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004|回复: 22

养生之道系列知识集锦(6月25日更新)

发表于 2010-6-17 10:39:3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小编有话说:在此之前给老师们搜集整理了一套家庭生活小窍门系列。不知道老师们感觉如何?从今天起,我将为老师们搜集整理一些与健康养生有关的知识。希望老师们喜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7 10:40:15 | 查看全部

有时,缺铁性贫血对人体是有益

新近研究发现,有的细菌和病原体需要铁才能生长,当人体患有这些细菌和病原体感染的疾病后,人体会主动让铁成为缺乏性物质,以“饿死”病原体,帮助机体抗病,从而形成了临床常见的缺铁性贫血症。

研究证明,这样的缺铁性贫血对人体是有益的。

但在临床上,许多结核病患者常有缺铁性贫血的情况,医生如果根据惯例给病人“补铁”,结核病反而会更加严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7 10:43:08 | 查看全部

中医西医对病症的不同

对疾病,中医与西医有着截然不同的认识。

比如,一个人嘴上起了“火疱”,在西医看来,这很可能是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

但在中医看来,可能这只是一种信号,出现这种症状并不是一件坏事,是身体在进行自我调节的表现,体内阴阳平衡了,“火疱”自然也就消退了。

韩剧《大长今》中有一个长今治愈痘疮的桥段,具有鲜明的中医文化色彩。长今并不知道,也无法知道痘疮的病因,但她的治疗方向却是正确的——想办法让痘疮完全发出来,而不是之前其他人采取的抑制痘疮的办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7 10:45:59 | 查看全部

中医重在治病,西医重在治症?

在中医里,“病”和“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辨证论治”是中医断病的一个基本方法,医生依据病人的症状以及自己对医学的理解和经验,用推理的方法寻求疾病的根本原因,再依病因拟定治疗的方法。

病,是问题的根源。

症,是病前、病中、病后身体不舒服的感觉(如疼痛、发热、呕吐、焦虑等),或身体变化的状态(长斑、脱发、异常发胖、异常消瘦、肤色异常等)。

比如人体受到寒气的侵袭,就会打喷嚏,这时寒气就是病,而打喷嚏就是症。中医会用祛除寒邪的手段来治病。在西医中就是吃感冒药,使人不再打喷嚏为治愈手段。如此一来,症状是消失了,似乎是好了,但寒气依然滞留在体内,也就是说疾病并没有除根。这样就会有后遗症,寒气长留体内,可能会变成肺里的实症。

病存于五脏六腑,症存于四肢五官。病是症之因,症是病之果,病和症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如果一定要将“病”比喻为敌人,那么“症”则是“信使”,在某种程度上,是人类的朋友。

我们常说的“对症下药”似乎有褒扬之意,但细究起来,这其实是个中性词,“因病施治”才算完美,因为“治症”只是治标,“治病”才是治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7 10:49:26 | 查看全部

妊娠呕吐,是胎儿的自我防卫?

最近,一些欧洲医学家提出了一种新观点:孕妇呕吐,本质上是胎儿为了避免有毒物质的侵害而采取的一种自我防卫。

前12周左右,是胎儿在母体内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各部分的重要器官都是这时候形成的。由于这一时期细胞生长极其迅速,因而也极易受到有害物质的侵害而导致胎儿畸形。

孕妇的饮食,都或多或少含有微量的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物质对于成人来说根本构不成严重的伤害,但对于胎儿来说,却是非常危险的。

因此,造物主也赋予了胎儿一种奇特的自卫方法——通过让母亲恶心呕吐来抵御有害物质对自己的侵害,以此确保自己安然无恙,从而形成孕妇的孕吐。

12周后,胎儿器官基本成形了,微量毒素已不能对胎儿产生致畸作用了,孕妇的呕吐也就自然停止了。

孕妇对呕吐不必过于担心,更不要自行服用止呕药物,而应当去咨询专业的妇产医生,听一听专业人士的建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7 10:50:50 | 查看全部

以病治病 以毒攻毒?

一位德国医学家的研究表明,常患感冒的人不易得癌症。据分析,这可能是患感冒时,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了“作战细胞”,它既能对付感冒病毒,又能同时攻击正在发生异常增生的细胞,从而防止了癌变。

《参考消息》上曾经转载过一则海外文献,文章指出:患有某些精神分裂症的病人,如果突然又患上了其他较重疾病,先前的精神病也往往会奇迹般地消失。这种“以病治病”的怪事,真令人不可思议。

白血病病人如果又得了病毒性肝炎,应该会在“雪上加霜”的袭击下,死得更快一些吧?

然而并非如此。美国的一项统计表明,病上加病者的平均生存期反而比没有得病毒性肝炎的人活得更久:前者是765天,后者是495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7 14:32:55 | 查看全部
眼白泛黄:预示肝胆出毛病了

胆汁为黄绿色的液体,由肝脏细胞分泌出来并贮藏在胆囊之中,具有帮助分解体内多余脂肪的作用。当胆囊或肝脏功能不良时,会造成胆汁淤滞而流入到血液中,就会产生眼白泛黄的现象。这也是为什么患上肝炎的人眼睛和皮肤会发黄的缘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7 14:33:07 | 查看全部
眼睑泛白:小心贫血

若眼睑黏膜上的血管颜色过浅,到了几乎要看不见的程度,则可能是贫血。女性因为特殊的生理期,更容易发生贫血的症状。所以,你最好经常对着镜子翻开自己的眼睑好好检查一番。另外,也可借助站立时眩晕、稍微运动就心悸、气喘不停、皮肤干涩无光泽、脱发、指甲变脆等症状来判定是否为贫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7 14:33:21 | 查看全部
眼皮浮肿:水分代谢不畅

即使睡前并没有喝很多水,可有些人早晨起来总是发现自己眼皮浮肿,这种情况是体内水分调节功能无法正常运作的结果。造成水分代谢失调的原因很多,如肾脏机能或肠胃功能降低、心脏疾病等。到底是哪里出现了问题,则需要综合全身的症状来进行判断。若是眼皮浮肿,且容易疲劳、口干舌燥、排尿不畅,则有可能是肾功能衰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7 14:33:38 | 查看全部
舌质赤红:积热过多

若是整个舌头看起来都非常红,则表示体内积热过多,而处于水分不足的状态,往往伴随头部或全身发热等症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