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2024年7月14日新闻综合

 楼主| 发表于 2024-7-15 14:23:06 | 查看全部
原标题:充分调动各方面改革积极性(主题)

——坚持用好改革开放这个重要法宝③(副题)

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人民广泛参与的深刻变革。越是向深水区挺进,越要在党的领导下大胆探索,把最广大人民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紧紧依靠人民将改革推向前进。

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改革,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相结合,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全社会形成改革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充分涌流的生动局面。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夯实“中国之治”的根基,到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绘就美丽中国新画卷,再到福建三明“三医联动”改革经验向全国推广……实践充分表明,改革创新最大的活力蕴藏在基层和群众中间。只有充分调动群众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全面深化改革才能拥有最坚实的依托、最强大的底气、最澎湃的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之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和积极参与,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一开始就使改革开放事业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笃定“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户籍制度改革让1.4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领域改革不断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着眼“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来自基层群众的意见建议写入“十四五”规划纲要,化为一项项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改革举措。新征程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坚持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就一定能充分调动各方面改革积极性,凝聚推进改革的强大正能量。

共识是奋进的动力。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气势如虹、波澜壮阔,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最大限度凝聚社会共识,引导社会各界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要动奶酪的、是要触动利益的、也是真刀真枪的”,广大党员干部讲政治、顾大局、守规矩,正确对待利益格局调整和个人进退留转;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各地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着力破除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实践启示我们,在新征程上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要把激发创新活力同凝聚奋进力量结合起来,强化激励机制,进一步凝聚改革共识。广大党员干部要把抓改革作为一项重大政治责任,增强推进改革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推动形成勇于创新、真抓实干、开拓奋进的浓厚改革氛围。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14亿多中国人民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充分调动各方面改革积极性,举全党全国之力抓好重大改革任务推进和落实,就一定能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在新征程上继续创造令人刮目相看的新奇迹。(人民日报评论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15 14:23:18 | 查看全部
原标题:萝卜快跑引关注带来的思考

据报道,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萝卜快跑(Apollo Go)目前在武汉的辐射面积3000多平方公里,触达人口超770万。这是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一个缩影。该平台已经在11个城市开放载人测试运营服务,很多人由此产生一个疑问:无人驾驶出行服务有可能在全国范围内落地吗?

业界普遍认为,无人驾驶出行服务不仅能为用户提供全新的出行体验,而且通过与道路网的智能管理相结合,有望逐渐改善出行效率。不过,与此同时,武汉萝卜快跑碰撞事故引发公众担忧,另外也产生了“无人驾驶抢了出租车和网约车司机饭碗”等争议。

对用户出行来讲,无人驾驶的意义是深远的。人类驾驶员受到疲劳驾驶等的局限,不可能随时待命、随时出车。而成熟的无人驾驶平台,只要能保障技术稳定和交通安全,24小时在线全年无休,不成问题。据称,萝卜快跑补贴后现有的乘坐价格,明显低于巡游出租车和网约车。即使这样,有分析预测,它今年底将率先“在武汉盈亏平衡,明年实现盈利”。所以,在不断积累的大数据和不断改善的网络算法的加持下,其规模效益会日益增长,人们的出行成本将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持续降低。对于交通效率和经济发展,会产生相当程度的积极影响。

继蜚声全球的无人机产业之后,萝卜快跑的表现,体现了中国在无人驾驶领域的领先地位。而且,不仅萝卜快跑,包括多家网约车平台在内,都在积极推进无人驾驶出行服务。

在充分展示无人驾驶技术的巨大潜力之外,不可否认地,这一成绩也面临着技术成熟度、法律法规完善度以及社会接受度等多方面的挑战。

从基于知识积累的简单人工智能(AI),到能够初步应对现实问题的复杂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发展和技术迭代是日新月异的。AI和机器人是未来科技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内容。它们不会局限在科技产业领域之内,而是必然会深刻影响社会经济方方面面的发展和各个产业的结构升级,成为推动下一阶段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机器人不一定需要具备人类的外形。如果把萝卜快跑当作第一代汽车机器人,从认识上讲是更贴切的理解。至于无人驾驶服务对传统出行领域的影响,必然比网约车更加深远。网约车只是车辆调度和管理方式的变革,无人驾驶带来的则是出行领域在生产者和生产率两方面的根本转变。随着汽车智能化越来越高,无人驾驶越来越趋于现实。

萝卜快跑自称“安全性比人类高10倍”,笔者无从知晓这个倍率背后的数据来源,但是如果依据的是道路交通事故率的统计数据,那么笔者认为这个标准还远远不够。除开酒驾、疲劳驾驶、违章驾驶等负面行为之外,优秀的人类驾驶员的行车水平是相当稳健和高效的。无人驾驶大模型,其驾驶安全性对标的应当是那些安全驾驶40万公里、100万公里的老司机。

飞机的自动驾驶技术早已成熟,但为什么一直离不开飞行员?就是因为涉及生命安全,存在应对突发事件的需要。汽车无人驾驶的风险程度相对于飞机要小,但意义是相同的,都与生命安全休戚相关。针对行人、天气、路况等各种不确定性,无人驾驶不仅要做到满足交通规则前提下的零事故率,更应当将目标瞄准外界违章和道路突发情形下,充分的预警预判和应急反应,也逐渐趋于零事故率。换句话说,安全性比人类高10倍远远不够,要补偿突发处置能力,需要百倍甚至千倍的安全性。或者说,光有既定环境下的被动行为能力远远不够,还要尝试用技术手段培养交互应对的能力。

作为AI应用的细分赛道,无人驾驶跟老百姓的生活关系紧密。可以预见,等到城市三维立体数据足够精准,AI管理水平足够胜任,无人驾驶和低空飞行的配合也将迎来出行行业新一轮的爆发。无论在路上还是低空,消极等待不应当作为无人驾驶的解决选项。从这个角度思考,需要平台和行业更多的创新思维。(瞬雨,作者是技术经济观察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15 14:23:29 | 查看全部
原标题:萝卜快跑引关注带来的思考

据报道,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萝卜快跑(Apollo Go)目前在武汉的辐射面积3000多平方公里,触达人口超770万。这是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一个缩影。该平台已经在11个城市开放载人测试运营服务,很多人由此产生一个疑问:无人驾驶出行服务有可能在全国范围内落地吗?

业界普遍认为,无人驾驶出行服务不仅能为用户提供全新的出行体验,而且通过与道路网的智能管理相结合,有望逐渐改善出行效率。不过,与此同时,武汉萝卜快跑碰撞事故引发公众担忧,另外也产生了“无人驾驶抢了出租车和网约车司机饭碗”等争议。

对用户出行来讲,无人驾驶的意义是深远的。人类驾驶员受到疲劳驾驶等的局限,不可能随时待命、随时出车。而成熟的无人驾驶平台,只要能保障技术稳定和交通安全,24小时在线全年无休,不成问题。据称,萝卜快跑补贴后现有的乘坐价格,明显低于巡游出租车和网约车。即使这样,有分析预测,它今年底将率先“在武汉盈亏平衡,明年实现盈利”。所以,在不断积累的大数据和不断改善的网络算法的加持下,其规模效益会日益增长,人们的出行成本将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持续降低。对于交通效率和经济发展,会产生相当程度的积极影响。

继蜚声全球的无人机产业之后,萝卜快跑的表现,体现了中国在无人驾驶领域的领先地位。而且,不仅萝卜快跑,包括多家网约车平台在内,都在积极推进无人驾驶出行服务。

在充分展示无人驾驶技术的巨大潜力之外,不可否认地,这一成绩也面临着技术成熟度、法律法规完善度以及社会接受度等多方面的挑战。

从基于知识积累的简单人工智能(AI),到能够初步应对现实问题的复杂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发展和技术迭代是日新月异的。AI和机器人是未来科技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内容。它们不会局限在科技产业领域之内,而是必然会深刻影响社会经济方方面面的发展和各个产业的结构升级,成为推动下一阶段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机器人不一定需要具备人类的外形。如果把萝卜快跑当作第一代汽车机器人,从认识上讲是更贴切的理解。至于无人驾驶服务对传统出行领域的影响,必然比网约车更加深远。网约车只是车辆调度和管理方式的变革,无人驾驶带来的则是出行领域在生产者和生产率两方面的根本转变。随着汽车智能化越来越高,无人驾驶越来越趋于现实。

萝卜快跑自称“安全性比人类高10倍”,笔者无从知晓这个倍率背后的数据来源,但是如果依据的是道路交通事故率的统计数据,那么笔者认为这个标准还远远不够。除开酒驾、疲劳驾驶、违章驾驶等负面行为之外,优秀的人类驾驶员的行车水平是相当稳健和高效的。无人驾驶大模型,其驾驶安全性对标的应当是那些安全驾驶40万公里、100万公里的老司机。

飞机的自动驾驶技术早已成熟,但为什么一直离不开飞行员?就是因为涉及生命安全,存在应对突发事件的需要。汽车无人驾驶的风险程度相对于飞机要小,但意义是相同的,都与生命安全休戚相关。针对行人、天气、路况等各种不确定性,无人驾驶不仅要做到满足交通规则前提下的零事故率,更应当将目标瞄准外界违章和道路突发情形下,充分的预警预判和应急反应,也逐渐趋于零事故率。换句话说,安全性比人类高10倍远远不够,要补偿突发处置能力,需要百倍甚至千倍的安全性。或者说,光有既定环境下的被动行为能力远远不够,还要尝试用技术手段培养交互应对的能力。

作为AI应用的细分赛道,无人驾驶跟老百姓的生活关系紧密。可以预见,等到城市三维立体数据足够精准,AI管理水平足够胜任,无人驾驶和低空飞行的配合也将迎来出行行业新一轮的爆发。无论在路上还是低空,消极等待不应当作为无人驾驶的解决选项。从这个角度思考,需要平台和行业更多的创新思维。(瞬雨,作者是技术经济观察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15 14:23:40 | 查看全部
原标题: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

任何改革事业要想取得成功,离不开决心勇气,更需要实干苦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的重要论述,为我们抓改革促落实提供了科学方法论,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遵循。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历程告诉我们,推进改革重在“知行合一”,不仅需要为改革鼓劲加油、拥护改革、支持改革的促进派,更需要为改革动真碰硬、把改革抓在手上、落到实处、抓出成效的实干家。

凝聚共识是深化改革的前提。步入改革攻坚期、深水区后,暗礁增多,阻力变大,思想观念差异夹杂着不同利益考量,取得“改不改”“怎么改”的共识变得越发困难。要打破原有格局,就必须突破特殊利益群体束缚,敢于触碰既得利益,善于进行利益调整,化解利益调整中的层层阻力,把改革的共识变成攻坚的行动,凝聚起勇闯险滩的力量。

狠抓落实是深化改革的保障。许多重大改革举措,无不是通过把共识和实干结合起来,而后全面开花。要全面深化改革,不仅需要激活和集聚改革力量,还需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亲自抓、带头干,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理最复杂的线头。坚持亲自谋划改革思路、部署改革措施、督查改革落实,以想抓落实的自觉、敢抓落实的担当、会抓落实的能力,抓实问题、开实药方、兴利除弊,促进各项改革措施有序落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记者 张丽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15 14:23:51 | 查看全部
原标题:加速构建数据基础制度“四梁八柱”

构建适应数据特征、符合数字经济发展规律的数据基础制度体系,不仅事关国家发展和安全大局,对于激活要素潜能、赋能实体经济、促进高质量发展等,同样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这些天,有关数字经济的话题热度不减。继本月初2024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之后,第二十三届中国互联网大会又在近日召开。会上,除了人工智能、数字大模型、算力等热门议题外,最受各方关注的,莫过于“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7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就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等工作进行了研究部署,提出要持续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环境,协同完善数据基础制度和数字基础设施,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

事实上,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就已明确提出,支持制定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印发的《数字经济2024年工作要点》,“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也被列为今年数字经济9方面重点工作之一。

在我国数字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尤为迫切。国家数据局近日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3年)》显示,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估计超过12万亿元,占GDP比重10%左右,有望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其中,云计算、大数据业务收入较2022年增长37.5%,物联网业务收入较上年增长20.3%,远高于同期电信业务收入增速。

与此同时,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并已融入生产、分配、消费等各环节,深刻改变着生产、生活和社会治理的方式。构建适应数据特征、符合数字经济发展规律的数据基础制度体系,不仅事关国家发展和安全大局,对于激活要素潜能、赋能实体经济、促进高质量发展等,同样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也明确将数据纳入民法保护范围。特别是2022年12月份,我国首份专门针对数据要素的基础性文件“数据二十条”——《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正式发布,为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指明了方向。

综合来看,数据产权制度、数据要素流通交易制度、数据要素收益分配制度、数据要素安全治理制度,是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的重中之重。其中,数据产权制度是数字经济时代最重要的制度安排之一。建立与我国发展相适应的数据所有权制度,不仅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逻辑起点,也是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前提;数据要素流通交易制度是建设数据要素市场的核心环节,对于最大限度激活数据要素价值,实现“数尽其用”意义重大;公平、高效的数据要素收益分配制度,有利于激发各类主体参与数据要素市场的积极性;数据要素安全治理制度贯穿数据生产、流通、交易全过程,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线和红线,也是其健康可持续运行的保障。

数据要转化为生产要素,充分释放其要素价值,必须在一个完善的要素市场中才能实现。在此过程中,需更好地发挥政府“有形之手”作用。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北京、上海、广东等多地已提前对要素市场建设进行布局,出台了相关实施意见。其中,北京、上海侧重于数据治理、数据安全、数据开放共享等方面,广东更注重数据要素市场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以及与港澳之间的合作关系。

国家层面的政策供给已在路上。笔者从国家数据局获悉,包括数据产权、数据流通、收益分配、安全治理、公共数据开发利用、企业数据开发利用等在内的8项制度文件将在年内出台。与此同时,有关公共数据、企业数据、个人数据分类分级和确权授权使用,公共数据价值开发等相关政策,也将陆续推出。

需要指出的是,数据基础制度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产学研协同发力,需要向改革要活力、向创新要动力,共同为数据基础制度建设添薪蓄力,全面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顾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