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2025年7月2日企业热点新闻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查看全部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田国垒 通讯员 庞世乾

阅读提示

推动职工创新从“独创”向“联创”发展;建立名师带高徒制度,让更多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夯基固本;对各级工匠进行奖励……胜利油田推出一系列激励机制,培育工匠人才。

日前,在胜利油田召开的2025年“一线生产难题揭榜挂帅”大会上,11个生产难题被揭榜。从2020年以来,胜利油田“揭榜挂帅”活动共吸引1万余名技能人才参与,先后解决生产难题1308项,创造经济效益5600余万元。

想干有机会、能干有平台,让产业工人学有劲头、干有奔头。近年来,胜利油田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培养铸造了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近5万名产业工人中,高级工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比超6成。

有摘金夺银,也有硕果累累

今年36岁的赵琢萍是胜利油田最年轻的技能大师,也是一名采油工特级技师。这位原本学习会计专业的采油工人,在上班第二年就以8分钟的速度打破了胜利油田碰泵操作的历史最快纪录,并在胜利油田各类技能竞赛中摘金夺银。2019年,赵琢萍在中国技能大赛中获得银奖,荣获全国青年岗位能手。

2004年以来,胜利油田先后有12人荣获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金奖,266人在全国行业和集团公司职业技能竞赛中荣获金、银、铜奖。

在积极组织参加集团公司及相关行业竞赛的同时,胜利油田建立每2年组织一次技能竞赛的常态机制,累计已举办23届职业技能竞赛,产生4000余名技术能手。

既要摘金夺银,更要硕果累累。胜利油田出台群众性技术创新工作管理办法,既搭建起技能人才创新的“四梁八柱”,又为成果转化铺就快速路。

在获得全国技能大赛银奖后,赵琢萍从技术型向创新型转变。她主持和参与完成技能创新成果30多项,13项成果获国家专利,获国家级创新成果6项。

目前,胜利油田已建成包括代旭升、唐守忠2个全国劳模创新工作室在内的115个创新工作室,在此基础上成立油田职工创新工作室联盟,下设7个区域性创新联盟、12个行业性创新联盟,推动职工创新从“独创”向“联创”发展。

胜利油田工会副主席杨金友介绍说:“创新联盟打破了单位和行业限制,组织联合攻关课题784项,下基层解决生产难题2760余个,催生了一批技术创新成果。”

从2020年开始,胜利油田每年组织一次“一线生产难题揭榜挂帅”活动,在全油田推动形成“难题变课题、创意变方案、项目变成果、成果变效益”的全员创新工作链。

既要“顶天立地”,又要“铺天盖地”

被称为“石油鲁班”的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采油工技能大师、胜利油田采油工特级技师唐守忠,从一名技校生成长为全国技术能手、大国工匠,编纂技术专著3部,获得国家专利61项,174项创新成果获奖,为企业创效1亿余元。

一线采油工人走进人民大会堂,可谓是“顶天立地”。如今,胜利油田拥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8人、全国技术能手10人和中央企业大国工匠、中央企业技术能手20人。还有石化名匠、集团公司技术能手、山东省泰山产业技能领军人才、齐鲁首席技师等372人。

“顶天立地”要发挥“顶梁柱”作用。胜利油田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基础理论扎实、一线生产经验丰富的优势,积极推荐引导各层级高技能人才参与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油田、直属单位重点工作。

胜利发电厂锅炉运行集团公司技能大师张颂国,数次代表胜利油田参加中国石化兄弟单位发电厂的标准验收和技术改进工作。唐守忠、冯新永、张建国等一大批高技能人才参与多项国家和行业标准、职业技能教材和题库制修订等工作。

既要“顶天立地”领军,又要“铺天盖地”固本。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孙永壮介绍,2022年,胜利油田大幅缩短员工职业技能等级晋升年限、增加破格条件和直接认定条件等,加快了员工职业技能等级晋升。高级工在竞赛中获得金奖,晋升为技师;初级工、中级工获得个人名次,分别晋升为中级工、高级工。

胜利油田建立的名师带高徒制度,让更多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夯基固本。目前,胜利油田拥有中国石化技能大师11人、油田首席和技能大师37人,直属单位首席技师100人,主任技师和责任技师2200余人,“专业有技能大师、直属有首席技师、基层有主任技师、班站有责任技师”的高技能岗位人才队伍格局。

只有肯学苦干,才会名利双收

从普通采油工成长起来的滨南采油厂首席技师马延峰,用30年的执着坚守,在守护油水井健康的道路上书写着不平凡的匠心故事。今年5月,他和5名一线工人一起获评“滨南工匠”。

根据最新出台的胜利油田工匠人才培育办法,作为直属单位工匠,这6名“滨南工匠”中有人有望成为“胜利工匠”、“胜利大工匠”,直至成为“胜利首席工匠”。

从2017年开始,胜利油田就增设了“胜利工匠”评选,共有64人当选,每人奖励5万元。

只有肯学苦干,才会名利双收。2022年,胜利油田新修订出台了《胜利油田高技能岗位人员管理办法》,建立起技术工人逐级晋升为责任技师、主任技师、直属单位首席技师、油田技能大师、油田首席技师和中石化技能大师的成长通道。

根据规定,从责任技师享受基层班站副职薪酬待遇开始推算,油田首席技师享受直属单位正职待遇,中石化技能大师享受油田副总师薪酬待遇。

在油田技能大赛中,获奖选手最高可奖励1万元,并记二等功一次,授予“胜利油田技术能手”荣誉称号。除了对全国技术能手和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重奖外,胜利油田对评选出的油田技能大奖和技术能手分别奖励8万元、1万元,并优先安排他们参加培训提升、学习交流和考察调研等活动,推荐技能大奖获得者参与各类技能人才荣誉评选。

现任孤岛采油厂孤一联合站党支部书记牟燕是从一名工人成长起来的中央企业劳动模范,当选山东省第十届、十一届党代会代表。

和牟燕一样,胜利油田既有一大批技能人才进入管理队伍,也有一批技能人才获评各类荣誉称号。据统计,胜利油田先后有23人获评全国劳动模范、32人获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还有10名一线优秀工人和劳模代表在油田和直属单位挂职或兼任工会副主席,45名一线工人当选为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查看全部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李国 通讯员 李维康

成渝中线高铁是中国“八纵八横”高铁网沿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标志性工程,也是当前建设标准最高、运行速度最快的高速铁路,是CR450(时速450公里)科技创新的关键支撑工程。

“中铁五局首台自主制造生产的智能造桥机,在施工安全性、走行效率、劳动强度、信息化控制四个方面进行了显著改善,与传统挂篮相比单个节段提升综合工效超过20%。”6月24日,在中铁五局成渝中线四川段9标一分部,项目经理罗峥鑫告诉记者。

中铁五局成渝中线项目部加速智能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在大跨径连续梁施工、精品示范段打造等核心环节取得显著突破,应用“精准换重”“绳锯切割临时支座”“低温时段浇筑”等智能建造技术,有效解决施工难题。近日,该项目跨资铜大桥合龙段以毫米级精度兑现品质承诺,展现了中国高铁智能建造的硬实力。

精准换重:力学平衡的艺术

跨资铜高速公路特大桥全长784.9米,主跨采用连续梁结构,计算跨度为(36+64+36)米,上跨车流密集的资铜高速公路,施工环境复杂、技术难度高。中跨合龙段作为连续梁结构受力的“咽喉”,施工中需确保梁体两端高差、线形误差小于2毫米。

该项目职工科创团队采用“动态配重+实时监测”的精准换重技术:在合龙段两侧悬臂端安装智能配重水箱,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位移数据,自动调节配重水量,抵消混凝土浇筑产生的荷载变化,实现动态配重。

测量人员每半小时采集一次梁体变形数据,确保合龙前48小时内两端高差始终控制在0.8毫米以内,实现毫米级精度控制。此项技术有效避免了传统沙袋配重效率低等弊端,是智能传感与自动化控制技术在高铁桥梁建造中的成功实践。

双法控制:破解砼收缩缝难题

针对合龙段混凝土易受温度应力开裂的难题,技术团队科学锁定最佳浇筑时机“黄金四小时”作业窗口。通过提前72小时启动气象追踪,严格把控低温窗口期作业,选择夜间气温稳定时段(凌晨3点至6点)进行合龙段混凝土浇筑及临时钢结构焊接,利用热膨胀系数最小的温度区间,最大限度降低收缩变形风险。

据悉,在混凝土中添加高性能复合微膨胀剂,通过钙矾石晶体生成反应产生适度膨胀力,补偿混凝土凝固过程中的收缩应力,将自由膨胀率精准控制在0.02%~0.04%范围内。经检测,合龙段混凝土表观零裂缝,超声波检测密实度达99.3%,远高于设计最低要求,为高铁百年品质工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罗峥鑫介绍说,精准换重保障结构平衡,绳锯切割实现无损拆除,低温浇筑破解收缩顽疾,共同构成了保障高铁重大桥梁工程高质量合龙的智能建造解决方案。

精品示范:打造高铁新标杆

“项目的精品示范段是由荣家湾隧道出口、李家沟大桥、26号路基组成的,桥、隧、路基工程单元齐全,集中展示五局乃至成渝中线高铁在智能建造领域的最新成果与水平,目前施工进展顺利。”该项目常务副经理张世文指着“精品示范段节点工期”图纸说。

荣家湾隧道是高瓦斯隧道、标段控制性工程,其智能化管理水平至关重要。项目部在隧道出口积极构建了智能管控中心,通过物联网、BIM+GIS数字孪生、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进度管控可视化、安全环保管控智能化、工艺质量管控精细化、智能装备管控集成化、人员调配信息化的数字协同管理,真正实现隧道施工智能化管理。

在这段长约1.1公里的精品示范段“橱窗”中,集中展示了中铁五局施工工艺的最新成果:隧道工程聚能水压爆破技术、数字养护台车等18项智能设备和工装工艺;桥梁工程新型智能造桥机、空心墩装配式内操作平台等13项工艺工装;路基工程骨架机械刻槽、多功能锚杆钻机等10项智能设备和工装工艺。

张世文表示,这一系列智能化、可视化施工装备和工艺的集成应用,有力推动了桥、隧、路工程建造方式的智能建造,显著提升了工程项目的整体建造水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查看全部
中工网讯 一声爆破哨响,矿山腾起的不是遮天蔽日的黄尘,而是氤氲缭绕的薄雾——日前,中铝国际中色十二冶金建设有限公司产业工人团队自主研发的“压水袋+水膜”综合除尘工法,在云南兰坪金鼎锌业露天矿场交出硬核生态答卷。这项成本不足3分钱/立方米的绿色爆破技术,正推动矿山行业告别“尘雾围城”,实现生态与生产的双赢。

据了解,露天矿山爆破一直面临治理困境,传统水车喷淋难以捕捉爆破瞬间的高速扬尘,粉尘扩散半径超百米,周边农田常蒙上“灰纱”,作业能见度骤降更埋下安全隐患。十二冶项目团队从炮孔口突破,首创特制压水袋与立体水幕技术——爆破冲击波挤压水袋形成雾化水膜,配合孔网间水幕构成双重屏障。2624平台实测显示,粉尘扩散距离压缩至5米内,工人们笑称,这给矿山戴上了“防尘口罩”。

据介绍,这一爆破技术,120个炮孔仅增人工费750元、材料费72元,折合每立方米剥离量成本增加0.029元。按年开采量553万立方米计算,全年环保投入仅15.8万元,相当于矿山停产半天,换来持续生产许可证。该工法更深远效益在于设备损耗降低,粉尘减少使机械滤芯更换周期延长,维修成本显著下降。

技术革新重塑矿地关系。周边村民感慨:“过去不敢开窗晒衣,现在能呼吸清爽空气了。”十二冶还将除尘工法与生态修复结合,在爆破平台周边栽种耐旱灌木,形成“爆破—抑尘—复绿”闭环。如今黄土坡泛起新绿,工业爆破区与生态修复带开始“换新颜”。(甘欣鑫 王建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查看全部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刘静

日前,中国化学天辰公司与北京禾能时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华东理工大学就绿色纤维素乙醇联产绿色甲醇产品的技术开发与推广签署三方合作协议。

在本项合作中,三方发挥各自优势,以纤维素乙醇生产工艺剩余物料为原料,经特殊工艺制成生物质浆料,完全满足现有水煤浆气化工艺的进料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整套绿色甲醇湿法气化联产工业化方案,实现了生物质发酵、气化技术的跨界融合,实现了绿色甲醇与绿色乙醇的“双绿”联产,解决了其他绿色甲醇生产工艺中存在的生产成本高、传统生物质气化氯含量高、装置难以连续运行等诸多痛点,为绿色甲醇低成本、大规模、连续化生产提供了一条全新路径。本项技术代表着气化技术前进的步伐和方向,不仅是该领域的重大创新突破,更对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化工产业升级进程产生重要影响。

据悉,此合作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三方合作迈出坚实的一步,三方已建立起长期、稳定、互信、共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三方将以精诚合作的姿态,强强联合,整合各自领域的顶尖资源优势,共同推进绿色纤维素乙醇联产绿色甲醇等产品的工艺技术攻关与联合推广,在协同创新中实现共同发展、合作共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查看全部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赖志凯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深切感悟“赶考”精神,汲取奋进力量,7月1日,中建四局鹿泉龙泉湖项目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及部分骨干员工,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前往革命圣地西柏坡,开展“追寻红色足迹,赓续奋斗精神”七一主题党日活动。

在五大书记塑像前,全体党员以及入党积极分子面对鲜红的党旗,庄严地举起右拳,重温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铿锵有力的誓言在革命圣地久久回荡,表达了项目全体党员坚守初心使命、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坚定信念和决心。这既是对革命先辈的深切缅怀,也是对自身责任使命的再次确认。

大家还参观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任弼时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旧居和中央军委作战室旧址。简陋的土坯房、斑驳的桌椅、墙上的作战地图……革命领袖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丰功伟绩和崇高风范,深深震撼了每一位参观者的心灵。

此次主题党日活动,是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和精神洗礼。通过实地参观学习,项目全体党员和骨干员工进一步加深了对西柏坡精神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的理解,深刻体会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活动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要将此次西柏坡之行的所学所思所悟转化为推动项目高质量建设的强大动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查看全部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黄榆 通讯员 李信茹 范文涛

6月30日,中铁北京工程局承建广湛高铁湛江北站电路调试完成,建设取得新进展。

“目前,中铁北京工程局广湛铁路房建三标项目站房主体结构、钢结构、二次结构、金属屋面已全部完成,雨棚装饰装修完成91%;幕墙工程完成60%;站房内装修完成60%,预计于7月底完成站台层施工,具备联调联试条件。”中铁北京工程局广湛铁路房建三标项目部项目经理谷文志说。

湛江北站为广湛高铁终点站,湛海高铁始发站,车场规模6台12线,站型为跨线高架+侧式站房,站房总建筑面积10.5万平方米,建筑高度43米,从上至下按三层布局,分别为高架层、站台层和出站层,最高聚集人数5000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查看全部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刘静 通讯员 苏筱颖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日前,中铁二局五公司南宁片区项目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前往南宁孔庙博物馆家风馆,开展“七一”党建主题活动,进一步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家庭防线,推动清廉建设走深走实。

在“明伦堂”家风馆,全体党员认真聆听讲解,深入学习孔子家训、历史名人家风、伟人家风、百姓家风和当代最美家庭等展陈内容,深刻感悟中华民族优秀家规家训的深厚底蕴,尤其是老一辈革命家严于律己、廉洁齐家的崇高风范。

大家纷纷表示,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牢记宗旨意识,严守纪律规矩,自觉将党纪党规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带头树立良好家风,以清廉家风涵养清正作风,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查看全部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黄仕强

6月30日,由江南发展集团组织实施、中建五局承建的江南隧道及茶黄路工程项目兴黄路工程(原茶黄路工程)建成通车。

据介绍,兴黄路作为江南隧道及茶黄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庆东站核心配套项目和市区重点工程。兴黄路起于南山路,止于江南隧道,与主线合并后接六纵线兴塘立交,全长3.06公里。

兴黄路通车后,茶园组团至南山组团的距离将缩短至2公里,通达时间仅3分钟,实现了茶园组团与南山组团的快速交通联系,同时该通道也是重庆东站、南山旅游风景区最便捷的通道之一,对强化东站的对外交通疏散能力、极大改善南山旅游区交通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江南隧道及茶黄路工程作为市级重点工程,是重庆东站最便捷的集散通道之一,也是提升南岸区中心城区东部槽谷与中部槽谷联动的关键项目。

项目分为江南隧道和兴黄路两部分。其中,江南隧道起于辅仁大道,止于兴塘路,主线全长5.55千米(隧道长4.09千米),采用双向六车道城市快速路建设标准,设计时速60km/h。兴黄路起于南山路,止于江南隧道,与主线合并后接六纵线兴塘立交,全长3.06千米。

目前,江南隧道及兴黄路工程项目整体进度已完成80%。江南隧道正全力推进,加紧路面工程、机电、交安及人行道附属工程施工,正朝着2025年底全线建成投用的目标全力冲刺。

届时,江南隧道将成为连接南坪片区至茶园片区的“最快直线”,两地之间的车行时间将由30分钟缩短至10分钟,大幅缓解真武山及南山隧道的拥堵压力,极大增强重庆东站对外交通的疏解能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查看全部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黄榆 通讯员 王维启 邓童星 夏偲 王田叶

6月30日,由中铁上海工程局承建的渝昆高铁云贵段站前七标项目首模无砟轨道底座板顺利完成浇筑,标志着渝昆高铁建设再次取得新进展,为全线建成通车按下了“加速键”。

此次浇筑的首件段全长250米,是无砟轨道施工的关键试验段。为确保高质量完成浇筑任务,项目部多措并举:科学倒排工期,采用“分段流水作业”模式,将首件段划分为多个作业面同步施工,并通过动态调度机制实时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施工效率,同时创新工艺工法,运用“磁吸式垫块”“π字形高差控制装置”等新技术,精准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和板块平整度,提升施工精度。

据悉,渝昆高铁全长约700公里,其中云南省境内长388.6公里,是云南省内首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建成后将大幅压缩重庆至昆明的时空距离,对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查看全部
人民日报南宁7月1日电 (记者庞革平)记者从国铁南宁局获悉:6月30日10时30分,载着130吨化肥的货物列车从广西南宁国际铁路港缓缓驶出,经南昆铁路运抵云南昆明中转后,通过中老铁路发往老挝万象,全程运输时效大幅压缩,为广西货物出口老挝等东南亚国家提供方便快捷的运输保障。

“之前货物出口老挝,要么走中越铁路到越南后转汽车发往万象,或者走海运到越南、泰国后再转汽车接续前往,由于国外公路运输受雨季影响大,不确定性因素多,全程要8到10天不等。”这批货物的货主、广西桂物物流服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廖东富介绍,“这次全程通过铁路运输,经云南报关出境,大约3天就能到达万象,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有利于广西货物更好地销往国际市场。”

近年来,国铁南宁局依托广西与东盟国家海陆相连的区位优势,积极发展跨境铁路运输,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中越班列等运输越来越火热,“朋友圈”不断扩大,为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经贸往来增添动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