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期《班组天地》【有一说一】组稿:比武与工作哪个更重要?
2015年中国技能大赛,10月12日在京开幕。来自全国企业的170名选手参加角逐。企业开展技能大赛,对提升职工队伍素质、推动安全生产、降本增效、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不久前,四川攀钢的职工反映:单位有位高级焊工技师在四川省举办的技术比武上获得了第二名,并将代表省里参加全国的比赛。但是他的日常工作却没有得到同事们的认可,大家觉得,虽然他的焊接技能很高,但在日常工作中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类似现象在许多单位都存在着,总有一些人,他们的职业生涯似乎就是为了参加考试和比武,以此来获得认可,对于自己的具体工作则干得并不尽心!有员工调侃他们是“考试族”“比武族”,不是“工作族”。 那么,作为企业职工,您对技能比武与日常工作的关系怎么看呢?“比武族”与“工作族”又如何统一起来呢?征稿说明:
1.《班组天地》杂志【有一说一】板块就以上问题征求精辟评论观点。
2.内容要体现“企业视线、职工口味”,要求短小精悍、麻辣犀利、入木三分!三言两语(100—200字)就行!期待你的一句惊天语、或两句骇世言。
3.参与方式直接跟帖。
4.截稿时间:10月31日。
比武的目的是提高员工技能,更好的开展工作,而不是只争夺冠军拿第一。不能让只会比武而实际工作能力差强人意的现象发展,最后让技能比武成了争名夺利的表演,与初衷背道而驰,也就失去了技能比武的有意义,还劳民伤财,对企业发展有百害无一利! 企业通过技术比武,目的是要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塑造技术力量雄厚的人才队伍,为企业增砖添瓦。那么就“比武族”和“工作族”来说,企业必须注重“工作族”。假如我是一名跟班电工,要参加技能比武,我的这一份工作必须由单位领导安排专职电工顶替,不能摊派给不专业的人员来顶替,更不能不让我的岗位出现空班,给作业生产带来影响。说到底,比武是给企业争荣誉,一年内就是一两次,企业领导应该为比武者创造一个“安心”学习锻炼的平台,提高优厚待遇,让他们在实际比武中,能够心安理得,超常发挥,推销自己。推销自己是一种才华、一种艺术,是把握成功的秘诀,当员工比武屡夺名次的时候,众多人就会看见、听见、感觉到比武所给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荣誉,更是带动班组组员学习技术、超越自我的无限快乐。 单位应提前避免或调解比武族与同事的矛盾
资料中所提到的比武族,在企业中确实存在。笔者以前所在的电厂,就有这样的例子。因为工作能力较高,比武族被抽出来参加技能比武,但其工作量却没有减少,而是被企业平均分配给同班组的其他员工,这令同事很不满。特别是此人比武得了名次并有了高额奖金之后,他们都要求请客,或把奖金平分。比武者觉得自己是被单位选拔出来的,且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奖金就该自己拿。这样一来,此人与同事关系更不好了。后来此人又参加了几次比武,仍然会获奖,但与同事之间的矛盾却越来越深。
笔者认为,参加比武竞赛是为企业赢得荣誉,企业应提前制定出相关措施,把参加技能比武人员的工作量降低,而不是让其同事承担,从而制造矛盾。或者,企业提前对比武者提出要求,如果获奖,奖金要抽取出一小部分作为单位奖励基金,奖励那些配合工作的同事。这些相关工作,都应单位来做,而不应不管不问,将矛盾及问题留在没有决定权的基层,影响队伍的稳定团结。(侯秀峰) 比武就是企业员工进行技术交流的最好平台,让员工通过比武来提高学习技术的热情,使企业员工的技能有一个质的飞跃。同时,在员工之间形成一种比、学、赶、帮、超学习技术的良好氛围,让企业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为企业的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当然,也要避免出现一些比武的“职业”选手,只为比武而为,也就起不到典型示范带动的良好作用,反而会让员工产生反感。
总之,让技能比武成为“NBA”一样的赛场,比出来的可能都是“职业”选手,也就失去了鼓励员工学技能的目的了。
肖鹏鸣 比武与工作两个都重要,比武考验一个人的技术水平,工作则是对考验个人技术实践。比武与工作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但是,我们的确在工作中看到技能高手在工作中眼高手低、绩效与享受的等级不符的现象,而这种现象在企业里屡见不鲜。为啥呢?一是企业片面地追求职工队伍的技术等级数量,缺失对工作质量上的考核。二是个别企业的绩效考核,只要技术等级达到要求就享受待遇,工作质量、数量和其他没有技术等级的工人统一要求,不能体现出技术等级的实用性。
要想改变这一现象,企业必须打破过去长期以来只上不下、一个标尺考核的粗放型绩效考核,让真有技术的工人得实惠,让戴高帽子、未能发挥作用的“技术能手”下的去。这个考核想改变又将是一条漫长的路。 众所周知,技术比武是职工学技术练本领的重要方式,是参赛选手个人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的演绎,多举办技术比武能有有效提高职工队伍质素,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但笔者在基层却采访到令人惊诧的消息,即企业为了在技术比武中获得更好的名次,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争光添彩,在技术比武前段时间,专门组织有一技之长的职工进行封闭式练兵。这些职工可以不参加繁重的工作,每天一上班就一头扎在企业为他们准备的厂房内,在单位技师的积极帮扶下,反复练习技术比武中所列举的题,其结果好名次是拿到了,可是很多职工都对此举感到不解,每年都是他们参与技术比武,我们啥时候能参与技术比武呢?从而提高自己的技术本领和综合素质呢?这样的技术比武,是能调动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呢?还是从源头上提高职工的技术素质呢?相信明眼人一看便知,所以笔者奉劝企业应从大局出发,以人为本,让广大职工踊跃参与技术比武,提高职工的技术本领才是正道。 企业是以生产经营为主,遇到生产突发事件后,需要组织人力物力进行突击抢修抢险。我们企业培养一批能拉得出打得响的职工检修队伍,就是为了确保企业生产经营运转正常,这样企业有效益,职工才能得实惠。至于组织职工比武,那就是利用业余时间,小试牛刀罢了,千万不能把比武当成饭碗来做,要与工作分清楚。我们不论是岗位练兵也好,还是技术比武也罢,最终都是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的。如果光参加比武,对工作岗位上的事情敷衍塞责,那么就是主次不分,是功利思维。事实上,确实有些职工手头上的活不错,但他们并没有真正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而是到处搞比赛,拿名次,争荣誉,企图就靠这个渠道为自己争名夺利,这是及其要不得的爱慕虚荣行为,必须引起企业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笔者认为,比武与日常工作是不矛盾的,完全可以有机统一。因为,没有平时工作的积累、总结和提高,比武就不会有好成绩好表现,不可能拿到名次或好名次。比武能让单位领导和同事清醒认识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真实本领,可以增强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而且,比武常常会督促和引导我们更加重视细节,更加重视操作要领,更加重视操作的规范性、标准化要求。可见,比武对于日常工作是一次有力地促进,可以增强我们操作的规范性、标准化意识,提高工作质量。
但是,我们不能为比武而比武,比武只是对平时工作的一种检测,一种展示,一种公开的切磋、竞赛,而工作才是经常性的、长期性的,才是我们的常态,才是我们技术技能的真实反映。因此,我们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日常工作上,努力在日常工作中出成绩,在日常工作中做贡献,比贡献。
莫把比武与日常工作对立起来。日常工作干得好,比武成绩也一定不会差;日常工作干得差,比武也难出好成绩。我们既要认真对待比武,好好准备比武,更要扎实干好日常工作,在日常工作中练就真本事。比武为我们提供了展示的重要平台,但日常工作更是我们训练和展示的大舞台。否则,离开了日常工作,何来比武,比什么,比武还有什么意义?(刘运喜 /文) ”技能比武“与”日常工作“脱节的事在一些单位的确存在,有的单位把参加技能比武的人当成选手重点”养护“着,就是为了给单位拿名次,挣面子。这些人因为领导宠爱,而且”术业有专攻“——平时的工作就是琢磨比赛什么?怎么比赛?至于本职的工作,干好搞坏无所谓!其实,不能把本职工作和技能比武结合起来的”大师“,不是真正的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