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38|回复: 13

《班组天地》杂志第7期热点微评论:践行工匠精神培育工匠人才,我们该如何作为?

发表于 7 天前 来自手机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本帖最后由 dqqjk 于 2025-6-28 21:10 编辑

日前,全国总工会印发《工匠人才培育实施办法》,聚焦工匠人才、工匠精神培育。这一办法不仅明确了工匠人才在新时代产业发展中的关键地位,更强调了弘扬工匠精神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作为企业员工,我们该如何参与工匠人才的培育?又该如何在日常工作中践行工匠精神?而企业应构建哪些人才培养机制,开展哪些针对性的技能培训与实践活动,以及采取何种激励手段来激发员工主动提升技能的积极性?

欢迎发表您的看法、观点和思考!要有理有据,寓理于事,切忌空谈(请不要一味地讲事例,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直接跟帖,标题自拟,400字左右!截稿日期:2025年7月8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来自手机 | 查看全部
  “快线思维”不可取
◎王  平

今年两会期间,中车齐车公司技师王海代表指出,部分企业存在“重使用轻培育”现象,宁愿高薪挖人也不愿自主培养人才。这种“快线思维”急功近利,忽视工匠精神传承精神、忽视工匠人才培育,危害甚深。
其典型表现有三:过度依赖进口设备而忽视技能培训;盲目追求短期效益而弱化工艺积累;片面强调效率而牺牲质量管控。如某机床企业曾因仓促启用未受训工人,导致两千万元的核心部件批量报废,教训深刻。  
反观中国中车实行的“金蓝领”培养体系,新技工须接受一年基础训练,最终实现高铁转向架毫米级精度;振华重工凭借顶尖焊工团队,斩获全球80%港口机械订单。实践证明,工匠培养需长期投入,但回报丰厚。  
破除“快线思维”需双向发力:一要建立长效培养机制,如徐工集团“技能大师”工作室,促进技工与研发团队融合创新;二要优化评价体系,像格力电器将工匠创新成果与薪酬晋升直接挂钩。如中国一重设立年薪百万的“首席技师”岗位等举措,彰显企业观念转变。  
工匠精神如陈酿,时光沉淀方得醇香。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唯有摒弃浮躁、深耕人才培育,才能夯实制造强企、制造强国根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 天前 | 查看全部
                                                               双向发力,共筑工匠人才培育新高地
       作为企业员工,应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主动学习新知识、钻研新技术。利用企业培训、网络课程等资源,拓宽知识边界,积极参与技能竞赛、技术革新活动,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同时,保持对工作的敬畏与专注,将每一项任务做到极致,以精益求精的态度践行工匠精神。
       企业方面,构建“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机制至关重要。构建分层分类的培训体系,针对不同岗位、不同技能水平员工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涵盖理论授课、实操训练、导师带徒等多种形式;搭建创新实践平台,鼓励员工参与技术攻关、工艺改进项目,给予资金、设备支持;完善激励机制,设立技能津贴、晋升绿色通道,对取得突出成绩的工匠人才给予物质奖励与精神表彰,增强员工职业认同感与归属感。
       员工与企业需双向奔赴,员工以自我提升为己任,企业以培育人才为目标,方能形成强大合力,培育出更多高素质工匠人才,以工匠精神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为新时代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力。(国能神东皮带机公司张进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 天前 | 查看全部
匠心可育——个体觉醒与企业深耕

《工匠人才培育实施办法》为新时代工匠精神生长指明了路径。此事业非仅凭个体热忱,更需制度深耕滋养。匠心之基,首在个体价值觉醒。每位员工须深刻认识:精湛技艺是安身立命的尊严基石,是推动企业前行的深层动力。唯有树立“技能即尊严”的信念,方能在平凡中绽放非凡。
然孤立的信念难以支撑殿堂。企业当为匠心温床,构建完整培育与激励机制:建立科学透明的技能等级评定与薪酬体系,使技术尖兵收入荣耀不亚管理岗;设立基金支持尖端技术培训与行业交流;搭建创新平台,提供实践智慧演练场。当高级技师薪酬超越中层管理岗,价值天平自然回正。
尤为关键者,是企业“看得见”的推崇。物质之外,荣誉体系、榜样宣传与话语权赋予不可或缺。当工匠姓名闪耀于文化长廊,其建议郑重写入决策案头——此无声宣告,最能点燃对卓越技艺的向往。
匠心非天生禀赋,是在尊重与制度双重呵护下结出的果实。个体觉醒、企业深耕、社会认同协同奏响,工匠精神便如种子在时代沃土中抽枝散叶,终成支撑国家高质量发展的不折栋梁。
国能神东煤炭皮带机公司——孙绍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 天前 | 查看全部

                                                践行工匠精神:企业与员工齐发力,培育工匠人才共促产业升级
      践行工匠精神、培育工匠人才,是推动产业升级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作为企业员工和企业本身,应从多个层面积极行动起来,切实落地落实这一目标。
    一、作为企业员工,应以工匠精神为内核,精益求精,注重细节,持续改进。在日常工作中,要树立工匠意识,把每一项任务都当作展示专业的舞台,用心、专注、追求卓越。要坚持学习,不断提升专业能力,紧跟行业最新技术和标准,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二、员工应积极参与企业的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参加技能培训、岗位实践、技术比武等多样化形式,不断丰富技能体系。与此同时,主动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形成个人技能积累,为团队和企业创造更大价值。
    三、企业方面,需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具体可以包括:
系统化的培训机制:结合岗位实际需求,设计针对性的技能培训课程,强化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
实践驱动的学习方式:设立实训基地或创新工坊,让员工在项目中锤炼技能,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企业文化的塑造也至关重要。通过宣传工匠精神的价值,将工匠意识融入企业发展使命,加深员工的认同感,形成崇尚技能、追求卓越的氛围。
    总结而言,践行工匠精神和培育工匠人才,是企业与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企业应以制度保障和文化引领为基础,员工则要以学习和创新为动力,共同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素质技术人才队伍,从而推动企业迈向更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白琮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 天前 | 查看全部
立足岗位铸造“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一种对工作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态度,对于企业员工而言,它是日常工作的行动指南,是推动个人成长与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企业员工应积极投身工匠人才培育,立足岗位铸造“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的培育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坚持和积累。比如笔者单位工匠韩太平一直把爱岗敬业、技术创新、精益求精,铸造“工匠精神”作为奋斗目标,在工作中不断磨砺、学习,练就了一身过硬的专业技术本领,解决了许多生产上、设备上的疑难杂症。他还注重经验传承,以师带徒的形式,开展对班组职工的交流和指导。他带头发明的“离心式空压机空气滤筒反吹装置”获得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韩太平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工匠精神,更是带领班组职工以工匠精神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
工匠精神是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企业员工作为企业发展的主力军,在践行工匠精神、培育工匠人才方面肩负着重要使命。事实证明,只要立足岗位,秉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以匠心守初心,用精心专心铸专业,坚持不懈地追求目标,就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实现个人的职业成长,更能助推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台阶。(新天钢集团天铁公司 尹红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 天前 | 查看全部
本帖最后由 爱好作为 于 2025-7-1 08:41 编辑

工匠人才是立足岗位勤学苦练炼成的
      什么是工匠?我的理解是精益求精、持续提升、超越自我。具体来说,就是把复杂事情简单做,你就是专家;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你就是行家;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赢家。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希望成为工匠,关键在认知和行动上有所差别。
      笔者单位曾有一个全国劳动模范,他所从事的工作,就是运行操作,上班除了在集控室监盘之外,就是跑现场看机组设备运行状况,发现设备缺陷和异常情况,立即叫维护检修人员来处理缺陷。然而,就这么一个简单而又重复的事情,他却把它做成了不简单,别人发现不了的设备缺陷,他一到现场听声音、闻气味、徒手膜就能准确判断出设备缺陷的具体位置。长此以往,他被同事们称为“捉漏专家”,后来还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由此,笔者认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无数个寒来暑往,无数个不眠之夜,这位全国劳动模范都在用心用情用力做好自己本职工作,都在勤学苦练岗位基本功。当别人闲暇之余聊天、玩手机时,他却在苦思冥想,一心要攻克设备疑难问题,当班时,他又现场设备为伴,仔细巡查每台设备运行状况,从不放过一丝一毫的蛛丝马迹。正因为他在岗位上数年如一日,专注技能水平,才有了屡为公司挽回因设备故障原因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所以他被推选全国劳动模范、“捉漏专家”等荣誉称号都是当之无愧。“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如今,公司各个专业人员也在立足岗位、奋发上进,本着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工作理念,争取在公司高质量转型发展贡献新的更大力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 天前 | 查看全部
                                                                                              以激励为帆,企业如何助员工扬起进取之舟                                                                                    
       站在员工的角度,我们期待企业能构建更贴合需求的激励体系,真正点燃大家学习和进取的热情。首先,希望企业能将薪资与技能提升紧密挂钩,比如设置“技能津贴阶梯制”,每提升一个技术等级,工资就有明显涨幅;对攻克技术难题、参与创新项目的员工,发放高额专项奖金,让我们能直观感受到技能提升带来的物质回报。
       在精神层面,渴望企业给予更多认可。不仅是简单的口头表扬,更希望能通过企业官网、内刊、宣传栏等平台,大力宣传优秀员工的事迹;设立“月度工匠之星”“年度技术标兵”等荣誉称号,让大家获得实实在在的成就感与荣誉感,在企业内部树立榜样,形成积极向上的氛围。
       职业发展机会同样关键。希望企业能为员工定制个性化的职业规划,搭建清晰的晋升通道,无论是向管理岗还是技术专家方向发展,都有明确的路径;提供参与行业高端培训、国内外技术交流的机会,让我们接触前沿知识和技术,拓宽视野,更有动力为实现职业目标而努力学习。(国能神东皮带机公司王静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来自手机 | 查看全部
时间较紧,有写作意向的朋友抓紧哈!虚位以待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前天 19:16 | 查看全部
本帖最后由 草地兔 于 2025-7-3 19:20 编辑

工匠精神助力企业发展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内容。企业的生产运行和创新发展都离不开这种精神,更离不开饱含这种精神的工匠人才。那么,企业该如何培育工匠人才呢?
        首先应该构建 “师带徒” 人才培养机制,让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与新员工结对,实现技能与精神的传承。例如,燕山石化会为每一名新员工配备2名师傅,一名专业技术人员和一名所在班组技能精湛的技能操作师傅,利于新员工学习成长。
        其次是开展针对性技能培训,邀请行业专家进行业务讲座,组织岗位技能竞赛,鼓舞奖励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以赛促学,夯实员工能力业务素质。
        三是搭建实践平台,通过设立专家工作室、技术攻关小组,鼓励员工参与其中,通过解决生产过程的瓶颈性难题,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升业务能力。例如,炼油厂大国工匠——刘劲松,带领工作室成员有效破解临氢装置的问题、难题,为装置安稳运行做出贡献;同时,多名工作室成员获得石油化工系统内竞赛大奖,为企业培育多名工匠人才。
        四是采取正向激励的手段,设立技能晋升通道,将员工技能水平与薪酬、晋升挂钩;对表现突出者给予物质奖励和荣誉表彰,颁发 荣誉称号,营造崇尚工匠精神的良好氛围,激发员工提升技能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作为企业员工也要珍惜企业提供的各类资源和机会,积极主动学习,以专注和耐心,对待每一项工作,不放过每一个环节,坚持一丝不苟,勇于创新,突破自我,在为企业改革发展做出自己贡献的同时,也实现个人成长。



   燕山石化  高常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