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2025年7月5日企业热点新闻

 楼主| 发表于 12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雨刮器是汽车里的一个常见构件。作为一家专注于汽车零部件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安徽胜华波汽车电器有限公司的雨刮器总成2024年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达25%,成为这个细分领域里的领先企业。7月3日,记者来到位于安徽省滁州市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里的安徽胜华波汽车电器有限公司,感受到这家“单打冠军”企业背后的“匠心”。

“宁可事前检查,不可事后返工,自检互检,确保产品的零缺陷。”这是挂在安徽胜华波生产车间一面墙上的标语。在胜华波集团副总经理张伟兴看来,企业多年来专注于汽车产业某一个单品的开拓,在产品品质性能上不断提升,在产品性价比上不断优化,这是能够成为行业知名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重要原因之一。

史本尧是安徽胜华波汽车电器有限公司技术部长。几年前史本尧与家人一起来到滁州加入安徽胜华波。由于当下的新能源汽车对雨刮器在静音效果和轻量化方面有更高的要求,为此,史本尧在研发寿命更长、静音更好、重量更轻的无刷电机过程中付出巨大的努力。

经过3-4年的时间,安徽胜华波研发的无刷电机,解决了静音效果不好和扭矩不稳等多方面的问题。新的产品也因此在市场上有了更大的竞争力。

“企业的‘匠心’体现在方方面面。”张伟兴说。从安徽胜华波奠基那天就来到滁州的张伟兴对胜华波在滁州的发展历程十分熟悉。

“十四五”期间,安徽胜华波经营业绩亮眼,销售业绩增长率连续多年超30%,销售额从2021年的16亿元,增长为2023年的30多亿元,2024年更是突破40亿元。另外,2021 - 2024年期间,公司产值年均增长率达33.82%,税收贡献年均增长率达39.48%,其中二期2024年税收1.87亿元,是全省20家汽车产业亩均效益领跑者制造业企业中唯一的滁州企业。

“对于这样的成绩,我感到非常荣幸。这些年,我既见证了企业的增长,也见证了滁州这座城市的发展”张伟兴说。

据张伟兴介绍,近些年来,企业员工从2000人增加到4000多人,其中大多数员工来自滁州本地。不仅如此,胜华波的发展同样带动了相关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相继落户滁州。

“企业发展,最终必须要反哺城市,这是一个企业应有的初心。”张伟兴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秦亦姝 邓崎凡

无人驾驶的洒水车穿梭作业、全场景环卫机器人灵活清扫路面、吹扫机器人和环卫工人默契配合清洁道路……这些“科技感满满”的城市场景,已经在全国一些城市“落地成真”。


7月3日,记者跟随“活力中国调研行”采访团,来到了位于安徽芜湖的酷哇科技有限公司,见到了多款在环卫领域覆盖城市道路全场景的机器人。

“城市环卫领域安全事故频发,从业人员年龄偏大且人手严重不足。基于这样的市场需求,我们打造了包括‘独角兽’系列智能清扫机器人、‘麒麟’系列自动驾驶清扫机具等在内的城市全场景智能机器人矩阵,深入城市的‘毛细血管’,为城市的环卫行业减负。”酷哇科技副总经理鲁文君向记者介绍。

除了环卫领域,面向短途出行,酷哇还打造了L4自动驾驶小巴,致力于满足公众短途出行需求,为乘客提供高效、安全、舒适的无人驾驶乘坐体验。据了解,酷哇已在上海、深圳、珠海等地提供常态化、多班次、多路径的微循环小巴运力。

酷哇科技有限公司于2015年成立于安徽芜湖,是一家自动驾驶和智能机器人领域的“独角兽企业”。作为国内首批自动驾驶城市服务运营商,酷哇科技精耕市政环卫、城配物流、自动驾驶出租车和自动驾驶巴士四大领域并实现商业化。

据了解,酷哇已在全国超50个城市开展常态化自动驾驶营运服务项目,自动驾驶车队规模过万台,合同金额超50亿元,是行业内商业落地最快、体量最大的企业。酷哇现有千人研发团队,持有专利超过1000件,位居行业第一梯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秦亦姝 邓崎凡


当人工智能进入工厂车间,工人如何和机器人当好“同事”?7月3日,记者跟随“活力中国调研行”采访团来到位于安徽芜湖的埃夫特智能机器人工厂,寻找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

“以这个免编程焊接系统为例,采用传统的人工编程方式,这个工件需要用25分钟才能焊接完毕,而采用免编程焊接方式,拍照、扫描、焊接在5分钟之内就能完成,它整体的效率能提高70%以上。”埃夫特焊接产品线产品经理钱鹏告诉记者,当工业机器人进入工厂,最直观的变化就是生产效率的提升。

效率提升的同时,对工人熟练操作人工智能系统的技术要求也在提升。在机器人正式应用到工作场景后,工人不仅需要懂传统的工艺,更要懂得如何操作系统,成长为“复合型人才”。埃夫特焊接产品线产品经理尚旭冉表示,“埃弗特也会为工人提供指导,帮助工人更好地适应。同时,埃弗特的技术服务工程师上岗前也会全面通过焊接工艺技能培训。”

智能机器人走进工厂车间,工人会因此下岗吗?“老师傅在工作过程中常年积累的经验和应变能力,是很难被写进智能机器人的程序之中的。”尚旭冉说,以埃夫特机器人的主流业务焊接为例,智能机器人的应用能提高焊接的稳定性和效率,但焊接工种的工艺性较强,如果在焊接过程中遇到一些突发状况,仍然需要经验丰富的焊接老师傅亲自排查和处理。

埃夫特成立于2007年,是一家专注于智能机器人产业的高科技公司。埃夫特机器人广泛应用于电子、光伏、锂电、船舶等行业,专注于为工厂提供“智能方案”。

据了解,通过“自主研发”加“海外并购”双轮驱动战略,埃夫特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核心技术研发体系,在机器人控制器、精密减速机等关键核心部件以及主控芯片、高精度编码器等关键核心器件等方面实现100%自主化和国产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中工网讯(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刘静) 近日,由中国铁建承建的广州首条开通即实现GoA4级运营的线路——广州地铁十号线(西塱至杨箕东)正式运营。至此,广州地铁城区“X形”对角线正式打通,填补市区轨道交通空白,进一步加密中心城区轨道交通网络,助力“轨道上的大湾区”建设再提速。

广州地铁十号线是“斜跨”广州中心城区的骨干线路,与十二号线共同构成广州城市轨道交通线网骨架中的“X形”对角线,首通段从西塱至杨箕东站全长17.2公里,共设12座车站。据悉,广州地铁十号线是天河、越秀、海珠、荔湾四大组团中心区的“加密线”,开通后将与广佛线、二十二号线无缝接驳,新建的彩虹桥、东湖等枢纽站将实现与八号线、六号线等多条线路换乘,对实现人口向外围城区转移、加强广佛两市地铁衔接、推动广佛同城化发展进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工人日报-中工网实习生 李梓源

7月3日,在2025中国国际物业管理产业博览会上,美团“骑手友好社区”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了项目的最新进展。截至2025年上半年,美团已在全国150多个城市与各界共建近3万个“骑手友好社区”,推动各地小区为骑手开门指路、设置专用停车位和骑手驿站。为进一步缓解骑手进小区难、等电梯难,美团正与各地物业合作落地“接力送”方案,由智能配送机器人和驻楼配送员等完成“最后100米”配送,兼顾物业管理秩序、配送效率和用户便利。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已建成的“骑手友好社区”,骑手配送和用户体验均显著提升,骑手因无法进入小区产生的未送达或退单等异常情况减少26%,因未送到指定地点、定位地址不准等产生的用户投诉减少41%。

去年8月,美团与物业合作开发了“骑手友好社区”通行解决方案,骑手进小区可扫码一键登记、便捷通行。物业后台数据显示,70%骑手从登记到进门只需不到10秒的时间。同时,“身份+订单”的双重验证方式也确保了物业管理安全性。目前,该方案已接入万科、中海等20余家物业企业系统,以及杭州、天津等10个地方政府部门的“进门码”产品,月度服务骑手超过68万人。中海物业调研数据显示,通行解决方案落地后,业主对门岗进出管控类投诉量下降44%。

相关负责人表示,为降低物业接入通行解决方案的成本,未来美团将自建访客登记小程序,向不具备线上登记系统的物业免费开放,共同提升小区的智慧化管理能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邢生祥 通讯员 赵风斌 马正俊

“虽然以前扫二维码也能查看防汛信息,但位置范围不够精准,现在完全不一样,能精确定位能到桥墩、边坡上,查找目标区段更迅速了,手机一扫,只‘嘀’地一下,风险点在哪儿、险情如何、如何处理、联系谁,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7月2日,正在西宁市大通县老爷山下冒雨巡查的青藏铁路集团西宁工务段西宁北线路车间线路工马应虎,对着手机二维码扫描结果高兴地说。

在前期推广应用二维码技术的基础上,西宁工务段将原先的段二维码防洪系统进行了整合升级,并编制成一本《全段防洪重点区段二维码信息册》。该信息册将全段重点防洪区段信息全部收录于对应的二维码中,检查人员只需扫描现场区段专属二维码,区段的精确地理位置瞬间便呈现在其手机中,帮助其根据区段水害详情、风险等级、专项应急预案等核心信息,有的放矢展开巡视,为高效巡查和精准应急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那个小小的二维码,也成为职工们日常防洪巡查的“智能保险”。

“利用北斗导航等技术,对百余处重点地段二维码关联的物理位置进行了厘米级精确定位,‘手机扫到的’就是‘脚下踩到的’,将分散的点位信息系统进行整合,汇编成册,形成覆盖全段防洪要害的电子地图,防汛人员不论在哪,弹指间便可获取汛情精准信息,决策快、处置准,以往信息分散、位置模糊、调阅繁琐的问题迎刃而解。”西宁工务段防洪办公室周惠宁解释说,此二维码信息册的投用,也标志着西宁工务段向着精准高效的智慧化防洪迈出了一大步。

据悉,这本二维码信息册涵盖了西宁工务段管内关键桥梁、隧道口、高陡边坡等百余处防洪要点,且后台信息库始终保持动态更新。精确的定位及对防洪讯息的“秒级响应”,为高原铁路的畅通无阻织就一张牢不可摧的“安全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黄榆 通讯员 钱青青

近日,中铁五局五公司滇中引水项目部党支部于“七一”当天,组织全体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前往洱源施滉烈士事迹陈列馆,开展了“缅怀先烈忆初心 砥砺奋进强党性”主题党日活动。

在庄严肃穆的施滉烈士事迹陈列馆内,全体人员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认真聆听讲解员讲述施滉烈士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事业英勇奋斗、坚贞不屈直至献出宝贵生命的感人事迹。参观过程中,同志们深刻感悟到革命先辈在艰难困苦岁月中展现出的对党无限忠诚、对理想信念执着坚守、为人民幸福甘洒热血的伟大品格。

此次主题党日活动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淬炼和精神洗礼。同志们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特别是奋战在滇中引水这一重大民生工程一线的党员,更应传承红色基因。滇中引水项目部党支部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巩固拓展学习教育成果,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职工不断从党的奋斗历史和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中汲取前进动力,锤炼坚强党性,提升能力本领,把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与崇高敬意,内化为推动滇中引水工程建设的责任担当与实干行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刘静 通讯员 沈茜

为全面提升接触网专业人员技术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保障铁路供电安全稳定,日前中铁电气化局运管公司淄博维管段在滨州市圆满举办了2025年接触网专业技术培训班。

本次培训聚焦接触网运维核心需求,特邀业内资深专家授课,课程内容涵盖多个关键领域,系统性强、实用价值高。在理论课堂,讲师通过剖析实际案例,引导学员深入研讨,现场互动积极,学习氛围浓厚。在实操练兵场,专家将复杂的接触网结构拆解演示,学员们认真观摩、细致记录,利用休息时间反复练习仪器操作,研读规章,展现了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学习劲头。这种“讲练结合”的模式有效解决了学员日常工作中的疑难问题,显著提升了现场实作能力。

此次培训班的成功举办,是淄博维管段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夯实安全管理基础的重要举措,对提升接触网行业整体专业素养、保障铁路供电设备安全可靠运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该段职教部门负责人表示,将以此次培训为新的起点,持续探索创新培训模式,为接触网专业的高质量发展和铁路大动脉的安全畅通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庞慧敏 通讯员 黄帅 王冬生

7月3日,随着最后一道岩壁在机械轰鸣中破碎、尘雾漫卷间设计轮廓渐显,柳梧铁路控制性工程紫荆瑶山隧道顺利贯通。该隧道全长8888米,由广西交通投资集团投资建设、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代建、中铁一局集团承建,是全线54座隧道中最长的一座,其贯通标志着柳梧铁路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全线建成通车按下了“加速键”。

紫荆瑶山隧道穿越广西大瑶山南麓,地质条件极为复杂。项目建设团队编制了设计方案并动态优化,细化编制专项施工方案50项,组织召开专家会10余次反复论证,从地质勘查深化、资源配置优化、风险管控细化和施工工艺创新等方面,科学系统做好管理策划、勘察设计、计划组织、施工作业等工作,并开展多项科技攻关、技术创新,攻克了一系列建设难题,确保了隧道施工的顺利安全优质推进。

隧道进口150米红黏土浅埋段,埋深仅有4~12米,犹如“在豆腐中挖洞”,项目建设团队采用“地表预加固+微台阶快速封闭”工法,联合高校开展技术研究,采用三维仿真分析制定“分部爆破控震+联合监测”方案,有效确保了高速公路运营安全。

为确保隧道开挖质量和精准度,施工中,团队应用徕卡MS60扫描仪进行超欠挖检测,在隧道每循环断面开挖后及时进行断面扫描,对开挖断面进行超欠挖分析计算,为后续循环断面超欠挖控制提供依据,有效确保施工质量,同时实现降本增效。

截至隧道贯通时,项目建设团队累计已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另有2项发明专利已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撰写论文6篇,其中2篇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编写申报了4项省部级工法、申报软件著作权1项;获得了省部级QC成果二等奖1项。

柳梧铁路是柳州至广州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正线全长238.167公里,为国铁Ι级、双线电气化、客货共线铁路,设计速度目标值160km/h。项目建成后将完善区域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拓宽区域内客货运输通道,对川渝云贵大部分地区及桂中地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邢生祥 通讯员 赵风斌 马正俊

7月4日凌晨,一场强降雨突袭青海大部地区,雨势急、范围广,雨量迅速攀升。

“双湟线扎麻隆至石崖庄区间连续10分钟雨量超警戒值,立即按预案出巡,重点盯控桥梁浅基、高陡边坡和排水系统。”零时三十分,青藏集团公司西宁工务段湟源桥隧车间检查工区工长苏昌峥接到段调度紧急电话,很快,一场与时间赛跑的雨中巡查全面展开。

工程车在湿滑的山路上谨慎前行,雨刷器高频摆动,全力驱散倾泻而下的雨水。到达双湟线K26+000处,苏昌峥熟练地将对讲机别在外衣胸口,一手紧握强光手电,一手持检查锤,沿着排水沟进行检查。

“水流很急,但基础周边没有明显堵塞或滑坡痕迹,边坡很安全,说明咱们的汛前准备工作起作用了。”苏昌峥一边仔细观察,一边对工友刘鹏说。灯光下,排水沟中浑浊的水流夹杂着残枝败叶急速流向远处。

“桥台排水沟有少量淤积,已做好标记,雨势减弱后优先清理。”在一座桥下,职工汪发金蹚着积水一边大声汇报,一边用铁锨拨开漂浮物检查桥台位置,雨水顺着他的雨衣帽檐不断滴落。

与此同时,在兰青铁路K123+500至K137+700的防洪重点区段,乐都桥隧车间杏园工区的职工们正冒雨进行徒步检查。这里山体陡峭,是重点盯防对象。经验丰富的班长师延生走在队伍最前面,他们的雨靴一次次陷入泥泞中,每一步都走得极其艰难。

“班长,你看这里,有水从边坡流出来。”青工马安杰指着边坡上部一处水流大声说。师延生立刻停下脚步,凑上前仔细观察,他拿起铁锨清理干净边坡侧沟的杂物,从边坡流出的水流立刻止住。

“雨势太猛,从上面冲下来的泥沙,在侧沟下方排水拐角处堆积,造成排水不畅,我们抓紧去前面,把侧沟上方的杂物清理干净,马安杰留在这里盯控,有变化随时汇报。”师延生交代完,带着其他职工一路小跑赶往侧沟上方。很快,侧沟淤积的泥沙被清理干净。“班长,侧沟水位下降,排水恢复正常。”对讲机里传来马安杰的报告。

大雨滂沱,黑暗的夜空下灯光闪烁,黎明来临时,绵延高原铁道线上,各防汛点的冒雨巡查仍在进行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