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27 14:07:20
庞统察虚巧断案时间:2011-11-22 作者:admin 点击:570次 三国时期,庞统(公元179-214年)曾经担任过县令。
一天,当地一大户人家的弟兄俩,因为家事打起架来,两人越想越生气,都认为错在对方,就跑到县府告状。
在公堂上,吵吵嚷嚷,争论不休。
庞统听了有点不耐烦,大声斥责道:“你们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只顾在这里扰乱公堂。本官要亲自察访,现在你们都回去,听候处理。”
老二气呼呼地走了。
入夜,老大让家人送来20两白银,庞统二话不说,立即收下。
第二天升堂,庞统把惊堂木一拍,喝道:“来人,把老大押下去重打30大板!”
站在身旁的师爷问:“大人,怎么不审就断?”
庞统说:“有理胆壮,无理心虚。老大送礼说明他自己心虚,责任肯定在他。”边说边拿出白银20两。
老大一看再也不敢隐瞒了,只好如实承认。
众人对庞统智断此案,都十分钦佩。
【哲理启示】:
在难以分清是非时,要注意观察细节,做错事情的人终究会沉不住气,自己露出马脚。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27 14:07:31
张举焚猪巧断案时间:2011-11-22 作者:admin 点击:764次 三国时吴国人张举在句章(今浙江余姚东南)当县令时,遇到一件人命案。死者之弟向官府据报自己的嫂子杀了哥哥又放火烧房,反而诈称丈夫死于火灾。
由于证据不全,一时间难以给案件下结论。张举经过思索决定做一个实验。
他命人找来两头猪,一只杀死,一只还活着,然后分别给它们做好记号,再把它们一起放进柴堆里烧。火灭后,取出两头焦猪检验,结果发现活活烧死的,嘴中有灰;而死猪口中无灰。接着,他又命人查验被杀死者的尸体,那死人口里果然没有灰。
这一下张举心中已有了结论,立即提审那妇人,大声道:“你丈夫不是被火烧死的,凡被活活烧死的人,烟熏火烤,呛得喘不过气,大口呼吸,口中必然有灰。而现在你丈夫口中却一点灰尘都没有,可想而知他根本就是先死亡后才被火烧的,你快快从实招来。”那死者的妻子一见铁证如山,不得不认罪。
【哲理启示】:
在遇到棘手的难题时,不要总是把注意力局限在一处,可以换个角度思考问题也许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27 14:08:32
边郎中智辨真伪时间:2011-11-22 作者:admin 点击:632次 宋朝时开封府有一个屠夫姓胡,他的老婆因为行为不检点,常受胡屠夫和公婆的打骂,因此她时常有离开丈夫远远逃走的想法。
有一天傍晚,她去井边打水,一去不回,胡屠夫见状担心妻子出什么意外,就立即去官府报案。
这时,正巧在附近一口枯井中发现一具女尸,官府命胡屠夫和胡屠夫的岳父去辨认。
胡屠夫仔细地看了一遍说:“我能肯定这不是我老婆,因为我老婆有一只脚缺一个小趾,而这尸首的脚趾是全的。”
胡屠夫的岳父同胡一向不和,见此情形正好是报复女婿的一个好机会。
于是等胡屠夫刚说完,他就伏在女尸旁大哭,并对官府的人说:“这就是我的女儿,她的公婆一向期负她,一定是他们把她打死后扔在井里的。你们一定要为我的女儿报仇啊!”这一下胡屠夫可是百口莫辩了。
时值盛夏,两天后,尸体已腐臭,官府只得把尸体埋在城外,胡屠夫收监候审,他在受审时,受不住酷刑,迫于无奈只得招认是自己害死了老婆。
过了些日子,负责复审此案的刑部边郎中,他为人细心谨慎,洞察秋毫,查阅案卷后发现许多疑点,他认定此案是冤案,他认为胡屠夫的老婆肯定没有死,胡屠夫肯定是被冤枉的。但负责审理此案的宣抚使安文玉却坚持原判。边郎中为了查证事实,就派人到各城门口去,把张贴的捉拿逃亡者的所有告示都仔细观看一遍。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发现一张告示中提到的从胡姓商人家逃跑的一女婢,其特征和女尸非常相似。边郎中得知这个发现后,立即派人监督埋尸者起出原尸,埋尸者指着河岸的一个新坟说:“这就是那座坟。”为了验证,众人就七手八脚地把坟挖开。没想到挖开后一看,里面埋的竟是一具男尸。大家都感到非常诧异,边郎中若有所思地说:“当时埋尸正值盛夏,埋尸人担心河水上涨了过河不安全,可能是把尸体匆匆抛到河里交差。得知我们要挖坟验尸以后,非常惊慌,又找来一具男尸来充数。”经过审问,那埋尸者点头承认。
安文玉虽然明白胡屠夫是冤枉的,但以没有抓住逃走的胡妻为由,仍然不答应释放胡屠夫。事也凑巧,开封府有一个官吏被调任洛州(今河北永年县)州官,他的一个听差在来迎接的歌妓中发现了胡屠夫的老婆,便把她带到州府审问。原来这女人乘打水跑到一相好家,没想到相好竟然见利忘义,把她卖给妓院,沦落到歌妓。
真相大白,胡屠夫被开释,边郎中善于分析,智辨真伪,为后人称道。
【大道理】:
给事情下结论的时候不能急于求成,应该仔细观察,认真分析,这样才有可能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27 14:08:53
寇准设计废太子时间:2011-11-22 作者:admin 点击:681次 重阳节又到了,宋太宗(976-998)钦命遍请诸王,大摆酒宴。
楚王元佐患有精神病,此时刚巧发病,太宗因此没请这位长子参加。
这暴戾的家伙半夜醒来,听说自己没有被邀请,一怒之下竟恶向胆边生,把宫中姬妾们统统关起来,并且放火烧宫。
太子东官内外,惨叫之声震天。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才熄灭,死伤者无数,东宫也被大火摧残得千疮百孔,满目疮痍,影响极为恶劣。
听到太监传报此事后,太宗气愤极了。这太子自从得了精神病后,像凶猛的野兽一般残忍。左右侍从稍有过错,就给他弯弓射死。太宗多次教诲,至今却未悔改。他越想越生气,简直是气不打从一处来,猛拍御书案大声喝道:“废了他,废了他!我要另立太子!”
这时,寇准恰恰放任郓州通判,被太宗召见。太宗知道寇准一向足智多谋,于是屏退左右侍卫,悄声问道:“爱聊帮朕解个难题如何?”
寇准微笑道:“陛下有什么难题尽管说来。”
太宗忙说:“东宫太子行为残暴,肆意破坏王法,早晚会像桀纣那样凶恶,将大宋江山的基业毁于一旦,我想废了他。但东宫有不少兵将把守,万一不慎,我怕引起宫内大乱。”
寇准略微思索了一下,献上一计道:“三天之后上午,请陛下令东宫太子去祖庙举行托节仪式,让他带左右侍从一同前往。如此这般……”说着,他轻松地一笑:“废除太子,包管只用一个太监之力,马到成功。”
三天后,元佐接到去祖庙的圣旨,心花怒放,带着大群侍卫,耀武扬威地奔向祖庙。
东宫内此时没有什么人把守,一片空虚,太宗派去的人细细搜查起来。
一番忙碌,搜出很多凶残的刑具,如割肉、挑筋、摘舌等物,这一下太子元佐的罪证可是铁证如山了。
元佐乘兴而归,太宗派来的太监和侍卫早在门口迎接他。
面对一大堆被搜出的违法罪证,元佐没有办法,只好低头认罪。
当晚太宗降下圣旨,废了元佐的太子之位。朝野一片欢腾。
【哲理启示】:
要想找出别人做坏事的证据,不能一味蛮干,应该转移别人的注意力,趁机找出罪证。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27 14:09:09
以迷信鼓舞士气时间:2011-11-22 作者:admin 点击:758次 宋朝时,南方人崇拜鬼神。宋朝大将军狄青(公元1008~1057年)征讨侬智高时(事在公元1052年,侬智高,蛮人,建立南天国,号为仁惠皇帝),率领大军经过桂林南部。为了稳定军心,狄青进庙祷告,祈祷说:“将来胜负难以预卜,我拿一百个钱币与神约定,如果会大胜,那我投钱,钱币上有字的一面,希望都能朝上。”
左右的将领都劝他,万一不如意时,士气恐怕会受损,狄青却不听劝告。就在大家都为此忐忑不安的时候,狄青手一挥,结果投出去的钱,都是有字的一面朝上。
于是全军欢呼,声震林野。
这时狄青也很高兴,命令左右的人拿一百枚钉子来,依钱币散落的方位钉上钉子,再用青纱盖上,并且亲手封好。然后说:“等凯旋之后,再来谢神取钱。”
由于神灵保佑,全军士气大振,后来狄青果然攻破了昆仑关,打败侬智高,平定邕、管等地。等到部队凯旋,依照原订计划回来取钱,狄青与营中的军师参谋一起观看,大家才发现这些钱币本来就是两面都有字的。
【哲理启示】:
鬼神迷信之说固然不可全信,但是运用智谋,巧妙使用可以有助于事情的成功。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27 14:09:24
兵不血刃登皇位时间:2011-11-22 作者:admin 点击:824次 五代周世宗显德末年,赵匡胤任检校太傅;殿前都点检,控制了最高兵权。他知道自己功名显赫,位高震主,以后的事情恐怕就不是很好办了。
周恭帝元年春天,北汉联合契丹来犯,恭帝命令赵匡胤率军迎敌。大军出发后,驻扎在陈桥驿。赵匡胤的好朋友苗训,平日以相面灵验出名。这天他看见太阳下面模模糊糊地有个重影,感到有机可乘,就拉起门下的楚昭辅一起观看天象,并大加演绎。于是全军上下很快便传的沸沸扬扬的。事情越传越神,说是上天垂象,皇帝无能,该有一位新天子将其取而代之了。
五代时期战乱不断,百姓深受其苦,士兵们也盼着有个安宁之日。再加上苗训等人用神教引导?大家都认定赵匡胤就是平定天下为百姓带来太平盛世的真龙天子。于是黎明五更,兵将们都挤到赵匡胤的驿馆外,吵闹着要拥立他做天子。也有人觉得此事非同小可,劝大家回去,然而说什么都无济于事。
闹到天亮,兵将们就挤进驿馆把赵匡胤的卧室围了起来。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只好进去通报。赵匡胤穿上衣服走出来,只见带刀校尉排列院中,齐声高喊:“军队无主,愿拥立点检为天子!”还没等赵匡胤答话,有人就把准备好的黄色龙袍给他披在身上。大家不容分说,倒地便拜;高呼万岁,接着又扶赵匡胤骑上马。赵匡胤拉着马缰对众将说:“我下命令,你们都愿意听吗?”诸将都说:“愿听。”
赵匡胤这才慢慢地将自己的想法说出:“太后和皇帝都是我侍奉过的,大家不要惊犯;朝廷大臣们都与我是同僚,你们也不能欺压;朝廷的府库,以及百姓的财产,谁也不能抢掠。能听我命令的将来一定重赏,违犯命令的就将被处以死罪。”
诸将跪下齐拜表示拥护。赵匡胤一看上下意见一致了,就整好军队返回皇城。这时周恭帝的副都指挥使韩通听到这一消息后,刚想设谋抵御,还没出门就被王彦升杀死,其他人没有一个敢吱声了!
赵匡胤登上明德门,先传令兵士回营。没多久,诸将把宰相范质等大臣推进来,赵匡胤歉疚地说:“我违负天地,到了今天这个地步!”没等大臣们开口,列校罗彦环握剑厉声说:“我们没有圣主,今天就应册立天子!”
范质等面面相觑,不知所措,只得下台阶列队,召集文武百官朝见。等到新皇帝吃上午饭时,班次就安排好了。这时,翰林承旨陶谷从袖中拿出周恭帝禅位的诏书,交给宫徽让他当众宣读。随后赵匡胤登上崇文殿,穿上衮冕,作起皇帝来了。
【哲理启示】:
要注意挖掘人的内心思想,通过他人笃信的东西,取得他们的信任与支持,有了众人的帮助,群策群力,成功就会容易多了。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27 14:09:36
郭子仪妙论亲疏时间:2011-11-22 作者:admin 点击:696次 唐朝大将军郭子仪驻守分州时,曾经奏请任命一名州内的县官,朝廷迟迟不作答复。他的僚属们都很不服气,一起议论说道:“凭着令公的功绩,奏请任命区区一个小小的属官竟然不听从,宰相怎么这样不识大体!”
郭子仪听了僚属们的抱怨,就对大家说:“自从兴兵平定叛贼以来,各方藩镇武官大多飞扬跋扈,大凡他们有什么要求,朝廷常常委曲求全,顺从他们。朝廷这么做没有别的意思,只是对他们不放心啊。现在我奏请的这件事,皇上认为不能办而搁置下来,这表明皇上不把我看得同一般武官一样,而是亲近厚待我。你们应该恭喜我呀,还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
僚属们听了这番话,都佩服不已。
【哲理启示】:
自古至令,功高震主的大将,常会引起掌权者的不安,甚至惹祸上身。为人臣子者,应要懂得以宽阔的胸怀和良好的气度作为自我保护的利器,才是明智之举。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27 14:09:49
王维智擒偷瓜贼时间:2011-11-22 作者:admin 点击:733次 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在少年的时候就非常的聪慧,而且富有正义感,好打报不平。一天,他听见邻居刘老爹在瓜田嚎哭,原来他的好多西瓜被人偷掉了。
王维听见哭声下田—看,瓜几乎被洗劫一空,只见瓜藤不见瓜,他气愤地说:“偷这么多瓜,准是偷着去贩卖了,我陪老爹到市集里走一趟,好吗?”
两人—同来到市集,看见有个高个子男人在卖西瓜,刘老爹一眼就认出这是自己种的瓜,就大声喊道:“捉贼!”
卖瓜的高个子男人气势汹汹地说:“凭什么说这瓜是你家的?”
刘老爹说:“我自己种的瓜,难道我还认不出吗?”
王维喝令高个子男人去见官,高个子男人说:“你说我偷瓜。有什么证据?”
王维一听,忽然灵机一功,叫老爹看住瓜,请围观的群众协助老爹看住偷瓜的贼,自己气吁吁地跑回老爹的瓜田,取来—大把瓜蒂,使往回走。大家相帮着用瓜蒂去对西瓜的底部,果真一—对上,证明西瓜确实是刘老爹的。
结果,县官判决偷瓜贼赔偿刘老爹的西瓜,还狠狠责打偷瓜贼40大板。
【哲理启示】:
不管贼人的手段有多么的高明,总会留下蛛丝马迹,只要我们思路正确,把握关键,任何贼人都是无法逃脱的。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27 14:10:00
武则天诡诈善变时间:2011-11-22 作者:admin 点击:893次 唐朝的武则天被立为皇后(公元655年),唐高宗因为时常头痛眼花,不能处理政事,御医张文仲说:“邪风上冲,须针砭头部血脉,才可以痊愈。”
武后虽为女流之辈,但是野心勃勃,想成为一国之君,治理天下。因此她内心希望皇帝病危,自己才能专权。她当然不希望皇帝的病被治好,于是假装愤怒说:“御医应该处斩,为了皇帝身体安宁,怎么可以针刺血脉呢?”
御医张文仲立刻叩头请求免死。
高宗说:“医师在谈论疾病,怎能怪罪呢?而且我头痛眼花不能忍受,就听由他诊治吧!”
御医于是领命,一再地以针刺高宗头部,高宗忽然说:“我的眼睛已经看得到了。”
话还没说完,武后就在帘中跪拜感谢说:“上天赐我良医。”就拿出丝绸宝物赐给御医,由此可见武则天是如此的诡诈善变。
【哲理启示】:
见风使舵固然不可取,但是如果为人机敏,善于随机应变,也不失为一种保全自身的妙计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27 14:10:12
李世民先发制人时间:2011-11-22 作者:admin 点击:786次 李世民是李渊的第二个儿子。他从小勤奋学习,研修兵法,抱负远大,李渊起兵反隋就是在他的劝告和敦促下实行的。后来他率兵东征西讨,屡战屡胜,夺取了天下,可以说唐朝的建立,他的功勋最大。
唐朝建立后,李渊当了皇帝,但是在继位问题上产生了矛盾。论功劳,讲实力,凭才智,李世民都首当其冲,理应由他嗣位,但他的长兄李建成,以“长幼有序”为由想继承帝位,便勾结三弟李元吉竭力排挤李世民。他们曾经千方百计地假送劣马和下毒酒想害死李世民,但都未得逞。后来他们又想出了一条毒计,趁着边境突厥来犯,由李建成出面奏请李渊,让李元吉出兵征讨,要把李世民麾下之大将和军队交由李元吉指挥,然后在军队临行之时,派人暗杀李世民。
李世民虽然多次遭受迫害,但他以大局为重,又念及骨肉亲情,多次忍让。李渊又断事不明,对李建成也不加处置,这次李渊又答应了李建成的要求,要削去李世民的兵权,同时李世民又得到密报,探知了李建成要谋杀他的计划,眼看情势十分危急。
这个时候,如果还是一再忍让,就只能对自身不利。李世民在房玄龄、杜如晦等文士和尉迟敬德、程咬金等大将的劝谏下,决定先发制人除掉李建成和李元吉。
当夜,李世民进宫向李渊禀告李建成要谋害他的实情。李渊让他们弟兄三人明晨一起进宫当面对质。第二天,李世民就在宫城的正门玄武门布下伏兵。玄武门守将常何原是李建成的心腹,已经由李世民晓以利害,将其收服,答应愿为李世民效力,但李建成并不知实情。
李建成和李元吉不知道李世民已经布下了天罗地网,一齐走入玄武门,常何就把城门紧闭。李世民已率数员大将在门内等候,李建成见机不妙,就想夺门而出,奈何城门已闭无法脱身。这时李世民一声呐喊,伏兵四出,李建成顿时死于李世民的箭下,李元吉也被尉迟敬德杀死。
门外,李建成的部众听说门内有变,便猛攻城门。尉迟敬德站立城墙,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头扔到城下,士兵们见主子已死,大势已去,无心攻城,便纷纷散去。
这时尉迟敬德又来到皇宫后花园面见李渊,李渊当时正在湖中泛舟游乐,尉迟敬德对他说:“李建成、李元占反叛,已被秦王李世民诛杀。”并进谏道:“请陛下下诏,令秦王主政,以收拾局面。”
李渊见事已如此,尉迟敬德又来逼宫,就顺水推舟地说:“朕也有此意。”不久,李渊借口年老体衰,退位当了“太上皇”,李世民继位当了皇帝。
这次事变,历史上称之为“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在危急关头,采取先发制人的办法,终于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哲理启示】:
当自己面临不利情况时,不能被动地等待,而应该采取主动,先发制人,这样才能增加胜利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