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9-11-29 16:41:02
|
查看全部
(二)以新时代求是创新精神为强大动力
求是创新精神是浙江大学基业长青的关键,在新时代更加具有“不忘本来、面向未来”的根本属性和大气开放的时代特色。新时代求是创新精神将彰显继承与创新的要求,其最根本的继承是学校诞生的初心,即培养人才、科学报国,体现了育人和科研两个最基本的大学功能;其最主要的创新是新时代赋予浙大的新使命,即复兴中华、关怀人类、包容互鉴、勇攀高峰,体现了改革和开放的时代要求,体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开阔胸襟。
一是扎根,即践行忠诚担当的家国情怀,推动学校成为民族复兴的引擎。面向教育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强国要求,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主动服务国家区域重大战略需要;引导师生将论文写在生产一线和希望的大地上,输送更多优秀学子扎根基层、扎根中西部、在祖国需要的广阔天地建功立业。
二是铸魂,即秉承尊重生命的教育旨趣,推动学校成为英才辈出的摇篮。精心育人,培养更多有远大理想、扎实学识、过硬能力、健全人格以及超越专业领域责任感的师生;重视对师生政治素养、斗争精神的塑造,造就更多具有政治鉴别力、能够捍卫公平正义、参与全球竞争、引领未来的精英翘楚。
三是启真,即坚定追求真理的学术理想,推动学校成为重大创新的源泉。回归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文化理性,营造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只问是非、不计利害的学术氛围;倡导自由探索的学术风气,尊重院系和师生基于自身禀赋开展的创新实践,构建科学民主、宽容失败的学术治理体系,让各方面创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
四是崇善,即坚守关怀人类的价值理性,推动学校成为道德义理的高地。将社会关怀和人类永续发展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在更高层面实现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相统一;主动参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心公理公义,在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走在前列。
五是开源,即锤炼包容互鉴的开阔胸襟,推动学校成为思想交汇的前沿。进一步营造协同创新、开放包容的学术生态,打破“圈子”文化,在思想交流中促进学术繁荣;打造开源思想文化高地,以文理交融、东西互动、中外认知、古今会通的哲学社会科学大格局,主动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
六是奋进,即保持勇攀高峰的奋斗姿态,推动学校成为追求卓越的先锋。始终葆有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加快构建学科高峰、汇聚名师高人、打造创新高地,集中力量在关键领域实现突破;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打破制约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藩篱,为各项事业快速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