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广东的订单!”在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腹地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土墩子农场的番茄种植户老王最近逢人就展示手机里的订单:“这小罐装番茄丁,刚上线就卖出去了!”这位在田间地头摸爬滚打了半辈子的农户,怎么也没想到,自家的番茄制品能通过数字平台,一路卖到千里之外的珠三角地区。 五家渠坐拥300万亩优质耕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出“准噶尔”牌皮棉、103团哈密瓜、唐廷霞露葡萄酒等一批享誉区域的优质农产品;奇台农场玉米、小麦品质优良,享有“兵团粮仓”美誉。但受限于地理位置,这些“金字招牌”长期困在销售渠道的窄门里——例如老王的番茄酱,过去只能靠本地商贩收购,价格被压得极低,还有滞销风险。优质农产品“走出去”的难题,成了新疆五家渠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户增收的最大阻碍。 今年6月,在五家渠市商务局的指导下,京东科技与新疆鸿焱智投集团签署“土墩子农场全渠道供销系统技术服务协议”。这一合作不仅是五家渠特色产业数字化的破冰之举,更以“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模式,为兵团农业数字化转型开辟了新路径。 京东科技支持打造的全渠道数字供销平台,是个“全能选手”——集智能选品、一键铺货、订单履约于一体,精准破解了当地农产品“卖难”的核心痛点。从9月2日试运行至今,平台已服务10家本地供应商,“兵团红”系列农产品、番茄制品、NFC果浆饮料、驼奶等特色产品纷纷入驻京东特产馆,从新疆天山脚下直抵全国消费者的购物车。 除了打通销路,这一数字供销平台更是为五家渠的特色产业植入了“数字大脑”。依托京东的全国行业大数据,平台可分析消费趋势,为当地企业提供从产品标准到品牌建设的全链条建议,专业团队还配套提供电商运营、供应链管理等培训,从平台操作到商品详情页设计,再到用数据分析提升销量,针对不同地区的口味偏好,指导企业调整产品规格和宣传重点,让新疆的农产品再也不用“酒香怕巷子深”。 “以前我们只会埋头生产。”当地一家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负责人感慨,“现在学会了用数字工具卖货,还知道根据市场调整生产,这才是真的长远发展!” 如今,随着第六师五家渠市全渠道供销平台的运转,五家渠特色农产品的销售半径不断扩大。更关键的是,“以销带产”的模式正倒逼当地农业变革:为了满足全国市场的品质要求,种植环节开始标准化,加工环节走向精细化,品牌环节着力打造区域公共品牌……一条“电商销售(三产)带动农产品加工(二产)、拉动农业种植(一产)”的良性链条,正在五家渠市的土地上成型。 从解决“卖难”到产业升级,从培育数字人才到构建发展生态,除了五家渠番茄外,盐边芒果、南阳艾草、罗平小黄姜等全国各地特色产业,也在京东数智供销平台、产业大数据的赋能下加速升级,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数字致富路”。(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赖志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