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2024年7月10日新闻综合

 楼主| 发表于 2024-7-10 14:11:45 | 查看全部
【新质生产力在车间】

原标题:一根最细纱线生产的背后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黄洪涛

1克棉花可以拉长500米,织出300支纯棉纱线,直径仅有头发丝的三分之一。

这样的一根棉纱,在拥有百年历史的江苏地方国企无锡一棉纺织集团,实现了智能化、自动化生产。

近日,记者走进无锡一棉智能纺纱车间,只见一排排机器高速运转,自动运输小车穿梭行驶,一字排开的纱锭抽出一根根细纱,纱线运作井然有序,偌大的车间里只能看到零星几名工人。

在智能纺机的运作下,一朵棉花经过清花、梳棉、并条、粗纱、细纱、后纺等多道工序,被加工成一根根比头发丝还细的纱线,均匀地缠绕在筒管上。

智能纺纱车间主任邱丽介绍,过去,生产过程中一旦断线,需要工人按照路线一个一个去检查,修复过程非常繁琐。现在,通过车间大屏,不仅能看到每台设备的生产状态、温度以及产量,还能实时在线监测纱线的质量。一旦发现纱线有不合格品或者生产异常,设备会自动报警,随后剔除,使次品不会流入后道工序。“数智化改造极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升了生产效率,还提高了产品质量。”邱丽说。

“我们所在的智能纺纱车间,量产的是世界上最细的纱线,300支特高支纱,就是将1克棉花拉长500米,织出300支纱线。”无锡一棉党委书记、董事长蔡赟告诉记者,这一根棉纱背后是百年一棉的“数智”转型之路。

无锡一棉创建于1919年,曾经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典范,它见证了中国纺织行业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无锡一棉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

“只有发展新质生产力,传统纺织企业才能焕发生机。”蔡赟说,全球制造业正朝着数字化、智能化大踏步迈进,坚持创新的无锡一棉早已布局谋篇,并初探推进智能制造,提升市场竞争力。

“就拿这个智能纺纱车间来说,几十万个传感器使车间形成智能化生产线网络,实时监控生产状态、产品质量和机组用电信息,生产效率极大提升。一般企业万锭用工需70人,我们厂平均在30人,这条最先进的生产线只需10人,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蔡赟说。

自2017年起,无锡一棉的智能化改造开始大规模实施,全流程的智能化技术改造全面开展。

在智能化建设的过程中,无锡一棉广泛采用先进的设备直联技术、机器人技术,建立监控中心,创造新型管理模式,集中指挥、调度和控制智能工厂的生产经营活动。

在智能纺纱车间,搬运物料、产品的活由一台台自动运输小车完成。

“智能化改造后,我们首先将最重的活交给机器人干,其次把对技艺要求特别高的活交给机器人干,这两条我们现在都做到了。”蔡赟介绍,纺纱车间机器24小时不停运转,员工不得不轮流上夜班。“我们目前正在研究打造‘黑灯工厂’。‘黑灯工厂’晚上不需要开灯,我们晚上尽量少用人,降低人的负担,降低设备对人的依赖。”

“传统产业没有那么高的利润率,还有许多固定资产,设备很难两三年就更新换代。新增产能可以选择建设全新的自动化智能工厂,但更要关注现有生产设备的改造和提升。随着5G等技术的发展,老设备也能被实时监测,技术进步给传统企业设备改造升级带来了便利。”蔡赟说,智能化改造为无锡一棉带来了切实的效益,企业的生产效率提升了15%,运行成本降低了11%,工人劳动强度降低30%。

近年来,在智能化改造升级的基础上,无锡一棉进一步推进数字化进程,充分应用大数据分析,构建了50多个分析模型,从现场级、产线级、集团级三个层面进行分析,提升市场反应速度,做到科学决策与精准施策。

“数智化改造后,我们生产出的纱线更细、质量更优,不断更新的技术带来了不断升级的产品。”无锡一棉行政办公室主任郁丽说,公司成功开发出系列纯棉、新型纤维与多组分混纺的高支产品,创造的“特高支精梳纯棉单纺紧密纺纱线研发及产业化关键技术”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10 14:11:56 | 查看全部
原标题:2024VR&AR显示光学技术峰会在青岛举行

通讯员 李佳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徐新星

7月5日至7月6日,由歌尔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歌尔光学科技有限公司和歌尔Alpha Labs共同主办的“2024VR&AR显示光学技术峰会”在青岛举行。

本次峰会集结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上海大学、索尼、京东方等业内多家知名高校与企业,聚焦VR&AR显示光学关键及前沿技术,共话行业最新进展和市场发展趋势,并就光学方案、显示屏幕、光学材料等议题开展深入探讨。会上,歌尔光学全线光学显示产品也悉数亮相,包括最新升级的高性能、大视场角VR Pancake显示模组,以及全系列微纳光学元件、三维视觉模组产品等,助力推动光学元件性能提升与技术进步。

据悉,随着芯片、AI以及交互等技术的进步,特别是AI的蓬勃发展,为XR行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想象空间。歌尔自2012年入局XR领域,十几年来不断加大在显示光学等核心器件方面的投入与布局,持续推出创新的技术与产品,并通过并购等方式整合相关业务与技术提升综合竞争力,满足客户产品需求,XR产业项目两次获得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入选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10 14:12:10 | 查看全部
[align=justify]
原标题:崇启公铁长江大桥北引桥桥墩全部浇筑完成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黄 洪涛 通讯员 崔永兴 李梦竹
沪渝蓉高铁又有新进展,7月8日,位于江苏启东北新镇境内的崇启公铁长江大桥北引桥公铁合建段N10号墩身盖梁浇筑完成,宣告大桥的北引桥桥墩全部完成,率先转入上部结构梁体施工。
崇启公铁长江大桥北引桥墩共有44个桥墩,其中铁路、公路合建墩12个,高铁、城际单建桥墩9个,公路单建桥墩15个。此次浇筑的公铁合建段N10号墩盖为北引桥最后一个公铁合建段的桥墩,盖梁横向宽29.1米,纵向宽4.6米,支架采用“牛腿+分配梁+桁架”结构体系,总浇筑混凝土436方。
崇启公铁长江大桥是世界最大跨度双塔双索面公铁两用无砟轨道斜拉桥,目前大桥以高速度、快节奏向上部工程攀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10 14:12:22 | 查看全部
原标题:广州建博会首日|格调之选重庆民企双C位闪耀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李国 通讯员 杨孝永

2024中国建博会(广州)7月8日在广州拉开帷幕,作为大家居建装行业全球第一展,中国对外贸易中心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2024年,中国建博会(广州)的展会规模将扩增至42万平方米,将有约2200家企业参展,展会将对定制、系统、智能、设计、材艺展区及广州卫博会进行优化升级,继续夯实“5+1”展出格局,继续汇聚全产业链冠军品牌,助推大家居建装行业高质量发展。

本届展会,西部重庆民企美心集团携入户门、室内门、整装家居等多品类产品,分设两个展馆,展馆面积近1000平方米,相比2023年展馆面积扩大30%。

7月8日广州建博会首日,美心展厅客商云集,人潮如织。

美心集团入户门展厅一款高3.5米宽2.5米的巨幅大气的装甲门映入眼帘。拆解一款时代产品会有令人激动的仪式感:开门即见千里江山,此款门美心命名为“江山颂歌”,采用德式装甲结构,进口中轴系统,意大利进口岩板外饰面板,免漆家居风内饰面板,内外双色工艺,辅以天然岩石纹理表面涂层。

2024“京闻·创响杯”建筑装饰产品设计大赛广州建博会产品设计评审团来到美心入户门展厅进行交流评审。美心集团向来访嘉宾详细介绍了美心入户门多款产品。

评委团对美心集团参展的偏轴门感觉很震撼,对美心入户门特别认同,颜值革命奶油风的门评委们觉得最好看,简单大气,颜色和会场灯光氛围也融合得当。评委团通过现场普通A4打印纸夹纸门缝的方式验证了美心入户门的密闭性,对美心入户门的气密性各方面给予极高的评价。评委团一行还对美心其他系列的入户门产品从艺术性层面进行了高度评价。

美心的设计在全球门业有一定的先导性。若干年前,美心工程师在门业产品体系中提出一个概念,叫作有机空间。  即这个空间应该看起来是从那里自然生长出来的,并且与周围的环境和谐流动,具有无穷延续的可塑性。空间里的物与物是能够对话的,人与物是能交互并交流的。让人感觉宁静,柔和,含蓄,纯粹,还有一点点力量。但在当时门业在家居产品中并不居于主导地位,所以这个理念一直只是设想。

而最近几年随着美心大举切入整装大家居的赛道,在真正看到整装大家居运行逻辑后,美心的工程师们提出第二个理念,与有机空间的理念融合互补。这个理念叫作后退美学,即将空间的主体留给活动在里面的人。它不止于思考产品的堆砌摆放或者实体的体验本身。更多是在整体空间对空间尺寸的柔性考虑,空间感随着人的进出而自行缩放,让人的内心不受环境左右,始终保持宁静。

参访来宾纷纷表示,本次美心的产品设计正是基于上面两个理念融合互补而来。2024年中国建博会首日,美心集团双展厅进行媒体矩阵直播等活动三十余场。未能到场的观众4万人次通过各新媒体平台观看直播,单场直播最高超万人观看。展厅现场签约工程客户、零售客户逾百个,工程客商签约合同金额超千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10 14:12:37 | 查看全部
[align=justify]
原标题:赛技能 促安全
7月5日,中铁上海工程局安全生产技能大赛在内蒙古鄂尔多斯金龙重卡总部基地项目建设工地举行,12支参赛队的61名选手分别在安全隐患排查、安全生产知识抢答、安全生产理论知识考试等项目中,比智慧、赛技能,提高安全意识,促进安全生产。通讯员 王正 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10 14:12:49 | 查看全部
原标题:成都TOD保租房将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免租一个月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李娜 通讯员 潘文苑   

近日,四川成都轨道集团的TOD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启动“新未来”计划,明确将为“成都工匠”、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提供免租一个月的专属权益。

TOD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以轨道交通等公共交通站点为中心,在站点500米到800米(5-10分钟步行)范围内进行综合功能开发,通过城市公共交通与土地协同发展的模式,构建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居住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中心。2021年8月,成都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加快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实施意见,提出在轨道交通站点附近,充分利用存量土地和存量房屋建设、改造保障性租赁住房,实现人城产融合发展,促进实现职住平衡。目前,成都轨道集团已启动实施了12个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涉及1万套(间)。

记者了解到,目前,成都轨道TOD的首个保租房项目——轨道城市·寓见双凤桥1店迎来首批租客入住,标志着四川成都TOD保障性租赁住房进入了常态化运营新阶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