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26 15:23:14

天上的月亮,不一样的眼睛时间:2012-02-09 作者:小小Z 点击:915次   十五的月亮,高高地挂在天上。

  一个穷人说:“瞧,天上有一块大饼!”

  一个富人说:“错了,那是一块银元!”

  一个诗人说:“不对,那分明是少女的眼睛!”

  一个姑娘说:“也不对,那是梳妆台上的镜子!”

  听着他们的争论,有个男孩觉得奇怪,问:「妈,天上到底有几个月亮啊」

  “傻孩子,月亮只有一个啊!”妈妈回答。

  “那么,他们为甚么瞎争呢”

  “孩子,月亮虽然只有一个,但各人看月亮的眼睛是不同的啊!”

  感悟:主观的意志,往往只用眼睛看到事物的某一面,必须用头脑去冷静思考,才能发现真理。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26 15:23:27

爬地草时间:2012-02-10 作者:小小Z 点击:775次   春天来了,花园里万木争荣,百花争艳。

  这时候,一些爬地草悄悄地顶出污泥,肆意向四方伸展。它们看见空地就占,遇到缝隙就钻,妄想称霸整个花园。眼看着蕙草一棵棵地枯萎,鲜花一株株地凋残,爬地草洋洋得意,神气活现。可是,当它们爬到一棵参天大树底下的时候,却被那粗壮的树干顶住,任凭如何使劲,再也无法向前。

  “喂,你是甚么东西,胆敢阻挡在我的面前”爬地草不可一世,厉声吆喝。

  “放心吧!”参天大树巍然屹立,轻蔑地答道,“我是不会和你争的!你抢占的,是脚下狭窄的污地;而我追求的,是头上辽阔的天空。”

  感悟:野心常出之於自私与占有,而理想则是追求真实与美善。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26 15:23:38

一推销员的精神时间:2012-02-10 作者:小小Z 点击:2411次   有一个推销员,常挨家挨户地推销产品,而把脚都走破了。

  一次这个推销员在拜访一客户约三十次后,客户却在最后关头想转向别人购买。

  这推销员百思不解,也很失望;但他仍不放弃,决定拜访该客户的总经理。

  他带着“有望客户表”,里头记满三十次拜访的谈话纪录,诚恳地请求总经理告诉他“失败的原因”,以便改进。

  那位总经理看了密密麻麻的“客户卡纪录”之后,抬起头,看着这个推销员,感动地说:“我佩服你的精神,现在,我决定买你的产品!”

  感悟:成功的原因不在力量大小,而在坚持多久。把握任何上台的机会,坚持到最后一分钟,让它始终完美。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26 15:23:49

寻找“绝处逢生”时间:2012-02-10 作者:小小Z 点击:1125次   二十世纪初期,维也纳有一位极负盛名的钢琴家——维特史坦,他在二次世界大战中,被炮弹炸断了右手;当时,他原来用来弹奏钢琴的右手,血流如注,自己也被吓得哭喊大叫!

  可是,尽管维特史坦如何大吼哭叫,都无法改变他右手被炸断的事实!怎么办没右手,怎么弹钢琴钢琴家的生命就此打住吗不!不!绝不!维特史坦大声地向命运恶神发出怒吼:“我绝对不低头!即使只剩下左手,我也要继续弹钢琴,永远不停歇地弹下去!”

  后来,维特史坦到处恳求作曲家,特别为他剩下的左手谱写乐曲,而他仍然可以弹奏出优美的乐章。

  感悟:痛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人必须在苦难中,勇敢向命运挑战,努力寻找“绝处逢生”的契机。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26 15:23:58

有骨气的麻雀时间:2012-02-16 作者:小小Z 点击:1596次   有一句名言:“你可以杀死我,但你不会战胜我。”人们把这句名言写进了名言录,但真正做起来却很难。在我看来,在动物界里真正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动物是麻雀。

  我曾经做过驯养麻雀的试验:将捉到的麻雀系在绳子上或放进笼子里,放上它喜欢吃的食物。可是从失去自由开始,麻雀就拒绝进食进水,瞪圆一双愤怒的眼睛,咄咄逼人。过了几小时或十几小时,甚至在更短的时间里,它就会气绝身亡。我觉得,麻雀的死属于自杀而死,但是它没有“服毒”或“上吊”,怎么会死呢?问过老人,老人说,麻雀“气大”,你捉住了它,它就气死了。

  我想这样的解释确实有些道理,麻雀讲的是骨气,要么拥有自由、拥有蓝天,要么就去死,绝不苟活。

  后来我对麻雀产生了深深的敬意,感到麻雀身躯并不高大,模样并不美丽,但有一种威武不能屈的精神。

  道理很简单,麻雀这种不屈的种族精神使麻雀彻底摆脱了人类的牢笼,也彻底摆脱了被奴役、被玩弄、被异化的命运,它们始终拥有自己的蓝天、自己的自由。我想这大概是麻雀种族所以兴旺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26 15:24:10

木鸡其实并不呆时间:2012-02-18 作者:小小Z 点击:1198次   呆若木鸡———这个成语人人会用,但是谈到它的出处,就叫人有点呆若木鸡了。

  一日读《庄子》,读到一则小故事,赫然发现里面也有一句成语,等到把故事读完,这才惊觉我们平日可能把成语都用错了。

  这个故事是教人怎么养鸡:

  有一位纪先生替齐王养鸡,这些鸡不是普通的老母鸡,而是要训练好去参加比赛的斗鸡。

  纪先生才养了10天,齐王就不耐烦地问:“养好了没有?”纪先生答道:“还没好,现在这些鸡还很骄傲,自大得不得了。”

  过了10天,齐王又来问,纪先生回答说:“还不行,它们一听到声音,一看到人影晃动,就惊动起来。”

  又过了10天,齐王又来了,当然还是关心他的斗鸡,纪先生说:“不成,还是目光犀利,盛气凌人。”

  10天后,齐王已经不抱希望来看他的斗鸡。

  没料到纪先生这回却说:“差不多可以了,鸡虽然有时候会啼叫,可是不会惊慌了,看上去好像木头做的鸡,精神上完全准备好了。其他鸡都不敢来挑战,只有落荒而逃。”这便是“呆若木鸡”的出处。

  原来,呆若木鸡不是真呆,只是看着呆,其实可以斗,可以应战,可以吓退群鸡。活蹦乱跳、骄态毕露的鸡,不是最厉害的。

  目光凝聚、纹丝不动、貌似木头的鸡,才是武林高手,根本不必出招,就令敌人望风而逃。

  木鸡不易得,养鸡人知道。

  武林高手难求,行走江湖的人也知道。

  “望之似木鸡”,这是斗鸡追求的境界。不是骄气,呆气。

  外表的活泼、逞强、伶俐,都是好的,但是还不够,还需要不断地磨炼,把浮躁和妄动收敛起来,把力量凝聚于内,看似呆呆的,无啥稀奇,可是那些存心挑衅、争先恐后的斗鸡,碰到一动不动却内蕴真气的木鸡,却根本不得近其身,对方还未出手,自己先就吓破胆了。

  呆气难得。

  “飞扬跋扈为谁雄”,固然是一种英雄豪情,然而真正的技斗者,是经历了多年的锤炼,最终才说:“差不多可以了。”

  动如风,不动如山,动与不动都是力量所在。

  骄气、盛气,似乎是斗鸡的基本条件,而呆气,才是可以克敌制胜的内在力量。

  “呆若木鸡”这句成语,值得重新想一想。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26 15:24:21

养猴子的人和养河马的人时间:2012-02-19 作者:小小Z 点击:1204次   美国的天堂动物园里,新去了一个喂河马的饲养员。老饲养员给他上的第一堂课,让他有点接受不了。听起来也确实有点离奇。老饲养员告诉他,不要喂河马过多的食物,不要怕它饿着,以免它长不大。新去的饲养员听了这话,十分纳闷。心想,世上怎么会有这种道理,为了让动物长大,而不要喂过多的食物。他没有听老饲养员的话,拼命地喂他的那只河马。在他喂养的河马前,到处都是食物。人们无不感到他的仁慈和善意。

  但两个月后,他终于发现,他养的这只河马,真的没有长多大。而老饲养员不怎么喂的那一只,却长得飞快。他以为是两只河马自身的素质有差别。

  老饲养员不说什么,跟他换着喂。不久,老饲养员的那只河马,又超过了他喂的河马。他大惑不解。

  老饲养员这时才一语道破天机:你喂的那只河马,是太不缺食物,反而拿食物不当回事,根本不好好吃食,自然长不大。我的这一只,总是在食物缺乏中过生活,因此,它十分懂得珍惜,是珍惜使它有所获得,有了健壮。珍惜是一种正常的生命反应,甚至是一种促进,是生活中的需要,而不是离奇的假说。

  日本的一家动物园里,一个常年喂养猴子的人,不是将食物好好地摆在那儿,而是费尽心思,将食物放在一个树洞里,猴子很难吃到。正因为吃不到,猴子反而想尽了办法要去吃,猴子整天为吃而琢磨,后来终于学会了用树枝努力地去够,把东西从树洞里够出来。

  别人都很奇怪,对养猴子的人说,你不该如此喂养猴子。

  养猴子的人却说,这种食物是很没有胃口的。平时,你给猴子摆在跟前,它连看都懒得看,它也根本不会去吃。你只有用这种办法去喂它,让它很费劲地够着吃,它才会去吃。你越是让它够不着,它才越会努力去够。正因为猴子们很难得到它,在得到它时,才会珍惜。是珍惜使不好的东西变为了好东西。

  养猴子的人和养河马的人,从日常生活中都发现了一个真理,不能“好好”喂养他们的动物。或说不管怎样,得让他们有点费劲,学会去够,只有努力去够的东西,其实才是好东西。

  生活中有许多我们并不需要的东西,但就是因为我们够着困难,又十分费劲,还不一定能够得着,我们才去珍惜,才觉得它贵重。天下有许多事,一旦容易了,就等于过剩,人们就会抛弃它。不管它是多,还是少,它的原有价值都会被降低。

  人世间,什么是最好、最宝贵的?解释多种多样。但有一条是准确的,就是那些往往离我们最远,又最难够到的东西最为宝贵。当然,这些东西有时并非是我们真正需要的。因此,珍惜,在生活中永远潜藏着不可预知的变数。比如,我们常会付出极大的代价,把我们十分珍惜的东西想方设法弄到手,但在过后的日子里,我们却发现,这种千方百计弄来的东西并没有那么高的价值。我们最终常常是把这些东西放烂或是遗弃,但它却使我们懂得了珍惜,有了追求。

  生活中,我们正是因为懂得了珍惜,才使我们无处不获益。总之,拿一切“稀少”、“难得”当成宝贝,对一切够不着的东西努力去够,是人类的本性。这种伟大的本性,也是生命不断延续下去的深奥秘密。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26 15:25:01

谁是终极胜者时间:2012-02-06 作者:小小Z 点击:904次   1948年《美国数学月刊》登出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阿尔、本、查理3名男子参加一个以气球为目标的掷镖游戏。每个人要用飞镖攻击另外两个人的气球,气球被戳破的要出局,最后幸存的是胜者。

  三名选手水平不一,在固定标靶的测试中,阿尔10投8中,命中率达80%,堪称老大。本和查理命中率分别为60%和40%,称老二和老三,现在三人一齐角逐,谁最可能获胜?

  答案看似简单呀,投得准的能尽快把别人灭了。但实际比赛会这样吗?一开场,每人都希望先把另两个对手中的强者先灭掉,自己才最安全,下面的比赛也最轻松。于是,老大专攻老二,老二老三都去攻老大,结果,三人获胜机会分别为30%、33%、37%,——水平最高的老大最易出局,水平最差的老三最安全!

  老大自然不那么蠢,他就会游说老二:“我们先合伙把老三那小子灭了,这样三个人获胜比率分别44%、46.5%、9.1%,你我胜率都高了嘛!”

  有道理。但老二就想了:老大你想得美!你表面上说我们先合作灭老三,而这样的话,你的胜率就比我低了2.5个点,你会甘心吗?会不会中途偷袭我、先把我灭掉?而若我们灭了老三后再对打,我还不是仍处在劣势?

  于是,老大和老二的合作就有裂痕了。

  耶鲁大学数学研究所的经济学教授马丁·苏比克还讨论过另一种策略。老大会对老二仅保持一种威慑:“我不会攻你,但你也别攻我,否则我将不顾一切地专门回击你!”这样就会造成新的局面。而老二何尝善罢甘休?他会以同样方式威胁老三,那么三人的胜率又是……

  哎呀!若两人比赛,问题再清楚不过;若多出一人,问题复杂多倍哩!

  摈弃复杂的数学和社会学问题,还原为一些简单的生活道理:

  面对一个强者,弱者只能准备接受失败;面对一群强者,弱者反而有更多周旋的空间。

  人际互动不仅要技术,更需要战术和战略。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26 15:25:11

小提琴家时间:2012-02-09 作者:小小Z 点击:766次   有一位小提琴家,在演奏会上拉提琴。

  他拉着拉着,G弦忽然断了,怎么办呢他没有停下来,他立刻换了一个曲子,这个曲子从头到尾可以不用G弦。

  他演奏得非常成功,听众给他热烈的掌声。

  感悟:人生就是勇敢地面对挫折,转一个方向另求发展。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26 15:25:19

寻找人生的意义时间:2012-02-09 作者:小小Z 点击:1801次   有一个人,从小离开了他的家,去寻找人生的意义。

  他找了二十年,走了几千里路,找得非常辛苦。

  最后,他经过一个农家,时候是在晚上,他看见农夫和他的太太,小孩,正在一块说说笑笑,享受天伦之乐。

  他看了之后,觉得已经找到人生意义,就结束了他的流浪,回到家里去了。

  感悟:家庭的温暖,任凭踏遍天涯也找不著。
页: 1100 1101 1102 1103 1104 1105 1106 1107 1108 1109 [1110] 1111 1112 1113 1114 1115 1116 1117 1118 1119
查看完整版本: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