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先生 近日,地球首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在一片热议中,落下帷幕。而对硅基生命在赛场的表现大家褒贬不一,相关讨论仍在继续。 3天,来自16个国家的280支参赛队伍齐聚北京,围绕26个赛项展开487场比拼,这是一场名副其实的汇聚全球顶尖科技力量的盛会。 相关短视频下面的评论区,在观众眼中,这些人形机器人的“槽点”不少。有些瞬间,甚至让网友“笑到肚子疼”。 跳远比赛,有“选手”双脚刚落地,就直接摔了个大马趴。 有“选手”在比赛中下台阶时,直接将“脑袋”摔了个稀碎。 自由搏击赛项,有“小可爱”居然拳打裁判…… (视频来源:“央视新闻”视频号) 外行看热闹。普通观众看着赛场上状况百出的机器人,多半是当“别人家的丑孩子”,看个热闹。就像我,一个儿子刚刚学会走路的父亲,看着人形机器人运动员在赛场上步履蹒跚、举止笨拙的样子,不仅共情了,甚至有些热泪盈眶。 作为成年人,我们从来不会嘲弄幼年的孩子走路笨拙、能力不足。人形机器人的发育成长,与人类幼崽的成长有一定相似性。在目前阶段,的确需要给它们更多的成长时间。 相比我们,人形机器人是未来的生命体,对于面向未来的事物,我们应抱有更多的敬畏。人形机器人作为具身智能,其发展绝非人类幼崽发育的简单“戏仿”,其背后有着复杂的技术逻辑。 其中,赛项的设置与各类人形机器人的表现,已显现出人形机器人运动的三大核心能力——运动自由、推理直觉、全景想象能力的雏形。 特别是场景赛中的工业场景中的物料搬运,医药场景中的药品拆装分拣,还有酒店、仓储等直接和日常应用场景相关的赛项,旨在测试人形机器人在动态环境中的识别、精确抓取、精密装配、导航、避障、交互处理等技能。这像极了人类婴幼儿的识图、练抓握、学迈步等基础技能。 (图源:新华社) 在比赛中,我们更应看到具身智能“进化”的技术指征。 比如,“意识”上,更自主了。田径赛中,“选手”天工Ultra在1500米和400米项目中,全程自主完赛,这是具身智能自主运动能力的重大进展。 再如,团队上,更协同了。5V5足球赛中,人形机器人和人类球员相比虽然存在天壤之别,但事实上,具身智能已经朝着多机器人间的群体智能协同决策方面,迈进了大一步。 还有,场景方面,更实了。工业场景、医疗场景、酒店场景,这些已经十分接近我们日常工作和生活场景。例如模拟医院药房工作的场景,人形机器人能实现0.1毫米级的精准抓取动作。可以预料,在医药、酒店、养老护理等生活场景,人形机器人融入我们的生活工作,为时不远。 组委会说,当前的人形机器人运动控制能力仅相当于人类的3-5岁,还很“不完美”。而对于当下发展阶段的具身智能,“完美”不是它们的任务。看“3-5岁”的人形机器人,我们可以像看待3-5岁的孩子一般,满怀期待。 别急,孩子总有长大的一天,能力总有超越我们的一天。 有网友说得好,“这个视频先存着,20年后再来看,定有惊喜。” 龚先生想说,可能用不了2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