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浅秋

养生之道系列知识集锦(6月25日更新)

 楼主| 发表于 2010-6-17 14:33:49 | 查看全部
舌质苍白:身体虚弱

舌头过白则表示血液不足,也就是有贫血的倾向,常同时伴有容易疲劳、站立时眩晕、心慌等症状。另外,当体温过低时,也会造成血液循环不良,而使舌头泛白,应注意区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7 14:33:59 | 查看全部
舌头发紫:血液过于浓稠

当人体血液中含有大量废物、体内水分不足或患有高脂血症时,会使血液的黏稠度上升而造成血液循环不良,导致舌头呈紫色。舌头偏紫的人,通常会有肩膀僵硬、腰痛、痛经等症状;如果舌头出现紫色斑点,表示身体某处的血管有阻塞,血液循环不顺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7 14:34:11 | 查看全部
脸色潮红:心脏可能有问题

脸色经常像婴儿一样红扑扑的,并非是好事,尤其需要注意心脏的健康状况,比如患有心肌梗塞的人,多半拥有一个红红的脸蛋。当身体血液循环不良时,会使体内热气不平衡,造成上半身热、下半身冷的状况,同时腿部容易累积过多的水分而呈现浮肿症状。心脏若无法正常运作,就会造成体内的热分布不均而使得脸色容易潮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7 14:34:44 | 查看全部
脸上长斑:警惕妇科疾病

脸上长了斑,除了妊娠期和口服避孕药外,更多时候是一些女性内分泌失调性疾病的反映,诸如月经不调、痛经、子宫附件炎、不孕症等。中医将成年女性面部的色斑称为“肝斑”,认为肝郁气滞的人易出现面部色斑,也就是说,情绪异常与面部色斑的形成和加重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调畅情志才是预防和治疗面部色斑的关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7 14:34:57 | 查看全部
唇色过红:防止“上火”

嘴角红润是健康的证明,不过若是像涂了口红般深红,反而是不健康的信号。红色在中医里代表着热症,体内积聚太多的热,小心上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7 14:35:07 | 查看全部
唇色苍白:贫血的可能性很大

嘴唇的黏膜很薄,能完全反映出血液的颜色。若是唇色变浅,表示血红素不足;嘴唇过白,表示有贫血的可能;如果同时伴有指甲苍白的症状,则贫血的可能性更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25 13:52:44 | 查看全部

Re:养生之道系列知识集锦(6月25日更新)

新鲜蔬菜冷藏于冰箱内不宜超过3天?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许多上班族往往趁周末休息进行大采购,尤其是将一星期的蔬菜购买回以后,存放到冰箱里以图方便,殊不知吃这种存放了几天的蔬菜是非常危险的,专家建议并提醒,新鲜蔬菜在冰箱内储存期不应超过3天,否则不利于身体健康。

  专家建议并提醒,长时间在冰箱里储存蔬菜非常危险,而危险也多来自蔬菜本身含有的硝酸盐,因为硝酸盐本身无毒,然而在储藏一段时间之后,由于酶和细菌的作用,硝酸盐被还原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是一种有毒物质,它在人体内与蛋白类物质结合,可生成强致癌性的亚硝酸盐类物质。

  储存蔬菜不仅会产生有害物质,而且会发生营养素的损失。试验证明,在30℃的屋子里储存24小时,绿叶蔬菜中的维生素C几乎全部损失,而亚硝酸盐的含量则上升了几十倍。

  所以,新鲜蔬菜在冰箱内储存期不应超过3天。凡是已经发黄、萎蔫、水渍化、开始腐烂的蔬菜都不要食用,以免影响到身体健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25 13:57:06 | 查看全部

Re:养生之道系列知识集锦(6月17日更新)

晚餐吃的不当 将会导致多种疾病

您知道晚餐不当将会导致多种疾病吗?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很多人上班工作很忙。早餐忙忙慌慌,午餐在外面也是凑合着吃,只有到了晚上才有时间坐在餐桌前美美地大吃一顿。然而,这样却是最不利于健康,据医学研究表明:如果晚餐不当将是导致多种疾病的“罪魁祸首”。

  第一:晚餐要尽量早吃。早吃晚餐有利于健康,还可降低患尿路结石的发病率。在晚餐的食物当中,如果含有大量的钙质,人在处于睡眠状态时,新陈代谢的速度将会达到最低。睡眠与肥胖的关系!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有一部分钙会被小肠吸收利用,而另一部分却要滤过肾小球进入泌尿道才能排出体外。人的排钙高峰一般常在餐后4~5小时后,当你晚餐进食太晚,排钙高峰期来临时人已处于睡眠状态,尿液便滞留在输尿管、膀胱、尿道口中,若是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就会使尿液中的钙不断增加,易形成晶体状沉积下来,久而久之就会逐渐变大形成结石。

  第二:晚餐应多吃素食。以富含纤维素、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为主,尤其是需多摄入一些新鲜蔬果,尽量减少过多的蛋白质及脂肪类食物。吃素减肥要注意方法。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庭的晚餐都较丰盛,其实这样对健康非常不利。如果摄入过多的蛋白质,体内吸收不了就会滞留在肠道中,变质后将会产生氨、吲哚、硫化氨等有害物质,刺激肠壁诱发癌症。若是脂肪摄入过多,还易使血脂升高。经临床研究证实,晚餐常吃荤的人一般比常吃素的人血脂要高3—4倍,而患高血脂、高血压的人要是经常晚餐吃荤食无异是雪上加霜。

  第三:晚餐要尽量少吃。与早餐和午餐相比,晚餐的热量应不超过全天膳食总热量的30%为宜。若是晚餐经常过多进食,将导致血胆固醇增高,当过多的胆固醇囤积在血管壁上,久而久之还会诱发动脉硬化及心脑血管疾病等;晚餐要是过饱,血液中的糖、氨基酸、脂肪酸的浓度也会相对增高。特别是晚饭后由于活动量较小,热量消耗也会减少,上述物质就在胰岛素的作用下转变成为脂肪,天长日久,身体就会逐渐肥胖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25 13:57:41 | 查看全部
水果应该餐前吃
最近去一些比较高档的餐厅吃饭,就会发现它们都会把餐后水果改成餐前上。原来餐厅请教过专业营养师,说是餐前空肚吃水果对身体最好,反而餐后水果就难以吸收。那么,究竟水果该是餐前吃还是餐后吃?

  水果应该餐前吃

  营养师就表示,其实水果的最佳食用时间应该是在饭前或餐与餐之间,尤其是午餐和晚餐之间。由于午餐和晚餐之间时间相隔较长,会令到血液中的血糖含量降低,这时吃水果就有助于补充血糖,有利于精力回复。如果是饭后吃水果的话,最好隔两个小时以上,以避免令到血糖含量加剧升高。至于有些白领喜欢把水果当早餐,营养师就建议最好还是搭配适量暖食品同吃,而且适宜选择低升糖指数的水果,譬如一个苹果,半个火龙果等。而且早上吃水果,尽量避免酸味水果,这样就不会由于肠胃被刺激到而有不适。

  高糖水果宜少吃

  水果有益身体健康,不过不是所有水果都可以放肚大吃。像榴莲、椰子、葡萄、西瓜、芒果等所含脂肪或糖分都偏高的水果,最好适量。至于低升糖指数水果,譬如苹果、雪梨、橙子、奇异果等,低糖高纤,可以放心大嚼。不过身体寒凉的,不适合吃西瓜、桃类等寒性水果,至于热体质则不适合吃榴莲、菠萝、龙眼等热性水果。而且甜味水果和酸味水果不能同吃,因为酸味水果会破坏口水里的唾液素好脂肪分解素,如果和甜味水果同吃,容易影响消化引发肠胃不适。

  天气寒冷的时候,有人喜欢把橙子用热水浸暖来吃。营养师就表示,煮熟的水果虽然维生素C和矿物质有可能被破坏,但是其他营养成分依旧被保留,润燥等功能依旧存在,和生水果分别不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25 14:02:00 | 查看全部
赏花与养生

春天,百花盛开,正是赏花的大好时节。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当人们见到五彩缤纷而芳香宜人的鲜花时,自然会停下脚步,细细观赏一番。
    我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有赏花的习俗,并把赏花与养生结合起来看待。有人曾总结出花卉的四大效用:
    一曰花可开颜。花态美艳绝伦,当您劳累烦闷之际,或漫步公园花丛,或一瞥案几盆景,看到如鸟似蝶,如钟似管,如杯似盏,形态各异、五彩缤纷的花朵往往会精神一振,烦恼顿失。
    二曰花能解语。花香馥郁,花亦如人,观之闻之似能解人苦乐。淡香仿佛在轻轻地诉说,浓香犹如在欢愉地歌唱,芳香恰似在唤起美好的回忆,幽香好像在安抚烦乱的思绪。千姿百态,在和人们进行情感的交流。
    三曰花可治病。凡花多入药,如杏花美容,荷花消暑,菊花疏风,桂花止咳,丁香花理气,豆蔻花和中,茉莉花爽神,水仙花除热,金银花解毒,牡丹花活血,杜鹃花平喘,木兰花通窍,腊梅花生津,合欢花舒郁等等。
    四曰花能健身。花还能食用或它用,诸如传统茉莉花茶、玫瑰花露、菊花晶、桂花酒等。以及用花为佐料所作的食疗药膳,从花色中研制的色素作为食品添加剂等。预防保健用的各种药袋、药枕、香囊、药物衣饰等都与花结下了不解之缘。
    据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在宁静的花园里。人们神经的紧张和视觉的疲劳容易消除,还有利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而改善机体的各种功能。例如。能使皮肤温度降低1一2℃,脉搏平均每分钟减少4一8次,呼吸放慢而均匀,血流减缓,心脏的负担减轻,嗅觉、听觉和思维活动的灵敏性也会得到增强。
    另外,许多花卉的香气能够抑制病菌,能预防感冒和减少呼吸系统的疾病。近些年来,一种名叫“花粉”的天然食品,由于具有使人体健美的功效,在国内外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和欢迎。因为花粉里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其中包括蛋白质、植物脂肪,碳水化合物、各种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等。临床实验证明,花粉对糖尿病、肝病、贫血、失眠、胃酸过多、胃炎、便秘等症都有一定的疗效;用来治疗皮肤过敏、雀斑、黄褐斑等也有作用。它的食用方法也简便。只要将少量花粉混入鲜奶、果汁、茶水等饮料中即可饮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