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劳动创造价值,奋斗成就未来。每一位高温下坚守一线岗位的劳动者,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为美好生活添砖加瓦,他们是社会运转的基石,是时代进步的推动者。工会送清凉活动,传递的不仅是物资的关怀,更是对劳动价值的高度尊崇、对劳动者的深情礼赞。
盛夏时节,暑气蒸腾。为保障城市有序运转,交通民警于路口有条不紊地疏导车辆、建筑工人在脚手架上挥汗作业、外卖骑手在街巷穿梭不息…… 这些高温下的坚毅身影,是社会发展最坚实的根基。正值此时,全国总工会及时部署工会送清凉活动,各级工会迅速行动响应,既为高温作业者送来实打实的清凉慰藉,更凝聚起全社会关注劳动者高温权益的合力,深刻彰显 “以人民为中心” 发展思想的实践伟力。
高温防护是劳动者权益保障的重要基石。从街头巷尾忙碌的环卫工人,到高温车间内紧张作业的产业工人;从长途跋涉奔波不停的货车司机,到攀爬高空抢修电力的电力工人,无数劳动者在酷暑天气默默坚守岗位,用辛勤汗水履行职责。与此同时,在新业态蓬勃发展的当下,外卖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等群体长时间在户外工作,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他们对防暑降温的需求更为迫切。工会送清凉活动精准覆盖交通、物流、建筑等传统高温作业行业,同时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纳入保障范围,这一与时俱进的举措,既体现了对职工群体结构变化的敏锐洞察,也彰显了工会组织对劳动者权益保障的时代特征。
创新服务模式是 “清凉” 精准高效送达的核心支撑。如,在北京,多家工会借助北京工会12351APP,实现防暑物资线上申领、线下就近领取或邮寄送达,配送时长大幅缩短,大大提升了服务效率;多家工会驿站精心筹备“清凉补给包”,除了藿香正气水、人丹等传统防暑药品,还贴心配备了防晒冰袖、降温喷雾等装备,为户外劳动者撑起一片清凉天地;工会联合医疗机构开展健康体检,将医疗服务送到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筑工人等劳动者身边。实体服务阵地与数字平台相互融合,物资保障与健康服务双管齐下,构建起全方位、全天候、立体化的高温防护网络,让清凉不仅 “送得到”,更能“用得好”,发挥出实实在在的作用。
压实主体责任是高温权益保障的关键环节。现实中,个别企业存在高温津贴发放不足、作业时间安排不合理、防护设施不到位等问题。为此,全国总工会要求各地工会加强监督检查,善用劳动法律监督“一函两书”,这既是为劳动者权益保驾护航,也是对企业健康发展的善意提醒。企业应清醒认识到,改善高温作业条件并非额外成本负担,而是提升劳动生产率、增强职工归属感、塑造企业良好形象的明智投资。只有将防暑降温措施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才能实现企业与劳动者的双赢,达成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健全制度是高温防护的长效保障。我国《劳动法》《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已对高温劳动保护作出明确规定,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区域差异、行业不平衡等现象。要进一步完善高温津贴动态调整机制,使发放标准与物价水平、劳动强度紧密挂钩,确保津贴能够切实反映劳动者的付出;建立高温作业禁忌症筛查制度,精准识别不适宜从事高温作业的人群,避免因工作加重身体负担;推动“错峰作业”“弹性工时”等制度常态化、规范化,在时间维度上为户外劳动者筑牢防护屏障。只有持续织密制度之网,才能让劳动者权益保障从 “夏季关怀”转变为“常年守护”,让高温防护成为劳动者权益保障体系中稳固的一环。
劳动创造价值,奋斗成就未来。每一位高温下坚守一线岗位的劳动者,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为美好生活添砖加瓦,他们是社会运转的基石,是时代进步的推动者。工会送清凉活动,传递的不仅是物资的关怀,更是对劳动价值的高度尊崇、对劳动者的深情礼赞。当全社会都积极关心高温下的坚守,当用人单位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当制度保障持续完善不断强化,定能让每一位劳动者在骄阳下安心工作、舒心劳动,让他们的辛勤付出收获应有的回报,共同书写劳动者权益保障的崭新篇章,为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郭丽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