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雁
发表于 2016-6-8 22:39:17
引用第165楼顺子于2016-06-08 16:53发表的:
我的家乡在端午节的时候一般都是买粽子吃,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去买江米、买叶包粽子。 p_w_picpath/back.gif
就是,现在人都买了
鸿雁
发表于 2016-6-8 22:39:56
引用第166楼杨宇于2016-06-08 16:54发表的:
记得小时候,最爱过节了,一到端午节,就会看到爸爸妈妈包着粽子,闻着粽香,和哥哥姐姐嬉闹,那种场景时常浮现在眼前…… p_w_picpath/back.gif
难忘儿时端午哦
鸿雁
发表于 2016-6-8 22:40:32
引用第167楼听者于2016-06-08 17:12发表的:
端午节,一家人起个大早,门口插上艾草,灶王爷神像前插上香烛,祭祀一阵,就可以吃粽子了。老习俗根深蒂固,直到现在很多人还保留着老传统。 p_w_picpath/back.gif
老传统好啊,继承下去才对!
鸿雁
发表于 2016-6-8 22:41:30
引用第168楼shuohe0224于2016-06-08 17:31发表的:
端午节吃粽子,踩艾蒿!特别好 p_w_picpath/back.gif
啊,能采到艾蒿啊,太好了!很喜欢艾蒿的味道
鸿雁
发表于 2016-6-8 22:42:36
引用第169楼羊君于2016-06-08 20:53发表的:
又到粽子飘香
每当端午来临,又该粽子飘香的时节了,那黏黏糯糯的江米,加上甜甜的枣,或者咸淡适中的各种肉类等配料,还有粽叶淡淡的清香,那种美不胜收的回味,让我的感觉一直萦徊于脑海中挥之不去。
和老公正好相反,作为北方人的我,只要是黏黏糯糯的江米类食物,对于我来说都是挡不住的诱惑,怎么做着吃都“来者不拒”,甚是喜欢。而老公对此则不感兴趣,可有可无,一点也不像是南方人。难道是小时候吃多了?不可能啊,那个年代能有饱饭吃就不错了。
....... p_w_picpath/back.gif
粽子还是有妈妈味道的好吃哦
zzczzc
发表于 2016-6-9 06:59:32
端午,看重的是传承!
艾叶飘香,又到端午。端午来临之际这些回忆、记忆,很难用人上岁数了、怀旧等来解释。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或者说这些传统节日之所以能延续千年至今,与这些传统节日中每个人、不同经历的人在过这共同的节日时的不同感受,留在记忆中的各不相同的印象息息相关。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端午的“诱惑力”,在于那香香滑滑、平时很少能吃到的粽子。相信如自己一样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都会记忆犹深。像馋猫一样的守在锅台前,迫不及待的捞起母亲刚出锅、浸在凉水里的粽子。
在生活逐渐富裕起来的今天,粽子、连同月饼等其他中国传统节日的传统食品,不再是节日才能吃到的节日食品,而成为寻常生活中触手可及、想吃就吃的普通食品。粽子不再是稀罕物,但仍然会在这个节日来临之际,亲手包或者到商场里买上几个品尝的情感原因所在。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6-6-9 09:13:33
五律端午祭古
汨罗江畔雨, 犹记楚公魂。
竹叶清君子, 团食念故人。
龙行八部外, 雷震九重深。
黄酒祭残月, 菖蒲插满门。
llsyqmk
发表于 2016-6-9 09:50:39
让端午实现“年轻传承”(今日谈)
何鼎鼎
《 人民日报 》( 2016年06月09日 01 版)
包粽子、做荷包、赛龙舟……这是端午节的老传统。近日,江西一位制作龙船的老师傅说:尽管这两年做龙船利润少了,但更多的年轻大学生参与到龙船制作中来,他很高兴。文化传统有了年轻人的传承,没有比这更令人欣慰的了。
从在网上扎堆观看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到“忠粉”程派青衣张火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去打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也以独特的方式走近年轻人。这既反映了传统文化的穿透力,也体现了年轻一代的文化自觉。
有人说,现在端午节这样的传统节日对年轻人缺少吸引力,“吃一个粽子,放一天假就过去了”。其实,传统节日并不只是一个古老的文化符号,还拥有它的当下性。只要我们在继承中结合时代特性、年轻人特点多一点创新,哪怕是细微的改变都能让敏锐的年轻人捕捉到,进而就能把传统节日过成一种文化潮流。
幸福海边
发表于 2016-6-9 11:33:00
感谢各位老师给力支持“粽情端午”活动
幸福海边
发表于 2016-6-9 11:33:46
祝各位老师端午节快乐,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