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27 14:04:53
董偃的保身之策时间:2011-11-22 作者:admin 点击:482次 馆陶公主是汉武帝的姑姑,她号称窦太主,嫁给了堂邑侯陈午。等到陈午死后,窦太主寡居,已经有五十多岁了,却和董偃私通。
原来董偃和母亲相依为命,靠卖珠维持生计,十三岁时便跟随母亲出入窦太主家。身边的侍从经常在窦太主面前说董偃容貌俊俏,窦太主便召见董偃,说:“我替你母亲抚养你吧。”于是就把他留在自己的府中,教他读书、写字、相马、驾车和射箭。
长到十八岁时,董偃加冠成人,窦太主在家的时候,董偃就在内中侍奉,外出的时候,董偃就为她驾车。董偃为人温柔可爱,因为他与窦太主的关系很好,各位公卿贵族都与他交游,满城都称颂他,号称董君。
窦太主十分喜爱董偃,趁势帮他广施钱财交接士人,她对府中说:“董君使用钱财,只有一天用丝帛超过千匹,用金子超过百斤,用钱超过百万的时候,才需要告诉我。”
安陵人袁叔是董偃最要好的朋友,他对董偃说:“您暗地里侍奉公主,随时都有可能被皇上处罚,您打算就这样若无其事地过下去吗?”
董偃惶恐地说:“其实我心里也很害怕,但一直想不出好的办法来。”
袁叔说:“城庙路远没有住宿的地方,再加上杂草丛生还要靠民力整治,您何不告诉窦太主让她把长门园献出来,这个地方皇上一直想要得到。要是这样做了,皇上知道了此计是您筹划的,那么您就可以安枕无忧,以后也就不用再担心了。要是您没有这样做,皇上就会提出请求,那时对您又会怎样看待呢?”
于是董偃叩头拜谢说:“一定照您说的去做。”
董偃接着去见窦太主,把这件事告诉了她,窦太主马上奏报皇上,决定把长门园献出来。皇上非常高兴,把窦太主园改名为长门宫,董偃也安然无恙。
【哲理启示】:
当自己处于安乐中的时候,要看清其中潜在的危险,同时也要设法化解这种危险。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27 14:05:02
董偃的保身之策时间:2011-11-22 作者:admin 点击:482次 馆陶公主是汉武帝的姑姑,她号称窦太主,嫁给了堂邑侯陈午。等到陈午死后,窦太主寡居,已经有五十多岁了,却和董偃私通。
原来董偃和母亲相依为命,靠卖珠维持生计,十三岁时便跟随母亲出入窦太主家。身边的侍从经常在窦太主面前说董偃容貌俊俏,窦太主便召见董偃,说:“我替你母亲抚养你吧。”于是就把他留在自己的府中,教他读书、写字、相马、驾车和射箭。
长到十八岁时,董偃加冠成人,窦太主在家的时候,董偃就在内中侍奉,外出的时候,董偃就为她驾车。董偃为人温柔可爱,因为他与窦太主的关系很好,各位公卿贵族都与他交游,满城都称颂他,号称董君。
窦太主十分喜爱董偃,趁势帮他广施钱财交接士人,她对府中说:“董君使用钱财,只有一天用丝帛超过千匹,用金子超过百斤,用钱超过百万的时候,才需要告诉我。”
安陵人袁叔是董偃最要好的朋友,他对董偃说:“您暗地里侍奉公主,随时都有可能被皇上处罚,您打算就这样若无其事地过下去吗?”
董偃惶恐地说:“其实我心里也很害怕,但一直想不出好的办法来。”
袁叔说:“城庙路远没有住宿的地方,再加上杂草丛生还要靠民力整治,您何不告诉窦太主让她把长门园献出来,这个地方皇上一直想要得到。要是这样做了,皇上知道了此计是您筹划的,那么您就可以安枕无忧,以后也就不用再担心了。要是您没有这样做,皇上就会提出请求,那时对您又会怎样看待呢?”
于是董偃叩头拜谢说:“一定照您说的去做。”
董偃接着去见窦太主,把这件事告诉了她,窦太主马上奏报皇上,决定把长门园献出来。皇上非常高兴,把窦太主园改名为长门宫,董偃也安然无恙。
【哲理启示】:
当自己处于安乐中的时候,要看清其中潜在的危险,同时也要设法化解这种危险。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27 14:05:12
昭帝慧眼识骗局时间:2011-11-22 作者:admin 点击:696次 汉昭帝继位时只有8岁,根据武帝遗诏,由大将霍光辅佐幼主,帮忙料理国事。由于国家事务都由霍光决定,因此必然会得罪朝中的一些重臣,如上官杰、桑弘羊等人。
上官杰等人为了除去霍光,争得更多的权力,就伪造了一封燕王的书信,派人送到朝廷。信中给霍光捏造了一系列罪名:私调羽林军,调选自己府第的校尉,独断专行,想政变夺位等。桑弘羊不失时机地加以煽动,要免去霍光的职务,可昭帝却不听从。
第二天早朝,霍光得知了此事,便站在庭外不愿上朝。昭帝见霍光没有来,便问:“大将军在哪里?”
“因燕王告他,不敢上朝。”上官杰乘机说道。
汉昭帝就下令霍光上朝。无奈之下,霍光只得上朝,刚入朝廷,他就卸下帽子顿首谢罪。
“请大将军把帽子戴上,我已知此信有假,大将军是被冤枉的。”昭帝说。
霍光非常吃惊,忙问:“陛下怎么知道的?”
昭帝说:“将军演习羽林军,这是大将军的职责所在。调选校尉这事不到10天,处在远方的燕王如何能知?况且,如果大将军想要发动政变的话,也用不着调动校尉。”
当时,汉昭帝仅14岁,他精辟地分析使朝中大臣大为赞叹,那个上书的人闻讯逃跑了。
【哲理启示】:
骗局终究是骗局,善于思考的人能够找出其中的破绽,破绽一出,骗局也就被揭开了。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27 14:05:22
郭舍人计救乳母时间:2011-11-22 作者:admin 点击:688次 汉武帝小的时候,东武侯的母亲曾抚养过他。
长大后,汉武帝就称她大乳母。
大乳母一月入朝朝见武帝两次。
一次,武帝下令拿一些酒食干粮奉养乳母,并让大臣拿出五百匹帛赏给大乳母;又有一次,武帝又下令给了大乳母想要的一块公田;后来又下诏乳母可以坐车在御道上行走。可以说,武帝对大乳母所说的话都会听从。
于是,大乳母家的子孙下人依仗着这种恩宠,便在长安市中胡作非为起来,在大街上他们敢抢夺人家的衣物,拉住人家的车马。
于是,主管这方面的官员就奏请武帝把乳母的家室迁到边疆去,武帝虽然不想惩罚大乳母,但还是批准了。
大乳母向武帝辞行前,便向郭舍人哭诉。
郭舍人是武帝宠爱的一个戏子,他说的话经常能把武帝的心打动。
听完大乳母的哭诉后,郭舍人便给她出主意说:“你马上入朝见皇上,辞别后就赶快离去,走得快快的,并要屡次回头看皇上。”按照郭舍人的吩咐,乳母向武帝辞行后,很快地离去,并且屡次回头看。
郭舍人趁机大骂乳母说:“老太婆,陛下已经长大了,你还不快点走!为什么还不住地回头看?难道陛下还需要吃你的奶生活吗?”
武帝听了以后,顿生怜悯之心,他认为乳母太可怜了,终于下令不要迁徙乳母,并把奏请乳母迁徙的人迁谪到边疆上去了。
【哲理启示】:
大乳母这种恰到好处的动之以情,不失为身处绝对劣势的弱者向统治者谋求生存的一种手段。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27 14:06:05
少年智辩胜狂僧时间:2011-11-22 作者:admin 点击:880次 隋朝时,有个和尚叫三藏法师。他对佛经略知一二,但学得不深,只懂得几许皮毛,可是他却常常夸夸其谈,大言不惭地自诩为天下佛学权威。一些善男信女为他的“博学”所迷惑,对他佩服得是五体投地。
一天,他照例设斋拜佛,讲经说法。各地佛教信徒都慕名赶来,将设置讲桌的斋坛围得风雨不透,水泄不通。
这时候,三藏法师清了清嗓子,摸了摸发亮的光头合掌于胸,微闭双目,口中念念有词,睁开双眼,面带微笑,正式地讲起学来。
信徒们一齐恭而敬之地聆听三藏法师那天书似的教课。有的实在是听不懂他在讲什么,只能自怪娘生了自个一颗笨脑袋,就端详起法师嘴角的白沫沫,看着它们忽儿起泡儿,忽儿消散开,倒也是打消瞌睡的好办法。
好容易等他讲完,那些健嘴巧舌的子弟便迫不及待地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难题来,哪知三藏法师竟是对答如流,而且还说这答案出自某某佛经。从没有看过什么佛经、文化水平很低的信徒们,只得个个耷拉着脑瓜子,仰望着大师诚惶诚恐地崇拜起来。
此刻,三藏法师看到自己这些信徒们崇拜自己的样子,显示出一副志得意满的神气,眼睛微微乜斜着,流露出“天下佛学舍我其谁”的狂妄之光。
这时忽然间,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从信徒人群中倏地站了起来,大声问道:“大师,我记得有部佛经上写着关于野狐和尚的事,它把‘狐’叫做‘阿舍黎’(佛家语,意思是可作规范的高僧)。请问,这部佛经叫什么名字?”
三藏法师听了面色刷地变白,一时语塞。但毕竟他吹牛讲学多年,也算是阅历丰富,便很快恢复了从容的态度,“嘿嘿”冷笑两声,来了个偷换论题的把戏,向小孩严厉反问道:“你这小鬼嗓子尖,个子小,为什么不拿‘声音’来补养你的身子呢?”
小孩不甘示弱,当即针锋相对,反唇相讥道:“请问你眼窝深,鼻子长,怎么不割下鼻子来充补眼睛呢?”
三藏法师又羞又恼,还没有发作,这时坛下的人们已经哄然大笑起来。
【哲理启示】:
靠欺骗和蒙蔽来混日子,它的生命是不会长久的,肥皂泡即使再美,最终还是要破裂的,因此要想做个不一般的人要靠真本事。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27 14:06:18
李穆鞭主得脱险时间:2011-11-22 作者:admin 点击:481次 东魏和西魏在芒山展开交战。东魏丞相高欢统领十万大军来到黄河北岸迎战。西魏关西大都督宇文泰火烧河桥,想遏止高欢南渡,但还是失败了。高欢借机率军抢渡黄河,将芒山的有利地形一一占据了。
公元543年,宇文泰借助李穆的力量,和他一起偷袭,但并没有成功,东魏大军乘胜反击,西魏兵士丢下兵器和盔甲争相逃命,最后有三万人死在了战场。战斗中宇文泰的战马中了数箭,由于疼痛,马抬起了前蹄,把宇文泰摔在了地上,处境非常不妙。他还未来得及爬起来,东魏追兵已经赶到,士兵看见他后,将他团团围住。这时,被一同围住的李穆脑中有了主意,翻身下马高举马鞭狠狠地抽打宇文泰,并扯着嗓子骂道:“西魏的小兵,你们主人宇文泰在哪里?为什么只有你一人留了下来?”东魏追兵看见李穆敢于鞭打宇文泰,就认为眼前的这个人不是西魏的主要将领,他们丢下宇文泰继续向前追击。
第二天,宇文泰、李穆经过乔装打扮,平安地逃离了芒山。回到自己的领地后,两人抱头痛哭,宇文泰非常感谢李穆,因为李穆救了他一命。他看了看李穆,然后对左右的侍从说:“李穆就是助我成就大事业的合适人选。”后来,他授李穆为武卫将军、仪同三司,进封安武郡公。前前后后的封赏,难以数清。宇文泰说:“生命是最宝贵的,李穆能舍身保护我,这是用任何东西都无法报答的。”后来,特赐李穆丹书铁券,赦以不死。
【哲理启示】:
当危险来来临时,我们不能坐以待毙,有时一个机智的举动就可能让自己逃避危难。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27 14:06:27
小羲之帐中保命时间:2011-11-22 作者:admin 点击:501次 东晋王羲之十岁的时候,聪明伶俐,清秀可爱。大将军王敦非常喜欢他,经常带他在身边,有时安置在帐中同寝。
某日,大将军王敦早起,而王羲之仍贪睡未起。不一会儿,王敦属下钱风进来,于是王敦屏退左右,密议叛国起兵的大事,全然忘了王羲之还在帐中睡觉。
王羲之在床上听得分明,发现竟然是密谋造反之事,不由得暗自吃惊,随即一想,既然自己已听到逆谋,断无幸免存活的可能。于是灵机一动,吐出口水,把被褥、床头和自己的面颊、嘴角全都涂染,继续假装熟睡。
王敦与钱风正谈得起劲,忽然想起帐中仍有王羲之,不由得大惊道:“糟了!我们的话都被他听到了,事到如今不得不除掉这小娃儿了。”
他前去打开帐子一看,只看到唾液处处,沾污了一大片,王羲之似乎仍好梦正酣呢!
王敦看了大为放心,消除了杀意。王羲之终于保全了一条小命。
【哲理启示】:
自己假装愚蠢笨拙,令敌人放松戒备,不失为一条保身妙计。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27 14:06:39
曹冲机智救库吏时间:2011-11-22 作者:admin 点击:680次 东汉末年,丞相曹操为了稳定社会秩序,制订了许多严刑苛法。属下稍有失误或过错,就可能受到重罚。有一天,一名库吏发觉收藏在仓库里的曹操坐骑的马鞍,被老鼠咬坏了一点,吓的寝食难安,心想:“这下可完啦,丞相如若追究起来,恐怕我这小命就难保了。”他这样想着,就去找了一根长绳子,想把自己捆绑起来去曹操处负荆请罪,希望得到从宽处理。
路上,他碰到曹操的小儿子曹冲。曹冲见状,奇怪地问:“您把自己绑起来,这是要干什么呀?”
“由于我的工作失职,马鞍被老鼠咬坏了。”
曹冲想了一想,连忙帮他解除了绳索,劝告道:“您不用着急,我自有办法救你的。”
于是,曹冲去找了把小刀将自己穿的衣服戳了许多小洞洞,活像老鼠咬坏的一样。完事后,便装成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去见曹操,一脸苦闷地说:“父亲,您看,我的衣服给老鼠咬成这样。听说,老鼠咬坏了衣服,主人一定凶多吉少。我真有点发愁呀。”
曹操听了不禁哈哈大笑,摸了摸儿子的头,劝慰道:“你别听人瞎说,绝没那回事,这纯属是迷信,胡说八道!”
曹冲拜别父亲后,去见那个库吏,胸有成竹地说:“现在,您可以去自首了,我保您没问题!”
库吏还有点将信将疑,便犹犹豫豫地将自己捆绑了前去向曹操请罪。
曹操见状,诧异地问道:“你这是干什么啊?”
库吏红着脸,结结巴巴地说:“我……我工作失职,仓库里的马鞍被老鼠咬坏了一点。”
曹操哈哈大笑道:“孩子的衣服穿在身上都给老鼠咬坏了,马鞍挂在桩子上,不是更容易被咬坏了吗?算了,算了。”
说着,曹操让左右替库吏解除了绳索。
库吏跪谢了曹操,又马上跑到曹冲那儿,千恩万谢了一番,感谢他的救命之恩。
【哲理启示】:
当我们面对某个问题感到很难解决的时候,不妨找一个参照物来与之做一下比较,可能那些问题就会变的微不足道了。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27 14:06:50
司马懿智取帅印时间:2011-11-22 作者:admin 点击:1012次 司马懿是曹操丞相府的长史。所谓长史即是总管的意思,官职并不小,但总管属幕僚,没有实权。他深有韬略,逐渐成了曹魏政权的重要参谋,后来三国分别称帝建制,在曹丕、曹睿相继称帝时,他的地位越来越显得重要,但他仍处于辅佐地位,实权依旧掌握在曹氏宗室手中,这种情况使他难展宏图。每次战争,功劳是他的,但是得益最大的都是曹氏亲属,他因为这种情况深为苦恼。
刘备死后,蜀汉由诸葛亮主政,屡次兵出祁山,进伐中原。魏明帝在对蜀战争中的大将军是曹真,而司马懿只是担任他的副手,其实司马懿此时已成为诸葛亮的主要敌手。
诸葛亮初出祁山,占天山诸郡,收服姜维,取得大胜,后因马谡失去重要战略要地街亭才被迫回川。数年后,经过休养生息,诸葛亮重聚大军兵出祁山,再伐中原。大军一路前行,势如破竹,并再次联络东吴,共伐曹魏。
在这紧急关头,大将军曹真却身染重病,只得回洛阳养病,军中无主,眼看曹魏形势更加恶化,魏明帝一时有些六神无主。就在这时,司马懿主动向魏明帝分析了形势,他认为蜀汉与东吴的联盟是貌和神离,东吴在吕蒙白衣过江夺取荆州和在夷陵之战中大破蜀军后,已与蜀汉结下了深仇,不可能真心实意地帮助蜀汉,所以这一路兵马不足为患,所忧的倒是陇西诸葛亮的一路军马。现军中无主,得派得力之将前往主军,等蜀军粮草供应不济,定可反败为胜。
曹睿见司马懿分析得头头是道,鉴于曹真有病,就委派司马懿为都督,总领陇西各路军马,抵御蜀汉进攻。他还命人立即去曹真那里取帅印交给司马懿。
司马懿却说:“臣自去取帅印便可。”他来到曹真府上,先探病情,再告以前方军情。曹真因在病中,家人怕他病情加重不敢告以实情,现听说军情如此紧急,不禁深感忧虑,便说:“现在国家如此危急,皇上为什么不拜你为都督,以退蜀兵呢?”司马懿明明己经受封,却装作毫不知情,这时仍推辞说:“我才疏学浅,不堪重任。”曹真信以为真,忙叫人将帅印交给司马懿。司马懿仍是不住地推托:“帅印仍请大将军掌管,我一如既往,竭力辅佐。”曹真忙说:“你不接帅印,我又不能理事,现在国家危险了,军队怎么能没有统帅呢?我要抱病去向皇上保举你。”
此时,司马懿才说出实话:“皇上已有恩命,只是我不敢领受罢了。”曹真一听,高兴地说:“有你挂帅,蜀兵可退了。”于是,司马懿假意推辞不过,拜谢再三,接过了帅印。
既然皇上有命,司马懿何必还要装腔作势,自取帅印,好像是多此一举。其实这正是他的高明之处,他处心积虑地分析过,知道明帝命他挂帅是在紧急状况下做出的决定,一旦击退蜀军,帅印仍会回到曹真手中。再说曹真正在病中,被人取去帅印,心中必会不快,甚至要疑心司马懿从中作怪。现在司马懿亲往取帅印,而且再三拜辞,既可释除曹真的疑虑,也可长保帅印。
【哲理启示】:
司马懿深谋远虑,处事圆滑,既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又使别人诚心诚意地信服,其中的处世技巧值得借鉴。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27 14:07:00
孔明慧眼识刺客时间:2011-11-22 作者:admin 点击:873次 三国时期,曹操曾经派刺客去见刘备,准备行刺。
刺客见到刘备之后,与刘备讨论攻魏国的战争局势,极合刘备的意思,刘备非常高兴。
不久诸葛亮进来,刺客一见大惊失色,突然不知如何处置,赶忙起来上厕所。
刘备向诸葛亮引荐那人说:“先生来得正好,方才得到一位奇土,可以帮你的忙。”
诸葛亮慢慢叹道:“我刚一进来,就看到来客的脸色变了,神情有些惊惧,视线低而时时露出忤逆之意,奸邪之形完全泄漏出来,我觉得他一定是个刺客。”
于是很快下令派人追出去,刺客却已经跳墙离去了。
【哲理启示】:
慎思辩才,才能避祸求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