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8096|回复: 21

姜堰为农民工定制春节择业大餐

发表于 2008-1-29 17:38:3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姜堰为农民工定制春节择业大餐
    江苏省姜堰市春节期间将先后举办大型人力资源交流洽谈会和农民高技能鉴定超市。这是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今天传出的消息。
    为鼓励外出就业人员返乡创业、就地转移就业,姜堰市人力资源市场将于正月初八举行大型城乡人力资源交流洽谈会,邀请10名返乡创业成功人士现身说法谈创业感受;全市100多家用人单位将推出用工岗位2000个以上,全部公布岗位技术要求和相关工资待遇;会场还将设置政策咨询窗口,免费发放《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政策资料。会场还设置维权窗口,免费接受劳动者备案用工、培训、权益维护方面的政策咨询。市就业训练中心等城乡劳动力定点办学单位将到现场设点接待城乡劳动者报名参加免费技能培训和免费创业能力培训,接受免费技能鉴定报名。
    为了方便广大外出农民工学技、鉴定和取证,姜堰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于正月十二举办一期农民工高技能鉴定超市。凡该市电工、焊工等12个工种的农民工不分学历、工种,只需具备相应技能水平即可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在市技工学校邀请相关评委,统一为选手举行技能测试,凡测试成绩合格者,正月十八前即可领取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享受相关工资待遇。(顾盛杉 顾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31 10:37:59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31 10:38:17 | 查看全部
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31 10:39:21 | 查看全部
安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10 23:40:20 | 查看全部
农民工好福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14 08:07:29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17 10:19:49 | 查看全部

姜堰“一对一”帮扶消除“零就业”

姜堰“一对一”帮扶消除“零就业”
   日前,江苏省姜堰市提出建立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绿色通道”:通过“一家一策、一人一策”的帮扶措施,确保零就业家庭出现一户、援助一户、消除一户。
  据了解,“一家一策、一人一策”的帮扶措施主要是为进一步落实援助责任制,确保零就业家庭1月内至少有1人实现持续3个月以上的稳定就业状态,同时月平均收入不低于590元,并按规定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用。
  去年,该市在农村对314名农村就业困难人员逐一实行包学技能、包实习、包鉴定发证、包推荐就业、包食宿的“五包式”技能帮扶就业。目前已消除零就业家庭118户,实现就业169人;在治安和交通协管岗位安置城区就业困难人员200名,向城区特困人员发放社会保险补贴8.26万元,全面消除城区“零就业”。今年,该市各社区、各村都将建立零就业家庭帮扶台帐,记载帮扶情况,实行零就业家庭动态管理。各社区将大力开发公益性管理和服务岗位,安置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各镇、村将深入辖区内的各类企业,收集就业信息,动员企业将保安、保洁、保绿等服务岗位用于安置零就业家庭人员。(顾盛杉 王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17 10:32:42 | 查看全部
   农民工定制春节择业大餐,这个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17 11:47:39 | 查看全部

水仙香

水仙香

案头置一盆水仙,满室生香,沁人脾肺。
水仙花为石蒜科、水仙属的多年草本植物。《百花藏语》载:“因花性好水,故名水仙”。《本草纲目》有云:“水仙宜卑湿处,不可缺水,故名水仙”。它的别名雅号很多,说来也十分有趣。也许是因其鳞茎形如大蒜之故,六朝时呼之为“雅蒜”;到了宋代,因其茎干虚通如葱,谓之“天葱”;宋代后期,以其花苞六瓣,紧合如盏,花朵黄白相间,俊俏玲珑,于是单瓣者名为“金盏银台”复瓣者名为“玉玲珑”;到了元代,以水仙花在花史上列为风雅之客,所以叫它“雅客”;在朱熹、黄庭坚、杨万里等人的笔下,它又有了“水中仙子”、“凌波仙子”、“凌波客”的雅称。
水仙花素洁清雅,超凡不群。它那“含香体素欲倾城”的美姿,“不许淤泥侵皓素”的品质,“不怕晓寒侵”的精神,以及“只凭一勺水过活”、“年年为众唱春歌”的风格,都受到人们的赞誉。历代名人学者,为其吟咏的甚多。如宋代理学家朱熹的“水中仙子来何处,翠袖黄冠白玉英。”宋代诗人刘邦直的“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宋代诗人黄庭坚的“凌波仙子坐尘袜,水上盈盈步微月。”这些,或写神形,或托神话,或赞品格,都可谓雅韵欲流,足为水仙花生色。元代陈旅的诗写道:“莫信陈王赋洛神,凌波哪得更生尘。水香露影空清处,留得当年解佩人。”袁士元诗道:“醉栏月落金杯侧,舞倦风翻翠袖长。相对了无尘俗念,麻姑曾约过浔阳。”这些诗篇,写出了水仙花的高洁脱俗。又如,明代书画家文徵明的诗写道:“罗带无风翠自流,晓风微邨玉搔头。九嶷不见苍梧远,怜取湘江一片愁。”此诗更为典雅的水仙增色添辉。
“一盆水仙满堂春,冰肌玉骨送清香”。古往今来,人们素把“玉质金相翠带围”的水仙花作为吉祥、美好、纯洁、高尚的象征。百卉中唯水仙最清高,一带翠薄之裳,不施胭脂,素影绰约,绿意娉婷;天然的冰肌玉骨。一盏清水,几颗卵石,独处淡雅,自有天地。“缶庐长物唯砖砚,古隶分明宜子孙。卖字年来生计拙,商量改作水仙盆。”近代名画家吴昌硕的题画诗,为我们欣赏水仙别添了一番情趣;令我们对那具有银盘似的花朵、翡翠碧玉般的叶丛、亭亭玉立的秀姿、冰清玉洁的神韵、幽雅沁人的芳香,给千家万户带来盎然春意的水仙格外钟情。似乎有了水仙后,心旷神怡了许多。每天下班回来首先看一看、嗅一嗅、赏读一下水仙花,不知不觉中联想到明朝戏剧家汤显祖的“四香”来:“不乱财,手香;不淫色,体香;不诳讼,口香;不嫉害,心香。”久而久之,也许真能像汤先生那样,以“四香”律己而后渐渐高风亮节起来。 (顾盛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17 18:18:23 | 查看全部

浪漫元宵节

浪漫元宵节
顾盛杉

    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一年冬天下了几天大雪,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比平常更加思念家人,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城起了很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他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到皇宫去禀报皇上。
  汉武帝接过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地想了一想,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地高喊“元宵!元宵!”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元宵节是春节的尾声,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又称“上元节”。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在唐玄宗开元盛世年间,长安的灯市规模浩大,燃灯5万盏,花灯式样繁多,还出现了广达20间、高150尺的巨型灯楼和乐舞百戏表演,成千上万的宫女和民间少女在灯火下载歌载舞,叫做行歌、踏歌。当年中国这种举城欢庆的盛况,恐怕连今天的巴西狂欢节也望尘莫及。
    越剧《王老虎抢亲》里有句观众很熟悉的唱词:“正月十五是元宵,人山人海闹盈盈。”元宵,是“年”的大句号,最后的“嘉年华”,人们往往以狂欢的形式度过——除了照例要吃各种各样的“元宵”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出门看花灯和猜灯谜,“人山人海”自然不足为奇。
    元宵节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古时候的女人轻易不能出门,故元宵赏灯是极难得的社交机会,青年男女往往还借这大好机缘演出一幕幕动人的爱情故事来,有情人甚至相约在上元灯节背父私奔。
    明末少女李翠微有一套散曲《元宵艳曲》传世,曲子的开头这样写道:“灯如昼,人如蚁,总为赏元宵,妆点出锦天绣地,抵多少闹嚷嚷笙歌喧沸,试问取今夕是何夕。这相逢忒煞奇,轻轻说与他,笑声要低。虽则是灯影堪遮掩,也要虑露容光惹是非。爱杀你,果倾城婉丽,害相思,经今日久,甫得效于飞。”这自然是一对有情人幽期蜜约的情景实录。当然,这当儿少不了拿元宵的热闹气氛为主人公的爱情作欢快的伴奏:“笑他们,振盈盈,村的俏的男女混相携,更喧哗打着灯谜。且和你离芳街,步星桥,略寻徙倚,递歌声梅落秾李,响铜壶玉漏频滴。一任他攘攘熙熙,偏咱巧遇是这上元之夕。”情到深处,他们躲开熙熙攘攘的人群,兀自沉浸在二人世界的甜蜜之中,直到夜阑人静,才不得不依依惜别:“夜阑风起,荡春衫,香霭遥飞,金鞭欲下马频嘶,归去也,月西移,听云趝噫噫,朱门里;听云趝噫噫,朱门里。”回到家里,少女满溢着爱的心依然紧紧系在情郎身上,她了无睡意,细细咀嚼回味着适才的相聚:“归来重把阑干倚,慢慢的唱和新诗赠月姊,直等那斗转参横始掩扉。”曲子婉约晓畅,雅俗共赏,所塑造的女主人公娇俏深情、勇敢大胆。
    同样是明代,世情小说开山之作《金瓶梅》第十五回“佳人笑赏玩灯楼”中,有大太太吴月娘率西门家众女人去临街的李瓶儿家赴元宵之宴的情节:只见楼檐前挂着湘帘,悬着灯彩,一干女眷“头上珠翠堆盈,凤钗半卸,俱搭伏定楼窗观看”,她们看到“那灯市中人烟凑集,十分热闹。当街搭数十座灯架,四下围列诸般买卖,玩灯男女,花红柳绿,车马轰雷……”虽然是小说,也反映了明代富家女子元宵取乐的情形。这其间,作者如是描写西门家的女人们那日的装束:“吴月娘穿着大红妆花通袖袄儿,娇绿缎裙,貂鼠皮袄。李娇儿、孟玉楼、潘金莲都是白绫袄儿,蓝缎裙。李娇儿是沉香色遍地金比甲,孟玉楼是绿遍地金比甲,潘金莲是大红遍地金比甲。”这一细节颇细微地透露了妻妾嫡庶的身分高低以及她们个性的鲜明差异。
   元宵灯会带给青年男女们的,有的只是一段埋没心底的美好记忆,有的却是刻骨一生的难解情缘,甚至,更有那衣带渐宽、斯人憔悴的故事……
   《荔镜记》里陈三和五娘在元宵节赏花灯相遇而一见钟情,南朝陈国的乐昌公主与夫君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两心相许……还有辛弃疾的那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意境——元夕的缤纷灯火、嘈杂喧嚷突然消弭,天地间唯有那人在回眸浅笑,似已静静等待千载;朱淑真那《生查子》的哀愁,将近千年依然驱之不散:“去年元月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月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元宵节的节俗非常有特色。节期与节俗活动,也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但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还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
    近些年,我国的青年男女时兴追捧西方情人节,元宵节作为“中国情人节”颇受冷落。其实,在中国古时,元宵节可以说是充满柔丽韵味的情爱节日。如此说来,从元宵节这一国人公认的“情人节”,到妇孺皆知的牛郎织女七夕会的“情人节”,再到20 世纪90年代新兴的“光棍节”也被过成了“情人节”,加上2月14日西方情人节,咱中国人每年要过4次“情人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