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2025年9月24日企业热点新闻

 楼主| 发表于 9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截至9月22日,大庆油田川渝探区天然气累计产量突破40亿立方米大关,达到40.1亿立方米,标志着大庆油田在川渝探区开发建设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大庆油田川渝探区横跨重庆市,四川省广安、南充、达州和巴中市,总面积1.63万平方公里,勘探千亿立方米地质储量。作为大庆油田“稳油增气”战略的重要支撑点,川渝探区茅口组规模开发以来,通过加快产能建设、加速探井试采、加强措施挖潜,天然气产量实现“七连增”,日产能达到450万立方米以上。

面对川渝探区高产、高压、高含硫“三高”难题,大庆油田通过自主设计、自主建设、自主运维,建成首个高含硫项目合深4区块开发先导试验区,并以完整性管理为核心创新实施网格化、标准化、专业化、智能化“四化”管理模式,全力攻克“三高”气藏开发难题,保证试验区日产145万立方米,打通川渝探区上产高速路。(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世光 通讯员 肇启龙 实习生 张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9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为积极响应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部署,日前,中铁上海局杭州地铁15号线3标项目开展网络安全“进工地”宣传活动,线上线下齐宣传,全方位提升工人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

围绕今年宣传周“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的主题,通过工作群、融媒体等发布网络安全宣传周重点学习内容,发布相关防范网络安全和防诈骗的案例信息,积极营造浓厚学习氛围。聚焦诈骗高发场景,志愿者结合实际案例开展防诈宣传,深入浅出地阐释了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意义和常见违规情形,以生动实用的案例、丰富详实的内容,为参训人员赋能,上了一堂印象深刻的网络安全“必修课”。

“吴师傅,您的国家反诈中心APP要定时更新一下,从这里点进去……”志愿者还帮助工人们在手机上演示“可疑信息预警”等核心功能,引导工人熟练掌握防护工具,增强防护技能。(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静 通讯员 李升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9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9月23日,在川渝地区的中铁五局成渝中线9标项目施工现场,安全员吴炳春坐在办公室,右手拖着鼠标,眼睛盯着传回来的影像资料,对巡航路线进行调整。随着指令下达,一架灰色无人机从项目部“停机坪”升空,开始沿着施工现场既定的轨迹巡航。

以往人工安全巡检是个不小的挑战,作业人员需要环绕整个施工现场走一圈,还会爬上桥墩进行检查。而如今,只需1台无人机和1台电脑,作业人员动动鼠标就开启了智能巡检模式,为全线巡检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提升了巡检效率。

成渝中线四川段9标段全长28.4公里,有桥梁38座、隧道3座、路基34段,桥隧占比79%。荣家湾隧道为高瓦斯隧道、田柳湾特大桥21号墩为全线最高墩,具有作业标准高、组织难度大、安全风险高等特点。

作为智能高铁2.0示范工程,成渝中线铁路项目紧扣新质生产力发展,打破传统工作模式,运用“定点巡航”和“机动巡航”,构建起立体化安全防控体系。中铁五局成渝中线9标项目部安全总监罗俊说:“过去人工安全巡视像‘打游击’,现在无人机就是‘狙击手’。”

无人机搭载着高清摄像与航线定位、定点拍照系统,如同不知疲倦的“空中哨兵”进行高效工作。同样的一次巡检任务,无人机巡检时间大幅压缩至20分钟,它不仅能清楚地看到作业人员操作规程是否符合操作规范,其俯视视角还可捕捉人工难以察觉的线路情况,周边地质、安全隐患等情况一目了然。

“就像给高铁项目做CT扫描。”中铁五局成渝中线9标项目部安全总监罗俊介绍,无人机能看到监测周边山体危石、雨水形成的小沟等人工难以察觉的隐患,让“看不见的风险”无处遁形。

在日常巡检工作中,安全员使用无人机进行实时安全监控,可将传回的图片逐张放大或现场录像,即便在150米高空,细节也能看得一清二楚。如果看到问题,安全员把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班组,快速消除现场安全隐患。

今年2月以来,中铁五局成渝中线四川段9标项目月产值均突破1亿元,最高日产值突破600万元。无人机全程参与施工生产实时监控,累计完成300余次巡检,采集影像数据600余条,已然成为项目保障安全的得力助手。(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国 通讯员 李维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9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9月21日20时55分,460名学生在内蒙古自治区海拉尔火车站踏上K2084次“明珠号”研学列车。这是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哈尔滨局集团公司”)今年秋季学期内开行的首趟研学列车。

本次研学团体将从9月21日~11月9日分6批次前往大连,为保障研学团体顺畅出行,哈尔滨局集团公司客运部门协同海拉尔车务段以“专属运力+全流程服务”为研学活动保驾护航。

年初以来,哈尔滨局集团公司已受理研学列车111批次,服务学生12692名,助力研学团体在旅途中实现“寓教于行”。针对集中出行需求,海拉尔站精准开设专属售票窗口、设置专用候车区、开通专用进站通道,全程提供安检、候车、检票及乘降引导服务,确保研学师生有序乘车。

为丰富研学体验,担当此次乘务任务的齐齐哈尔客运段提前精心打造主题车厢,车窗上张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励志标语,走廊两侧点缀铁路主题剪贴画,让车厢内研学氛围十足。同时,该段还策划“爱路护路”主题宣讲、发放铁路主题书签等活动;列车青年志愿者化身“旅游推荐官”,以窗外流动的风景为天然课堂,伴随列车一路前行,让学生们在旅途中深度感受“寓教于乐、融学于趣、化教于心”的研学魅力。(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世光 通讯员 孙涛 实习生 张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9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中新网贵州六盘水9月23日电 (记者 瞿宏伦)贵州安(顺)盘(州)高速公路天门特大桥23日顺利合龙。该大桥全长1553米,为主跨820米的钢桁梁悬索桥,桥面至江面高度为560米,相当于200层楼高,建成后将成为峡谷地区世界第三高桥、世界最高双向六车道钢桁梁悬索桥。

9月23日,航拍合龙后的天门特大桥。记者 瞿宏伦 摄
9月23日,航拍合龙后的天门特大桥。记者 瞿宏伦 摄

天门特大桥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境内,横跨北盘江大峡谷。大桥钢桁梁划分61个节段,用钢量达1.8万吨,共使用约76万颗高强螺栓。此次吊装的合龙段钢桁梁长13.6米,为确保钢桁梁从吊运姿态平稳转换至安装姿态,钢桁梁需在吊索受限空间下完成90度转体。

中铁广州工程局集团安盘高速6标项目副总工程师张纪林介绍,大桥采用四点起吊旋转吊具系统,重达260吨的钢桁梁以每分钟18度的匀速平稳旋转,仅用5分钟便完成高精度定位。转体过程全程依托缆索吊智能监测系统,实时反馈数据,实现动态纠偏,确保转体过程安全、顺利,大幅降低高空作业风险。

张纪林说,大桥创新引入缆索吊智能吊装控制系统,融合北斗定位、物联网与自动控制技术,实现测控一体、数据共享。“我们将吊点高程误差等参数严格控制在10厘米以内,并对主塔塔偏情况、卷扬机工作状态及钢桁梁平衡性等进行实时监测,为钢桁梁吊装保驾护航。”

天门特大桥建成后,两岸通行时间由3小时缩短至15分钟左右,将缩短贵州毕节、六盘水与安顺的时空距离,推动沿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9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本报记者 赖志凯 本报通讯员 焦永丰

“3个多月来,感觉自己像上了发条,每天转个不停,但看着目标一步步变为现实,心里踏实了不少。”谈及自己建设“黑灯工厂”的感受,首钢矿业90后工控软件程序员刘森如是说。

2024年12月,首钢矿业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深入推进智能矿山建设,确定以“现场零操作、设备零点检、工艺零巡视、运行零干预”为目标的“黑灯工厂建设”方案,大石河铁矿终端站被选定为试点。

在这座“黑灯工厂”的建设过程中,一个平均年龄为33岁的18人班组始终充满激情与活力,用行动和实力展示智能矿山建设中的青春风采。

从“赛场”到“战场”不断攻坚

2024年,刘森代表首钢集团参加“沙钢杯”第十一届全国钢铁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在激烈的比拼中,荣获“全国钢铁行业技术能手”称号。刚刚胜利归来的他,就被任命为大石河铁矿终端站“黑灯工厂”项目负责人。刘森当即踏上新的攻坚旅程。

“首次担任项目负责人,压力很大,能做的只有全力以赴。”不善言谈的他更愿意用行动表达。在推进项目建设过程中,刘森立足现场,坚持数智赋能,运用创新思维破解了一道又一道难题。

在智能矿山建设中,落料和上料是决定铁矿生产连续性、安全性与效率的关键流程。刘森通过开发卸料小车卸料控制程序,在卸料皮带两侧安装雷达料位计,实现精矿粉卸料由“人控”变“自控”。这一创新彻底释放了集控人员的紧张情绪。

“如同智驾汽车的自动泊车功能一样,自控后的卸料小车,均匀落料,每个料堆都如同复制粘贴般整齐划一。工作人员不需要再紧盯屏幕操控卸料小车的位置。”谈到数智转型带来的改变,集控岗位人员一致给出“五星好评”。

落料有了保障,上料环节同样不含糊。刘森利用“一张图”这一核心载体,将刮板取料机现场操作功能融入工控一张图,在集控室进行远程操控,将作业人员从现场复杂的环境中彻底释放出来。

创新没有终点,改变永无止境。刘森还实现了过滤机滤饼厚度自动检测,通过搭建自主调控模型,实施给出“最优输出”的答案。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实时捕捉现场“跑冒滴漏”现象,推进“工艺零巡视”走深走实。

“一线指挥官”用效率说话

“时间很紧,我们得加快安装进度,给调试人员留出足够时间。”在安排完上午的任务后,90后李佳奇习惯性地补充道。作为一名负责现场维护的青年班组长,他向来说话斩钉截铁。

今年3月初设备到货,距项目完工节点不足30天,安装这一关过不去,后面的工作便没有着落。为了抢进度,李佳奇带领团队合理规划电缆走向,安排经验丰富的人员负责关键节点,精准铺设信号电缆5000余米;在安装PLC柜和无线温度控制箱时,他严格把控安装精度和线路连接,高效完成3套PLC控制柜,1套无线测温控制箱的安装,同时打破常规,穿插作业,顺利完成188个温度及振动传感器的安装。

施工任务吃紧的那段日子恰逢班组搬迁,一面是现场紧张的施工项目,一面是相对紧迫的搬迁节点。

“时间节点只能提前,不能滞后,再难也要顶住。”在与压力抗衡的过程中,李佳奇抱定了必胜的决心。

李佳奇学会了分身术。上午跑现场,盯进度,中午跑两头检查搬迁进度,下午继续跑现场,协助进行打点、调试,晚上总结工作进度,为第二天的工程准备材料,协调人员。

在持续的自我加压下,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现场49台设备的188个点检部位实现了在线监测,24小时“把脉”设备运行状态,对异常数据自动诊断、自动预警,打破了人工巡检看仪表的固有模式,实现了设备从被动等待检修向主动报告健康转变。李佳奇还积极搭建智能照明系统,通过微波雷达和人体识别算法,实现“人来灯亮、人走黑灯”,为智能、经济运行奠定坚实基础。

不爱红装爱“武装”

2021年参加工作,26岁的李红玉既是车间文艺骨干,更痴迷于现场自动化技术,带着一股不服输的倔强,3年多来她扎根一线学习自动化控制技术,基本功愈发扎实。

“通过参与黑灯工厂建设,感觉自己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原来一些大项目都是跟着师傅干,自己压力不大,这次人员紧张,自己也成了主力,将压力转化为成果,我一样可以做到。”李红玉说。在现场传感器安装过程中从选点、接线,再到调试,她全部参与其中,迅速成长。

有了全身心的投入就有了自己独到的理解与认识。针对大石河铁矿终端站循环水泵房无变频泵的实际情况,她创新性提出将一台冷水泵和一台热水泵改为变频控制,以实现恒压、恒流量控制的建议,并积极协助刘森完成了变频化改造。

之后,项目团队又自主研发了热水池恒液位控制模型及冷水泵恒流量控制模型,系统实现了液位与流量的自动精准控制,有效降低了设备因频繁启停造成的磨损以及电能浪费,大幅度减轻了岗位人员的劳动强度。

敢于接最烫手的山芋,冲锋最险的山头,智能矿山上的这群年轻人不断突破自我,超越极限。如今,大石河铁矿终端站“黑灯工厂”建设初战告捷,作为首钢矿业数智转型的生动缩影,标志着一座“无人则安、智能则强”的现代化工厂正从蓝图走向现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