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27 14:10:29

五龄童元宵捉贼时间:2011-11-22 作者:admin 点击:682次   某官宦人家,有个5岁的孩子,这个孩子聪颖过人,活泼机灵,人见人爱。

  元宵佳节,老家人背着五龄童上街观灯。今年的灯会热闹非常,街上红男绿女,熙攘喧闹,个个兴高采烈,人人流连忘返。

  老家人观灯正看的出神,忽然感觉肩上一轻,五龄童已不在背上,忙四处查看,已经看不到小主人的踪影!

  再说那五龄童也在出神看灯,正在人群拥挤当口,忽觉身子一掀,两手脱离了老人家的肩膀,待等再抓住老家人肩膀时,眼前的灯队又变了花样,他便目不转睛地观看灯队的表演。但稍过片刻,五龄童就觉得情况不大对劲,背他之人不往人多处挤,反而向人少处跑。再细一辨认,那人衣著、身影都不似家中老仆,他顿觉自己被骗子拐跑了。

  背他之人确实是个骗子,外号“雕手儿”,生得精悍,出手迅捷。他见五龄童穿著华丽,特别是一顶帽子镶嵌着一颗硕大的“猫眼儿”宝石,就使出绝技,将小儿移至自己背上,准备背到僻静处再取他的衣帽,因此远离灯市,专拣小路和僻巷行走。

  五龄童年纪虽小,却颇有心计,他默不出声,佯装不知受骗,想着脱身之计,他先想到帽子值钱,故将帽子取下,藏在袍袖之中。

  “雕儿手”是个骗子行家,尽管后脑并没有长眼,但已发觉了五龄童的举动,心里不免暗暗得意:毕竟是小孩子家,你人尚且在我手里,将帽子藏起又有何用,于是他继续向偏僻处快跑,默不作声。脚步交错,摇摇晃晃,他觉得背上的孩子竟伏在他肩上睡着了,他更觉得意。这下省事了,即使在路上遇到人也不必担心了。

  当他转入一条小巷,劈面过来—乘轿子,“雕儿手”便向路边稍候,让那轿子过去。正当轿子擦肩而过时,五龄童突然向轿内大声喊道:“叔叔,叔叔,快来救我!”这一喊声,出乎“雕儿手”的意料,吓得他连忙将他扔下,折回原路,混入看灯回家的人群之中。

  原来,五龄童刚才是假装睡着,以麻痹骗子,轿中之人根本的不是他的“叔叔”和熟人,却是一个突发急病要去求诊的老妇人,那病妇问明了情况,将五龄童交给了巡街的官员。

  那巡街的官员却是认识五龄童的,知道他是某高官的爱子,虽然孩子没有被骗子拐走,但毕竟受了惊吓,自己身为巡街官员,职责攸关,便想抓到骗子,将功赎罪,也好向上司作个交待。他问五龄童:“那骗子长得什么模样?”

  五龄童回答道:“我驮在他的背上,怎能看得见骗子的面容呢?”

  巡街官员自觉问得可笑,正不知如何抓贼时,五龄童眼珠一转,又笑着说:“不过我已在那骗子身上留下了记号。”

  原来,五龄童所戴之帽上,母亲给他插上了一枚避邪的金针。五龄童在藏帽之际,偷偷地将金针穿在那“雕手儿”的衣服上。

  巡街官员便封锁路口,开始根据记号抓捕骗子,果然时间不大,便在人群中找到了“雕手儿”。

  且说,那老家人因遍找不到小主人,已急匆匆回家报讯。正在全家一片慌乱之际,五龄童却笑嘻嘻地回家来了,合家上下转忧为喜,齐夸他聪明机智。

【哲理启示】:

  在面临困难和危险的时候,不要慌乱,要努力保持镇静,积极的开动脑筋想解决问题的办法,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就看你是不是能够想到了。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27 14:11:39

李世民智退突厥时间:2011-11-22 作者:admin 点击:825次   李世民年轻的时候,就聪慧过人,足智多谋。

  他十六岁那年,隋炀帝在雁门关被突厥围困,把诏书绑在木头上放进汾河水中,募兵救援,李世民马上应募,在将军云定兴的部下服役。

  李世民对云定兴说:“突厥人敢围困我们的皇帝,就因为外边没兵马救援,现在应该派人在几十里外虚张旗帜,让突厥人白天看到漫山遍野都是旗帜,夜里听到鼓钲卢声不断,他们肯定会认为救援大军赶到了,这样不伤一兵一卒就可化解了雁门之围。如果不这样的话,等到突厥了解了我们的底细,前来阻击,那么鹿死谁手就难以预料了。”

  定兴听从了李世民的计策,率兵到达崞县。突厥侦察兵看见周围几十里旗帜飘扬,军队来往不断,急忙把情况报告给了可汗。

  突厥可汗说:“这肯定是隋军的大队救兵赶到了。”

  于是他们就赶忙撤兵了。

【哲理启示】:

  有时候,虚张声势,无中生有,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它可以让你不费吹灰之力而以弱胜强。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27 14:12:19

真假桥败陈友谅时间:2011-11-22 作者:admin 点击:577次   陈友谅攻陷太平后,依靠着长江上游的有利地势,派人约张士诚联军进犯建康城。有人劝说朱元璋亲率军队进攻他们,朱元璋说:“敌人知道我出战,必拿主力部队来阻挡我们,而大军顺江而下直奔建康,半天便可到达。我们的步卒骑兵又急急返回,百里之外赶去作战,这是兵法所忌的。”

  于是他将康茂才叫来,吩咐说:“两股敌人汇合,为害必定很大。若是先击破陈友谅的军队,东边的敌人就闻风丧胆了。你能招来陈友谅吗?”茂才说:“我家有个看门的老头,过去曾在友谅手下做事,让他去说,友谅一定会相信的。”

  于是看门人带着信乘小船到达陈友谅的军中,答应做内应。陈友谅果然相信他,非常高兴地询问康公现在在哪里,看门人说:“如今他在守江东桥。”又问那桥什么构造,回答说是木桥。于是陈友谅赏赐了看门人,让他返回,并嘱咐道:“我很快就会赶到,到时叫‘老康’为信号。”

  看门人回来报告这些情况,朱元璋听罢大喜说:“敌人入了我的圈套了。”于是就派人拆除木桥,换上一座铁石桥,一夜就造成了。冯胜、常遇春率领三万精兵埋伏在石灰山侧,徐达等人驻扎在南门外,杨璟驻兵大胜港,张德胜、朱虎率领水军出龙江关外。朱元璋统领大队驻扎在卢龙山,吩咐持旗帜的人把黄旗放倒在山右侧,红旗放倒在山左侧,规定道:“敌人来到就举起红旗,听见鼓声则举起黄旗,这时伏兵全部出动。”

  那天,陈友谅果然领着水军东下到大胜港,由于水路狭窄,碰上了杨璟的军队,立刻退出大江,直接去冲击江东桥,见桥是铁石构造感到惊疑,连声呼叫“老康”,没人答应,这才知道有诈。他马上分出一千多水军开向龙江,先派遣一万人上岸竖立栅栏,来势凶猛。当时天气酷热,朱元璋料定会下雨,就命令诸军先吃饭。忽然之间从西北方刮来一阵大风,大雨滂沱。红旗举起,各军都争着向前拔除栅栏,陈友谅也指挥军队前来争夺。

  恰好在两军交战之际,雨停了,朱元璋命令击鼓,鼓声响起,伏兵举起黄旗出动。徐达的军队也到达,水军也同时汇集,内外夹击,友谅的军队大败。诸军乘胜追击,一鼓作气收复了太平。

【大道理】:

  兵不厌诈,两军交战要真真假假,随机应变,把握战机,迅速行动。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27 14:12:30

马皇后谏察错案时间:2011-11-22 作者:admin 点击:592次   马皇后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结发妻子。她知书达理,深明大义,是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女政治家之一。

  朱元璋生性急躁,当了皇帝以后,变得待人苛刻,更加刚愎自用,喜怒无常。每当朱元璋临朝震怒时,马皇后就从中调停,有不少无辜被责的人因为她的暗中保护和援救而保住了性命或减轻了刑罚。和州参军郭景祥儿子被人告发忤逆不孝,曾经手持长矛要杀郭景祥。朱元璋闻听此言,火冒三丈,立即传旨捕杀。

  马皇后进谏说:“郭景祥就这么一个独生儿子,他怎么会有杀父行为呢?传言或许是造谣中伤。退一步想,就算他儿子不孝,但并未产生杀父恶果。如果因此诛杀此子,不仅于法不妥,而且令郭景祥老年绝户失养,命运更为悲惨。”

  朱元璋听了觉得有理,就追回圣旨,命人调查。后来查明郭子杀父之事,确是误传。

【大道理】:

  我们在做一个重要的裁断之前,应该有理智的头脑,清醒的分析,不能意气用事。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27 14:12:41

燕王装病施计谋时间:2011-11-22 作者:admin 点击:679次   明太祖朱元璋因长子朱标先他而死,立下了朱标之子朱允炆为皇太孙。由于朱元璋不立儿子,却立孙子为皇储,朱元璋其它的儿子心中都十分不服。朱允炆即位后,他就是建文帝。建文帝有十几个皇叔,都在各地拥兵守土,对他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于是他采用谋臣之计进行“削藩”,将他们或是免职,或是杀害。最后,只剩下燕王和宁王两个皇叔,因他们力量非常强大,难以对其下手,暂时存留下来。

  燕王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为人骁勇善战,屡屡立下战功,驻节燕京,是建文帝最大的威胁,最为建文帝嫉恨。建文帝方面派官员去燕京,直接行使军政大权,一方面又将燕王府的长史葛诚收买过来,埋伏在朱棣的身边,监视朱棣的一举一动,朱棣感到形势危急,灵机一动就装起病来。

  建文帝乍一听说此消息有些不相信,就命派在燕京的官员前去探听虚实。当时,正逢盛夏天气,酷暑难熬,只见朱棣穿着皮袄,围炉而坐,浑身直打寒战,还直喊天气太冷。派去的人见此情景,认为他确实有病,但燕王心腹葛诚已被收买,则密报朝廷,说燕王病得十分可疑,估计是为了蒙蔽朝廷,应立即采取行动。建文帝就密令燕京守城副将捉拿朱棣押至金陵。

  张信在金陵时原是朱棣密友,两人志趣相投,还受过朱棣很多恩惠。他不忍朱棣受害,便去告密。朱棣仍是装得病势严重,不肯说话,张信着急地说:“我冒着灭门之罪来实情相告,你难道还不相信我吗?”朱棣这才翻身起床,和张信计议应付之策。

  因为当时燕京的军政大权已掌握在两位朝廷大臣手中,当务之急,必须消除这两个人。朱棣就诡称,自己即将赴京请罪,燕王府的官吏也悉数看管起来,请这两位朝廷大臣来府中捉拿法办。那二人不知是计,就来到燕王府,当即被朱棣布下的伏兵逮捕,同时朱棣又将燕王府的内奸葛诚也一起捉了起来。

  其实朱棣早先已用了谋士姚广孝的计策,在后花园秘密地训练了一支精兵。这时,他率领了这支精兵,发起了反攻。由于守将已被俘虏,军心涣散,朱棣很快占领了燕京的各战略要地,控制了燕京的局势。

  接着,朱棣又以“靖难”的名义,向金陵发起进攻。经过数年战争,打下金陵,夺取了皇位,他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明成祖。

【大道理】:

  适当地伪装自己弱小,可以麻痹别人,转移别人的注意力,使自身得以保全。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27 14:12:52

杨暄御前巧揭奸时间:2011-11-22 作者:admin 点击:800次   明朝天顺年间(1457—1465),一份奏疏搁在明英宗的御书案上。

  明英宗慢慢摊开展读,越读眉头皱得越紧:锦衣指挥官门达因为袁彬深得英宗信赖而非常嫉妒,胁逼巡逻兵揭发袁彬隐私,自己却为人奸诈,十恶不赦,犯有20多件违法乱纪之事。明英宗心中“格登”一沉:门达掌权,另一个锦衣指挥官袁彬曾随英宗到北边狩猎,有护驾之功。两人究竟怎么搞的?

  明英宗仔细一瞧,告状人的签名是京城民间艺人杨暄。他马上发令:让门达找杨暄问个水落石出。

  杨暄应召入门,门达非常憎恨别人告发他,此时一脸凶神恶煞样。而杨暄神色坦然,毫不惊慌,似乎啥都不在乎,好像事情根本不是他做的一样。门达沉下脸,逐条追问:“大胆杨暄,那奏文内的事,可是你造谣中伤本官的?”

  杨暄对门达的问话,一律回答“不知道”,并且显出一副挺委屈的样子:“我杨某人一个下贱艺工,没念过什么书,既不识文断字,又同您大人无怨无仇,怎么会干这缺德事?不过,我可以告诉您这件事的真相。”

  门达会意,马上屏退左右。

  杨暄见四下无人,就神秘地眨巴着眼睛告诉门达:“告诉门大人您吧,这都是内阁李贤教我干的!他要我呈给皇上一封奏书,至于上面内容到底写了什么,我实在是不知道。您如果当着文武百官,敢在朝廷上质问我,我就敢讲个彻底,图个痛快。这么做了,那李贤一定再也没有办法抵赖了!”

  门达听后,马上得意地笑了,命令道:“来人,摆酒。设宴好好款待杨暄!”

  第二天早朝时分,门达忙将此事上奏明英宗。明英宗当即发话:“诸位大臣都集中午门外。今天,朕要当着你们的面,把门达和袁彬的事弄个清楚。”

  杨暄刚给领到午门,门达右手直指李贤:“这是非全由你搬弄出的,杨暄已经都从实招认了。”

  李贤一下子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惊讶得发起呆来。杨暄突然大声喊叫:“我该死,我该死!我死也就罢了,为什么要诬蔑好人?我是个市井小人,怎么有缘见得着内阁李贤大人?老天在上,这实在是门达叫我死咬住李贤大人的。”

  门达正诧异间,杨暄利索地数落着门达干的20多件违法乱纪之事。门达听得无地自容,当场灰头土脸。明英宗听罢,一声长叹,眼光复杂地注视着门达。

  英宗虽然未将门达治罪,但是从此对门达疏远很多。袁彬开始分掌南部。一年后,被召回京城升任要职。奸官门达因另一案件受牵连,被明英宗贬往广西,最后死在那里。

【大道理】:

  对待坏人,应该通过自己的聪明机智来战胜他们,勇敢地揭发坏人,不能让他们为所欲为。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27 14:13:05

假戏真做救穷人时间:2011-11-22 作者:admin 点击:786次   少司马梅衡湘当初任固安县令时,固安县有很多位高权重的官员,他们很瞧不起县令,稍微有点不满意,就同县令争执,从不肯让步。梅衡湘总是心平气和地对待他们。有一个宦官带了个猪蹄子送给他,要求他代为收债。梅衡湘便烧好蹄子,摆下酒席宴请那个宦官,并派人将欠债人召来,当面斥责欠债之人。

  欠债人诉说自己是多么的贫困,梅衡湘斥责他说:“贵人的债是什么债?你怎么敢以贫困来推托呢?今天一定要还来,否则,那就用棍杖打死你!”欠债人涕泪横流地离开了,那个宦官生出恻隐之心,开始有点可怜欠债人了。

  梅衡湘觉察后,又把欠债人叫到面前,眉头紧锁说:“我也知你十分贫穷,但实在没有办法。你赶紧卖掉妻子和儿子,快拿钱来见。尽管如此,我既当了你的父母官,怎么能够忍心让你们骨肉马上就分离呢?暂且宽限你一天,晚上回去跟妻儿诀别,黄泉下相见吧!”

  欠债人听到这话哭得越发厉害。那个宦官也哭了,终于推辞说不愿再要债了,为他毁掉了债券。此后凡是欠中贵人家的债都得到了宽大处理。

【大道理】:

  为了救人于危难之间,有时候可以“不择手段”,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达到救人的目的是根本。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27 14:13:18

假借摔跤捆鳌拜时间:2011-11-22 作者:admin 点击:742次   清朝的康熙皇帝是一个颇有作为的皇帝,他在八岁时就继承皇位。

  按照顺治帝的遗诏,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大臣辅政。

  鳌拜欺康熙年幼,索尼年老,遏必隆无才软弱,苏克萨哈威望低,横暴专权,屡兴冤狱,栽培死党,甚至乱杀苏克萨哈及其子姓。

  康熙对鳌拜的专横乱政耿耿于怀已经很久了,早就想解除他的权力,但又考虑他战功多,势力大,所以迟迟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下手。

  康熙八年(1669),康熙已成为十六岁的小伙子。对鳌拜的专权已经是忍无可忍了。最后,他终于想出除掉鳌拜的计策。他一方面亲近任用鳌拜,另一方面装作不理朝政,经常挑选一些同龄有力的少年侍卫在校场练习摔跤扑击,以此来麻痹鳌拜。鳌拜见康熙每天这样庸庸碌碌,不务正业,心中非常高兴,觉得康熙难成大器,因此对康熙放松了警惕。

  一日,鳌拜去观看康熙摔跤角斗。康熙见机会来了,乘其不备,命令侍卫们把鳌拜摔倒捆起。这位老谋深算的鳌拜被擒,开始的时候还以为是康熙在和他开玩笑。鳌拜四面树敌民愤极大,王公大臣列其三十大罪状,请求康熙帝灭其族。

  康熙下诏说:“尽管鳌拜罪大恶极,该夷其族,然而念其多年为国效力,屡建战功,以其家财抵罪,免死拘禁。另对其死党逐一治罪。对鳌拜制造的冤案逐一进行平反,这样,康熙皇帝从此开始牢牢掌握了大清的政权。

【大道理】:

  当我们的实力尚无法和敌人抗衡的时候,不妨韬光养晦,迷惑对方,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再一举将对手制服。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27 14:13:50

林肯擦皮鞋时间:2011-11-18 作者:admin 点击:2611次   有一天,美国总统林肯在擦自己的鞋子,一位外交官偶然看见了,于是不怀好意地问道:“总统先生,你经常擦自己的鞋子吗?”这显然话中有话,暗含讽刺,但又让人抓不住把柄还击,真是进退两难。

  林肯总统机智聪敏,反应迅速,他不动声色地回答道:“是啊,那么你经常是擦谁的鞋子呢?”

大道理:

  林肯面对恶意的言语,反戈一击,来了一个出其不意,让对手自讨苦吃。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27 14:14:02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时间:2011-11-18 作者:admin 点击:1029次   阿凡提打算惩戒贪婪而愚蠢的国王,于是在沙滩上假装种金子。

  国王打猎经过这儿,好奇地问:“阿凡提,你在这儿干什么呢?”

  阿凡提恭敬地回答:“陛下,我正忙着种金子呢!”

  国王听了惊诧不已,瞪大眼睛:“快告诉我,聪明的阿凡提,这金子种了又怎样呢?”

  “尊敬的陛下,是这样的,现在把金子种下去,到了星期五,就可以来收割,把金子收回去了。”

  国王满脸堆笑:“亲爱的阿凡提,你种子只有这么多,能发多大财富呢?要种就多种点。种子不够,尽管到我宫里来拿好了!要多少我就可以给你多少。不过,那得算咱们合伙种的,长出金子来,咱们二、八分成,我得八成就行了。”

  阿凡提装作勉强应允的样子。

  第二天,阿凡提到宫里拿了两斤金子,刚过一个礼拜,阿凡提就给国王送去“收割”的十多斤金子。

  看到两斤金子换回了这么多金子,国王乐得合不拢嘴。立刻叫人把库藏的好几箱金子交给阿凡提种植。阿凡提把种子分给了穷人。

  又过了一个礼拜,阿凡提垂头丧气去见国王。

  国王一见阿凡提,笑咪咪地问:“阿凡提,你身体好吗?金子呢?都拉来了吗?在官门外吗?”

  阿凡提突然号啕大哭起来,说:“陛下,这次我们倒霉了!一连好几天滴雨不下,太阳烤得大地冒烟,咱们的金子都干死啦!别说收成,连种子也赔进去了。”

  国王听罢,勃然大怒:“阿凡提,你骗鬼去吧!金子哪会干死?”

  阿凡提说:“陛下,您不相信金子会干死,怎么又相信金子种了能生长呢?”

  一席话说的国王无言以对,只好自认倒霉。


启示:

  战胜对手的关键是要先把握住对方的缺点和错误,让对手落入自己的圈套,落到自相矛盾的境地。
页: 1112 1113 1114 1115 1116 1117 1118 1119 1120 1121 [1122] 1123 1124 1125 1126 1127 1128 1129 1130 1131
查看完整版本: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