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2024年8月26日新闻综合

 楼主| 发表于 2024-8-26 13:50:21 | 查看全部
原标题:20名司机当选“运满满明星司机”

中工网讯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黄洪涛)日前,在江苏省总工会指导下,满帮集团“运满满”和“运满满”货运物流工会主办的首届“运满满明星司机”评选活动闭幕。

本届“运满满明星司机”评选分为4组,分别为“正能量达人”“驾驶达人”“才艺达人”“技能达人”。在经过组委会的严格筛选和大众投票后,最终评选出20名“司机达人”,他们当中有20年坚持无偿献血173次,荣获国家卫健委、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表彰的“正能量达人”刘永振;有累计驾驶超过150万公里、走遍全国350个城市的“驾驶达人”周树亮;还有精通泰拳、咏春拳、从健身教练转行货运的“才艺达人”龙艳磊……20名“司机达人”获得了1万元现金和价值5000元的油卡奖励,前4名司机还额外获得解放轻卡一年的免费使用权。

本次活动自5月29日启动以来,得到广大货车司机的积极响应和热情参与。评审组共收到1万份报名信息,选出了40名入围司机,在11天的评选过程中,共收到7.67万人次的投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26 13:50:31 | 查看全部
原标题:2024年“首都国企开放日”活动启动

中工网北京8月25日电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周怿)今天,由北京市国资委、北京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2024年“首都国企开放日”活动在京西首钢园三高炉正式启动,此次活动将持续至9月底,90条各具特色的线路陆续开放。

活动期间,40家北京市属国企、3家中央在京双管企业将陆续推出精选开放线路。市民可以登高首钢园三高炉,一览“山—水—冬奥—科幻—工业遗存”园区风貌;可以亲临北辰集团国家会议中心,体验“北京服务”的贴心细致;可以到京投公司亚洲最大地下综合交通枢纽,感受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生动实践……90条线路亮点纷呈,将充分展示首都国企风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26 13:50:47 | 查看全部
原标题:沿黄高速项目G327分离式立交主线上跨桥首联现浇梁顺利浇筑完成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甘皙 通讯员 郭翠
8月16日,中铁七局沿黄高速项目G327分离式立交主线上跨桥首联现浇梁顺利浇筑完成,为年度进度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确保浇筑工作顺利进行,项目部超前谋划,精心组织,多次召开专题技术会议,从工序衔接、物资供应、安全质量控制、后勤保障多方面入手,不断优化施工方案,制定混凝土浇筑专项方案,对现场调度、泵送引导盯控、混凝土质量把控、线形监控、安全巡视、应急处置等各环节进行细致分工并责任到人,严格执行全过程现场盯控管理,确保混凝土浇筑顺利完成。

据悉,沿黄高速武陟至济源段项目是河南全省高速公路“13445工程”第一批开工的切块项目之一,也是焦作市“三十工程”十大基础设施项目之一。项目的实施,将形成黄河北岸新的东西向高速运输大通道,对完善焦作市南部高等级路网结构,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加强郑州都市圈的互联互通,助力交通强国建设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26 13:50:58 | 查看全部
原标题: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引题)

企业设备更新等政策红利逐步释放(主题)

中工网讯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周怿)国家税务总局最新发布的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在国家鼓励、地方政府支持等多因素带动下,4月~7月,全国企业设备更新稳步推进,工业企业设备更新增速;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效果显现,汽车、家电、家装厨卫、智能产品等消费形势总体较好。

4月~7月,全国企业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6.4%。其中,随着各领域设备更新实施行动方案逐步落地,7月同比增长8.5%,较前期加快。

工业企业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5.3%。其中,制造业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5.8%;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分别增长17.5%和20.4%,设备更新速度较前期明显提速。

随着一系列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落地,居民消费意愿不断增强,消费潜力逐步释放。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数据显示,4月~7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4.8%;二手车销售统一发票数据显示,《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发布后,二手汽车销量增长明显,5月~7月,二手汽车销量同比增长7.2%。

智能消费产品延续较好增长态势。4月~7月,可穿戴智能设备、智能车载设备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5.2%和3.4%,延续良好增长态势;家具制造业、电视及音响视听设备制造业购进智能设备同比分别增长32.4%和66.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26 13:56:30 | 查看全部
原标题:京哈高速三分部进入沥青路面上面层施工阶段

通讯员 周丽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甘皙

8月14日,中铁四局京哈高速三分部SMA-13沥青玛蹄脂碎石上面层试验段顺利完成摊铺,正式拉开了沥青上面层路面施工的序幕,标志着项目进入沈阳方向路面施工最后冲刺阶段。



沥青上面层作为整个沥青路面结构中的最上层,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道路的使用性能和耐久性。为确保试验段优质高效完工,项目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摊铺前对班组进行了现场施工技术交底。在摊铺过程中,为了满足25.25M大宽幅摊铺要求,在摊铺过程中采用双机联铺、梯队作业的方式进行一次性摊铺,严格按照施工方案中的摊铺方法、温度、速度和机械组合,从后场拌和到运输、摊铺、碾压等,严格落实各项施工工艺和技术措施,确保上面层压实度、平整度、宽度等各项指标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此次试验段顺利完成为后续沥青上面层大面积摊铺施工提供有力技术支撑和科学保证,为加快路面施工进度奠定了重要基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26 13:56:42 | 查看全部
原标题:西延高铁控制性工程武家塬隧道全隧贯通

通讯员 温鹏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兰德华

8月25日,历时1144天的连续奋战,西延高铁武家塬隧道顺利贯通,标志着西延高铁Ⅰ级高风险隧道全部安全顺利贯通,为后续无砟轨道的施工及全线通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西延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包头、银川至海口的包(银)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线路全长299.8公里,由西成客专陕西公司负责建设。武家塬隧道位于陕西省铜川市宜君县彭县黄土沟壑梁塬区,全长9736.34延米,设计为单洞双线隧道,其地质条件极为复杂,穿越了黄土、土石分界、浅埋、涌水等风险极高的段落,最大埋深190米,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极高。

“黄土隧道施工最怕遇水,含水量过高会导致土质松软呈软塑状,围岩自稳能力变差”。施工单位中铁三局西延高铁项目部总工王海亭介绍说,“武家塬隧道进口至1号斜井1.8公里区间为中等富水段落,日最大涌水量达6800方,相当于3.5个50米标准泳池储水量,涌水带来不小的施工风险”。为解决涌水难题,项目部采用红外探水、超前钻孔、封堵引排等措施提前处理出水点,通过分级泵站、自动抽排、袖阀管注浆加固等办法及时排除隧道出水,确保隧道安全作业环境。

西延高铁是陕北革命老区首条高铁,是陕西省“米”字形高铁网主骨架的重要构成。西延高铁建成后,西安至延安的铁路运行时间将从目前的2个半小时缩短至1小时左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26 13:56:58 | 查看全部
[align=justify]
原标题:花湖机场骨干路网畅通 湖北空中出海口打开北大门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张翀 通讯员 章凯 魏腾飞
8月23日,随着吴楚大道非机动车道沥青摊铺完成,标志着由中交二航局承建的花湖国际机场配套设施的重要配套设施——鄂州临空经济区北部骨干网连通工程全线顺利完工。该项目由将军大道、综保路、吴楚大道三条双向六车道的城市主次干道组成,道路设计总长为4.714千米,是国际物流核心枢纽区域内部东西向重要集散型道路,也是进出花湖机场的重要通道。
从杂草丛生的丘陵地到越织越密的交通路网,中交二航局助力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区的“腹地”不断扩大,用高品质的交通支撑“空中出海口”的建设,先后承建了鄂州光电子产业园配套设施项目、顺丰产业园配套设施项目等9个市政配套和道路改造项目,深度融入鄂州临空经济区“五横六纵”的交通路网建设,新改建59条市政道路和农村道路,全长72.23公里,涉及4个乡镇,惠及人口9.8万。目前已建成41条约54公里黝黑发亮的沥青路,其中中交二航局承建的吴楚大道和燕矶长江大桥是武鄂黄黄“三横三纵”重要组成部分。
从水韵小城到功能强大、衔接高效、绿色生态的国际物流核心枢纽加速形成,中交二航局深入参与鄂州战略发展布局,助力武鄂黄黄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打造“空中出海口”贡献力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26 13:57:10 | 查看全部
原标题:2024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百场宣讲进工地”活动走进中建四局四川建设公司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张翀 实习生 汪颀伟

“留守儿童是社会的重要一员,他们是每个家庭的希望,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未来。”

8月23日,由民政部、国务院国资委等共同指导,四川省总工会、四川省建设建材工会支持,中建集团主办,中建四局承办,中建四局四川建设公司协办的2024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百场宣讲进工地”活动(第40场)在中建四局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文科楼项目顺利举办。

活动设置专家授课、文艺演出、集体生日等环节,让家长和孩子在愉快又富有教育意义的氛围中掌握实用的安全知识,领导共同为孩子们过集体生日并送上成长大礼包,勉励孩子们要自强不息、努力学习;父母代表进行“我是法定监护人”承诺宣誓;员工代表上台宣读“关爱留守儿童”倡议书;总承包分公司女工委主任唐莉提出“爱心妈妈结对关爱”倡议,与结对儿童高艺宁上台互动。当天,小朋友及家长还游览电子科技大学校园,参观电子科技博物馆和成都自然博物馆。

此外,活动中成都市总工会为项目授予“成都市四星站点示范服务项目”;为切实保障高温天气下广大员工的健康,开展“送清凉”活动,在场领导为一线职工和工友们送上清凉饮品、洗护套装等物资。

据悉,中建四局承办了62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宣讲活动,覆盖5.4万多个职工和工友家庭,开展了一系列关爱活动。每一场工地的宣讲,都是一次心灵的触碰、一次希望的播种,让我们共同见证了关爱之花在孩子们心中悄然绽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26 13:57:24 | 查看全部
原标题:渝万高铁五步河双线特大桥连续梁主墩完工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李国 通讯员 吴宇

8月24日10时许,随着最后一次浇筑,渝万高铁五步河双线特大桥27号主墩顺利完成封顶浇筑,标志着该桥梁连续梁主墩墩身结构施工完成,为线路建设进程再添新篇章。

记者从渝万铁路有限责任公司获悉,渝万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包(银)海、京昆通道的组成部分。线路起自重庆东站,途径重庆市南岸区、巴南区、涪陵区、丰都县、忠县至万州区,接入万州北站。正线全长251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项目建成通车后,渝东北地区将与通车的郑渝高铁形成时速350公里高铁双通道,对于便捷居民出行、推动三峡旅游资源开发、助力“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为按期实现各项建设目标,渝万铁路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参建单位高标准、高质量,倾力建造西南艰险山区生态铁路精品工程。中铁十二局渝万高铁9标项目部承担渝万高铁约29.8公里施工任务,主要包含隧道5座、桥梁8座、路基9段,承建了长岭岗隧道和五步河双线特大桥等重难点工程。

项目开工以来,建设者坚持稳字当先、均衡生产,大力开展了智能建造探索,应用多种桥隧成套机械化设备,有力克服了地质难题,保持了安全平稳的建设态势。渝万高铁五步河双线特大桥位于重庆市巴南区,桥梁全长1796米,共设有46个桥墩,最高主墩高达105米。该桥梁跨越S207省道和五步河,环保要求严、安全风险高、施工难度大。

据中铁十二局渝万高铁项目部经理隋洪涛介绍,五步河双线特大桥自2023年1月31日开工以来,建设者克服高空作业和施工组织、资源要素配置等难题,应用了新型安全爬梯等多种工装设备,实现了安全平稳建设。此次封顶的27号主墩高94.5米,相当于30多层楼高,预计于2025年10月建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26 13:57:42 | 查看全部
原标题:攀上科技“新高峰” 当好振兴“顶梁柱”(主题)

——东北国企向“新”转型观察(副题)

经济参考报记者 褚晓亮 姚湜

坚持创新引领,锻造大国重器,是东北国企的使命担当。

我国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在长春完成时速160公里满载运行试验,世界最大超低碳马氏体不锈钢全尺寸转轮体锻件在齐齐哈尔成功锻造,我国首台套150万吨/年乙烯“三机”从沈阳发往用户现场……

近年来,通过推行新机制、搭建新平台,研发新技术、布局新赛道,东北国企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改革逐步深入、硕果累累。

从大兴安岭到长白山脉,从松花江到辽东湾,展现新担当新作为新使命,乘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东风,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探索热潮,正在黑土地上澎湃。

体制向新 改革破题展现新担当

历经3年自主研制,设计时速400公里——7月17日,中车长客发布了国内首个内置式转向架产品,标志着我国在深度掌控高铁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的研制上有了新突破。“近年来公司累计研发新产品140余种,‘复兴号高速列车’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中车长客国家轨道客车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彦说。

创新突破源于企业啃下了人事制度改革的硬骨头。中车长客构建“机构能设能撤、管理人员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减”的激励机制,激发全员活力;以本部为主体,建立北京、上海、美国、德国等海内外研发分中心的全球一体化技术体系,集聚全球领军人才,打造轨道交通客运装备原创技术策源地。

多年来,东北各地推动全面振兴,从央企到地方国企,纷纷通过改革破除制约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不断展现为改革破题的新担当。

不少地方国企奋勇争先,从战略性重组到专业化整合,从混合所有制改革到监管机制完善,在体制机制领域创新突破。

7月,国内首个200公里以上长距离十车道的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京哈高速辽宁段改扩建工程年度投资和工程建设进度实现“双过半”。“如今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同质化竞争减少,握指成拳合力大。”辽宁省交通建设投资集团董事长徐大庆说。

为了“握指成拳”,辽宁省推动了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实行政企脱钩、事转企改革。截至2024年初,辽宁省国资委监管企业已由2017年的28户重组整合为14户,资源更为集中。

针对国有企业班子结构功能不优、干部人才储备不足、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吉林省委组织部牵头,在全省范围内实施了组织工作提质增效促国企振兴专项行动,确立省管企业“升降级”、领导人员“红黄牌”制度等38项创新举措,激发国企活力。

“我们拓宽干部来源,规范‘一把手’用人权;探索增配战略绩效包,鼓励多劳多得。”吉林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秦季章说,改革举措使企业组织架构设置更加敏捷、灵活,提升了对发展战略的支撑能力。

不断深入的改革举措让东北国企轻装上阵、焕发新生。今年前6个月,吉林省属国企所有者权益总额同比增长15.5%,实现营业收入441亿元,同比增长6.8%;辽宁省国资委监管的省属企业在去年实现利润增长翻番的基础上,再实现同比增长80%。

要素向新 科技攻关凸显新作为

东北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国企是排头兵。

目前,中国生产的大型风电叶片碳纤维碳板,每10片中,有9片来自吉林化纤集团。

吉林化纤集团是一家有着60年历史的老国企,原本是聚焦人造丝、腈纶纤维等领域的传统制造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企业发现,同样是“纤维”,普通纤维产品用量大,但利润低、收益小;有“黑色黄金”之称的碳纤维,生产技术门槛高、难突破,但是不仅售价高,还“一丝难求”。

下决心研发出属于中国的碳纤维,吉林化纤广纳人才组建研发团队,陆续攻克了原丝粘度不稳定、气泡杂质多等多道难关,突破了纺丝纤度高、强度低、毛丝多等各类屏障,碳纤维产业的“卡脖子”“无人区”课题陆续取得突破,吉林化纤首创的25K、35K、50K大丝束碳纤维全面投放市场。

吉林市市长王吉介绍说,近三年,吉林市碳纤维产业产值增长6倍以上,目前碳纤维原丝产能全球第一,碳丝产能全国第一。

东北地区传统国有龙头企业多,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放弃传统产业,而是根据本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推动科技“赋能”国企,让老树长出新枝,用新技术优化老产业。集聚创新要素、加强创新组织,近年来,东北国企加速优化创新生态,推动传统产业强基转型。像吉林化纤这样,有了“新名片”“新动能”的老国企还有很多。

为了鼓励老国企入局“新赛道”,布局“新领域”,东北各地加大创新投入。2023年,吉林省国资委监管企业研发总投入11.7亿元,同比增长33%;黑龙江省国资委将科技研发投入强度纳入出资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指标,重点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实现同比增长。辽宁强化科技创新激励和重点领域科技攻关,本钢集团、大连重工装备集团等企业成功研发一批新技术、新产品。不少企业还实现了智能化、数字化升级,生产经营更加绿色低碳的同时,降本增效。

在一重集团(黑龙江)重工有限公司轧电数字化车间,依托5G专网和工业互联网平台,30多台数控机床实现了机床联网和数据的实时采集。走进沈阳鼓风机集团转子车间,电子屏幕上实时滚动着每条生产线的物料等生产信息。“通过数字化系统,智能车间实现了人、机、料等生产数据的全方位线上管控,老企业也有了新面貌。”沈鼓集团董事长戴继双说,公司目前实现叶轮等核心零部件加工效率提升28.2%。

格局向新 大国重器肩负新使命

大国重器,是东北国企独树一帜的标签。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桂玉松,是一重集团(黑龙江)重工有限公司轧电制造厂18米深孔钻机台长。30多年来,桂玉松只做一件事,就是给“大国重器”进行深孔加工。通过潜心攻关,他带领团队打破了常规岛整锻低压转子全球唯一供货商——日本JSW的技术垄断,扭转了相关装备制造受制于人的局面。

曾经,新中国第一辆汽车、第一辆地铁车、第一艘万吨轮船在东北诞生,不断攻克和解决重大装备“有无”问题,是东北央企、国企的战略格局。如今,东北研制出国产首艘航母、跨音速风洞主压缩机、“复兴号”高速动车组,以科技创新增强战略支撑托底能力,是共和国工业“长子”的新使命。

集中优势资源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加大在基础共性技术和前沿引领性技术的研究力度,东北积极构建覆盖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高校院所的战略合力。哈电集团与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一重等43家单位组建7个创新联合体,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组建创新研究院,聚力推进产业全链条科技创新,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支撑。

“过去我们一直都是跟随模仿式创新,现在国外没有的我们也要干,始终站在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产品垄断的第一线,实现我国系列重大技术装备从0到1的跨越。”中国一重集团科技部长郑新毅说。

从战略角度看,东北国企在维护产业安全、提高经济韧性方面持续发挥作用;从经济角度看,国企依然是东北经济的顶梁柱之一,不断升级的国企创新生态圈,越来越高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度,正带动着东北民营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

2023年,辽宁洽谈签约实施的央地合作重点项目156个,总投资近1.3万亿元。近年来,东北密集谋划央地合作项目,充分发挥央企国企资本、科技、管理、人才、市场和产业链供应链等优势,推动东北产业基础再造、结构转型升级、产业配套完善,为东北全面振兴筑牢现代化产业体系基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