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4-7-18 13:59:00
|
查看全部
原标题:
吴朝月:让万家灯火更温暖璀璨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徐新星 通讯员 王树鑫
从事水电工程勘测设计33年,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电力勘测设计大师吴朝月,一直坚持一个信念:让万家灯火更温暖更璀璨。
抽水蓄能电站建设迎来飞速发展的黄金期,即使年过半百、两鬓满霜,吴朝月仍与团队在崇山峻岭上攀爬,在荒坡密林下细语,在江河湖海边筹划。时至今日,他参加了几十座国内外大中型水电水利工程的设计工作,其中11个已经建成投产,近10个大型水电站工程在建,40多个工程进行前期勘测设计,同时作为水电总院和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的特邀专家,他参与过70多个水电工程项目的咨询、审查和评估工作。
做有“灵魂”的设计
1989年,从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专业毕业后,吴朝月怀揣着对水电事业的热爱投入我国首座大型抽水蓄能电站——十三陵抽水蓄能电站的设计中,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春去秋来、周而复始。1995年,十三陵抽水蓄能电站首台机组投产发电,1997年电站全面投产发电。
2005年,安徽琅琊山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出口明渠水下开挖时让吴朝月犯了难,因下水库利用已建的城西水库,库底淤泥较厚、出口围堰抗滑稳定、水下开挖施工区往东南1500米为滁州市自来水厂取水口,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城西水库水质的保护至关重要,直接影响滁州市的供水质量。
吴朝月带领施工团队攻坚克难,通过对下水库冲填场周围设挡泥堤,为使泥浆中的泥沙充分快速沉淀,在冲填场内另设2道小挡泥堤,下游侧挡泥堤铺设土工布以滤除泥沙,渗水流入下侧的截水沟中,并通过冲吸式清淤机将水下淤泥泵送至渣场等方式解决了明渠水下开挖问题。工程于2006年12月10日竣工。施工过程中的环境监测表明,此次施工未对自来水厂的水质产生影响。2010年度安徽琅琊山抽水蓄能电站项目被评为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公司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2011年度安徽琅琊山抽水蓄能电站获中国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协会全国优秀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奖金质奖。
吴朝月说,水电工程特殊性强、难度大、影响面广,有“灵魂”的设计绝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不同的坝址及枢纽工程方案,从规划选点、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直到建设实施,从坝址、坝线、坝型比选到枢纽布置格局及施工总布置的设计,先后开展多个方案研究,这很正常,大型水电工程更是如此。不同方案的比较或深化,就是工程方案优选、建筑物设计不断完善、细化的过程,如此才能实现工程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目的,才能使其成为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匠心之作。
脚踏实地搞技术
从业35年来,吴朝月一直从事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及咨询工作,参与了丰宁、琅琊山、文登、亚碧罗、土卡河等多个水电工程设计工作,具有坚实的水电工程设计专业理论和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作为特邀专家,多年来,他还参与了白鹤滩等多个水电工程项目的咨询、评审和评估工作。
目前抽水蓄能电站地下洞室群施工通常采用“钻爆法”施工,钻爆法施工技术成熟,适用性强,组织简单容易,灵活方便,但传统技术工人日趋萎缩且流动性大,继续依靠传统的劳动密集型模式实现高强度施工、高标准建设和高频度质量检测将面临愈来愈大的困难和代价。为了适应当前行业发展趋势,引进新技术新方法,进一步提升施工安全和效率,吴朝月积极探索TBM设备在抽水蓄能电站中的应用,着眼施工需要重点关注和研究的问题。通过TBM在抽水蓄能电站地下洞室中应用研究,首次将地下厂房三层独立的排水廊道通过螺旋形式连接到一起,使紧凑型超小转弯半径的小直径TBM在文登抽水蓄能电站得到成功应用,后续推广应用到了多个蓄能电站。同时,依托以上成果,他的课题《抽水蓄能地下洞室群TBM应用设计关键技术研究》获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2022年度电力建设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合著出版专著《抽水蓄能电站TBM施工技术》。
受集团公司委托,吴朝月作为科研项目负责人主持了水电工程施工总布置用地范围专题研究,开展了水电工程施工总布置用地范围的界定原则、限制性条件、影响因素、设计成果统计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解决了水电工程施工总布置规划专题报告中用地指标选用随意性较大、标准不统一的问题。项目研究成果已在多个水电工程成功应用,填补了水电行业工程建设区用地范围设计标准的空白,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显著,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项目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电力工程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手把手培养年轻骨干
近年来,作为一名施工专业副总工程师,吴朝月还以本专业设计人员特别是年轻设计人员的“传、帮、带”工作为职责,他的目标是在圆满完成工作目标的同时,培养年轻人的钻研精神、工作能力。
在吴朝月的言传身教指导和影响下,培养出了一批施工专业青年骨干。工作中,吴朝月总是鼓励年轻设计人员积极进行思考,在进行审查工作时,他总是耐心而谦虚地听取各级设计人员的想法,并巧妙地进行引导,帮助设计人员拓宽思路、找到最优的设计方案。
工作之余,吴朝月还喜欢到各专业室和年轻同志聊天,而年轻的同事们则在轻松的氛围中增长了专业知识,激发了学习热情,他也成为大家学习的楷模和身边的良师益友。
吴朝月把专注不移、追求极致的气质融进了务实、严谨、求真的性格中,把手里的一件件产品、一次次任务都打磨成了一件件卓越的艺术品,真正做到了“着一事、传一艺、显一技”。
30余年的奋斗历程中,吴朝月作为主要完成人或技术负责人参与的项目取得了10余项专利,编制国家或行业规范标准10余项,主持编制行业标准2项,专著2本等,其设计和研究成果获得省/行业工程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次、二等奖4次,获得省/行业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得省/行业工程科技进步奖三等奖4项,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三等奖1项,省/行业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三等奖1项。
“不断超越自我、勇攀行业顶峰是匠人的毕生追求。30余年坚持只做一件事,我很开心”吴朝月说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