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期《班组天地》【有一说一】组稿:企业靠“停薪留职”渡难关,可行吗?
10月20日,潞安集团在其官网贴出“员工停薪留职管理办法”,集团公司所属各单位在册开资的、工龄5年及以上的管理岗位员工,可申请停薪留职。 潞安集团解释称,面对国内煤炭市场持续低迷的严峻形势,集团公司面临的生产经营压力日益加大。上述举措是为“进一步优化员工队伍,至上而下释放压力,实现员工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畅通渠道,从而提升用工效率,达到降本增效的最终目标”。
上述管理办法显示,潞安集团的员工可自愿申请,停薪留职起步期限原则上不得少于5年。员工本人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0年的,若自愿提出停薪留职至法定退休年龄,可一次性签订至退休年龄的停薪留职协议。申请停薪留职人员须先与企业签订终止劳动合同协议,再签订停薪留职协议。
那么,作为企业员工,你对企业靠“停薪留职”渡难关怎么看呢?假如你是困难企业的员工,你会办理停薪留职吗?企业又该如何走出困境呢?
征稿说明:
1.《班组天地》杂志【有一说一】板块就以上问题征求精辟评论观点。
2.内容要体现“企业视线、职工口味”,要求短小精悍、麻辣犀利、入木三分!三言两语(100—200字)就行!期待你的一句惊天语、或两句骇世言。
3.参与方式直接跟帖。
4.截稿时间:11月30日。
企业靠停薪留职渡难关,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不减人巨大的工资压力更是不堪,但无论怎么样都不是最佳的选择。仅仅靠停薪留职一个措施是不行的,需要多措并举。这个时候更需要创新管理,创新工作。唯有新陈代谢才能度过难关,更好发展。 停薪留职不是万能的,也不是一试就灵的。因企制宜,因人而宜。到底效果怎么样,还需要实践来证明。 停薪留职要因人而异,千万不可盲目走死胡同。在当前企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竞争。企业搞停薪留职的办法可能暂时缓解过重的经济负担,但如果没限制性地过筛子选人留人,那么毕竟导致企业人才流失,企业困难雪上加霜。再说,企业允许职工停薪留职的时间跨度为5至10年,我想,如果停薪留职职工在外面找到落脚的地方后,又适应了那里的工作环境,那么自然就不会再回到原单位效力了。最折中的办法就是要留住企业精英,让他们在企业抱团取暖,同舟共济,共度难关。当然,对于那些普通职工也要给予一定优待,让他们在停薪留职,或是在离开企业以后,对自己的企业还有一个想头。 “停薪留职”的办法不是企业长远打算之计,当企业陷入困境时,企业领导更应该以责任为担当,用百分之百的信念,迎难而上,知难而进,汇聚所有力量。首先考虑到自己员工饭碗的问题,不能报着吃了早上无晚上的态度管理企业,高瞻远瞩,用独特的眼光看待当前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要千方百计解决问题,要攻坚克难共渡难关,在创新和管理上找突破口。多难的问题总得有解决的好办法。“停薪留职”的办法只能削弱员工战胜困难的士气,造成人心瘫痪,有气无力,给企业生存和发展带来雪上加霜。如果真正把“停薪留职”作为缓解企业的压力,这样下去,会造成好多不利于企业的发展,重要岗位、关键生产关口,将会出现大量技术人员紧缺、甚至流失,造成人心瘫痪,这样的企业只能是越陷越深,走不出低谷。作为员工更应该群策群力,与企业拧成一股绳,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敢于同困难作斗争,在企业效益不景气时,更应该扎实开展岗位技术练兵,苦练内功,以精湛的生产技术,生产出质量无次品,打好困难翻身仗;敢于在逆境中起死回生,永不放弃企业的一草一木,永不能让企业失去昨日的辉煌,勇敢地面对市场疲软的压力,坚定信心,超越自我,以不服输的毅力让自己的企业走出泥泞、冲出低谷。 这种方法我们企业以前用过,是暂时解决富裕人员的一种办法,当然也不是最好做法,现在已经不用了。
对于有能力的员工,他们当然能希望这样,可以自己在外面闯一闯,而没有能力的就抱住“饭碗”不撒手,企业却为此损失了人才,得不偿失。
在当前企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要想真正解决“停薪留职”的问题,还是得靠创新发展,发动群众,群策群力,为企业走出困境出谋划策、献计献策,力争创出新路。 我赞成企业的这种做法,与其一起“吃不饱”,最后拖垮企业,还不如让一部分人自谋生路,天高任鸟飞嘛!虽然“停薪留职”渡难关不是最好的办法,可是现阶段它应该是员工可以接受的选项了。
既然要想让企业这艘大船能大风大浪里继续稳步航行,就必须有部分人为此付出代价,牺牲个人利益,这是暂时的痛。等企业真正走出困境之时,企业不能忘了他们,到时候自然而然会水涨船高,享受企业红利。 表明看停薪留职是降本增效的一种途径,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帮助企业渡难关。但从长远来看,申请停薪留职本身已经代表着员工思想动摇,如果企业公开提出接受申请,势必会造成“军心不稳”,人才流失。企业的压力可能在一时,但人才流失却是难以弥补的。所以,从根本上讲创新发展,讲挖潜增效,讲质量和服务,上行下效,企业共谋发展大计才是渡难关的最佳途径。 当下,企业面临严重的生存压力。企业要生存下去,采取一些措施来降低增效,缓解压力是必要的。但是无论采取停薪留职还是别的措施,都要三思而后行。企业想采取停薪留职来渡过难关,打好翻身仗,要围绕计划和目标做到三个“必须”:必须要“军心稳定”,减人不减效,上下团结一心,形成合力,共同应对危机;必须要留住人才,尤其是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硬仗还需他们来“打头阵”;必须要转变思路,从大局和实际出发,思考如何应对危机,并做好停薪留职员工的善后工作。 昨晚,刚好看到同学群的几个同学在讨论她们单位内退、内养、停薪留职的事。不管是内退、内养,还是停薪留职,对企业、对员工都不是一件好事,首先工资会受到很大影响。对于四十岁左右年龄段的职工来说,正面临着上有老下有小经济压力沉重的现状,有的人老人体弱多病、孩子正在上大学,好多地方都需要用钱。让这个年龄段的职工离岗再去谋一份像样的工作,显而易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样的做法,会给大部分员工造成恐慌、无安全感的心理压力,就不会把主要精力和心思用在工作当中,导致部分技术人才流失,给企业雪上加霜,这对一个企业来说是致命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