游都把好关,其对丰富我们的餐桌起到积极作用。早在去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就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首次明确了预制菜的生产要求,并要求各地要加强监管。
合格的预制菜并不可怕,而且越来越成为快节奏生活的必需品。质量有保证、规范生产的预制菜,我们完全可以放心食用。但话说回来,对于饭店等商家来说,如果使用了预制菜,应提前告知消费者,以保障其知情权和选择权。中华饮食崇尚食材新鲜,大家到饭店去用餐往往是冲着“锅气”去的,饭店如果用预制菜去糊弄消费者,就违背了诚信经营的宗旨,也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侵害。(胡波)
为生歌唱
发表于 5 小时前
近日,国家医保局网站公布第一批各地医保部门落实定点医药机构相关人员医保支付资格管理制度典型案例。其中,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济仁中医医院欺诈骗保案例,引发广泛关注。该案中,6名医务人员参与伪造CT及DR检查报告单67份,虚假病历50份,欺诈骗保20.3万元。
医保基金是人民群众的“看病钱”“救命钱”,却被不法分子视为敛财的“摇钱树”。本是救死扶伤的医务人员,竟也沦为骗保链条上的帮凶。此案中,有的医务人员伪造在本院住院记录;有的模板式批量伪造图像相同、报告雷同、病历一样的医学文书;有的一边在本院虚假“挂床”住院、一边从事诊疗活动;有的因雷同病例问题被暂停医保支付资格,恢复资格后,仍顶风作案,继续参与更为严重的欺诈骗保活动。
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针对骗保行为重拳不断,仅今年上半年,全国共检查定点医药机构33.5万家,追回医保基金161.3亿元。然而,即便在监管的高压下,骗保之风仍屡禁不止。一些医务人员敢于“顶风作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传统监管“重机构、轻个人”,处罚往往止于机构摘牌、罚款退赔,而真正操刀造假的“操盘手”却能金蝉脱壳、另起炉灶。更有甚者,与“职业骗保人”勾连成网,形成专业化、链条化的黑色产业,如此监守自盗,知法犯法,是对公共信任的赤裸背叛。守紧群众的“救命钱”,必须进一步织密监管之网,加大打击精度和力度。
提高监管精度。去年9月,国家医保局等部门创新推出医保支付资格“驾照式记分”管理制度,将监管触角从“机构”延伸至“个人”,覆盖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费用审核人员和药店负责人等关键岗位,实现责任到人、动态管理。如今,首批典型案例公布,多名涉案医务人员被记分、暂停乃至终止医保支付资格若干时期,标志着制度从纸面走向现实,监管真正长出了“牙齿”。
加大惩处力度。过去,对骗保的处罚多局限于取消定点资格及退还非法所得,罕有动用刑法严惩。去年2月,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印发《关于办理医保骗保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为依法、精准查办“硕鼠”提供了准绳。目前,这起案件经行刑衔接已移交公安机关,公安机关已批捕3人,取保候审3人。这无疑是一记响亮警钟:骗保不是“灰色地带”,踩踏刑法红线,动“救命钱”,终将付出沉重代价。
守护好这份沉甸甸的信任,不能靠“牛栏关猫”式的宽松管理,更不能容忍“罚酒三杯”式的轻纵。唯有让监管更有精度,让惩处更具力度,确保每一分钱用到实处,用到刀刃上,才能让医保基金真正成为守护百姓健康的坚强后盾,而不是落入贪婪之口的肥美猎物。(朱浙萍)
为生歌唱
发表于 5 小时前
对怀揣梦想远离家乡、渴望在城市扎根的人们而言,租房是件操心事。租得稳、住得好,承载着许多新市民、青年人的美好期盼。
此心安处是吾乡,住有所居是刚需。9月15日,我国首部专门规范住房租赁活动的行政法规《住房租赁条例》正式施行,相关话题冲上热搜,一点也不意外。毕竟,目前我国城镇租房人口在2.6亿左右。
对怀揣梦想远离家乡、渴望在城市扎根的人们而言,租房是件操心事。租得稳、住得好,承载着许多新市民、青年人的美好期盼。
城市里,人们租的是房子,安的是身心。随着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城镇化进程不断提速,城市人口不断增长,租房需求也随之增长。伴随着住房租赁市场蓬勃发展,任意中止合同、霸王条款、合同陷阱、虚假房源、押金退还难等乱象频出,既扰乱市场秩序,也影响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
让更多人租上好房子,是改善民生福祉的题中之义。《住房租赁条例》瞄准租房痛点难点,从居住环境、租赁关系、资金安全、纠纷解决等方面作出规定,切实保障租客权益、改善租房体验。
网上挂着那种又便宜、位置又好、装修还特棒的房子,等你满心欢喜联系中介,对方要么说“房子刚租出去”,要么带你去看完全不一样的高价房,虚假房源让不少人踩坑。退租时,有的房东总能找出各种理由扣押金,墙面有点小划痕、家具轻微磨损,押金就没了。“提灯定损”的押金难退,是多少租客们的心头痛。还有的,一套房子隔成好多小间出租,不仅居住空间狭小压抑,还存在安全隐患,很多隔断房的隔音效果极差,住在里面毫无隐私和舒适可言……这些曾经困扰租房客的问题,从9月15日开始,均依法来解决。
发布的房源信息必须真实、准确、完整,不得发布虚假或者误导性房源信息,违反规定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出租人收取押金的,住房租赁合同要明确约定押金的数额、返还时间以及扣减押金的情形等事项,房东无正当理由不得扣减押金;出租房应当符合建筑、消防、燃气、室内装饰装修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强制性标准,不得危及人身安全和健康;禁止厨房、卫生间、阳台等非居住空间单独出租用于居住,违法规定拒不整改的,对单位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个人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住房租赁条例》针对问题划红线,意味着租房市场“野蛮生长”的盲区被法律终结。
人民群众对实现住有所居充满期待,我们必须下更大决心、花更大气力解决好住房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如今,90后、00后成为租房主力,他们的消费观念更加理性,对居住品质的要求更高。《住房租赁条例》正式实施,为治理住房租赁市场乱象提供了法律武器,也为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提供有力支撑。
住有所居、住有优居,不一定非得通过买房来实现。以《住房租赁条例》为抓手,治理规范住房租赁活动,优化住房租赁市场供给关系,促进住房租赁市场高质量发展,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更多人将租上好房子,拥抱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丁新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