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906|回复: 25

吕和军创新工作室  班组员工成才的主渠道 (感谢夏老师精彩点评,已做修

发表于 2011-12-2 21:49:2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站在新起点,面对新征程,创新工作室不断加快发展步伐,努力转变创新机制,给班组管理起到了即‘输血’又‘造血’的作用,为班组员工创新编织了幸福的源泉。
吕和军创新工作室  班组员工成才的主渠道  
          初卫平
   
  成功了,成功了!”122日早晨,笔者在河南中原油田采油二厂管理五区惊异地看到,曾被授予中央企业技术能手的吕和军正和同事相互击掌庆贺,咦,这是欢庆啥呢?笔者带着好奇心,赶紧走进一看,原来是89号站长吕和军正和同事在击掌庆贺自己的发明成果呢!
   吕和军身为89号站长兼高级技师,主要负责班组创新工作室。您还别说,吕和军率领的创新工作室,目的是让创新工作室成为班组员工成才主渠道,这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可是,通过大家的努力。 这不,研制的“井口密封装置”,却意外在石油系统得到了推广应用,累计创效300余万元,吕和军和他的同事们得知消息后欣喜万分。
   看到井口密封装置”创造这么大的使用价值,吕和军自筹资金近万元,立项研究达到10多项,已经研制成功了4项,创经济效益680万元,这下吕和军该满足了吧?可是,让人想不到的是,吕和军却经常陷入到苦恼中,这又是咋回事呢?原来,吕和军作为一名高级技师,内心始终有个最大的心愿,那就是让班组创新工作室引领大伙成才。
    吕和军所处的井站地处偏远,经常发生抽油机皮带被盗事件,这不仅影响了油井的开井率,而且还浪费了生产成本,在没有图纸和成套的设计参数的基础上,怎么来搞创新呢?这次创新吕和军多了个心眼,他先是鼓励同事动手搞创新,自己却什么都不干,什么也不说,可是,让人想不到的是,虽然同事们几经努力,反复实验,但还是没有研制出防止皮带被盗的成果,大伙的心顿时凉了半截。无奈之下,同事王春江主动找到吕和军说:“您就别‘折磨’我们搞创新了,实在研制不出来,呵呵。” 吕和军听后说:“看来你们都不是那块料,这创新看来要我一个人来完成啊?”吕和军的话彻底“激怒”了王春江,他和同事还偏偏不认这个邪,凭着一股钻劲和拼劲,类似“查阅资料,挑灯夜战,潜心研究,核对数据”的故事,经常在创新工作室里上演,先前认输的王春江不断摸索,他把业余时间全部用在创新上。功夫不负有心人,“皮带防盗罩”终于研制成功了,现场实施后,能有效地杜绝皮带丢失的现象,皮带的消耗率也较以前下降了50%以上,在班组在成本紧张,原材料紧缺的不利因素下,创新工作室一年可为企业节约费用300万元,为班站精细化管理打下了基础。
    吕和军为了让员工尽快成才,他在创新工作中,总结出了创新的”三心、四多、五勤”工作法。即:研究问题要专心、碰到困难有决心、反复琢磨有耐心;“多学、多做、多比、多用”;“眼勤看、脑勤想、腿勤跑、口勤问、手勤记”。这从源头上解决了员工创新的障碍,解决了班组以前未曾解决的难题。其中,大伙参与研究的“抽吸井口密封装置”较好地解决了井口跑油现象,提高了员工工作效率;“井口互换装置”大大地缩短了开井时间,便利了员工操作,这些成果的成功研制,使班组创新工作室紧密和班组管理和建设联系在一起,有效地提高了员工的技术素质,实现了班组建设水平曾螺旋状上升。
    为了切实发挥班组创新工作室的一专多能作用,让员工主动参与到实际创新研究中,12月1日,他们还响亮地提出“把设备当作工艺品一样看待”的口号,并先后建立起维修维护考核指标体系、应急反应系统等10项措施,从而进一步细化了班组作业方法、措施、步骤和标准,有效地提高了抽油机的维护水平。同时,班组成员每月交流学习心得,总结创新和服务经验,探讨创新技巧,深化创新理念和服务手段,提升了服务水准,让班组创新工作室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是吕和军和他带领的班组创新工作室最大的欣慰和满足。
  “其实,班组创新工作室带给我的不只是创新,对我来说,收获最大的莫过于通过创新工作室,有效地提高了我们班组的管理水平,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班组员工王春江欣喜地对笔者说。目前,吕和军以提升班组管理为核心,充分发挥班组创新工作室的典型示范、指导辐射的作用,全面提升班组管理水平和综合能力,极大地增强了班组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执行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 22:11:20 | 查看全部
谢于老师夸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 22:38:08 | 查看全部
明片。应该为 名片
继续精炼一下 初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3 16:46:44 | 查看全部
看得出初老师仔细领会了本期主题,把创新工作室向班组管理进行了拓展。感觉在语言上再精练一下,让事例本身的意义更加明显,会好些。标题感觉有点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3 17:29:55 | 查看全部
给卫平老师的文章提点建议吧:第一题目确实有点口号化,于文章内容不符;第二应该用事实说话,而作者自己用总结性的话说出来,不合适。最后一个自然应该再分段,这样层次就会清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3 18:57:35 | 查看全部
我也斗胆给初老师这样的高手提个建议:如果创新工作室做到了“一专多能”起到了辐射的作用,那就应该着重写它在班组建设和管理方面都起了些什么作用哈?个人浅见,初老师不要笑话我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 19:14:51 | 查看全部
已经修改,多谢各位老师的大力支持和激情鼓励,谢孙老师给予加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5 06:57:24 | 查看全部
初老师的稿子越写越棒了,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5 10:27:35 | 查看全部
向初老师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5 15:28:39 | 查看全部
初老师稿件质量越来越高,认真学习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