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云峰
发表于 2015-2-7 19:15:43
除了饥荒,连绵不绝的战争也造就了无数难民,他们的家乡惨遭日本人战火的蹂躏,亲人流离失所,很多人开始了逃难之旅。他们带着破烂的行李和些许干粮躲进火车站,等待跟随列车逃往安全之地。图为1944年,一个小车站里等待西去的难民。
胡云峰
发表于 2015-2-7 19:16:39
抗战结束后,国共打起了内战。1948年徐蚌会战中,国军主力兵团全部被歼,国军再无力与共军主力决战,国民党江北之地几乎全失。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大批国民党军人沿铁路线南下。图为安徽蚌埠火车站里的军用卡车。供图:CFP
胡云峰
发表于 2015-2-7 19:17:15
1948年底,火车站里,南下的国民党军及平民。
胡云峰
发表于 2015-2-7 19:17:44
1948年底,在南京火车站和上海北站,除了全线南撤的国军,还有惧怕战争的平民。他们纷纷到火车站排队买票。
胡云峰
发表于 2015-2-7 19:18:27
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上海火车北站售票处,一票难求。很多普通人也想离开上海,他们不了解即将到来的中共政权。
胡云峰
发表于 2015-2-7 19:19:00
在北京,京奉铁路正阳门站1906年由英国人建成,建成后成了当时全国最大的火车站。1912、1924年孙中山两次抵京,均于正阳门车站下车。如今,正阳门火车站改建成北京铁路博物馆。图为解放前的正阳门火车站地区。
胡云峰
发表于 2015-2-7 19:19:35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的铁路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1959年,作为建国十周年北京十大建筑之一,北京站建成并启用,站名为毛泽东题写。除了毛泽东,北京站还接待过很多中外政要,比如刘少奇、周恩来、金正日等。图为一家人在北京前合影留念。供图:FOTOE
胡云峰
发表于 2015-2-7 19:20:15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北京站贴上了毛泽东画像。
胡云峰
发表于 2015-2-7 19:20:53
文革时期,韶山火车站,站外立着标语:最红最红的红太阳,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万岁,外墙上贴着毛主席画像和语录。
胡云峰
发表于 2015-2-7 19:21:22
1966年8月,一个小姑娘在苏联红军阵亡将士纪念碑下阅读《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 命的决定》(即《十六条》)。这是继“五·一六通知”后,从全局指导“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个纲领性文件。图为沈阳火车站前纪念碑下的学生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