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余国庆
阅读提示
在加沙冲突持续近两年之际,西方多国在国内民意和国际舆论压力下,纷纷承认巴勒斯坦国。但围绕巴勒斯坦问题,国际社会意见仍存在巨大撕裂,巴勒斯坦的建国之路也面临美以两国的阻挠。巴以问题实现突破,需要巴勒斯坦加强内部团结与以色列对国际秩序的基本尊重。
近日,在联合国召开的和平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和落实“两国方案”高级别国际会议前后,包括英国、葡萄牙、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比利时、卢森堡等在内的西方多国,纷纷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至此,在193个联合国会员国中,已经有157个国家承认巴勒斯坦国。
在加沙冲突持续近两年之际,国际社会集体聚焦巴勒斯坦建国问题,彰显了巴勒斯坦问题的急迫性和严峻性,巴勒斯坦建国前景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
加沙人道灾难倒逼西方态度转变
首先,部分西方国家的态度转变,并不是良心发现或者忏悔过去的行为,而是现实所迫。加沙史无前例的人道悲剧正在冲击西方社会民意和政治,迫使这些国家政府做出选择。
事实上,一些西方国家对巴勒斯坦问题的出现和延宕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和道义责任。历史上的《贝尔福宣言》和英法对巴勒斯坦及中东地区的“委任统治”,直接导致当地民族矛盾激化和巴勒斯坦问题的产生。
自1988年阿拉法特宣布巴勒斯坦建国以来,国际社会壁垒分明:美国及西方国家普遍不承认或持观望态度,大部分国家则陆续承认了巴勒斯坦国。但在大部分时间里,国际社会似乎习惯了巴勒斯坦问题的僵局,以至于一段时间内,巴勒斯坦问题处于边缘化的状态。
持续近两年的冲突,已经造成6万多巴勒斯坦人丧生,90%以上的房屋被毁或受损,学校和医院大量被毁,儿童面临饥荒风险、严重营养不良,加沙的人道危机正考验人类社会良知。
加沙的悲惨遭遇已经外溢成为西方民众质疑政府的重大内政问题,街头示威和抗议持续,迫使政府在政策上有所体现,正视解决严峻的巴勒斯坦问题。
国际社会意见撕裂
围绕巴勒斯坦问题,以色列、美国和西方阵营内部分裂加剧,联合国的权威以及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也面临挑战。
在巴勒斯坦建国问题上,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葡萄牙等西方国家不顾美国和以色列的阻挠,与美以立场拉开距离。也有一些国家,如德国、意大利、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在此问题上的立场还显得犹豫和顾忌重重。
国际社会的撕裂正带来诸多后果。一方面,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另一方面,美国、以色列和一些西方国家正在日益抛开联合国宪章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我行我素,对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带来巨大挑战。
巴勒斯坦建国障碍重重
尽管有越来越多国家开始承认巴勒斯坦国,但这并不意味着巴勒斯坦建立独立主权国家的道路就此一帆风顺,其最大的障碍是以色列对“两国方案”的态度已发生根本转变。
上世纪90年代的以色列工党政府通过与巴勒斯坦谈判,签署了《奥斯陆协议》,确立了“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允许巴勒斯坦通过“自治”走向独立。
但不幸的是,以色列犹太极端分子在1995年11月暗杀了主张与巴勒斯坦和谈的拉宾总理,导致和平进程被逆转。此后,在巴勒斯坦问题上,以色列国内政治和政府越来越右倾和强硬,其代表人物内塔尼亚胡,担任总理的时间已创纪录。
日前,内塔尼亚胡公开宣称,巴勒斯坦建国问题已经不是以色列政府的选项,“不会有巴勒斯坦国”。与此同时,以色列仍在不断蚕食巴勒斯坦领土。最近,以色列政府部门还同意在约旦河西岸地区建造新的大型犹太人社区,充分暴露以色列决意断绝巴勒斯坦人的建国前景。
以色列态度之所以如此强硬,关键是得到了美国的支持。美国不仅在军事和经济上支持以色列扩大在加沙的军事行动,而且还在联合国安理会多次否决加沙停火决议草案。国际社会普遍认为,美国和以色列的态度和政策已经成为巴勒斯坦迈向建立独立国家的最大障碍。
应该承认,面对以色列和美国的一意孤行,越来越多国家敢于顶住美以的压力、公开在国际舞台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这既彰显了正义的力量,也响应了联合国的呼声,为巴勒斯坦建立独立主权国家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外部支持。
巴勒斯坦方面也需要有所作为,消除各派分歧,增强内部团结,形成统一的权威机构和声音。更重要的是,作为建立在联合国决议基础上的以色列国家,必须倾听国际社会的正义呼声,在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两国方案”的基础上,通过与巴勒斯坦谈判,实现与巴勒斯坦人比邻而居。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