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2025年9月4日企业热点新闻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查看全部
科技日报记者 王菲

“你看,这就是它在无光源环境中的状态。”9月1日,路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路明科技”)科创中心主任宋博宇,为科技日报记者展示了他办公桌上一颗在暗黑环境中自发光的小球。这颗小球淡绿色,直径七八厘米,是由路明科技新一代蓄光发光材料制成的。

宋博宇介绍,这种新一代蓄光发光材料在有光环境下可以吸收光的能量,在暗黑环境中自发光。这种材料无放射性,具有超长余晖的蓄光发光性能,成功应用于我国大国重器。

成立于1992年的路明科技,深耕于稀土发光材料和半导体发光芯片领域,在技术研发与自主创新中独树一帜,如今已成为国际光电行业的全球知名企业。从“把光留住”到“让光芯智慧”,路明科技成功实现了发光技术贯通,为我国国计民生,尤其是安全相关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

“把光留住”:做大做强民族光产业

飞机客舱通道设计的发光指示带,地铁、机场应急逃生发光连续标识、海上船舰的救生装置和逃生通道……路明科技发明的新一代蓄光发光材料可以说能“上天入海”,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交通指示、消防逃生标识、救生装备以及国防军事特需领域,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

30多年来,路明科技致力于光产业的发展,其创始人肖志国被业内人士称为“追光者”。其实,他的“追光史”不止30年。在创办公司之前,还在中国科学院固体发光材料专业攻读研究生的肖志国,就发明了一种“稀土蓄光发光材料”。这种材料极大地推动了我国蓄光发光产业的发展。

其后,路明科技的“追光之路”一发不可收拾。公司研发团队在国际上首创了新一代稀土蓄光发光材料,解决了行业近百年未能攻克的技术难题,开创了以中国为主导的稀土蓄光发光材料产业。团队突破了国际专利封锁,首创了硅酸盐系列LED发光材料,其光谱连续可调,实现了全光谱白光照明,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有力支撑了我国半导体照明万亿产业的快速发展。

记者了解到,路明科技在发光材料的产业化应用中,通过解决发光材料粉末与树脂、玻璃等相容性及高温氧化等技术难题,先后发明了发光膜、发光陶瓷等7大系列200余种新型工业化产品,大部分被列为国家重点新产品。他们还建成了国家稀土发光重大产业化基地,完成了《蓄光型发光材料及制品》和《半导体照明用发光材料》两部著作。

“让光芯智慧”:为全球提供中国光产业方案

如果说新一代稀土蓄光发光材料能够“把光留住”,那么化合物半导体发光芯片让光变得更智慧。

在奥林匹克公园,每当夜幕降临,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便会流光溢彩。其背后的核心技术、曾获评“科技奥运工程典范”的“水立方幔态LED”显示系统,正是由路明科技研发。宋博宇介绍,在研发、制造、安装中,“水立方幔态LED”创造了7项世界第一。

后来,路明科技的LED发光大屏幕又被德国世界杯赛场选用。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中国制造的高科技产品一样可以在世界叫响。基于多年发光材料及芯片研究开发,路明科技兼并了美国上市公司AXT光电子公司,进一步研发创新,实现了中国高品质发光芯片零的突破。相关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工业和信息化部重大发明奖。

在光电子产业蓬勃发展、面临全球竞争时,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邬贺铨、高文,以及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启明等13位院士于2017年联名推荐肖志国团队建设光电子芯片创新中心,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此后,研发团队建成了北京光电子芯片研发中试基地,在大连规划建设规模化产业基地,推动“芯粉合一”关键技术的产业化应用。一系列核心技术突破带动了我国半导体照明成为万亿元产业,并锚定了光电子信息领域十万亿级产业市场。

鉴于在发光材料和发光芯片领域多年的重大贡献,肖志国荣获了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他表示,路明科技将继续为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以及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全球光电产业发展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查看全部

9月2日,随着最后一立方米混凝土浇筑完成,中铁九局一公司飞机与发动机配套产业链项目部承建的沈阳民用飞机与发动机配套产业链基地一期项目迎来里程碑——十大单体建筑主体结构全面封顶。项目规划内的所有建筑单体,包括1至9号厂房及核心综合楼,共计10栋建筑主体结构已全部完成,实现封顶。工程建设由大规模结构施工阶段全面转入室内装修、机电安装及设备调试的新阶段,为项目的如期投产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次完成全面封顶的建筑群包括9栋厂房和1栋综合楼。其中,1至6号厂房创新采用混凝土框架与大型钢结构相结合的设计,兼具坚固性与大跨度空间优势;7至9号厂房及核心综合楼则采用混凝土框架结构,保障了建筑的稳定与可靠。作为整个基地的“运营心脏”,综合楼内将集成变电所、消防系统以及生活水泵房等关键配套设施。这些设施的集中布局,将为园区未来的高效、安全运营提供重要保障。

飞机与发动机配套产业链项目部位于沈阳市浑南区,是沈阳市打造高端航空制造业集群的战略性项目。项目全面建成后,该基地将主要承担航空精密零部件的制造配套功能,对完善本地航空产业链、提升产业竞争力具有关键作用。

自2024年工程开工以来,项目部科学调度,克服多项施工难点,在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前提下,高效推进地上主体结构的施工,最终确保了本次全面封顶节点的顺利完成。(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甘皙 通讯员 李明瑞 王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查看全部
8月下旬,青海油田启动“提质增效创新引领”创新工作室联盟活动,技能专家深入井场开展技术技能“巡诊”服务,扎实解决生产实际难题。近年来,青海油田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创新人才管理模式,为高原油田强化创新驱动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完善体制机制,人才培养“桥通路畅”。青海油田编制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行动方案,制定中层级和第三层级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办法,明确纵向晋升阶梯和横向流动机制,有效提升专业技术职级体系的完整性、协同性。深入推进“双序列”改革,择优选聘首席专家、高级专家各2名,专家队伍持续壮大;开展新一届集团公司技能专家选聘,完成544名技师和高级技师技能等级认定,大力畅通人才成长通道。

精准考核兑现,人才队伍干劲更足。青海油田科学设置考核指标,推行“一厂一策”考核,优化考核计分规则,强化业绩贡献奖励,新增指标129个,删除指标150个,指标总数下降3%,签订经营业绩责任书269份。实施薪酬结构调整,推动薪酬分配向价值创造贡献大者、基层一线等重点人员倾斜。

“外部引进+内部调剂”,人力资源效能更强。青海油田大力提升人才引进质效,组织开展2024年秋季和2025年春季高校毕业生招聘工作,签约优秀毕业生220人,其中博士研究生6人、硕士研究生110人,优秀人才占比提升50%。在集团公司内部公开招聘5名成熟的勘探专业技术人才,有效补充核心领域技术力量。

激发员工群体创新活力,全员创效动能更劲。青海油田持续推进群众性创新活动,2024年累计收集整理合理化建议117条,对优秀建议及隐患排查成果给予奖励并发放奖金,充分调动员工参与热情。(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邢生祥 通讯员 焦玉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查看全部

近日,山东省德州市京沪铁路沿线,一场紧张有序的铁路硬飘物挂网应急处置演练正式拉开帷幕。中国中铁电气化局运管公司济南维管处济南维管段联合工务部门、地方政府,以“实战化”姿态模拟接触网异物突发场景,切实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为铁路运输安全畅通保驾护航。

此次演练积极响应上级有关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会议精神,聚焦铁路沿线高频突发的硬飘物挂网隐患。上午9时30分,演练模拟“接触网跳闸”突发情况,济南维管段第一时间联动工务部门、地方政府启动应急预案,各专项小组迅速到位、紧密协作,整场演练环节衔接顺畅、操作规范高效,充分检验了多部门在突发状况下的协同作战能力。“从接到指令到完成处置,各环节配合越来越默契,应急流程也更熟练了。”参与演练的工作人员表示。

据悉,此次演练不仅让各参与方进一步熟悉了硬飘挂网应急处置流程,更积累了宝贵的实战经验,为后续快速、高效应对铁路沿线类似突发情况奠定坚实基础,持续守护铁路运输安全生命线。(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静 通讯员 巴雅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查看全部

8月29日,由厦深铁路广东有限公司负责建设、中铁二局负责施工的潮汕韩江特大桥首榀40米箱梁架设任务圆满完成,这标志着漳汕高铁全线进入桥梁箱梁架设阶段,为全线开通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也是跨度40米铁路简支箱梁架设技术在广东地区的首次工程化应用。

此次箱梁架设施工位于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溪南镇,箱梁设计跨度为40米,总重950余吨,架设的韩江特大桥是全线控制性工程之一,桥梁全长约33.9公里,是全线最长的桥梁。

中铁二局漳汕高铁2标项目部在厦深公司的统一部署下,澄海漳汕制梁场以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四化融合”为方向,以“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为理念,应用人工智能(AI)算法、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集成智能化装备,构建梁场智能生产管理系统,在生产环节自主感知、智能决策与精准执行,进一步提升了箱梁预制智能化建造水平。

为确保首孔箱梁成功架设,项目部对箱梁场内转运、吊装、运输、架设等关键工序反复论证,制定了完备的架设方案和应急预案,并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交底及技术培训,强化安全质量管控,优化工序衔接流程,确保了首榀箱梁架设安全顺利。

据悉,漳汕高铁建成后,将打通东南沿海高速铁路客运通道的关键节点,为推动粤闽两省沟通协作、促进沿海经济一体化协调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对汕头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具有重要意义。(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甘皙 通讯员 秦艳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查看全部

“真没想到,不仅可以免费走高速,还能在收费站口收到专属礼包!”9月2日,在湖北交投鄂西北运营公司窑淮收费站,从安徽来房县的李师傅接到收费员送的“专属礼包”高兴地说。

稻浪滚滚,机器轰鸣,鄂西北地区相继进入水稻收获季节,途经高速进行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明显增加。为深化“三农”惠民政策的精准实施,切实做好“三秋”运输服务保障工作,鄂西北运营公司各收费站持续优化窗口服务,为过境跨区作业车辆提供专属温馨服务。

公司开辟秋收“绿色通道”,为跨区作业车辆“争分夺秒”。650公里管段内,各站口根据往年联合收割机车辆通行规律,结合“三夏”相关数据,提前做好保畅形势预判,在车辆通行高峰时段安排党员和志愿者参与保畅工作,不折不扣落实“跨区作业运输车辆”免费通行政策,实实在在降低农机作业成本。

每到春耕、“三夏”“双抢”“三秋”等重要农时季节,大量跨区作业车辆走南闯北到各地劳作,收费站便成了这些“现代麦客”的必经之地。为此,收费站主动变身为“服务驿站”,结合季节需要,专门提供包含饮用水、行车指南等物品的专属服务礼包,为跨区作业车辆提供暖心的通行服务。(工人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贺永 记者 徐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查看全部

日前,随着最后一车沥青混合料摊铺完成,由中铁(辽宁)本桓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中铁北京局承建的本桓高速十工区项目主线沥青施工全部完成,标志着管段内主线路面施工顺利完成,有力地推动了项目施工进程,向按期通车迈进了关键一步。

本桓高速十工区主线沥青施工全长44.586公里,起自桓仁南互通,上跨鹤大高速,终点接吉林省桓集高速,主线沥青施工全部完成,实现了管段内路面贯通,为交安、机电等施工作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确保路面施工高效推进,项目部整合优质资源,配备1台5500型沥青拌合机、2台沥青摊铺机、8台压路机等先进设备集群,采用“两班倒”作业制和“两个作业面同步推进”施工模式,实现24小时不间断施工,以科学的管理体系、高效的施工组织和安全生产机制全力抢抓进度,为工程优质高效推进提供坚实保障。

本桓高速公路项目线路总长254.94公里,总投资263.71亿元,是辽宁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重点工程之一。项目建成运营后,将极大拉近沈阳至本溪、桓仁的通行距离,形成以沈阳为核心的3小时交通半径快速交通网,完善辽东地区乃至辽宁省交通路网,对于助力辽东地区发挥区位优势、加快地方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静 通讯员 张娜娜 岳小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