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老哥

《做事做到位》连载

发表于 2011-7-19 11:41:33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25 11:40:17 | 查看全部
《做事做到位》:浅尝辄止 凡事只做到最低标准
  企图掌握好几十种职业技能,还不如精通其中一两种。什么事情都知道些皮毛,还不如在某一方面懂得更多,理解得更透彻。
  工业革命带来的最重要的结果之一就是专业化。
  现代生活,没有核心能力的公司将会逐渐倒闭;没有核心能力的人,一辈子注定只能拿死薪水。你是否会成为这种人?不妨问自己几个问题:
——你是否正走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
——你是否像画家仔细研究画布一样,仔细地研究自己工作的每个细节?
——为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你认真阅读过有关的专业书籍吗?
——你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尽心尽力了吗?
  如果你对这些问题无法做出肯定的回答,那就说明你并不比他人做得好,也无法超越他人。你也不必疑惑为什么自己明明比他人聪明却长期得不到提升。
  在自然界,每一个物种都在发展和加强自己的新特征以求适应环境,获得生存空间。生命的演化如此,生活和事业的发展也是如此,社会对个人的知识和经验不断提出了更高、更广、更深的要求。
  泛泛地了解一些知识和经验是远远不够的,多才多艺往往使许多人失去成功的机会。许多有前途、有思想的年轻人一开始无法果断地选择一个正确的方向,持之以恒地走下去,结果一直到老年依然还徘徊不定。一位着名的企业家说:“‘万事通’在我们那个年代还有机会施展,现如今已一文不值了。”企图掌握好几十种职业技能,还不如精通其中一两种。什么事情都知道些皮毛,还不如在某一方面懂得更多,理解得更透彻。
  你必须不停地加强和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依靠艰苦的训练,强化自己的专业地位,直到比你的同行知道得更多。如果你无法比他人做得更好,就别想超越他人,就无法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核心能力把自己与他人区别开来;核心能力使自己变得不可取代。
  这种核心能力的取得需要在职业生涯中做出“正确的选择”,需要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
  许多生活中的失败者几乎都在好几个行业中艰苦地奋斗过。然而如果他们的努力能集中在一个方向上,就足以使他们获得巨大的成功。
  我认识一位机械师,他尝试着发明一种新型的发动机,但是,经受多次挫折后他丧失了耐心,在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时他放弃了努力,转换了门庭。他将长时间积累的职业经验和资源都舍弃了,自然也就无法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
  许许多多”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的人,恰恰因为缺乏最后跨入成功门槛的勇气而功败垂成。
  “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应该精通它。”这是成功的一种秘密武器。现在,最需要做到的就是“精通”二字。掌握自己职业领域的所有问题,使自己比他人更精通,你就有可能比其他人有机会得到提升和发展。
  梭罗说过:“判断一个人的学识,就要看他主动把事情弄清楚的程度。”罗盘指针在被磁化之前所指的方向是不确定的。只有在被磁石磁化具有特殊属性之后,才成为罗盘。同样地,一个人一开始可能确定不了自己的方向,但是他最终必须确立一个自己发展的空间,并且要非常精通,只有这样,渊博的知识对其发展才大有裨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 09:57:44 | 查看全部
《做事做到位》:遇事拖延 在等待中完成工作
  据一位开餐馆的朋友介绍,餐厅服务员最恶劣的表现就是消极怠工、慢待客人。当客人们提出要些餐巾纸、换双筷子、添点茶水时,要么动作慢慢吞吞,甚至摆出一副极不耐烦的面孔。事情能拖则拖,服务环节能省则省,其结果自然无法让客人满意。只要发现这样的员工,朋友立马就会让他们卷铺盖走人。
  懒惰之人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拖沓,将前天该完成的事情拖延敷衍到后天。生活中有许多重要的事情,不是没有想到,而是没有立刻去做。事过境迁渐渐地淡忘了。久其原因也许是忙,但更多的是懒惰。许多人面对一件事时不是想着马上去做,而是想着“等一下再做也不迟!” 拖延与忙于不忙无关,而是一种习惯。好习惯好人生,命好不如习惯好。懒惰如同一种毒素,一旦注入我们的心灵,就会疯狂地滋长,毁掉我们的人生。
  拖延是一种恶习,习惯性的拖延者通常也是制造借口与托辞的专家。如果你存心拖延逃避,你就能找出成千上万个理由来辩解为什么事情无法完成,而对事情应该完成的理由却想得少之又少。把”事情太困难、太昂贵、太花时间”等种种理由合理化,要比相信”只要我们更努力、更聪明、信心更强,就能完成任何事”的念头容易得多。
这种拖沓的习惯体现在日常工作中有以下几个方面:
——等待上级的指示
  上级不安排工作,员工就坐等,上级不指示,员工就不执行,上级不询问,员工就不汇报,上级不检查,员工就拖着办。
  多干事情多吃亏,多干事情多出问题,大多数懒惰之人都抱着这样的观点。大多数情况下,其工作往往是在多次检查和催办下才完成的。
——等待对方的回复
  “我已与对方联系过,什么时候得到回复我无法决定。”“延误工作的责任应该由对方负责,我只能等。”“追究责任也不怕,我某月某日把这份文件送给对方,这里记录得很清楚,对方不回复我能怎么办?”这些话语是否听起来很熟悉,将责任推个对方,是懒惰之人惯用的伎俩。
——等待生产现场的联系
  不主动去为现场提供服务,不主动到一线了解实际情况,而是坐等他人来报告,等久了还不耐烦,对他人枉加指责。他们从不设身处地去为他人着想,从来不想如何及时处理问题,严重地影响了生产现场问题的及时解决。
  那么,拖延的毒素为什么在员工中容易蔓延呢?原因在于人的惰性和人们想暂时解脱内心深处的恐惧感。
  首先,拖延是因为人的惰性在作怪。每当自己要付出劳动时,或者要作出抉择时,人们总会找出一些借口来安慰自己,让自己更轻松些,更舒服些。
  其次,人们对失败总是心怀恐惧。拖一下就不必立刻面对失败了。在挑战面前,大多数人往往会自我安慰:我也许能够成功,但是现在还没有准备好。此外,拖延还能为失败留下台阶,拖到最后一刻,即使做不好,也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借口,譬如“如此短的时间内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已经是十分不错了。”
  人一旦开始遇事推拖,就很容易再次拖延,直到变成一种根深蒂固的恶习。因此,任何情况下都不要自作聪明,以为工作会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而是要清醒地认识人,一厢情愿的拖延与等待,不仅会影响自己的前程,而且还会给他人造成巨大的损失。懒惰和推延对于一位渴望成功的人来说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它使人丧失进取心,与自己的奋斗目标背道而驰。
  拖延的习惯不仅影响工作效率,而且在会造成个人精神上重大负担。事情未能随到随做,随做随了,渐渐堆积在心上。既不去做,又不能忘,实在比早做多做更加疲劳。能拖就拖的人心情总是无法释然,该做未做的工作始终给他一种压迫感。拖延不仅不能省下时间和精力,反而白白浪费了宝贵时间。懒惰不仅无法让人放松,相反却使人心力交瘁,疲于奔命。
最后我再次强调一下:
——拖延是对生命的挥霍

  拖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如果你将一天时间记录下来,就会惊讶地发现,拖延正在不知不觉地消耗着我们的生命。
——拖延是对惰性的纵容
  它会消磨人的意志,使你对自己越来越失去信心,怀疑自己的毅力,怀疑自己的目标,甚至会使自己的性格变得犹豫不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3 11:07:10 | 查看全部
《做事做到位》:应付了事 工作做的差不多就行
  早晨的闹铃响了好几遍,尚佳食品公司的销售人员小王才从床上挣扎起来,脑子里第一个感觉就是:痛苦的一天又开始了。他匆匆忙忙地赶往公司,早餐也顾不上吃。跨入公司大门,还是神情恍惚,坐在会议室睡意朦眬地听着经理布置工作……一天的痛苦工作之旅就这样开始了。
  小王上午拜访客户,结果遇到拒绝和冷遇,心情简直糟透了,仿佛世界末日即将来临。
下午下班前回到公司填工作报表,胡乱写上几笔凑合一下交差……一天就这样结束了。
  平时没有花时间学习,懒惰,思想消极,从不好好去研究自己的产品和竞争对手的产品,没有明确的计划和目标,从不反省自己一天做了些什么,有哪些经验、教训,从不认真去想一想顾客为什么会拒绝,在销售产品的过程中为顾客带来了什么样的服务和满足,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混一天算一天……这就是小王真实的工作写照。
  到了月底一发工资,才这么点,真没意思,看来该换地方了,于是小王很牛气地炒了老板的鱿鱼。一年下来,换了5、6公司。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时间就这样耗尽了。结果是“三个一工程”:一无所获,一事无成,一穷二白!
  每个企业都可能存在这样的员工:他们每天按时打卡,准时出现在办公室,却没有及时完成工作;每天早出晚归、忙忙碌碌,却不愿尽职尽责。对他们来说,工作只是一种应付:上班要应付、加班要应付、上司分派的工作要应付,顺理成章地,工作检查更要应付,甚至就连睡觉时也要忙着应付——想着怎样应付明天的工作。
  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一小时60分钟……在应付中生活,与应付相伴,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从不打算去认真、踏实地做好一件事,没有奋斗目标,没有成就感,终日心思惶惶,过着辛苦的生活。
  应付了事,是员工缺乏责任心的一种表现,它实际上是工作中的失职,是隐藏在我们通往成功道路上的一颗定时炸弹,一旦时机一到,就会轰然爆发,贻害无穷。然而,让人揪心的是,这种现象在我们的工作中依然普遍存在着:
——应付工作
  在很多公司中,令老板最头疼的就是员工对布置的工作,不积极努力地去做,按质按量地去完成,而只做一些表面文章,这些员工不重视日常事务,基础工作不踏实、不完善,审核前实行突击战略,只做表面文章,应付了事,对于这种工作作风,实际效果可想而知。
——应付检查
  为什么当前国内的ISO 9000质量体系资格证书的含金量越来越低?原因其实相当简单,许多企业可以把来检查人员“摆平”,即使出现问题也会与管理者进行内部交流,对于一些不符规范之处,稍作整改后自然获得通过。
  如果检查工作的人员也应付,或者碍于情面不予指出,那么所有的工作就处于一种失控状态,容易给后面的工作埋下隐患,在涉及系统性和流程性工作时,如果前面的工作人员应付了事,则将对后续工作产生较大的影响。
  工作不认真、不主动,应付了事,什么事都不追求最好的结果。事情虽然做了,却没有什么实际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应付工作的态度比拒绝执行更加可怕。如果你拒绝执行,管理者会找一个人来替换你的工作,而应付者则从一开始就蒙住了管理者的双眼,让危害在最后时刻爆发,到时再想挽救,自是难如登天。
  对员工个人来说,养成了应付了事的恶习后,必定会轻视自己的工作,甚至轻视人生的意义。粗劣的工作,会造成粗劣的生活。工作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应付自己的工作,不但降低工作的效率,而且还会使人丧失做事的才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3 11:10:27 | 查看全部
《做事做到位》:马虎轻率 做事不能精益求精
  许多人之所以失败,往往是因为他们马虎大意、鲁莽轻率。泥瓦工和木匠可能靠半生不熟的技术建造房屋,砖块和木料拼凑成的建筑有些在尚未售出之前,就已经在暴风雨中坍塌了。医科学生因为没有花时间和精力好好为未来做准备,做起手术来捉襟见肘,把病人的生命当儿戏。一些律师只顾死记法律条文,不注意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能力,真正处理起案件来也难以应付自如,白白花费当事人的金钱……
  建筑时小小的误差,可以使整幢建筑物倒塌;不经意抛在地上的烟蒂,可以使整幢房屋甚至整个村庄化为灰烬。因为事故致人残废——木装的脚、无臂的衣袖、无父无母的家庭都是人们粗心、鲁莽与种种恶习造成的结果。
  2004年2月15日,吉林市中百商厦发生特大火灾,造成54人死亡、7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00余万元。然而,这么一起严重的事故,其直接原因竟然仅仅是一个烟头:一位员工到仓库内放包装箱时,不慎将吸剩下的烟头掉落在地上,随意踩了两脚,在并未确认烟头是否被踩灭的情况下。匆匆离开了仓库。当日11时左右,烟头将仓库内物品引燃。
  恰恰在这种情况下,中百商厦当日保卫科工作人员违反单位规章制度,擅自离开值班室,未对消防监控室监控,没能及时发现起火并报警,延误了抢险时机。同时,他们得知火情后,违反消防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和本单位制定的灭火和应急疏散方案中规定的紧急通知浴池和舞厅人员由边门疏散的要求,未能及时有效组织群众疏散,致使顾客及浴池和舞厅人员在发生火灾后未能及时逃生,造成特别严重的后果。
一个烟头,54条人命!
  事情就是这么简单,简单得令人难以承受。
  虽然政府对这起特大火灾的处理已落下帷幕,但火灾刻在人们心中的印记、留给社会的思考却远未结束。表面看来,是一只小小的烟头引燃了这场人间惨剧,但是寻找其根源,夺去54条人命的,不是现实中忽明忽暗的烟头,而是工作人员的马虎轻率、不负责任——另一只深藏在人们心中的更为可怕的烟头。
  在这次事件中,那位丢弃烟头的员工何尝想将中百商厦这座大楼变为废墟,又何尝想使54个生灵瞬间消失,可是他应该想到却没有想到的是,他的一个小小的举动,确实把他人的生命和财产推到了危险的边缘,进而酿成了惨祸;保卫科员工何尝想到自己工作中的疏忽大意为火灾埋下了如此之深的隐患,而这样的隐患竟将54条鲜活的生命引向了不归之路,使400余万元财产付之一炬?可是这些人应该想到却没有想到的是,正是他们的马虎轻率、漫不经心的举动,确实把那些鲜活的生命推向了死亡的深渊,致使一切无法挽回。
  一位伟人曾经说过:”轻率和疏忽所造成的祸患将超乎人们的想像。”排除掉一些偶发的重大事故与损失,存在于日常工作中的马虎轻率,更是不胜枚举。企业中,技术人才对专业技术工作不求进取,马马虎虎,得过且过,对存在的技术问题懒得思考,遗漏的技术隐患不去克服,没有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营销人员总想着公司做大规模的广告,不好好的做经销商的工作,做事不精益求精,只求差不多。
  这些人在学生时代就养成了马马虎虎、心不在焉、懒懒散散的坏习惯。他们习惯于使用一些小伎俩,譬如用抄袭、作弊等手段来欺骗老师,蒙混过关。而当他们踏入社会后,也就不可能出色地完成任务。
  一旦这种人成为领导,其恶习也必定会传染给下属——看到上司是一个马马虎虎的人,员工们就往往会竞相效仿,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这样一来,每个人的缺陷和弱点就会渗透到公司,影响整个事业的发展。如果他是作家,文章必定漏洞百出;如果他是一个管理者,部门工作必定一塌糊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10 21:59:07 | 查看全部
做事彻底是成功关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10 21:59:20 | 查看全部
贵有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4 20:13:03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4 20:14:20 | 查看全部
到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4 19:47:10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