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以人为本要走出“三个等于”误区
冀中能源邯矿集团义井王凤社区:杨雪梅
随着企业管理的改革与创新不断地深入,“以人为本”逐渐成为企业管理文化的主流,也成为了班组文化管理的大趋势。然而,由于人们对“以人为本”的内涵存在理解偏差,过度强调“人性化”的现象时有发生,在管理实践中走入了误区。
误区一:“以人为本”=“以人情为本”
“以人为本”的管理强调对人的尊重及人际关系的和谐,然而有的班组长对“尊重”与“和谐”的理解却有失偏颇,认为尊重就是互留情面,和谐就是没有矛盾;为了体现管理的人性化,以“宽容”代替“处罚”,以“表扬”取代“批评”,不知不觉地把“尊重人”异化为“不得罪人”;工作上只讲感情,不谈原则,有求必应;对员工的缺点和错误,碍于情面,或只字不提、或轻描淡写;回避工作矛盾,讲究一团和气,事事留情面,处处给人情,殊不知却落入了庸俗的人情圈子,“以人为本”演化成“以人情为本”。
企业在管理中提倡“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理解、关怀、支持每一位员工,把员工作为班组发展的第一资源。但是“尊重”不是放任自流,“理解”不是全盘认可,“关怀”不是拉关系走后门,“支持”更不是无原则的。这些“尊重、理解、关怀、支持”都应是以公平公正为原则,以促进发展为目标,就是要平等待人,公正处事,而不是在人情之下的一人一个标准、一事一个准则。失去了公平公正的人情,其实是对群体的反人文。
误区二:“以人为本”=“以个人为本”
在少数员工的眼里,“以人为本”的管理就是要求企业、班组在管理上要让每个人都能够最大程度上感受到尊重、自由和满足,企业与班组的管理要考虑到“我”的需要。对他而言,个人的需要得到满足就是“以人为本”了,却少有思考他需要的尊重、自由和满足是否符合企业的公共价值准则。把“以人为本”的管理理解为“以个人为本”“以我为本”的管理。过度强调个人的需求,这是对“以人为本”管理的曲解,必然会与班组的整体利益相抵触,与企业的发展需求相违背。
“以人为本”管理并不意味着对个人言行的放任,更不意味着对规章制度的否定,而是将刚性的制度与柔性的情感紧密结合起来,既对员工的行为做出适当规范,又给予员工的个性张扬一定的空间和自由,使制度获得尽可能多的支持和合作。
误区三:“以人为本”=“小团队利益为本”
时下有人认为:“以人为本”就是要企业、班组充分考虑到员工利益,不能做损坏员工利益的事。于是,有些人便打着“以人为本”的旗号,目的是为了维护小团队的利益,而无视班组乃至企业这个大团队的发展。有的班组员工,用“以人为本”为借口,向班组长提出内部设置临时假制度,只要有事儿和班组长请假,只要是在班组长职权范围内的,都不做任何考核,更不要向上一级汇报,班组内部消化平衡。像这类,只顾小团队利益,而无视企业利益的行为,就是对以人为本的误解。
班组管理的核心是人,管理的根本目标是为了人、依靠人、发展人,管理的过程就是要激励和满足人们健康向上的积极追求,开发人的潜能。只有走出以人为本的“三个等于”误区,企业与班组,班组与员工,才能互为根本、互为基础,顺应自然,遵守规则,安于事业、勤于工作之风才能弥漫整个企业,班组团队才能上下通达、和顺兴旺,企业才会健康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