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润钊 本报通讯员 金语萱
戴好一次性头套与口罩,用粘毛器滚擦过工服表面,3分钟利落地分切好一整头猪,将肉品摆上货架,为顾客提供选购建议……这是猪肉分割技师林诗文近一年来每个工作日开工的标准流程。
一年前,永辉超市开启了向胖东来学习、深度调改的转型,这是一场被业内称为“胖改”的自我革命。林诗文所在的福建省福州市永辉超市公园道店,便是参与调改的门店之一。一年来,林诗文的身份也从一名经验丰富的猪肉分割工,成长为持证上岗的技能认证者;工作内容也从曾经的单一分割操作,拓展至包装、上架与销售导购。他笑称,自己实现了从“幕后”到“台前”的职业转型。
这一变化,源于永辉以“胖改”为契机,依托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推出的“工匠计划”。
“工匠计划”重塑技能标准
“师傅,这骨头怎么卖?”在肉品区前,正在挑选煲汤食材的汤阿姨停在摊位前询价。
见顾客拿不定主意,林诗文便走上前:“汤骨煲清汤更鲜;筒骨熬浓汤胶质足,补钙好。”随即,他指着一款已经切段的“吸管筒骨”推荐道,“这款可以用吸管先吸骨髓,再喝汤吃肉,很方便。”
“行,正好尝尝鲜!”看到自己的建议被顾客采纳。林诗文利落地为筒骨套上保鲜袋,并附上贴心提示:“筒骨炖汤加点玉米萝卜提鲜解腻,滴几滴白醋去腥还有助于钙质吸收。”
在“胖改”初期,仅有初中学历的林诗文,对自己走出猪肉分割间、站到“前台”并没有自信。
“那些标准化的服务用语还好,我们不仅要系统掌握产品知识、保鲜方法、烹饪技巧,还得和顾客展示,这比以前单纯分割猪肉要难得多!”从事了15年猪肉分割工作的林诗文向记者坦言了自己的不适应。
永辉超市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面对“胖改”新变化对一线员工提出的技能要求,永辉以“产改”为平台推出了以“万名技工、万元技工”为目标的“工匠计划”,对一线员工开展系统培训与认证。目前,该计划已推动超3000名员工通过技能认证。
据悉,该计划首要阶段聚焦技能标准输出,明确“好技工”画像。永辉为烘焙、水产、果切、猪肉、牛肉、熟食、维修七大工种设置了岗位课程,并配套相应的理论试题与技能检核表,为一线员工提供专业化、技能化的转型培训。诸如产品特性、烹饪搭配等知识,如今已经成为“肉禽技工岗位基础知识”的必修内容。
“‘产改’通过构建一套全新的技能标准体系,消解了‘胖改’对职工带来的技能焦虑,‘工匠计划’让大家转型更有底气。”永辉超市公园道店店长叶小飞表示。
效率提升破工时顾虑
“每天上午9点,我们都要将一整片猪分割成15个单品。”林诗文表示,现在上架销售的猪肉要求成品达到肥瘦层次分明、形状规整、皮面光洁的标准,从而提升其商品价值和烹饪效果。
如此精细化的分工,林诗文和工友们此前所担心的工作量增加、工时延长等情况,并未出现。林诗文告诉记者,以他所在的岗位为例,虽然如今工作内容有所拓展,但工作时长随着工作效率的提高,由以前的每日9小时缩短至7小时。
工作效率的提升也源自“工匠计划”带来的改变。
肉禽技工岗位基础知识、猪肉技工实操标准手册、猪肉技工实操分割VCR……记者注意到,在林诗文的线上学习记录中,猪肉分割的教学课件内容详尽。这些融入日常的小考与练习,让林诗文原本需要耗时3分钟以上的猪肉分割工作时长大幅度缩短。
据叶小飞介绍,“工匠计划”推行后,永辉培训中心与运营中心联合开发了《全国技工岗位技能标准》,在全国各大区全面铺开了“技能标准培训认证”工作,将“产改”的蓝图转化为员工技能提升的路线图。
经过前期持续训练与每日“以练代考”的高标准打磨,今年6月,林诗文成功通过了技能标准培训认证,成为一名猪肉分割高级技师。
林诗文不是个例,仅永辉超市公园道店一家门店,在“胖改”期间便有16名职工实现职业技能等级提升。永辉超市相关负责人表示,“工匠计划”实施以来,永辉正加大力度构建包括运营中心教练、全国品质认证教练、大区教练在内的培训认证体系,促使越来越多的一线员工在岗位中实现由“工”到“匠”的转变。
晋升通道稳人心
随着“工匠计划”持续推进,一套基于“自主实操+理论考核”的认证体系也在永辉建立起来,“初级—中级—高级”的职业发展通道随之铺开,专业能力成为职工晋升的核心依据,技能等级也与技术补贴标准直接关联,为职工的成长“明码标价”。
“员工收入与技能等级紧密联动。”叶小飞介绍道,“胖改”后,从初级工到高级工,永辉实施从500元至2000元的技能津贴,形成阶梯激励。
林诗文今年获得高级技师认证后,工资单里便多出了一项金额2000元的技能津贴。在他看来,这是对技能价值最直接的肯定。
清晰的晋升通道和薪酬激励,有效稳定“胖改”背景下的人心,越来越多一线技工选择扎根永辉,主动参与“工匠计划”。叶小飞透露,调改一年来,门店员工净增约60人,老员工占比超60%,新员工也多集中在20岁~40岁,显示了“胖改”后永辉对中青年职工群体的职业吸引力。
据了解,2025年1月至8月,永辉41家“稳态调改店”已向一线员工发放奖金与分红超3100万元,单月单店分红最高超30万元,参与调改门店的员工平均综合薪酬涨幅超20%。
“永辉超市工会将持续积极深化‘产改’,助力永辉超市向品质零售转型升级。”永辉超市党委书记、工会主席龚德华介绍说,在福州市总工会与商贸工会的支持下,2024年,永辉工会在永辉培训中心挂牌成立“福州市商贸流通行业工匠学院”。今年7月,53名职工通过系统性学习与实操认证,成为该学院首批获得国家认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职工。
本报讯 (记者赖志凯 通讯员张欣)“这块‘月饼’可不是用模具做的,而是我用CAD软件一笔笔画出来的。想不想也掌握这门‘香甜’的技术?”在中铁六局天津公司市政项目部的“职工夜校”里,年轻技术主管王垚的趣味开场,瞬间点燃了课堂气氛。不只是CAD绘图课,还有一线技能人员带来的用电安全、钢筋绑扎技巧等一系列紧贴工作需求的课程,都成为项目部火爆的“明星课程”。
近日,一场名为“工匠大讲堂——我的技能我来讲”的活动引发了工友们的“报名热潮”。项目部一改传统培训模式,鼓励一线技能人员从“幕后”走向“台前”,将各自的“独门绝技”搬上讲台,打造了一场场接地气、干货足的“技能秀”,“即学即用”的沉浸式体验,让抽象的技术变得触手可及。
“原来培训还能这么有意思!”员工曹欣欣兴奋地表示,“下次我也要上台,不是讲技术,而是分享我的厨艺,让大家都尝尝我的家乡菜!”从专业技能到生活趣味,这座“工匠大讲堂”正成长为一个充满活力与温度的共享平台,让工地处处洋溢着求知与和谐的氛围。
本报讯 (记者张嫱 通讯员王笑菲)在青岛城运控股公交集团李沧巴士公司,有这样一位广为人知的“草根发明家”——任全国,他多年来持续助力企业降本增效,累计制作小发明超过30件。近日,任全国和分公司QC小组成员一起,再次凭借智慧和创新精神,对驾驶室半包围门塑料卡扣进行改造,为乘客的出行安全增添了一份坚实保障。
据了解,公交车驾驶室半包围门下方的定位卡扣采用的是塑料材质,车辆每天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道路颠簸会使塑料卡扣持续承受较大压力,极易发生破损,从而无法定位半包围门,半包围门因此会持续晃动,加剧门锁磨损,最后导致车门在行车过程中无法紧闭甚至意外开启。面对这一隐患,任全国与QC小组展开攻关,对原有的定位卡扣进行升级改造,消除安全隐患。经过反复讨论和论证,他们将定位卡扣的材质升级为金属材质。同时,根据原有半包围门锁的样式尺寸,设计并制作新的“止锁定位”,来代替已被磨损的原件。
“试用这段时间,驾驶员同事反馈说车门稳多了,再也不用担心异响和松动。听到大家说好用,我心里特别踏实。”任全国欣慰地说,升级后的金属定位卡扣与止锁定位部件已经在22路线的三辆车上试用,效果显著。
此次改造,不仅消除了安全隐患,保障了乘客的出行安全,还降低了公交车的维修成本和运营风险,为企业节支降耗作出了积极贡献。任全国表示:“工作中类似的小问题还有很多,只要我们用心发现、勇于创新,就能用实际行动守护乘客安全,同时为企业创造价值。”
本报记者 吴铎思 本报通讯员 肖君
从工人进入空间狭小、环境恶劣的储罐浮舱进行焊接操作,到实现智能焊接机器人进入储罐浮舱内作业,这一步,在石油行业历经了数十年。
前不久,在新疆克拉玛依市举办的首届人工智能应用大赛决赛暨创新成果展上,中油(新疆)工程有限公司主导研发的智能焊接机器人亮相,吸引了观众的驻足。
填补相关领域智能装备应用空白
这台智能焊接机器人于今年5月27日在辽宁锦州港原油储罐区工程首焊成功。这是国内首台基于人工智能(AI)与机器人技术的储罐浮舱智能焊接系统,也是国内首次实现大型储罐浮舱的智能焊接,大幅解决了长期以来传统人工焊接强度大、安全风险高、焊缝质量易波动的行业难题,获得相关发明专利4件,软件著作权2件,自治区科技成果2项,主、参编储罐施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共3项,通过专家评审,填补了国内该领域智能装备应用的空白。
此前,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储罐浮舱的焊接工作,只能由工人进入舱内,忍受里面的炙烤烟熏,躺着、侧着身体完成着焊接作业。因为对眼睛的伤害较大,作业时的电弧光、金属飞溅物、有害气体等,焊接工人往往干到一定年龄,就不得不自动退出这个岗位。而这个又苦又累的危险工种,也让一些年轻人望而却步,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人员“青黄不接”的状况。
近年来,我国石油化工储罐建造进入一个新的高速发展期,规格向大型化发展。储罐双盘浮舱由钢板、隔舱、桁架等部件焊接而成,结构强度及密封性能要求高。然而,大型储罐浮舱焊接仍一直采用手工焊接,夏季钢板温度超50℃,焊工受限空间作业,每完成一道焊缝都是对生理极限的挑战。同时,时常出现接头不良、气孔等焊接缺陷和质量隐患,人工返修率达5%至8%,影响储罐的安全运行。如今,这台智能焊接机器人的问世,让焊接工人不再遭遇工作风险,焊接作业变得更加高效。
技术创新打造“钢铁焊将”
从2022年开始,中油(新疆)工程有限公司组建了以张成杰、杨志军等为主创人员的团队,通过基于视觉智能识别技术、智能路径规划等AI算法,开展大型储罐浮舱智能焊接机器人研究。
主创团队成员建立浮舱三维模型,进行机器人设计、焊接部署、姿态设想,研判组焊顺序等技术准备工作。并组织大家实地踏勘,感受现场环境、酷热天气、浮舱内焊接烟尘、高温、缺氧等受害情况,将机器人需要适应的钢板、桁架、环侧板等情况,细分为浮舱智能焊接的12项典型场景。
当时,杨志军和伙伴们一度感觉到这个项目特别难:浮舱内空间那么小,机器人要想在里面“闪转腾挪”地自由行走,得做尺寸足够小到什么样而稳定性又很强的机器人?最终,他们给机器人采用了强磁性履带底盘,实现了机器人的稳定行走。又给机器人制作了6个自由度机械臂,这些机械臂能模仿人的动作,实现平焊、仰焊等不同的焊接动作,可覆盖储罐浮舱焊接各个部位,实现灵活移动与多元场景自主适配。
杨志军介绍,智能焊接机器人系统以“多源感知、智能决策、精准执行”为核心,通过融合多种传感器数据,实现对焊接环境的全面感知。
“一键启动,焊缝无忧”
在施工现场,这个AI“钢铁焊将”稳稳吸附在浮舱内壁,自动识别焊缝、精准起弧,成功完成多种高难度、复杂场景下的自动化焊接任务,展现了较好的自适应能力。
张成杰说:“这项技术实现储罐浮舱自动化焊接突破,减少密闭空间作业风险,降低尘肺病等职业危害,同时推动焊接数字化及新型技工培养,加速工程建设智能化升级。技术高度契合国家‘智能制造’‘绿色安全’‘新质生产力’方向,未来可迭代为高端装备制造核心,不仅适用于石油储罐浮舱,还可用于船舶、管道等狭小空间作业。”
张成杰认为,智能焊接机器人的研发成功及应用,将为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及未来油田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此外,通过“一键高质量”焊接解决方案,将带动国产高端焊接材料、智能装备等产业链协同发展。
从人工到智能,从危险到安全,从低效到精准,储罐浮舱智能焊接机器人用算法替代汗水,用钢铁替代血肉,实现“一键启动,焊缝无忧”,让焊接工人告别作业风险。
本报讯 近日,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衢州供电公司发布一项QC创新成果——通过自主研发有线接入光交箱并系统优化安装结构、材料及连通方式,成功将分布式光伏电站投运周期缩短42%。该项技术突破,在衢州市杨林镇东坑口村“孝礼”公益电站建设中取得显著成效,为乡村新能源建设按下“快进键”。
在东坑口村居家养老中心,崭新的健身器材与理疗设备格外引人注目。“这些设备都来自村里光伏电站的发电收益。”村文书钱正富指着屋顶熠熠生辉的光伏板介绍说。这座装机容量100.3千瓦的公益电站,年均发电量达11.9万千瓦时,预计年收益7.4万元,全部用于孤寡老人帮扶、爱心食堂等民生服务。
该电站是国网浙江电力“益”起种太阳公益项目的示范工程。项目创新采用“互联网+公益”模式,依托“网上国网”平台构建绿色生态圈。用户通过步行、骑行等低碳行为获取“阳光积分”,企业将积分折算为公益金,专项用于光照资源丰富地区的光伏电站建设。电站建成后无偿移交村集体,采用“余电上网”模式实现长效收益。
国网衢州供电公司“根源”技术团队负责人表示,此次分布式光伏有线接入光交箱装置的研制与应用,还可用于小水电、风力发电站和生物质能发电站等不同类型分布式发电站的有线接入,为同类项目树立了技术标杆。这种将技术创新与公益模式深度融合的实践,不仅加速新能源基础设施布局,更探索出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径。随着“双碳”战略深入推进,以科技创新驱动绿色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开化模式”,为县域经济绿色转型提供了可复制样本。(林新娟 蓝孟阳)
近日,中铁城建集团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工会为工厂配备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并完成调试投用,为员工筑牢“黄金4分钟”急救防线。据介绍,此次配备的AED被安置在车间入口,透明存放柜配有醒目标识,方便紧急取用。机身有清晰操作指引,非专业人员也能快速上手。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11/05/2623500_4096x10000.jpeg工会还邀请讲师同步开展了CPR(心肺复苏术)+AED培训,员工成“急救志愿者”。“有AED还懂用法,心里更踏实!”员工阳波说。该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定期维护设备,持续普及急救知识,守护员工安全。(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鑫 通讯员 申文珍)
11月2日,由中建八局华南公司承建的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新滘西路保障性住房项目地下室结构顺利封顶,标志着这一重点民生工程建设取得关键性节点胜利,全面转入地上主体结构施工“快车道”。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11/05/2623434_4096x10000.jpeg该项目位于海珠区中部,周边环境复杂,场地狭小,施工挑战巨大。项目团队面对深达14.05米的基坑、复杂的桩基施工和仅在夜间9小时允许作业的土方清运严苛条件,团队通过科学管理、资源优化和技术创新,逐一破解难题。项目投入了广州市为数不多的大型号的长螺旋打桩机等重型设备,高峰期组织500余名建设者协同作战,创新应用BIM技术、膨胀加强带无缝施工等工艺,在确保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累计完成19万立方米土方外运,单日最高出土量达5300多立方米,创造了70天实现整体地下室封顶的“铁军速度”。下一步,项目团队将持续秉持精益建造的工匠精神和攻坚克难的铁军作风,总结推广地下阶段的有效经验,确保工程高品质履约,圆满完成年度各项任务目标。海珠区新滘西路保障性住房项目是广州安居集团打造的第一批重点保障性住房,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3.52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有效满足广州新市民、青年人及工薪阶层的住房需求,对完善广州市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宜居宜业美好城市具有重要意义。(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叶小钟 通讯员 孙淑颖)
11月1日,由中铁八局电务公司承建的宁香高速公路电力专线工程首条35千伏电力线路(香格里拉段110千伏城北变至35千伏红坡变)一次性送电成功,为正线土建工程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宁蒗—香格里拉高速公路(宁香高速)是国家高速G7611的重要路段,连接云南宁蒗与香格里拉,目前全线已进入施工阶段,计划2028年建成通车。是连接滇西北区域的交通关键工程,主线全长约181公里,桥隧比高达82.76%,复杂的地形条件对施工期间的能源供应提出了极高要求。其电力专线工程采用永临结合的建设理念,在香格里拉段共新建3条110千伏、1条35千伏和8条10千伏电力线路,建成后将满足当前隧道掘进、桥梁施工等核心环节的稳定供电需求。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11/05/2623435_4096x10000.jpeg该项目地处香格里拉市,线路穿越横断山脉核心区和普达措国家森林公园等生态敏感区域,平均海拔超3000米,建设过程中面临高原冻土、多雨气候、森林防火等多重考验。中铁八局电务公司项目团队精准施策,一方面运用无人机牵引电缆展放技术,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扰动,提升线路架设效率;另一方面采用“三级梯次供电”策略,优化供电网络结构,确保高海拔环境下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目前,35千伏线路已顺利投运,下一步,项目团队将全面开展线路消缺工作,全力推进电力专线全线贯通。据悉,宁香高速公路建成后将显著完善区域交通网络,缩短滇西北与周边地区的时空距离,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对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助力乡村振兴等具有重要意义。(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黄榆 通讯员 刘金容 普泽安)
随着最后一段沥青混合料精准摊铺并碾压成型,由中铁二局承建的安罗高速公路豫冀省界至原阳段SG-2标主线沥青摊铺工程圆满完成,顺利实现全线贯通。这标志着项目建设正式迈入冲刺收尾阶段,为如期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本标段主线沥青摊铺施工里程为K30+100—K59+798,线路总长29.7公里。项目始终遵循“标准化、精细化、智能化”的施工原则,克服高温作业与工期紧张等多重挑战,构建起全过程品质管控体系,确保工程质量全面受控。从细节管控到技术创新,从流程规范到责任落实,项目团队以工匠精神雕琢每一寸路面,将品质理念贯穿施工全过程。此次贯通不仅实现了“外在平整美观、内在坚实耐久”的建设目标,更彰显了打造“平安百年品质工程”的决心。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11/05/2623433_4096x10000.jpeg安罗高速是国家公路网规划中京港澳高速并行线——北京至武汉高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河南省“十六纵”南北通道的关键路段。项目建成后,将有效缓解京港澳高速、大广高速的通行压力,对促进沿线经济发展、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赵昂 通讯员 刘爱平 马懿)
10月29日,由中铁二局电务公司参建的成都轨道交通30号线一期110kV洪家桥主变电所顺利完成送电。成都轨道交通30号线一期工程西起双流机场2号航站楼站,东至龙泉站,全线长约27.76千米,设站24座,配套建设高碑坝、洪家桥两座主变电所。该线路为全国首条“常规全自动+车车通信”地铁线路,建成运营后,对发挥成都市轨道交通线网整体功能作用、加密老城片区南部轨道网络、支持双流航空经济区和东部新城建设、强化和满足中心城区与外围区域的交通需求、实现城市交通供需平衡具有重要意义。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11/05/2623436_4096x10000.jpeg为确保洪家桥主变电所按期送电,项目管理团队全程挂图作战、攻坚克难,强化施工工艺细节打磨,狠抓安全质量管控,高标准通过了国家电网验收、监理验收及电力质监验收并多轮演练送电流程,把标准落到每一个环节,在送电前对所有设备及线路开展全方位隐患排查并严格测试,全力确保送电工作万无一失。(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甘皙 通讯员 叶浩 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